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健身行業福禍相依,艱苦奮鬥的一年!
2020年開局大拐彎,健身房停業產生高額的負債率,終將淘汰一批表現不佳的品牌,隨之迎來一波整合。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將消失匿跡,誰又將蓄勢待發,我們拭目以待。
行業未來趨勢大體是如履薄冰,曲折中前進,宣告疫情結束之後才能全部恢復正常運作,趁著這段空白期思考:現在進行時和將來到來的。
值得期待的健身行業發展趨勢來了!
往下滑 看文章
01家庭健身勢必將大火一把
在線下消費被限制的特殊時期,老闆們忙著自求多福,創業開店計劃也化為泡影,併購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卻給了線上直播最大的機會,成為撬動這場在線消費狂歡的最佳工具。
【1.1】簡單、實用、適宜居家鍛鍊的小件器械:彈力帶、啞鈴、瑜伽球、瑜伽墊、健腹輪,WalkingPad 走步機讓《健身環大冒險》遊戲體驗更加接近真實路感,而這些將成為家用健身器材的重要發力點。
2019年獲得融資的健身項目多元化,家庭健身有6起,佔總體的21%,幾乎與健身房、工作室平分秋色,讓人繼續看好。
來源:《2019中國健身行業數據報告》
【1.2】室內單車、跑步機和力量器械等依舊是商用健身器材市場的核心產品,將陷入一場低迷時期,市場轉向傾向於專注開發副線系列的輕量設備。可穿戴設備、具備課程內容科技化的健身器材將越來越受歡迎,包括智能手錶、心率監測設備、GPS追蹤設備等持續火熱中。
【1.3】家庭智能健身系統多採用計算機視覺技術,可以智能識別人們動作的規範性,從而進行健身指導。一些健身新手,擁有一套智能教練指導和直播課程,也許是最能讓他們動起來的解決方案,Mirror和Peloton考慮一下。
家用訓練指導器材Mirror
家庭智能動感單車品牌Peloton
02不是成了網紅,就是在成為網紅教練的路上
用什麼優勢能讓會員留下來?
教練是核心。
【2.1】就健身房兩大核心人物教練和會員來說,被要求轉而線上直播教學是健身教練當下的真實寫照,開工好像有點遙遙無期,悶頭帶學員向前衝?碰上轉評贊、播放量高,實時互動體驗佳,直接籤約平臺去做網紅教練吧!
【2.2】會員除了要擔心憂健身房隨時會跑路之外,對於教練的選擇,有93%的消費者看重的是專業技能,有88%的消費者則是看重健身教練的服務態度;位列第三的原因則是安全提醒,佔比為84%。類型各有不同,如技術教練、運動員教練、明星教練等,若是健身房無法為教練提供好的職業發展和職業培訓,其不穩定性的流動自然會帶來一部分學員的流失,也改變不了商業模式對錢的渴望。
2019年中國消費者選擇健身教練原因分布
來源:艾媒諮詢
【2.3】教練同時也是一個較高收入群體,衡量一個教練是否合格,培訓認證行業標準不一,總體來說高素質教練匱乏。美國有嚴格的證書更新制度和持續學分教育體制,最認可四大國際認證(ACSM、NSCA、ACE、NASM),而中國證書終身有效,但沒有成型的持續教育體系。長久發展下去,只有健身證書遠遠不夠的,真知應用於實踐,優秀的教練通過會員的提升逐漸鞏固了地位,積累了人脈,越幹越吃香,可以做明星私教,亦或合夥經營新的門店。在經濟下行、不可控的職業環境下,管理好時間和精力,未來的出路才能發展得更好。
2018-2019年教練月均收入
來源:《2019中國健身行業數據報告》
03線上直播+社群完美搭配!有人在用心在做這件事,背後一定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在推動。
all in直播,現在入場還有機會嗎?
門檻不高,誰都可以做,但不是誰都適合做。艾媒諮詢《2020年中國在線直播電商發展趨勢報告》數據顯示,到2020年中國在線直播用戶規模將達到5.24億人,以「抖音短視頻、電商直播、微信社群」三個新渠道為例,龐大的直播用戶引流,讓各品牌嘗到了甜頭。無論是健身的「課」還是「貨」,付費轉化微乎甚微一直是個謎,畢竟氪金才是真愛。
【3.1】視頻直播「雲健身」,背景燈光濾鏡是關鍵,帶動氛圍的教練更是錦上添花,宅家鍛鍊持續點燃運動活力,樂刻運動大年初二開始在各大直播平臺均開設課程,全網播放量突破20億,不容小覷,用戶通過直接的手段獲得「講解指引」與「健身乾貨」,為內容付費的未來埋下了伏筆。線上發力更多時候也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線下,不管採取什麼形式,開創新的經營模式,本質是讓更多的用戶群體了解健身,愛上健身。
【3.2】電商直播帶貨一不小心就跑贏了,明星、健身博主的加盟助陣,娛樂紅人造勢打開粉絲經濟,給大家換換「糧食」。2月Keep交出優秀成績單,1.5萬個瑜伽墊在李佳琦直播間內三十多秒被搶購一空,都來不及「膨脹」。從傳統電商進入到移動直播電商,所指向的是用戶的消費行為已經發生了變化,直播+電商似乎正成為購買力的主流標配。
【3.3】以上是公共流量的曝光,到了私域流量的下半場,微信群、公眾號、朋友圈裂變,為直播間引流。例如教練每天在群裡發布直播的教學錄屏,並在在群裡答疑解惑。粉絲進群目的明確聚焦,有天然話題"健身",每天自發的探討運動健身的近況;再如連結分享群,標準的老帶新裂變,每帶一個新用戶,則會獲得xx獎勵。
抖音、快手上的流量博主確實讓用戶動起來了,良莠不齊的內容封面黨,也收穫一波智商稅。健身的主要場景還是在線下,團操、自重訓練、瑜伽等課程還能夠在線完成,那麼想要擼鐵練力量的時候,幾種發力方式無非就是推、拉、蹲,勢必還是要回到實體健身房。
04輕食代餐\運動營養雖然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輕食代餐,運動營養的發展與健身行業不無關聯,運動員、健身愛好者在運動過程中代謝加快,消耗大量的體能,若不能及時進行營養補充,長期以往會使機體免疫力下降。由此,一個潛在的機遇是——人們對更健康的飲食和關注成分的攝入,對運動食品的營養補充提出了更高要求。
【4.1】「輕食」國內逐漸演化成沙拉的另外一種叫法,「吃草」的特點:又貴又不好吃,少調料的輕食與代餐結合是減肥瘦身的永恆話題,這也是多數購買者消費的動機。代餐食品超八成以上購買者為女性,各種代餐餅乾、代餐粥、代餐奶昔等也是層出不窮,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正確的節制飲食並不痛苦,選擇合適的食材、合理的烹調方式更有助於減肥,不過保持好身材光不吃飯已經沒用了,得加重量訓練。
【4.2】熱愛健身,需要即時補充優質高蛋白,毋庸置疑,蛋白質在最大化運動表現增肌塑形和恢復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除定期從食物中攝取營養外,運動後吃喝什麼——即第四餐的需求在增加,未來運動營養市場和健康食品市場逐漸結合在一起。
運動營養品消費群體集中在專業運動員、運動健身愛好者,作為快消品,依賴線上穩定營收,籤約網紅帶貨、贊助健身健美比賽、與健身房合作為主要外宣渠道。運動營養粉仍然佔據53%主導份額,運動補充劑、運動營養棒和即飲型運動飲料佔有份額也較大。營養品的進階之路,將圍繞高蛋白上線即飲型、零食化的種類豐富的產品。
由於目前國內運動營養市場仍處於低滲透率階段,基於龐大的運動人群,提高其營養補充意識,增加運動的有效性,從而帶動產品的品牌提升,行業成長空間值得期待。
【5.1】人們擅長遺忘,所以更要警惕重蹈覆轍,記住一次成功的偶然性,而那不為人知的深層次,卻不被人所看到,或者直接被忽視掉。太多的信息襲來,被牽著鼻子走,以至於完全感知不到我們正掉入「倖存者偏差」之中,大腦趨於一種「被安排」狀態,更何況我們只願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
【5.2】不止健身,當下整個社會都很焦慮,正準備下一步大展拳腳,劇情陡然反轉,但人不該總踏進同一條河流。所以獨立思考,全面的清醒認知很重要,不僅要夠看到抗擊「非典」勝利後馬雲「一將功成」的輝煌,也要看到背後「萬般俱籟」創業者的無聲哭泣,在最壞的情況下爭取最好結果。
據三體雲動《2019中國健身行業數據報告》顯示,中國4.9%的健身人口滲透率相比美國的20.3%有著4.1倍的差距,相比歐洲平均水平10.1%也還有2.1倍差距。追趕歐美:7278萬和2.15億的健身會員,3.9萬和11.5萬家健身俱樂部,創造45萬和133萬個教練就業崗位。
其實市場並沒有想像得這麼大,但近期線上直播的「熱度攀升」,能夠看到健身意識的快速普及,」危「亦是」機「,抓住機會,迎難而上、轉危為機,未來終將可期,IWF將持續見證讓這個行業的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