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愛?特蕾莎修女說得很好,值得我們現代每個人去學習!

2020-12-22 啟路文學

什麼是愛?在沒有讀特蕾莎修女語錄前,相信很多人會說,愛是神聖的,愛是無私的,愛是給予。這世間最偉大的愛莫過於母愛,母愛就是一種無私的存在。還有一種愛,是博愛,就是愛眾生 ,這種愛比母愛更難做到。

大部分人能做到的愛,都是自私的愛,就好比愛自己喜歡的人,愛自己的家人、朋友、親戚,除此之外,就不會把愛分給其他人,越是陌生人,越是不會給。而在在我們這個年代,很多人的愛,可能家人、朋友、親戚都不願意給予,只願意給予愛情,也有人只願意給予自己,為自己而活著,只愛自己。

不管如何,其實都是一種愛,是愛的程度和範圍不一樣罷了。愛是給予,但我們這個世間大多數人給予了後,都想要得到回報,可見我們這個世間大多數人的愛,都是自私的,也只有不求回報的愛才是偉大。

但除了母愛,真的難有人做到不求回報。愛情中不求回報,就會愛得很累,就好比愛上了一個只知道接受愛,不知道給予愛的人。你愛他,他感覺理所當然。但是他卻只接受你的愛,不願意付出愛給你。

這樣的愛,難以長久,很多時候,一直給予的那一方就會愛得很累,就會選擇放棄。很多人可能真的是愛錯了人,愛錯了人的愛,愛的是最辛苦,最累,付出了所有,掏幹了心窩,對方都無動於衷,甚至你不愛了,他都無所謂。

愛錯了人,可見這樣的愛是多麼廉價,多麼一文不值。如果把這種愛,用在別人身上,相信很多人都會感動,就會彼此都愛彼此,這樣的愛,是幸福的,是令人羨慕的。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特蕾莎修女的一段語錄,這段語錄,句道出了什麼是愛,值得我們現代每個人去學習!文字如下:

愛不是將自己剩餘的,不要的分給別人,而是以全心將自己所有的,心愛的分給大家。——特蕾莎修女#特蕾莎修女語錄#

讀完特蕾莎修女這段語錄,可見這段語錄,將愛理解得真透徹,愛真的是這樣的,不是把自己剩餘的,不用的,不需要的給予別人,那樣不是愛。縱觀我們現代大多數人都是這樣,自己如果有多餘的,就選擇給予,如果自己也要,就不會給。

而真正的愛,真的如特蕾莎修女所言一樣,是將自己全新,將自己所有給予,把自己最心愛的東西給予大家。多少人有這樣的愛心呢?太少了。今天有幸跟大家一起讀到了特蕾莎修女這樣的語錄,我們不妨借著這段語錄,更深入來分析一下,探討一下,反省一下。

倪萍曾說過,「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肚子,這叫幫人;

一鍋米你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 ,那叫人家幫你。」

可見倪萍這段語錄,很好地闡述了一個道理,有些人哪裡是在愛人,而是別人在愛他,幫他吃完了一碗他吃不完的飯而已。其實幫人和愛人道理一樣,愛人是給予,幫人也是一樣,是付出,也是需要給予。

我們這個世間還有一種醜陋的人,情願自己這碗多餘的飯,糟蹋了,丟掉了,都不願意給予別人,不願意施捨給需要幫助的人,這樣的人,更自私,更沒有良心,心是石頭做的。或許說不夠聰明,不夠智慧。縱觀我們現代,鋪張浪費的人,都是這樣,情願浪費掉,也不願意把錢節約出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當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後,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敢再輕易言愛,

你敢把自己所有工資都打給你的愛人嗎?身無分文地活著,想要買東西,向自己愛人要。相信大多數人都做不到,沒有錢,身無分文,那樣的日子,很多人都感覺沒有安全感。特別是對對方不夠信任,怕對方跑了,不愛自己了,那自己將是多麼慘啊?

是啊,可見我們現代大多數人都做不到真正的愛,真正的愛,就是如特蕾莎所言一樣,將自己所有給予對方,把自己最心愛的給予對方,更何況特蕾莎修女所倡導的哈不是給愛情,而是給大家,讓大家把自己心愛的,所有錢拿出來給大家,那更多人不願意。

因為在愛情裡,很多人都做不到如此,更何況面對陌生人,那更是比殺了他還難受。這樣的愛,真的是博愛,世間多幾位博愛,世間就會多幾分溫暖和真情,更會變得美好。一個人是否成功,活得是否有意義,是否有價值,不是在於他賺到了多少錢,獲得了多少榮譽,而是在於他給予了多少。

我們現實中很多有錢人,很成功的人都不願意把錢分出來給予一些需要幫助的人,甚至很多時候天災人禍,他賺錢也不夠他塞牙縫的錢,這樣的人,在我們心目中,真不該算是真正成功的人,真正成功的人,他還遠遠不夠資格。

所以說什麼是愛?特蕾莎修女說得很好,值得我們現代每個人去學習!

泰戈爾很經典的語錄,僅7個字,卻將愛看得很透徹,富有哲理!

太宰治很無情的語錄,很刺耳,讓人看清了人性,警醒世人!

梭羅這段語錄,讓人看到了對現代人螞蟻樓的嘲諷,警醒世人!

女人,請愛一個這樣的男人,蘇芩的經驗之談,句句都是人生大實話

相關焦點

  • 特蕾莎修女:活著就是為了愛!
    特蕾莎修女,這位舉世公認的窮人之母,為所有人——無論是信徒還是非信徒,樹立了一個強有力的榜樣,即向我們見證了就算在最艱難最困苦的時刻,人生仍然是有價值的,只要有愛。>「我覺得悲傷,因為我們做得那麼少」 老年的特蕾莎修女,臉上刻滿深深的皺紋,腰彎背駝,粗糙的雙手嚴重龜裂,腳趾發炎,以致走路蹣跚。
  • 說她是「中國特蕾莎修女」,真是小瞧了張桂梅
    在很多人看來,特蕾莎把患者們扔進那樣一個「醫療環境」裡面,無疑於送他們去死。 醫院裡的醫生和護士應該治療病人、減輕痛苦。 特蕾莎修女的很多行為,卻違背了這份初衷。
  • 她很像特蕾莎修女
    我寫過一本人物傳記《我們的範阿姨》。這是一本有關阿彌陀佛的書,講述常熟居士範鳳英帶領成千上萬居士念佛的故事。她很像特蕾莎修女。特蕾莎修女把一生獻給了窮人、病人、孤兒、孤獨者、無家可歸者和垂死的臨終者。她從12歲起,直到87歲去世,從來不為自己,而只為受苦受難的人活著……《活著就是愛》一書收集了特蕾莎修女的談話、禱文、默想和書信,充分反映了她對人那份深切的愛。她的一言一語極具震撼力,既能振奮人心,也能安慰心靈。所以,此書值得一讀,值得珍藏。也就是看了這一本書,讓我有了一個想法,我也要把範阿姨的故事告訴許多人。
  • 活著就是愛——特蕾莎修女
    她這樣逃跑三次後,我派一位修女跟著地看她往哪裡跑。修女在一棵樹下找到她,她和她的母親、姊妹坐在一起。那裡有些食物,她母親正在用她在街上撿來的食物做飯。直到那時,我們才明白她逃跑的原因。她的母親愛她,而她又非常愛她的母親。她們在對方眼中都是美的。那女孩說:「我的家!」——那裡就是她的家,她的母親就是她的家。
  • 高考作文素材: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塵世間仁慈的天使  特蕾莎修女以博愛的精神,默默地關注著貧窮的人,使他們感受到尊重、關懷和愛。特蕾莎修女,沒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誠懇、服務而有行動的愛,來醫治人類最嚴重的病源:自私、貪婪、享受、冷漠、殘暴、剝削等惡行;也為通往社會正義和世界和平,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
  • 特蕾莎修女:微笑是最好的慈善|愛與承
    麻風病人和耶穌經歷了同等的苦難,我們應該施以援手。病人向你伸出求援的手,說到:「我渴」時,其實他是主的化身,主在經由病人之口,向你求援。如果不去幫助眼前的受難者,你的信仰就是不虔誠的。特蕾莎修女的觀點是:「要懷著仁愛之心,去幫助和關懷我們的同胞。不管他們是印度教徒、還是基督教徒、或是天主教、佛教徒。
  • 「我的天職就是愛」——紀念特蕾莎修女去世21周年
    今天9月5日是國際慈善日,也是中國第三屆「中華慈善日」,之所以選擇這天,是為了紀念這天離世的特蕾莎修女。德蘭-特蕾莎修女一位無佳形美容,但卻因一生活出了愛,而感動世界的偉大女性。她的故事讓人看到,活出愛的美好,慈善的真諦和信德的馨香。
  • 特蕾莎修女是如何建立仁愛傳教修女會的?
    家庭是每個人的第一所學校,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蕾莎的母親是個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女子,她總是會把尋求救助的窮人稱作自己遠方的親戚,以讓他們感受到尊重與愛護,她總是告誡自己的孩子窮人很敏感,他們更需要是愛與尊重,而非施捨。母親對窮人的愛與尊重在特蕾莎小小的心靈中埋下了美好的種子,這對她以後救助窮人產生了很深的影響。
  •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特蕾莎修女》
    花季少女放棄安逸的生活,踏上遠離故鄉的路是什麼?愛,也真的希望這個樸素的大愛的燈軀她單薄的力量,充滿了她力量的傳遞需要幫助的人,誰說女子天生脆弱,書月英她的大愛的心,照亮了我們的眼睛,我們了解了真正的大愛的力量,我們現代人也做了很好的榜樣。現實生活中,電影給我的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生活在窮人中間的人之一。」被說那樣的話,在這個社會是無法想像的。
  • 愛的奇蹟主保——特蕾莎修女|奉獻一生,讓窮人得到愛與尊嚴!
    她如此清貧,是因為她是一個完全獻上的人——她將她的所有都獻給了愛與慈善,獻給了她所深愛的窮苦人。  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並規定每年9月5日為「中華慈善日」  2016年8月16日「愛的奇蹟」慈善基金會成立,號召人們效仿特蕾莎修女,以她為榜樣,特奉她為主保。
  • 什麼樣的人,才會真正去關心貧窮的人?特蕾莎修女給出了答案!
    什麼樣的人,才會真正去關心貧窮的人?如果不去讀特蕾莎的語錄,大家都會怎麼回答呢?相信很多人都會認為是有錢人,錢多得沒有地方用的人,他們閒著沒事做,就想把自己名聲搞好,想要讓人都記得他的好。是啊,這樣回答沒有什麼毛病,我們在現實中,也見過不少有錢人,都喜歡做慈善,搞捐款。不過這其中,也有不少人是被迫的。為何說是被迫呢?
  • 特蕾莎修女生前遺憾:沒能將福音傳給中國窮人
    近日,鳳凰網事微博發布一則消息,特蕾莎修女曾多次訪華並謙卑地請求在中國開辦慈善機構,照顧中國窮人。但最終她沒能實現這個願望,她臨終時表示遺憾,沒有將福音傳給中國窮人,只能無數次流淚為中國窮人禱告。
  • 特蕾莎修女:有人認為她不是聖人的8個原因
    儘管大家都很擔心,但劇組還是決定開始拍攝修女和志願者們的工作,幾周後,當他們坐下來看錄像時,麥克米蘭驚訝地看到了畫面的亮度和清晰度,這些畫面被照亮得每個細節都能看到。就在麥克米蘭要稱讚柯達的新的高質量膠捲之前,穆格裡奇聲稱這是「神光」。從此,麥克米蘭開始接到倫敦報紙記者的電話,他說:「我們聽說你剛和馬爾科姆·穆格裡奇從印度回來,你是奇蹟的見證人。」
  • 特蕾莎修女:我永遠不能遺棄你們
    然而,自她之後,數以萬計的人參與進慈善事業,特蕾莎修女「我永遠不遺棄你們」的名言金句,感召著一代代後繼者。2010年是特蕾莎修女誕辰一百周年,一百年來,她的無數感人話語深俘民心:「讓我們感謝上帝賦予我們這個機會,使我們大家相聚在這裡,是我們共同的語言把我們緊緊地連結一起。我們將共同攜手去幫助全世界的兒童,因為我們的修女已經遍布世界各地。
  • 人物品格|加爾各答的天使——特蕾莎修女
    她就是特蕾莎修女,也被稱為德蘭修女。一位信仰天主教的修女,一位一生從事慈善的人。 19歲時,她前往了印度,經過了兩年的修煉,她成為了一名修女,開始了她用愛行善,挽救貧窮的故事。
  • 特蕾莎修女的愛(上)「轉」
    一九三七年,德蕾莎完成了修會的訓練,正式宣誓成為修女,並被指派到勞來多加爾各答分會擔任校長,在那裡教書將近二十年。1946 年秋,她決心「為窮人中的窮人服務」,並建立了「仁愛傳教修女會」。1952 年夏,在印度加爾各答建立「垂死者之家」,讓窮人找到愛與尊嚴。1979 年獲「諾貝爾和平獎」。1985 年訪問香港、臺灣,並在香港和臺灣設立了「仁愛傳教修女會」。
  • 特蕾莎修女為何能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看見人民所受的苦難,特蕾莎修女感到走向上帝之路是如此艱難,沒有任何愛與希望。特蕾莎修女的心中為上帝的存在感到懷疑。特蕾莎修女身邊的一位修女曾經說過,特蕾莎修女談論過她煎熬的夜晚。雖然她就信仰問題想了很久,但是沒有得出確切的結論。信件公布以來,特蕾莎修女信仰問題一直備受爭議。儘管特蕾莎修女心中忍受煎熬,但是她始終以上帝的名義為貧苦人做了很多好事。
  • 特蕾莎修女的格言
    特蕾莎修女,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稱作德蘭修女、特裡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爾各答的窮人服務。因其一生奉獻給解除貧困,因而於1979年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特蕾莎修女是上帝重要的僕人,儘管她的大半生都在飢餓窮苦的貧民窟裡度過,但她又是最富足的,她遵循耶穌的教導,對貧困需要的人充滿了恩慈、憐憫、仁愛……,她的一生向我們後人闡釋了主耶穌教導的:「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 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
  • 2018初中語文經典美文閱讀理解:特蕾莎修女
    下面是《2018初中語文經典美文閱讀理解:特蕾莎修女》,僅供參考!   特蕾莎修女     ①她只是一位滿面皺紋、瘦弱文靜的修女。     ②一九九七年九月,當她去世時,印度政府為她舉行國葬,全國哀悼兩天。成千上萬的人冒著傾盆大雨走上街頭,為她的離去流下哀傷的眼淚。她就是被譽為「活聖人」的特蕾莎修女。
  • 特蕾莎修女的經典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