「我的扶貧故事」在扶貧道路上,盡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省農科院水稻...

2021-01-11 天眼新聞

我是貴州省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宮彥龍,2016年12月進入省農科院工作。2018年,我被選派到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永興鎮掛任科技副鎮長。回顧這兩年的科技特派工作經歷,總有那麼幾個小故事銘記於心,讓我深感自豪,我也在脫貧攻堅戰中,盡過自己的微薄之力。  永興鎮山青水秀,氣候宜人,是發展優質稻的好地方。這裡主要發展優質稻大粒香,但大粒香不抗稻瘟病、香味退化等問題嚴重製約了其經濟的發展,限制了農民的經濟收入。  2018年,針對大粒香不抗病問題,於是我深入調研、走村串戶、調查摸底。在調研過程中,大多數種植戶反應說「村裡以前也有相關專家搞過培訓,但講的很多知識對他們來說,就像聽天書,一句都聽不懂」。一語驚醒夢中人,在我們看來意義重大的技術培訓,在種植戶看來是一文不值。於是我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找到了一種讓老百姓更直觀、簡單的理解水稻病蟲害相關資料裝訂成冊。

經過培訓,農戶對應冊子上的圖,能獨自在田間辨別常發病害。那一刻,我深深體會到在農村開展工作,要知百姓所需,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才能體現自己作為科技特派員的價值和作用,才能更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針對對大粒香香味退化問題,2019年湄潭縣茅壩米業有限公司對100畝大粒香在抽穗期噴施富硒肥進行增香試驗。發現噴施富硒肥後,能增加大粒香的香味,同時也改善了大粒香的加工品質和外觀品質,對提高農民收入和打贏脫貧攻堅戰具有重要意義。

2018年3月開始,我邀請省農科院相關專家對湄潭縣貴州茅貢米業有限公司、貴州天粟稻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竹香米業有限責任公司進行進行優質稻研發與產業調研。專家團對該四家公司水稻種植品種、栽培模式、生產加工基地、市場規模及未來的生產計劃進行了詳細考察。  當時專家團指出必須加強水稻所和企業合作,共同開展特色優質稻新品種選育、配套栽培技術集成創新、種植基地環境監測與評價、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及稻米製品加工技術等方面的研究,轉化先進科學技術及成果。探索「科研單位+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產業化模式,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環境下結合貴州優越自然條件發展優質稻產業,做到促進水稻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與貴州湄潭縣茅貢米業有限公司、貴州天粟稻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竹香米業有限責任公司三家公司完成《貴州省優質特色水稻研發與轉化及園區技術服務能力建設》項目合同籤訂,促進優質米園區發展。同時帶動農民增產、增收、增效,在脫貧攻堅關鍵期發揮農業專家服務「三農」作用,打贏脫貧攻堅戰。  脫貧攻堅是時代賦予每一個扶貧工作者的時代任務和光榮使命。雖脫貧攻堅戰告一段落,但未來還有更多的攻堅戰需要我們參與。不努力的青春不完美,我告訴自己: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擼起袖子加油幹。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維維 整理

編輯李貝多

編審楊儀 肖慧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情系「三農」科技,做接地氣的農科人|省農科院...
    我是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的龍武華,1988年出生於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附近的貧困山村,從小就深深體會到了農村貧困帶來的物質匱乏和精神世界匱乏的可怕。2017年6月從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博士畢業,同年10月進入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參加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盡微薄之力做扶貧小事丨劍河縣南寨鎮柳社村網格...
    記得第一次走訪石照庭戶時,他妻子很直接地跟我說:「都說國家扶貧政策好,我家咋啥也沒享受到......」我竟一時語塞。  略頓後,溝通得知,因丈夫石照庭犯間歇性癲癇病,兩年前夫妻倆從年人均收入超6萬的工廠辭工回家務農。
  • 「我的扶貧故事」盡心、盡力、盡責助力當地農業生產丨省農科院...
    我叫黃佑崗,是貴州省農科院水稻所的一名科技人員。2020年為響應「三區」農業科技人才服務基層,我被選派到黔東南州錦屏縣平秋鎮開展科技服務工作。任務下達後,我立即前往平秋鎮進行實地考察,了解到平秋鎮發展的產業有生薑、稻田綜合種養、大球蓋菇、辣椒、中藥材(黃精、白芨、吳茱萸等)、佛手瓜等。作為一名農業科技人員,我深知新技術、新品種對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儘管第一次參加科技特派員工作,但我還是想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盡心、盡力、盡責地為當地農業生產幫點小忙,發揮科技特派員橋梁紐帶作用。
  • 「我的扶貧故事」四年扶貧路,情系家鄉,橘香萬裡|省農科院果樹科學...
    我叫李金強,是省農科院果樹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自2017年以來連續四年一直派駐在家鄉德江縣開展科技特派員工作。初回家鄉,我通過拜訪縣政府、縣農業局和縣科技局等部門,走訪潮砥、龍泉、共和等鄉鎮,了解到縣、鄉鎮、合作社、農戶等非常支持柑橘產業,希望在現有產業基礎上通過技術支持,促進柑橘產業提質增效。我了解到德江縣目前主要種植的是10-12月份成熟的中熟臍橙,上市期與周邊重慶、四川、湖南、廣西等競爭壓力較大。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在扶貧之路點燃勝利的曙光|水城縣高新區...
    「堅守初心,用微薄之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我叫汪梅,是水城縣高新區魚塘幼兒園的一名教師。為了儘快熟悉工作,把扶貧工作落到實處,給貧困戶做實事,我獨自一人走在偏遠山村的泥濘道路上,挨家挨戶了解貧困戶的家庭情況,收集整理資料,經常工作到半夜,盡心盡責,不敢有絲毫懈怠。當我看到貧困戶破爛不堪的居住環境、冷得發抖的身軀時,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堅定自己的決心,幫助他們營造一個舒適的生活。
  • 【我的扶貧故事】四年扶貧路,情系家鄉,橘香萬裡 | 省農科院果樹...
    我叫李金強,是省農科院果樹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自2017年以來連續四年一直派駐在家鄉德江縣開展科技特派員工作。初回家鄉,我通過拜訪縣政府、縣農業局和縣科技局等部門,走訪潮砥、龍泉、共和等鄉鎮,了解到縣、鄉鎮、合作社、農戶等非常支持柑橘產業,希望在現有產業基礎上通過技術支持,促進柑橘產業提質增效。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石凱:參與扶貧 榮幸之至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石凱:參與扶貧 榮幸之至 2020-11-18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溫暖】「我去不了武漢,但我可以儘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這場沒有...
    【溫暖】「我去不了武漢,但我可以儘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加油!」戰士們接過熱氣騰騰的雞蛋、豆漿,總是連聲感謝道:「謝謝羅姐姐,你真是太好了,每天給我們送愛心餐.....」這樣的暖心畫面,自疫情暴發以來,時常都在敘永縣高速路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執勤卡點上演著。除了保障自己銷售物資供應外,她還時刻牽掛著前線的戰士們,堅持為他們煮雞蛋,壓制豆漿。有時自己都顧不上吃一口,就為前線的戰士們送去。
  • 「我的扶貧故事」揮灑真情獻鳳岡 養蠶技術送農家丨省農科院蠶業...
    我叫何靜,是省農科院蠶業研究所派駐遵義市鳳岡縣的一名科技扶貧幹部。從2014年以來我一直為鳳岡縣蠶桑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指導和科技服務,把所學的知識和掌握的技術毫不保留地教授給桑農。我幫扶的進化鎮沙壩村村民黃志友是特困戶,2017年他家栽了10畝桑樹,2018年春季,我在走訪中得知他家沒有蠶房養蠶,我就帶上我的學員們把他家的院壩用塑料紙圍上,搭建了簡易大蠶養殖室。並與鳳岡縣沙壩村杏湖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玄勝協商,免費贈送給他家0.5張共育好的小蠶,放在院壩地上飼養。15天裡,我早中晚都前往他家耐心指導,黃志友也由此收穫了養蠶的第一桶金872元。
  • 【扶貧故事149】走進巧家縣崇溪鎮馬洪村
    ,動員幹部職工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共計投入資金546萬多元,對馬洪村的村組道路、飲水設施、辦公場所等基礎設施及花椒、核桃產業進行了全方位幫扶,舉集團之力助推馬洪村脫貧。652套、捐贈教學用具和學習用品、發放獎助學金共計32.86萬元,資助貧困學生272人次完成學業;啟動教育扶貧「志願者+聯絡員」愛心幫扶機制和創建了駐村扶貧工作隊「青年之家」。
  • 「我的脫貧故事」乘精準扶貧好東風 做勞動致富帶頭人丨荔波縣黎明...
    當你來到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久安村坡恆組山腳下遊覽「拉灘瀑布」「螃蠏溝」時,便會聽到頭頂山巔傳來陣陣悅耳動聽的雄雞「歌唱」聲,若你好奇,想一睹為快,沿著蜿蜒的林蔭小道向深山緩緩而上,步行約20分鐘,便可發現成群結隊歡快可愛小雞時而追逐、時而覓食,熱鬧非凡。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扶貧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丨普安縣盤水...
    作為一名幫扶責任人,我肩負重任來到貴州省黔西南州普安縣窩沿社區新花組落實脫貧攻堅的任務。2018年4月,我在踏上了我的扶貧道路。我的幫扶對象是陳光國一家。當我第一次來到陳家,首先看到的是一所破舊的老房子,布滿灰塵的窗戶上有裂痕和殘缺。
  • 「我的扶貧故事」|省文旅廳駐德江扶貧工作隊副隊長、楓香溪鎮軟坳...
    2018年3月15日,這對於我來具有特殊意義。這一天,是我50歲生日,也是我投身到脫貧攻堅一線的日子。我是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駐德江縣扶貧工作隊副隊長、楓香溪鎮軟坳村駐村第一書記翁澤坤。軟坳村位于楓香溪鎮北部,是一類貧困村。
  • 「我的扶貧故事」在扶貧路上逐夢前行丨銅仁市德江縣長豐鄉黨政辦...
    2019年1月根據銅仁市德江縣長豐鄉黨委政府的統一安排,我負責幫扶新光村5戶貧困戶,張阿姨則是我幫扶的5戶貧困戶之一。第一次走訪貧困戶說實話,由於我年齡小、資歷少,剛到村裡時,大家都不太信任我。我感到非常委屈,也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在群眾工作上的不足,與「走進群眾家裡,走進群眾心裡」還有很大的差距。 後來,只要有空,我就到自己幫扶的貧困戶家裡走訪,與他們拉家常,聽他們講故事,為他們出點子。遇到問題就及時幫助他們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就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記下來,帶回村攻堅隊跟大家一起研究,確保提出最佳解決方案。
  • 我的扶貧故事丨令狐軍:實實在在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因為身兼數職又直接領隊一線駐村,所以對省檢察院定點幫扶的3個鄉鎮10個貧困村乃至整個長順縣的脫貧攻堅工作我都必須親力親為,努力成為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從來沒有農村生活經歷的我,初到幫扶村,一度焦慮、迷茫和徘徊,一向靦腆的我面對群眾顯得那麼的手足無措,幫扶工作更不知道如何打開局面。
  • 「我的扶貧故事」來到馬店村 就是馬店人|省統計局派駐織金縣熊家...
    我叫劉光淋,是省統計局派駐織金縣熊家場鎮馬店村的第一書記。   2016年,我主動申請到脫貧攻堅一線參與扶貧工作。剛到村時,面對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的農村工作,我深感責任重大。開弓沒有回頭箭!駐村第一天,得知村裡有一位特困單親家庭的戶主因病去世,家中生活極為困難,家中幼子無人照看,我和村委幹部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籌集資金3500元,處理了死者後事,同時把兩名孤兒納入省統計局幫扶對象,解決了兩名孤兒的生活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老朱伯的「一指禪」 扶貧路上不當旁觀者丨惠水縣...
    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落下,這是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激蕩著人們奮力打好扶貧攻堅仗的熱情,同樣也點燃漣江街道廣大幹部關注貧困群眾、情系貧困山村的激情。於是,我就自己去買了方便攜帶的筆記本電腦,不懂就問,力圖學懂弄通,從簡單的文檔處理到電子表格的使用都慢慢的熟悉掌握。   每次「明白卡」更新、建檔立卡戶APP戶戶過堂、邊緣戶民情臺帳、大普查一戶一檔等,由於打字慢,工作速度總比大家慢上一些。大家經常開玩笑:老朱伯,一指禪。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易青松:扶貧扶在群眾心坎上||岑...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易青松:扶貧扶在群眾心坎上||岑建達:「搬」出來的幸福生活 2020-12-18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扶貧一線,是我對黨最大的忠誠 丨沿河自治縣...
    我叫付強,是淇灘政府一名普通的幹部,是一名平普通的黨員。2019年10月,我來到白果村,開始了平淡卻不平凡的駐村幫扶工作。雖然以前也來過白果村,但從沒有像今天一樣仔細打量她:「秀美」是白果村給我最深刻的印象,穿過臘園村曲折狹窄的通村路,眼前豁然開朗,秀美又可愛的白果村呈現在眼前。
  • 「講扶貧故事」張小軍:帶著孩子去扶貧
    「我下鄉五年多了,孩子上幼兒園時,一直沒有管過,現在兩個孩子,大孩子今年上一年級,還有一個小的孩子,家裡忙不過來經常打電話,我想著把他帶在身邊,最起碼能夠心靜下來,安心工作。"第一書記張小軍說。張小軍今年34歲,2013年考入晉城市水務局工作。2015年,他被委派至陵川縣崇文鎮西龍門村擔任扶貧第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