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穎妍:港英時代考警校失利 只因就讀愛國學校|專訪

2022-01-05 東南傳媒in香港

金鈴:

去年六月份開始的「修例風波」,曾經使香港一度陷入人人自危的「黑色恐怖」狀態。在這一段關鍵的時刻,有一位身材嬌小、面容笑容非常平靜的女性作家,她用手中的一支筆,寫下了一篇又一篇非常辛辣的文章,快準狠,使得暴徒聞風喪膽。而且,她竟然不畏懼暴徒的威脅、起底和恐嚇,將自己的名字都署上。而這位「小女子、大能量」的,就是今天來到我們節目現場的香港資深傳媒人、著名的專欄作家,屈穎妍。

在香港最危急的那段時間,你的文章真的好像一股清泉,使得大家看完之後覺得心中很舒服,因為你講出了大家的心聲。大家都知道你之前做過記者、做過編劇、又做過總編輯,之後是怎麼走到今天著名的專欄作家這條路的呢?你是什麼時候開始寫作創作的呢?

屈穎妍:

以前我一直都在「壹週刊」工作,一路由記者做到副總編輯。但是到了後期,因為我生了三個女兒,所以就離開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在家裡照顧女兒。之前我一直都是做媒體工作、寫文章,辭職照顧女兒之後,我就開始在報紙上寫專欄,一直都是寫親子和教育方面的問題,沒有想著牽涉到政治。雖然我以前是做新聞的,但是我覺得,既然已經離開了那個環境,並且我比較熟的就是帶孩子和教育,所以我就寫一些自己比較熟的內容。

到了「反國教」的時候,當年那幾個月是暑期,當時我帶著三個小朋友去旅行了,整個月不在香港,所以「反國教」的相關情況我完全不知道。不知道就更加不應該寫,所以我一個字都沒有寫過。

但是我回到香港之後,竟然收到「學民思潮」一些小孩的信,他們是學生,寄來一些恐嚇信。他們說,你作為一個親子作家,你說你自己關心香港的教育,竟然一句支持「反國教」的話都沒有。而且,那封信是恐嚇信,信紙是一張裸照,一個大概十幾歲的年輕人,全身赤裸,戴著一個面具,後面寫了很多恐嚇的字眼。當時我就覺得,香港教育到底出了什麼事呢?我只不過是不出聲、沉默,連沉默都要被恐嚇嗎?為什麼這個世界會這樣,連沉默的權利都沒有呢?所以那一刻開始,我就覺得自己要出聲了,就開始寫政治的內容。我就表態說,我是反對他們「反對國民教育」的,也將這封恐嚇信登了出來。我說,希望大家看一看,現在的年輕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由「反國教」開始,接著到非法「佔中」,再到去年的「黑暴」,一路都沒有停,我就變成了一個寫時評的作家,反而以前寫的親子和教育的內容就變少了。但我覺得,這是有些相連的,今時今日香港年輕人的問題,其實就是教育的問題。

金鈴:

我也非常理解,作為三個女兒的媽媽、作為一個家長,當初其實你是被動走到這條路、做出這個選擇。當你發覺整個時事已經不允許你不出聲了,因為不出聲的問題已經很嚴重了,你就走到前面。

但是大家都覺得,為什麼你每一次的觀點都可以句句好似「插到心口」、覺得終於有人幫我們出了這口氣呢?雖然是用一支筆,但是這支筆真的戰勝了江湖中很多的刀刀槍槍。這些每一次的觀點,你是怎麼想到的呢?

屈穎妍:

這是我以前那份工作的經驗了。因為我以前是做「壹週刊」的,週刊的特點就是一個禮拜出一次,。報紙、電視、電臺他們每天出,而我做一個禮拜一次的新聞,在時效性上就一定會輸。但其實就算是做週刊,你都可以有機會贏過報紙。每天報紙都報道完了,我們做雜誌,就找到一個角度是沒有人發現的,我想這個是常年的訓練,有了這個能力,也真的習慣了看到一些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後來我辭了這份工作之後,也是在浸會大學教新聞系,也都是教專題寫作。專題寫作其實有些類似這種,都是要找一個角度,並且思考怎麼去「發揚光大」,這件事剛好就是我的擅長。

在一場社會風波當中,大家見到排山倒海的許多文宣,你怎麼在這些文宣當中脫穎而出,有讓別人關注的點呢?我借用「一哥」鄧炳強的一句話,就是「時代選擇了我」。因為我有這個能力、又有這樣的經驗,可以做這件事情。如果這樣我都不做,就不知道誰可以做了。

金鈴:

真的是時代選擇了你。自從去年六月份的「修例風波」,我們都見到層出不窮地出現了很多意見領袖,有些用文字、有些用影像視頻,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色。之前你說過,你的擅長就是找一些特別的點,除了這一點,還有沒有一些你覺得和自己其他的意見領袖不一樣的地方呢?

屈穎妍:

我想這又是我以前的工作經驗,使得我有這個技巧,就是我會盡量嘗試將一些很復雜的東西簡化,使得所有人都明白。因為我覺得在香港,其實這些風波背後的一些問題,包括「修例風波」、或是之前「佔中」,其實後面是很復雜的東西。要將這些東西全部串在一起,使得普通市民都明白,這才會有作用。否則大半天都在說背景,別人都走掉了。我覺得就是四個字,童叟都明。

並且我覺得,很多故事是真實發生的故事,可以通過這些帶出你想說的點。因為我覺得,其實你說講背景、或是一些很詳細很深入的分析,很多人都能做到。但是,如果說的太深入,普通的市民未必能夠理解,也未必會有興趣聽,因為資訊太多了。所以我盡量用故事、用例子、或者用一些歷史,去說一個問題出來,使得大家有興趣去聽去看、去思考,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金鈴:

這件事情真的很重要,使得大家都接受,才能夠有廣泛的傳播。但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你有很多篇文章都和支持警察有關,會不會是你自己有一些什麼經歷、或者是個人情感,使得你對警察的情感特別不一樣呢?並且你覺得自己的文章,會不會真的有機會改變了警察在這個社會的境況呢?

屈穎妍:

我也不敢這麼說的。但我覺得我和很多的普羅大眾、市民一樣,看到警察真的很辛苦。我想我都在他們身上學到了東西,就是要光明正大,要走出來、要面對。我一直覺得,今天的香港,很多人就是不敢去面對。

關於為什麼會和警察有淵源,很多人都覺得會不會是你的親戚朋友、家裡人做警察。其實我有一些表哥、表姐是警察,但是真的不是因為這個。其實我自己本身是很想做警察的,我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就是去考督察的。我就是那種性格,路見不平我就要出聲。

當年,我考了兩次都沒考上,這也是一個歷史問題。因為當年我是讀愛國學校出身的,當年受殖民統治的年代,我們這些學校的學生其實是沒辦法進入所有政府部門、尤其是紀律部隊的。當年我讀完書、大學畢業之後,其實我的身體也好,是沒有理由考不上警察的。那時候通常都是很容易考的,但是我都考不上,這真是因為背景的原因。現在有些香港人說懷念當年英國殖民統治的年代,但我就是其中一個在英國殖民統治年代遭到打壓的人。只不過是從一間愛國學校畢業,就導致所有的政府部門、所有的紀律部隊都進不去。所以我的警察朋友都說,還好你當年沒有考上,不然現在都沒人出來幫我們寫文章。

金鈴:

今年你也將自己所有的文章集結成一本書,叫做「一場集體催眠」。你說不單只是學生、不單只是暴徒,好像這整個社會都被「集體催眠」,你要做一個「獨醒人」。但其實做「獨醒人」是不夠的,你還要做一個喚醒大家的人,所以你用手中的一支筆寫了所有的文章。

但是這些文章出來之後,對你自己、你個人的生活,有沒有一些實實在在的影響呢?除了你之前已經說的,「反國教」的時候已經有一張全裸的恐嚇信了,我相信今時今日會更多。

屈穎妍:

那些「起底十部曲」,基本上我都已經受盡了。比如全家起底,將你全家的電話、身份證號碼、電話地址全部都登出來,還有電話騷擾,在街上又有人跟蹤、有人罵你。這些我們稱之為「起底全套服務」的,基本上都有了。

我一直都和很多朋友說,今時今日很多香港人很害怕這些,覺得一看到自己的電話地址或者身份證號碼在網上出現就很害怕,甚至一些子女的資料都被發到網上。我就和他們說,只要你過了這個關口,過了就行了。

金鈴:

那這個關口是什麼呢?

屈穎妍:

這個關口就是,你可能會很不舒服、很不開心,可能走到街上你會覺得很多人盯著你、想著你,但是原來你過了這個關口,過來就沒事了。

雖然我們在「黑暴」中見到很多非理性的事情,但我覺得大部分香港人始終都還是理性的。起碼我覺得我在這一年,從「黑暴」到現在,現在因為疫情戴口罩了,當時沒有疫情的時候,我從來不會戴口罩出門,也不會想著遮住自己。

金鈴:

你也不怕別人拍到你?

屈穎妍:

是的,我也不害怕別人拍我。我會搭地鐵、搭巴士,也會去街市買菜、去超級市場。就算現在疫情導致要戴著口罩,但是過去的一年裡我發現,大部分認出我的人,可能99%,都會走過來說「多謝你」,或者是說「我是你的粉絲,看了你的文章」。真的很少人、可能只有零點幾的部分會說一句粗口。其實他們講完了粗口也會即刻走,因為他們會害怕會心虛,他們只有一兩個人而已。他們會講粗口或者偷拍,但我也不是做了犯法的事情。比如我坐地鐵,他們拿著手機拍我,拍就拍了,由著他拍,我也沒做什麼事情。

金鈴:

因為你始終是站在公義正義的立場,所以你不怕這些牛鬼蛇神。

屈穎妍:

我一直都覺得我們光明磊落,為什麼要我們害怕他們呢。尤其是「黑暴」很厲害的時候,我有朋友都說,你不要出門,出門要戴口罩,但我覺得我是光明磊落的,為什麼要遮住我自己呢?應該是他們遮住他們自己。

金鈴:

這句話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做起來是很難的。我也和你經歷過同樣的心路歷程,其實我都很想走出來,或者很多關鍵時刻我都會發聲。你可以保護自己,你有做警察的那種內心強大,但是你怎麼去保護三個女兒呢?特別是最小的女兒,現在還是在讀中學,現在很多中學生也會出來,你怎麼確保他們在學校可以內心不受到傷害、沒有壓力,在朋輩之間不會因為媽媽那支筆,而受到不一樣的歧視呢?

屈穎妍:

我一直都覺得,當年我決定辭了工作、去照顧三個女兒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希望我能夠用身教去改變我的小朋友。我始終覺得,如果你真的每天和她們一起生活,有些東西她們真的會潛移默化吸收。

有些人會說,「你有三個女兒,你當然天天都在家洗她們的腦,他們當然不會黃」。但其實我是完全不做這件事的,你問我的女兒就知道,我在家裡很少說政治,因為我知道她們這個年紀、十幾歲,其實根本就沒有興趣去聽這些東西。甚至如果你很強硬地給她們洗腦,她們會知道的。反正我就是很簡單,只是開著新聞臺,我家裡整天就開著新聞臺。我和和我先生在家裡會討論新聞、討論時事,我們不會特地講給小朋友聽,說你看不要這樣之類的,千萬不要和小朋友這麼說。我們兩個聊的時候就會說,「有沒有搞錯、怎麼會搞成這樣」,她們就會吸收了、聽到了。

並且我剛才也說了,我們出門的時候遇到很多支持者,我也很感謝這些支持者,他們都有份幫忙做這個身教。因為每一次我和女兒出門的時候,真的撞到粉絲拍照、說多謝你這些,其實她們在旁邊都聽到看到。

金鈴:

都會很驕傲,媽媽是一位被大家讚頌的作家。

屈穎妍:

雖然她們都在網上被欺凌、被起底,會見到有人講粗口罵我的媽媽,或者是同學說「今天你媽媽又被人罵了」之類的,但是她們親身經歷就是見到,在街上很多人會多謝我、或者支持我,她們會就知道。所以我覺得有些事情是不需要你真的去「灌輸」,而是潛移默化的事情。

有時候比如我的小女兒,她是中學生,曾經有一次她學校裡拉「人鏈」,她放學回來也說,很煩今天拉「人鏈」。我也完全沒有說不要去、別理他們之類的,只是說你自己決定,結果她回來就告訴我,她從地鐵站一路出來到學校門口,就看到那些「人鏈」,從地鐵站開始就有人喊她過去,但她一路拒絕到學校門口。整條「人鏈」都見到她這樣,直到進到學校都沒有參與,就已經標簽了她是個「藍絲」。我也不會特別說你很厲害,但我就說,有沒有人會不和你玩。她說,這個星期都不用想都知道,不會有人和我一起吃飯了。果然那個禮拜,大家標簽了她是「藍絲」之後,那個星期就沒有人和她一起吃飯。我就問她,那你怎麼辦呢,她說「那我帶飯吧,你煮多些,這個星期我開始帶飯」。

金鈴:

所以她的內心都是足夠強大。作為一個媽媽,看到女兒這樣的表現和態度,自己可以獨立去面對,其實真是會很欣慰。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小朋友,真正需要的是一些這樣的教育,他自己去面對、處理一些問題,而不是媽媽教他你要「藍」或「黃」,他自己去判斷。當他是「藍」、要面對「黃」的大部分的時候,他怎麼去面對、他的心理如何適應,這個就是成長。

屈穎妍:

是的,我覺得她們一定要經歷的。我很多朋友都說,你去學校投訴,我說如果我介入,其實真的會影響她,由她自己去決定,這個才是重要的。

金鈴:

所以我覺得你真的很幸福,因為有三個這樣的女兒,也有先生的支持,使得你可以走在你想走的路上。我們都從你和子女和家庭的相處中學習到了很多東西,其實子女都是潛移默化的影響,但是這個過程中免不了這些事情,就好像你剛才說的,女兒可能要面對大家不和她玩。在學校有沒有真正發生過一些或者老師、或者朋輩對她不友好的事情呢?

屈穎妍:

其實比如剛才說的,一個星期沒有人和她吃飯,但一周之後我也問她,你的同學怎麼樣,她就說沒事了。因為年輕人真的很簡單,過了那個風潮之後,他們就不記得了。我的小女兒在學校是一個很搞笑的人,很受歡迎,他們忍不住一個星期沒有笑話,所以她自己就搞定了。

但是,也真的會遇到,比如她也會遇到一些老師的欺凌,老師真的會無緣無故罰她。有一次她和我過,有老師特別針對她,我就問過她一個問題,你需不需要我出面和老師講、或者和學校講,她就說不需要,她覺得如果我介入,可能會使得事情更加尷尬和復雜。我就說,但是老師會繼續嚇你的,她說沒關係,由著他去。

我覺得沒關係,人生就是這樣的,不一定會每一天都遇到好人,可能你會遇到一些壞人,你就要面對和接受,撐過去就沒事了,但你會變得更強大。

相關焦點

  • 陳卓禧:愛國愛港沒有妥協餘地
    「由我們(學校)成立第一日開始,就掛五星旗,唱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因為這件事,受盡殖民政府打壓、資助被取消、校址被收回,也從無放棄愛國立場!」民辦院校港專校長陳卓禧對黃絲學生的這番言論鏗鏘有力,瞬間在網絡熱爆。陳卓禧一連兩天接受《大公報》獨家訪問時,細述了港專在殖民政府打壓下堅持辦校的動人故事。
  • 屈穎妍:既是「紅底」又如何?
    她在回應記者採訪提問「為什麼要選編這本書」時說,「有次女兒要做閱讀報告,拿回來一張學校指定書單,問我哪本書好看好寫,我一瞥,心發毛,書單中竟然有不少『雨傘運動』的書籍,連陳雲鼓吹獨立的《城邦論》也是選項。我忽然明白,出版戰場原來不在書店,而是在學校;出書賺蝕是其次,攻心才是重點。」
  • 楊千嬅寶貝仔讀英基 星二代最鍾意國際學校
    不少萬千眾愛的星二代,幾乎都是在高人一等的國際學校就讀。楊千嬅楊千嬅一直家庭與事業並重,上年慶生時坦言雞年第一個心願是囝囝Torres成功考入一間理想學校,更笑言請在座嘉賓幫手寫推薦信近日,愛子心切的楊千嬅終於為囝囝揀到一所國際學校——英基小學,每年學費要價15萬港幣。
  • 與港英政府相比,現時「結社」更自由 |中環一筆
    1992年修訂前的社團條例第10條,由社團註冊處長發出禁令,取消註冊或取消豁免註冊的條件,相對於1949年的社團條例,增加到14項,除了包括社團與殖民地香港以外地區任何政治團體有聯繫、社團進行非法活動,或危害殖民地香港的和平、福祉或秩序的理由外,還包括社團在政治上影響或意圖影響學校或學校的老師或學生。英國殖民地管治下這些規定是赤裸裸禁止政治進入學校,是非常嚴苛的。
  • 港專亮劍捍衛國歌尊嚴 驅逐不願肅立示威學生
    港專學院暨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昨日舉行畢業典禮,校方事前已公佈典禮中播國歌的相關規則,但有社工系畢業生「政治做騷大過天」,拒絕在播放國歌時肅立,更在胸前擺出交叉手勢,令本應平靜、莊嚴的畢業禮受滋擾,校方只得依據校規讓相關學生離場。
  • 專訪走紅「正義姐」:不認同中國人身份,怎有資格在「中國香港」競選議員? |獨家
    2月3日,藍雪寶在深水埗接受了記者專訪,以一個普通香港市民的身份喊話港獨份子早日收手,談到近年內地和香港的矛盾時更激動落淚。節目未始,主持人蘇敬恆已為香港眾志澄清「民主自決不等同港獨」,周庭又以《基本法》聲稱自己有參選權利。藍雪寶心中忿忿不平,爭取發言。
  • 新書:《帝國的學校‧地域的學校》(臺灣史論叢·教育篇)
    說到「帝國的學校.地域的學校」,可能大家很容易就會想到位於學制頂端的臺北帝國大學是「帝國的學校」;而最多民眾就讀、建立在地域社會的公學校是「地域的學校」,然而,事實上並沒有辦法如此單純地用二分法來區分。在殖民體制下成立的任何學校,都不會是純粹的「帝國的學校」或是「地域的學校」,無論何種學校的成立,必然是兩方(或多方)勢力相互競合、互相協商、互相妥協不斷進行的過程。
  • 培僑書院深圳開辦港人子弟學校 高薪聘港教師北上任教
    點擊上方獅子山下關注香港最新時聞傳統愛國辦學團體培僑將在深圳設全國首間12年制港人子弟學校,並實行
  • 2020年香港學校升中選校攻略.
    升中自行分配學位2-16/1接受申請教育局表示,參加2020年度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應屆小六學生家長,於5/12開始透過其子女就讀的小學,收到2份《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表》。學生如非就讀於參加派位的小學(包括合資格的新來港兒童),可前往教育局學位分配組索取有關申請表。
  • 專訪屈穎妍:我只是一個孤軍作戰的戰士|獨家
    屈穎妍小檔案傳媒人、作家。
  • 港專同學,你不配做社工!
    點擊上方獅子山下關注香港最新時事▼在上周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港專)畢業禮上,有十多名學生在奏國歌時拒絕站立
  • 【香港要聞】蔡若蓮支持國民教育 鮮明愛國愛港立場惹怒激進分離勢力
    政界人士分析指,激進分子將蔡若蓮愛國愛港、支持國民教育當成「原罪」,是與他們立場相反的「十惡不赦」之事,故當不幸事件發生在她身上,就對她幸災樂禍。他們指出,「港獨」分子所為令人齒冷,並警告絕不能容許「港獨」等激進思想入侵校園,否則下一代將會把冷血當成正常、惡毒視為等閒。
  • 鄭泳舜專訪:留學被欺侮,深感中國人要站起來
    他憶述, 自己的身份在學校被小瞧, 所讀的男校更流行種族歧視, 一群香港人被欺侮, 被「擲蘋果、 笑你眼細」。 所以他希望中國人站起來, 而畢業之後也希望回到家園作貢獻。 因此他認同民建聯愛國愛港、 堅持一國兩制、 維護國家和香港的繁榮穩定的理念。▼曾鈺成是鄭泳舜加入民建聯的一個主要原因
  • 【人物專訪】鄭承峰 :「公心」獻力兩地 引導港青識國情
    鄭承峰希望以過來人的身份,透過不同的平臺,引導香港青年正確認識內地,增加大家的愛國愛港之心。         鄭承峰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記者訪問時說:「對國家之大存在的複雜性,欠缺充分的認識,是香港青年的通病。」
  • 有中學學生確診 學校需停面授課堂兩日
    10月6日晚間,迦密主恩中學發出一份通告公佈,因為學校有一名學生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所有10月7日及8日兩日需暫停面授課堂兩日,將改為網上授課,校舍會全面清潔及消毒
  • 悼念王敏剛|絲路商人 愛國愛港
    3月4日他在家人陪同下返港就醫,11日傍晚6時在香港逝世。王敏剛(中新社資料圖片)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團副團長黃玉山憶述,王敏剛乘機赴京時就坐在他身邊,當時感覺他身體比較虛弱,走路也較緩慢。各界盛讚王敏剛愛國愛港貢獻多
  • 專訪|楊耀忠:堅拒「港獨」滲透 校園不應政治化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名譽會長楊耀忠日前接受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全媒體新聞中心專訪,讚同中央將反「港獨」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認為這體現了國家意志。楊耀忠認為,反「港獨」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國家意志(記者孫青川攝)此外,對於有個別激進的「港獨」分子在校園內成立學生組織「播獨」,楊耀忠表示校園被政治化的現象令人痛心,香港下一代應該不受影響專心讀書,健康成長。提到反對「港獨」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時,楊耀忠表示,這體現了中央遏制「港獨」的決心很大。
  • 【雪梨站專訪】葉麗儀 細訴她的入行經歷
    經典成名作《上海灘》80年代是葉麗儀事業最顛峰時期,她當年憑電視劇《上海灘》主題曲迅速竄紅時至今日,《上海灘》是華人地區其中一首想重溫Part I, 請點擊上期微信鏈接👇:葉麗儀50週年澳洲慈善籌款演唱會專訪這是葉麗儀首次在澳洲舉行大型慈善籌款演唱會Frances 想籍著這次機會回饋澳洲社會和與大家一起集體回憶。
  • 餘國春:培養青少年的愛國情懷,樹立正確的國民身份認同
    為培養青少年的愛國情懷,樹立正確的國民身份認同,需要在政策實施、教師培訓、課程設置、家庭教育等多方面予以引導和完善。  政府要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政策,以形成德、智、體一體化的教育體系為目標,相關教育政策不僅要涉及到學校、教師,也要考慮到在實施的過程中,學生,甚至家長的共同參與和互動。
  • 「當時站在我右邊的,是那時就讀中學二年級的焦安溥……」
    【人生軌跡介紹-演講選手篇】這張照片是我就讀文德女中三年級時,獲得臺北市西區國語文競賽即席演說組第一名的頒獎典禮;當時站在我右邊的,是那時就讀再興中學二年級的焦安溥,她也是我參加全國比賽的另一個戰友,後來,她得了第三名,我得了第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