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蕾莎修女的愛(上)「轉」

2020-12-22 梁溪鏡明

德蕾莎1910年生於南斯拉夫境內的一個阿爾巴尼亞族富裕、極具天主教色彩的家庭,本名阿格尼絲。她的家鄉位於現在脫離南聯盟獨立的馬其頓首都斯科普裡。一九二八年,長大成人的她離開自己的家鄉到愛爾蘭,加入了仁愛修女會。一九三七年,德蕾莎完成了修會的訓練,正式宣誓成為修女,並被指派到勞來多加爾各答分會擔任校長,在那裡教書將近二十年。

1946 年秋,她決心「為窮人中的窮人服務」,並建立了「仁愛傳教修女會」。1952 年夏,在印度加爾各答建立「垂死者之家」,讓窮人找到愛與尊嚴。1979 年獲「諾貝爾和平獎」。1985 年訪問香港、臺灣,並在香港和臺灣設立了「仁愛傳教修女會」。在香港深水設「仁愛之家」,為無家可歸者及患病者提供棲身之所;在臺灣臺北縣汐止的「仁愛傳教修女會」早期收容未婚媽媽,後來著重收容無家可歸的老人與行動不便的智障者。1997 年9月5日在印度加爾各答去世,享年87歲。

一個18歲的姑娘,自己都居無定所,而她每天做的事,就是推著小車在垃圾堆裡、水溝裡、教堂門口、公共建築的臺階上,去揀回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遺棄的嬰孩、垂死的老人,然後到處去找吃的餵他們,找藥給他們治病,求醫生來幫助他們……。

特蕾莎每天做的事,就是推著小車在垃圾堆裡、水溝裡、教堂門口、公共建築的臺階上,去揀回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遺棄的嬰孩、垂死的老人,然後到處去找吃的餵他們,找藥給他們治病,求醫生來幫助他們……許多人親眼看見德蕾莎修女從水溝裡抱起被蛆吃掉一條腿的乞丐,看見她把額頭貼在瀕死的病人的臉上,看見她從一條狗的嘴裡搶下還在哭叫的嬰兒,看見她把愛滋病患者緊緊地摟在懷裡,告訴他:耶穌愛你,他在天上等你……。

1979年特蕾莎修女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她身穿一件只值一美元的印度紗麗走上了領獎臺。不論是和總統會面還是服侍窮人,她都穿著這件衣服,她沒有別的衣服。臺下坐著珠光寶氣、身份顯赫的貴人,她視而不見,她的眼中只有窮人。臺下立刻鴉雀無聲。

「這個榮譽,我個人不配,我是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窮人、病人和孤獨的人來領獎的,因為我相信,你們願意借著頒獎給我,而承認窮人也有尊嚴。」德蕾莎修女這樣說。以窮人的名義領獎,是因為她一生都以窮人的名義活著。

以窮人的名義領獎,是因為她一生都以窮人的名義活著。

當她知道諾貝爾獎頒獎大會的宴席要花7000美金時,她懇求大會主席取消宴席,她說:「你們用這些錢只宴請135人,而這筆錢夠15000人吃一天。」宴會被取消了,修女拿到這筆錢,同時還拿到了40萬瑞幣的捐款。那個被所有人仰慕的諾貝爾獎牌也被她賣掉了,所得售款連同獎金全部獻給了窮人。對她來說,那些獎牌如果不變成錢為窮人服務就一錢不值。

從1928年特蕾莎修女隻身到印度到1980年,她的同工超過了13.9萬,分布於全世界。她的同工沒有任何待遇,連證件都沒有,他們不需要這些東西,他們唯一要做的就是犧牲和奉獻。

她創建的仁愛傳教修女會有4億多美金的資產。但是,她一生卻堅守貧困,她住的地方只有兩樣電器:電燈和電話。她的全部財產是一尊耶穌像、3套衣服、一雙涼鞋。她努力要使自己成為窮人,為了服務最窮的人,她的修士、修女們都要把自己變成窮人,只有如此,被他們服務的窮人才會感到尊嚴。在她看來,給予愛和尊嚴比給予食物和衣服更為重要。

她在全世界的127個國家有600多個分支機構,她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在全世界發展慈善機構,僅在1960年一年內,她就在印度建起了26所收容中心和兒童之家。但是她的總部只有兩個修女和一臺老式打字機。她的辦公室裡只有一個桌子,一把椅子,她接待全世界的來訪者總是在她的工作崗位上:平民窟、棄嬰院、臨終醫院、麻風病院、收容院、愛滋病收容所……在她那裡服務的有銀行家、大企業家、政治家、大學生、演員、模特、富家小姐、美國加州州長……。

臺灣大學校長李家同也曾去那裡服務,做了他這輩子從沒有做過的事情:洗碗、給病人穿衣服、餵水餵飯、洗衣服、送藥、搬運屍體……之後,他寫道:「現在我才知道,我一直在躲避著人類的真正窮困和不幸,其實我從來沒有真正愛過。

相關焦點

  • 活著就是愛——特蕾莎修女
    她這樣逃跑三次後,我派一位修女跟著地看她往哪裡跑。修女在一棵樹下找到她,她和她的母親、姊妹坐在一起。那裡有些食物,她母親正在用她在街上撿來的食物做飯。直到那時,我們才明白她逃跑的原因。她的母親愛她,而她又非常愛她的母親。她們在對方眼中都是美的。那女孩說:「我的家!」——那裡就是她的家,她的母親就是她的家。
  • 特蕾莎修女:活著就是為了愛!
    臨行前,艾格尼絲給自己取了教名「特蕾莎」,這個名字來源於傳教士的主保聖女,艾格尼絲希望自己能像聖女特蕾莎一樣,為了展示上主的愛奮鬥一生。 1947年,取得獨立的印度,被分為了兩個國家,西為巴基斯坦,東為印度。
  • 特蕾莎修女是如何建立仁愛傳教修女會的?
    特蕾莎修女:堅強仁愛,終成立仁愛傳教修女會特蕾莎修女,以仁愛無私聞名於世,但筆者不羨慕她的名聲,反而好奇她是如何一步步從無到有創立仁愛傳教修女會,從而更好地幫助別人的。看了關於她的傳記,筆者認為首先是來自她的家庭的影響。
  • 特蕾莎修女:微笑是最好的慈善|愛與承
    特瑞莎12歲立志當修女,1928年被派調印度加爾各答洛瑞圖修道院。1948年因深感受印度貧民的苦況,而走出修道院濟 世救人。1950年獲教宗特準,成立了「仁愛傳教修女會」。「竭盡所能,解除貧困」的思想,促使特蕾莎修女從象牙塔般的修女會中走到窮人們的身邊,和他們吃同樣的食物,忍受同樣的疾苦。
  • 高考作文素材: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塵世間仁慈的天使  特蕾莎修女以博愛的精神,默默地關注著貧窮的人,使他們感受到尊重、關懷和愛。特蕾莎修女,沒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誠懇、服務而有行動的愛,來醫治人類最嚴重的病源:自私、貪婪、享受、冷漠、殘暴、剝削等惡行;也為通往社會正義和世界和平,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
  • 她很像特蕾莎修女
    她很像特蕾莎修女。特蕾莎修女把一生獻給了窮人、病人、孤兒、孤獨者、無家可歸者和垂死的臨終者。她從12歲起,直到87歲去世,從來不為自己,而只為受苦受難的人活著……《活著就是愛》一書收集了特蕾莎修女的談話、禱文、默想和書信,充分反映了她對人那份深切的愛。她的一言一語極具震撼力,既能振奮人心,也能安慰心靈。所以,此書值得一讀,值得珍藏。
  • 「我的天職就是愛」——紀念特蕾莎修女去世21周年
    今天9月5日是國際慈善日,也是中國第三屆「中華慈善日」,之所以選擇這天,是為了紀念這天離世的特蕾莎修女。德蘭-特蕾莎修女一位無佳形美容,但卻因一生活出了愛,而感動世界的偉大女性。她的故事讓人看到,活出愛的美好,慈善的真諦和信德的馨香。
  • 特蕾莎修女為何能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看見人民所受的苦難,特蕾莎修女感到走向上帝之路是如此艱難,沒有任何愛與希望。特蕾莎修女的心中為上帝的存在感到懷疑。特蕾莎修女身邊的一位修女曾經說過,特蕾莎修女談論過她煎熬的夜晚。雖然她就信仰問題想了很久,但是沒有得出確切的結論。信件公布以來,特蕾莎修女信仰問題一直備受爭議。儘管特蕾莎修女心中忍受煎熬,但是她始終以上帝的名義為貧苦人做了很多好事。
  • 特蕾莎修女:我永遠不能遺棄你們
    特蕾莎修女「顯名」於上世界80年代,那正是個全球經濟高速進步、各國權力更替的火熱年代,高樓、速度、GDP、戰爭等是那個年代的關鍵詞,即便是在梵蒂岡的權力場中,晉位出頭、頭銜的更替也如同凡俗社會一般,是大多數主教、牧師、修女的人生重心,能如特蕾莎修女一般將修行理解為出世奉獻的基督教徒,可謂少而又少。
  • 愛的奇蹟主保——特蕾莎修女|奉獻一生,讓窮人得到愛與尊嚴!
    特蕾莎修女  9月5日是國際慈善日。聯合國選定這一天,是為了紀念1997年9月5日逝世的特蕾莎修女。修女一生獲得過包括諾貝爾和平獎在內的80多項榮譽和獎勵,其所創建的仁愛傳教修女會在全世界127個國家和地區有600多個分支機構。
  • 人物品格|加爾各答的天使——特蕾莎修女
    她就是特蕾莎修女,也被稱為德蘭修女。一位信仰天主教的修女,一位一生從事慈善的人。 19歲時,她前往了印度,經過了兩年的修煉,她成為了一名修女,開始了她用愛行善,挽救貧窮的故事。
  • 2018初中語文經典美文閱讀理解:特蕾莎修女
    下面是《2018初中語文經典美文閱讀理解:特蕾莎修女》,僅供參考!   特蕾莎修女     ①她只是一位滿面皺紋、瘦弱文靜的修女。     ②一九九七年九月,當她去世時,印度政府為她舉行國葬,全國哀悼兩天。成千上萬的人冒著傾盆大雨走上街頭,為她的離去流下哀傷的眼淚。她就是被譽為「活聖人」的特蕾莎修女。
  • 特蕾莎修女:有人認為她不是聖人的8個原因
    博斯覺得,特蕾莎修女對解決貧窮的真正原因不感興趣,只感興趣的是在窮人的靈魂出現之前「拯救他們的靈魂」死了已故英國作家克里斯多福·希欽斯(Christopher Hitchens)也贊同這些觀點。希欽斯聲稱,特蕾莎修女在理論上和實踐上是「現狀的盟友」,這使她與其他人,包括宗教信仰的人有所不同,特蕾莎修女曾經說過:「看到窮人接受他們的命運是件美好的事情。」
  • 說她是「中國特蕾莎修女」,真是小瞧了張桂梅
    特蕾莎修女的成就和讚譽,比比皆是,在此就不作贅述了。 今天只搬運較為少見的,特蕾莎修女的「爭議」行為。 在特蕾莎這裡,窮苦人得病了,怎麼辦? 他們被扔進特蕾莎修女在加爾各答的「臨終者之所」(Home for the Dying )。
  • 特蕾莎修女的經典格言
  • 特蕾莎修女生前遺憾:沒能將福音傳給中國窮人
    鳳凰網事微博中說到,「特蕾莎修女把一生奉獻給世界窮人,無數國家歡迎她,她臨終說,『我遺憾沒有將福音傳給中國窮人,只能無數次流淚為中國窮人禱告。』她去世時,印政府為她舉行國葬,遺物只有幾件衣服。」此消息引來眾多網友評論,有人讚揚她是「偉大的基督徒」,「一生為窮人,用神的愛去幫助窮人,上帝真正的僕人。」
  • 梵蒂岡為特蕾莎修女「封聖」 被譽為「貧民窟的聖徒」
    【環球時報駐義大利特約記者 崔允辰】9月4日是天主教著名慈善人士——特蕾莎修女逝世19周年紀念日的前一天,梵蒂岡教廷當天為她舉行了盛大的封聖典禮,教宗方濟各親自主持儀式。特蕾莎修女生前不知疲倦地在印度加爾各答工作,被譽為「貧民窟的聖徒」。但她的生平功績和所創建的慈善事業也一直飽受外界批評和質疑。法新社4日稱,梵蒂岡聖彼得廣場當天聚集來自世界各地數以十萬計的觀眾。
  •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的看電影結束後,我總是在想,是什麼力量,一個人的美麗的女性,幾十年如一日的一樣,放棄安逸的修女和教師的生活,貧窮的人們的衣服,一天貧民席,難民營和各種各樣的傳染病病人中刺進來了嗎?是怎樣的力量勇敢地拯救了一個柔弱的女子告訴窮人在水中的重任?即使是別人,如果偶爾這麼做,一輩子也很難像她那樣。為什麼特蕾莎修女可以做到呢?
  • 什麼是愛?特蕾莎修女說得很好,值得我們現代每個人去學習!
    如果把這種愛,用在別人身上,相信很多人都會感動,就會彼此都愛彼此,這樣的愛,是幸福的,是令人羨慕的。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特蕾莎修女的一段語錄,這段語錄,句道出了什麼是愛,值得我們現代每個人去學習!
  • 特蕾莎修女的格言
    特蕾莎修女,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稱作德蘭修女、特裡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爾各答的窮人服務。因其一生奉獻給解除貧困,因而於1979年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特蕾莎修女是上帝重要的僕人,儘管她的大半生都在飢餓窮苦的貧民窟裡度過,但她又是最富足的,她遵循耶穌的教導,對貧困需要的人充滿了恩慈、憐憫、仁愛……,她的一生向我們後人闡釋了主耶穌教導的:「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 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