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過最不後悔的一本書是什麼?作為職業讀書人,我推薦這本

2021-01-09 箏小錢

在過去的2020年,我發現自己這一年讀了50+本書,寫了近百篇書評,主要以個人成長類書籍為主,在這些書中,有一本讓我看了就移不開眼,並且極力想推薦給大家的書就是周嶺的《認知覺醒》。

《認知覺醒》凝聚了作者3年多的思維和實踐精華,既有深入底層的認知,也有觸手可及的方法,能夠幫助我們在高效學習的同時,深入思考、專注行動,最終在行為上做出改變。

書中介紹了「大腦構造、潛意識、元認知、刻意練習、深度學習、關聯、反饋」7大底層概念,用20個成長關鍵詞解讀了如何養成「自控力、專注力、學習力、行動力、情緒裡、覺知力」等習慣。

每看一個新的章節,都會有一種AHA的感覺,非但不會覺得枯燥,還在一直刷新我們的認知,是值得所有人反覆閱讀的一本書。

年末很多人都在發年終總結,看到別人收穫滿滿的一年,你有沒有很焦慮?

周嶺老師在《認知覺醒》中說:「焦慮的根源是急於求成,相同時做很多事;避難趨易,想不怎麼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

那麼如何才能告別焦慮,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工作和生活呢?

一、直面焦慮,掌控自己的人生

我們之所以會焦慮,是因為總是在和別人作比較,看到別人創業成功、1年閱讀100本書、月入10w+……就很羨慕,反觀自己,每天早出晚歸、辛苦打拼,還在為房貸、車貸發愁,相比之下,挫敗感就會油然而生,很容易陷入焦慮無法自拔,負面情緒也會隨之產生。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如果總是一味地和他人作比較,我們永遠都會處在被動的狀態裡,逐漸失去自我。為了擺脫焦慮,我們要做回自己,主動掌控自己的人生。

為了能更好地趕走焦慮,首先就要了解焦慮的幾種形式:

1.完成焦慮

所謂的完成焦慮,就是我們每天把計劃制定地非常滿,幾乎不留休息時間,一旦有一項任務完成不了,內心就很自責。

比如從早上6點到晚上12點,時間被安排地滿滿當當,臨時有事情導致計劃沒完成,就會讓自己非常痛苦;一個沒有閱讀基礎的人,卻要求自己1天讀完一本書,當目標完成不了的時候,就很有負罪感。

2.定位焦慮

定位焦慮,就是過分仰慕某個領域的頂尖人物,以至於忘記了自身的能力而產生的焦慮。

比如你是一個寫作小白,看到某些大咖通過寫作月入10萬+,帶領很多人實現了副業變現,而自己才剛開始,文章也沒有太多人看,就開始焦慮,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像他們一樣優秀。

這就是典型的定位焦慮,因為沒有找準自己的定位,過分去仰望比自己厲害很多的人,就很容易產生焦慮心理。

3.選擇焦慮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你去買衣服,如果某一個款只有一個顏色,你會很快做出決定,但如果有好幾個顏色,而且都很好看,你就不知道該如何選擇了,糾結了半天也沒有結果。

這就是典型的選擇焦慮,當有多項選擇的時候,自己又沒有足夠強的判斷能力,就很容易陷入選擇焦慮之中。

4.環境焦慮

比如為了每個月節省幾百塊錢的租金,你把房租在了離公司很遠的地方,每天上下班都得好幾個小時,弄得自己筋疲力盡,雖然內心很不樂意,但也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堅持下去。

又比如下班後你想學習,但是家人、孩子又需要照顧,眼看著學習計劃一再被拖延,但是無能為力,就會變得越來越焦慮。

這些都是環境焦慮,因為環境或者家庭的原因,即便不願意,也不得不花時間去做一些事情,導致焦慮產生。

5.難度焦慮

前兩年,看到很多人都通過寫作賺錢了,我和幾位朋友也加入了寫作的行列,本想著能很快變現,誰知這是一條艱難的道路,很多人都中途放棄了,堅持下來的只有少數幾個人。

這就是難度焦慮,當我們不得不學習某個有難度的技能、知識的時候,如果不下決心與之死磕,始終在表面上打轉,時間越長就會越焦慮。

當我們了解了自身存在這些焦慮的時候,就要有意識地做出一些改變,不把自己逼得那麼緊,給突發事情留一些空間;找準自己的定位,制定好成長計劃,不要糾結自己多久會成功,只要方法正確並堅持下去,結果都不會太差;做事情的時候,不要給自己太多的選擇,避免焦慮越來越嚴重,不斷失去自我。

二、用好5個方法,輕鬆告別焦慮

周嶺老師說:「焦慮的根源,就是想同時做很多事情,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說白了,就是當能力和欲望之間的差距過大的時候,焦慮就產生了。

那麼我們如何做才能告別焦慮呢?5個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1.克制欲望

我們常常會高估自己的能力,覺得可以同時完成很多事情,於是制定了滿滿的行程和計劃。但是因為外界影響,或者效率太低,很多事情都無法完成,這就產生負面情緒,導致自己比較焦慮,這也就是完成焦慮。

為了擺脫這種焦慮,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克制欲望,不同時去做很多事情,減少任務量。

前幾年,每天下班後我都要學習幾門線上課,寫作、閱讀、PPT、文案、演講……本以為學完這些課程,就會像那些大咖一樣,打造自己的硬本領,結果什麼都沒學好,反倒讓自己越來越焦慮。

後來,我不再同時學習很多課程,而是用幾個月的時間去深耕一個領域,比如利用半年的時間學習寫作,用半年的時間學習高效閱讀……

當有了足夠的時間思考、練習的時候,學習的效率提高地很快,看到自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成長的時候,焦慮也就消失了。

2.面對現實

我們總是因為找不準定位,過度羨慕在某個領域做得非常好的人,而讓自己陷入焦慮。

應對定位焦慮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面對現實,了解自己的真實水平,腳踏實地向著目標不懈奮進。

比如你是一位寫作小白,與其焦慮什麼時候能靠寫作閱讀幾萬,不如先堅持100天,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讓文章被更多的人喜歡。

比如你沒有閱讀基礎,與其焦慮什麼時候能1年讀100本書,不如先掌握多種高效閱讀的方法,每個禮拜先高效地讀完一本書,隨著閱讀量的增加,閱讀的速度自然會有很大的提升。

3.要事優先

時間管理中有一個「四象限法則」,它按照緊急程度和重要程度,把事情分為了4種:重要且不緊急、重要且緊急、不重要且不緊急、不重要且緊急。

為了避免選擇焦慮,我們就要優先完成重要的事情,然後再去完成一些不重要的事情,這樣即便有什麼突發情況,也不會影響重要事情的進度,當中要的事情都處理好了以後,焦慮也就不會產生了。

如果你一天要完成的任務有:閱讀1小時、寫一篇書評、陪家人逛街、聽1節寫作課、處理一些瑣事……面對這麼多要完成的事情,為了避免陷入選擇焦慮,就要對它們進行排序,優先完成重要的事情,比如寫完1篇書評、閱讀1小時,然後再去安排其他事情。

4.接受環境

很多時候,當你想做某些事情,但總是被周圍的環境、家人所影響,無形之中就會陷入焦慮,這時候該怎麼做呢?

為了避免環境焦慮,我們能做的就是接受環境,提高做事效率,在有限的環境中,盡最大可能完成任務。

比如你晚上回家想學習,但因為要照顧家人、孩子,很多時間都會被佔用,這時候有兩個選擇,一是把晚上的學習改為早上,利用早起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學習;二是安排好家人以後,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我們無法改變環境,但是可以改變自己,為了不讓自己焦慮,我們要學會接受環境,並且想辦法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更高效地完成計劃中的事情。

5.直面核心

當我們面對一些不得不去攻克的難題時,要直面核心,一鼓作氣逼自己去突破它,以此來告別產生的難度焦慮。

學習寫作是一個漫長且艱難的過程,與其每天完成任務式地寫一篇沒有深度的文章,盯著沒有怎麼提升的閱讀量,讓自己越來越焦慮,不如先寫好一篇高質量的文章。利用一個禮拜的時間打磨一篇文章,從選題、標題、開頭、結構、小標題、遣詞造句等方面進行反覆修改,不斷發現自己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持續進行優化,寫作水平一定會有很大的提升。

焦慮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陷入其中無法自拔,之所以會陷入焦慮,是因為我們總是被動地接受生活的安排,如果想要徹底擺脫焦慮,就要出動出擊。

找準焦慮的形式,並採用正確的方法去應對,相信我們都能逐漸擺脫焦慮的束縛,讓自己變得更加自信。

相關焦點

  • 人生中最值得看的100本書,你讀過幾本?
    不看後悔系列!!之全網最全書單分享!!!初初作為一名「資深書蟲兼快樂分享又駐紮知乎的小仙女」,經常看到知乎邀請的話題,「有哪些讓你讀完有跪感的書?」「有哪些你後悔沒有早點閱讀的書?」「有哪些年輕人需要看的書?」
  • 復盤2020,我在這一年中讀過的十本好書,推薦給大家
    一轉眼,這一年就只剩下幾天了。看到很多書評人都交出了自己的年度書單,我也總結了一下,選出了自己在這一年中讀過的印象深刻的十本書,並簡單聊上幾句。由於篇幅所限,就不做長篇大論了,有的書已經另寫了書評,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看我的往期文章。
  • 這本書推薦你,拿走不謝
    在大學裡,你會那樣感嘆。你懷念高中、初中、小學的時光,後悔沒有與家人、親人、小夥伴好好相處。剛參加工作,你也會那樣感嘆。懷念美好的學生時光再也找不回來了,後悔沒有好好談一場戀愛、沒有好好學一項技能。結婚成家有了孩子,你還會那樣感嘆。
  • 18年上半年讀書總結:推薦8本我所讀過的好書
    上半年差不多讀完了30本書,以文學歷史為主;另外,由於工作需要,粗讀的社科經管和認知工具等方面的書大概有50本,裡面也不乏一些相當不錯的好書。今天推薦一下我認真讀完的幾本書。1.《殺死一隻知更鳥》作者:哈珀·李這是一本經典,書名估計很多人都聽說過。我今年是第一次讀,讀完覺得特別喜歡,感慨頗深。
  • 36氪領讀 | 蔡康永、陳綺貞推薦:如何閱讀一本書?以及無功利閱讀的...
    這些見解散落在字裡行間,唐諾從馬爾克斯寫起,當然還有他最愛(之一)的博爾赫斯,接著大江健三郎、格林厄姆,還請出了他太太朱天心…他細細掰扯著,仿佛故意不畫重點,讓你只能在句與行間慢慢穿梭,遊覽過相隔數百年的歷史,交談於各位大家,最後還要拉著你細細對談,才逐漸心領神會,咂摸出味道,越讀越好。我有點為一開始想要類似1+1=2答案的心情而慚愧。
  • 6位投資界大佬推薦的五大好書,你讀過幾本?
    芒格的這一理念也深深地影響了國內一大批著名的投資人。今天,從6位投資界大佬推薦的書單中,精選出了五本商業著作,讓我們站在商業精英們的角度思考與閱讀。1.《投資中最簡單的事》這本書從作者邱國鷺多年投資的自身經驗出發,剖析了「便宜才是硬道理」「定價權是核心競爭力」「人棄我取,逆向投資」等簡單易行的投資原則,闡明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只有價值投資才是真正可學、可用、可掌握的」這一觀點,分享了易於普通投資者學習、操作的投資方法。
  • 《百年孤獨》這本書的第一句,是我讀過最好的開場白,影響至今
    《百年孤獨》這本書的第一句,是我讀過最好的開場白在讀過的所有作品的開場白中,我最喜歡這個精巧神奇的開場白,《百年孤獨》的開頭第一句話就夠我琢磨了好久,它說:「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 一年讀過35本書,我只推薦這1本給自媒體運營人
    回顧2020年,我一共讀過了35本書:1、創客 新工業革命2、商務PPT視覺設計高手18課3、新參者4、惡意 東野圭吾5、GOOGLE工作法推薦給自媒體運營人的1本書作為一名普通自媒體運營人員,如果推薦的一本書,我推薦《從零開始做內容:爆款內容的底層邏輯》。本書上線一個月即榮登微信讀書新書榜第1,當當網新書管理榜第1,亞洲好書榜第1。
  • 盤點推薦了260本書,讀過1本也證明今年...
    儘管疫情讓很多事情變換了節奏,但唯有閱讀如常,只受你的左右。這260本書是出版人的期盼的,也是愛書人期待的,點收藏圍觀的,不如就從裡面選一本開始自己2021的閱讀之旅吧。這次豆瓣年度書單,重頭推薦沒有什麼變化,但在很多細節上做了很有意義的調整。我們先從最重要的最受關注圖書和年度高分圖書的榜單開始看起。
  • 給迷茫的你,推薦這1本書
    視頻號已上線,我們會在這裡和你#用1本書解答1個問題第1期關鍵詞:迷茫你一定在身邊遇到過這樣的朋友:心事重重,怨念頗深,覺得世界不公。總想做點什麼,可是一想到可能很麻煩,他們就會長嘆一聲:我又能怎麼辦呢?
  • 陪自閉症女兒讀過上千繪本後,我精選了50+本特別推薦!
    繪本,作為寶寶的第一本書,是父母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最佳選擇。可是,市面上的繪本五花八門,家長挑得眼花撩亂孩子依舊不喜歡,怎麼辦?其實呀,挑選繪本有講究,跟孩子一起看繪本,更是一門大學問!作為一個3歲娃的媽,能讓我小小的傲嬌一下的事情就是孩子很喜歡讀書:坐火車出行,捧一本書可以安安靜靜:在圖書館,一待就是幾個小時:最好的時光,就是親子共讀
  • 從閱讀小白到職業讀書人,是什麼讓我放下手機去讀書?
    拿到書以後,我以最快的速度瀏覽了一遍,發現內容很有意思,而且讓我深受啟發,相比於刷手機,這個收穫更接地氣,於是我就想著每天少玩一會兒手機,用空出的時間多看幾頁書,以此來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實現了從閱讀小白到職業讀書人的蛻變,不但認識了很多業內大咖,也靠讀書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 這十本繪本,讀過會讓你更懂愛情
    這本書1958 年出版,當年即登上《紐約時報》排行榜,這是一本筆觸細膩、內容溫暖的「愛的故事」。這個故事非常的簡單,也非常的純淨,大概是因為自己屬兔的關係,這本書拿到手裡就有一種天然的好感,後來我還鄭重地把這本繪本送給了我新婚的好朋友,剛好他們倆也都是屬兔的。
  • 職業讀書人如何高效閱讀的?他狂言:一年只讀800本的,不值一提
    我自己智商堪憂,一年讀不了幾行字,但身邊就有不少犯書痴的「癮君子」。朋友黃君,有三四年時間,基本每天都在圖書館,不交女盆友,連電腦都不買,儘量息交絕遊,不分青紅皂白,幾乎逮書就讀,精神堪比蔡尚思與魯實先。那幾年,他到底讀過多少書我無法統計,問他時只得到一個籠統回復,「白話文寫的大概每天10本以上,古文讀得慢,莊子讀10多年還在讀」云云。
  • 2020我讀過且想推薦給您的15本書
    上一篇:2019我讀過且想推薦給您的15本書上上篇:2018我讀過且想推薦給您的15本書2020年發生了許多事,有的國家鬧了最大的災死了最多的人,有的國家開了最隆重的表彰大會。這一年,老媽的身體日漸衰弱,似寒風中的一豆燭光,隨時都可能被吹滅。我在這年沒有完成計劃中的旅遊,遊記的發表眼看就要斷片。
  • 如果能回到過去,真希望我父母讀過這本書
    她整理了這些父母的案例,並做了細緻深入的心理學剖析,把她總結出的所有寶貴經驗寫成一本書,書名是《真希望我父母讀過這本書》,還有一個副書名:你的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真希望我父母讀過這本書》這本書在英國剛一上市就成為《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榜首圖書,並成為亞馬遜家教類的暢銷書冠軍。這是一本寫給父母與孩子的情感溝通書,但有趣的是,很多沒有孩子的人也迫不及待地買來讀。
  • 一年讀書四百個小時,我卻只想向你推薦這一本書
    猶記得年初定目標的時候,我就給自己定了今年要讀完五十本書。就在前幾天,翻看自己讀書記錄的時候才發現,這個目標自己已經遠遠超出了。今年我一共讀完了55本書,一年閱讀時長為475個小時。同事小藍讓我評選出我讀過最好的一本書,原本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 2019年我讀了上百本書,寫了近20萬字的書評,最好看就是這十本了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們明明面對面吃飯,但你卻在玩手機。」一句網絡流行語道破了現代人的生活和溝通模式。身邊已經不止一個人跟我說過:「我越來越不喜歡跟別人溝通了,主要是不知道有什麼可以說了,越聊越不知道扯到哪兒去,而且不需要溝通我還樂得自在。」
  • 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習作,向你《推薦一本書》
    本次習作的話題是「推薦一本書」,一本好書就像是一位好朋友,向同學推薦一本好書,就好像是向同學介紹好朋友一樣。本次習作要求我們聯繫自己的閱讀實踐或本學期的讀書活動,把自己讀過的、認為值得推薦的書分享給同學,讓同學們通過交流,廣泛閱讀、讀好書、讀整本書。
  • 在家自學微積分,推薦要看這本書!
    豆瓣 9.6 分高分評價:這本書講什麼?這本經典著作源於風靡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阿德裡安·班納教授的微積分複習課程,將易用性與可讀性以及內容的深度與數學的嚴謹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激勵學生不再懼怕微積分,並在考試中獲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