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一個古人中的古人,毛澤東最愛讀他的詩

2021-02-09 炎黃詩詞

*作者簡介:南郭居士,本名郭軍,男,漢族,籍貫甘肅徽縣。中國詩歌學會、中華詩詞學會、中國金融作家協會、詩刊·子曰詩社會員,「中國詩歌報」詩詞創研中心副主編,隴南市詩詞學會副秘書長,狗尾草詩人原創藝術團隊主創人員。有數百篇文學作品在各類報刊及網絡平臺發表。著有「南郭詞文」,並獲第三屆「中國金融文學獎」詩歌提名獎。獲「首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現代詩入圍獎。作品入編第四屆中國百詩百聯大賽。

古蕭訴離歌 淺吟

庾信,一個古人中的古人,毛澤東最愛讀他的詩

●南郭居士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大家都知道這是王勃《滕王閣序》裡的千古名句。但恐怕許多人並不知道,這句話的祖宗卻是庾(yǔ)信,王勃只是襲用了庾信的詩句:「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

  庾信是中國古代一個極有影響,在今天卻不被大多數人知道的一個著名詩人、文學家。在今人看來,唐朝人是古人,但在唐人看來,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庾信就真是古人中的古人了,也是詩歌史上一個「劃時代」的人。庾信開唐人以詩入賦的先河,唐代王勃、駱賓王的駢作皆受其影響。六朝駢文盛極,而庾信即是集大成者。

  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蘭成,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人。他是南北朝時期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文學家、詩人。其家「七世舉秀才」、「五代有文集」,其父庾肩吾為南梁中書令,亦是著名文學家。其八世祖名滔,官至散騎常侍,封遂昌侯,曾祖道驥曾為安西參軍。庾信飽嘗分裂時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卻結出「窮南北之勝」的文學碩果。其文學成就昭示了南北文風融合的前景。有《庾子山集》傳世,明人張溥輯有《庾開府集》。

  《四庫提要》這樣概括庾信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即「其駢偶之文,則集六朝大成,而導四傑之先路。自古迄今,依然為四六宗匠」。

  後來人對庾信的評價很多,但在唐朝,最認可庾信的人應是杜甫了,他在《春日憶李白》裡曾說,「清新庾開府」。他曾寫詩稱讚:「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高度讚揚庾信結合南北文學而創造出的詩賦。杜甫還在《戲為六絕句》的第一首中這樣讚美庾信:「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詩中指出庾信後期文章風格更加成熟,健筆凌雲,縱橫開闔,不僅以「清新」見長,唐代的「今人」指手劃腳,嘲笑指點庾信,只能說明他們的無知,而「前賢畏後生」,也只是譏諷的反話而已。

  庾信「幼而俊邁,聰敏絕倫」,博覽群書,特別通曉《春秋左氏傳》。他身高八尺,腰長達十圍,形貌舉動疏慢而不拘禮法,有不同常人的地方。他自幼隨父出入於蕭綱的宮廷,後來又與徐陵一起任蕭綱的東宮學士,成為宮體文學的代表作家,其風格被稱為「徐庾體」。庾信詩詞留下來很多,有三百多首,但由於其詩賦用典較多,再加上他在北朝三十年的仕途世人不太清楚,即所謂「歷四朝」而「奉十帝」,作品內容及寓意不宜把握,學者們對其研究較為簡略,深入者為數不多。

  然而很烏龍的是,一千多年來,庾信卻慢慢變成了庚信,也是因史料久遠流傳過程中,「庾」與「庚」字相似,主要是歷史上手抄等原因,把「庾」字錯寫為庚了,因而有的書籍就沿用了「庚信」這一名字。而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百度一下庚信,其基本釋義竟然是月經,且注釋道,《紅樓夢》第六九回:「已是三月庚信不行,又常嘔酸,恐是胎氣。」當然,這在現在已經開始得到糾正,一些學術論文都使用了庾信這個原本的名字。

  庾信生於南朝,一生都處在動亂年代,開始在南梁朝廷擔任東宮學士。南梁侯景之亂時,他奉命以使者身份出使北朝的西魏。南梁被西魏所滅,遂留居北方的西魏。後西魏又被北周所滅。北周開國皇帝酷愛文學,便任命庾信為驃騎大將軍,並尊為文壇宗師。此時的南方到了陳朝,陳朝與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允許回到自己的祖國,但庾信仍被扣留在北周,一直不許回國,最後老死在隋文帝元年時的北方。時年六十有九,追贈原職,並加荊、淮二州刺史。

  庾信經典的作品有《枯樹賦》、《竹杖賦》、《傷心賦》、《小園賦》、《哀江南賦》等。毛澤東最愛誦讀《枯樹賦》,而且已經爛熟於心,每背誦一遍猶自動情不已。

  《枯樹賦》是庾信羈留北方時抒發對故鄉思念,並感傷自己身世的賦文,全篇迴腸盪氣,蒼涼勁健,憂深憤激。他把對亡國之痛、鄉關之思、羈旅之恨和人生多難的情懷盡寄寓其中。其內容是,晉朝時一個人來到一棵大樹下,看到這棵曾經生長繁盛的大樹,現已經逐漸衰老,內心油然而生一種悲涼。據有關記述,1976年毛澤東病重,仍臥床誦讀《枯樹賦》,直到不能言語,機要秘書張玉鳳讀了兩遍《枯樹賦》後,他自己又背誦起來,一字一字緩緩地誦讀直到最後一句:「……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庾信的主要作品是《哀江南賦》,也是他的代表之作。此賦主要是傷悼南朝梁的滅亡和哀嘆自己個人身世,陳述了梁朝的成敗興亡,以及侯景之亂和江陵之禍的前因後果,凝聚著作者對故國和人民遭受劫亂的哀傷。這是一篇極其優秀的賦,雖然不只是這篇賦成就了庾信,但它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庾信晚年賦作的最高成就。全賦內容豐富而深沉,文字悽婉深刻,格律嚴整又略帶疏放,文筆流暢且生動感人,如實地記錄了歷史的真相,具有史詩般的規模和氣魄,因此獲得了「賦史」之稱。

  雖說文人相輕,但庾信卻仗著其出眾的文學才華而顯得非常狂傲,據唐·張鷟《朝野僉載》載:「梁庾信從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輕之。信將《枯樹賦》 以示之,於後無敢言者。時溫子升作《韓陵山寺碑》,信讀而寫其本。南人問信曰:『北方文士何如?』信曰:『惟有韓陵一片石堪共語,薛道衡、盧思道少解把筆,其餘驢鳴犬吠,聒耳而已。』」

  文中說庾信自南朝初至北方時,北方文士大多輕視他,庾信便將自己的作品《枯樹賦》拿給他們看,從此再也無人敢輕言庾信了。後面是說,南朝有人問庾信:"你覺得北朝文人的才學怎麼樣?"庾信答到:"只有溫子升《韓陵山寺碑》的碑文還值得一談,還有薛道衡、盧思道也勉強可以說說,至於其他文人,不過都是驢鳴狗叫,喧擾刺耳而已。"

  綜觀庾信,在政治方面,據載他在北周擔任洛州刺史時,為政簡要清靜,使官民皆獲安寧,頗著政績。字文逌在《庾信集序》中將其受愛戴的程度與東漢名吏郭伋及西晉名臣劉弘相提並論。當然這在筆者看來只是文人評論的恭抬之語,泛泛之言,說白了他在為官方面其實並無多大過人之處。

  軍事方面,庚信雖未打過仗,但僅僅是紙上談兵就使賊盜聞風而散,不過在遇到的實際戰爭中,不是逃跑就是屈節,因此驃騎大將軍之名也不過是給他安排了一個享受俸祿的職位而已。

  只有在文學方面,庾信在中國文學史上才是一位繼往開來的人物。他的文學創作以其四十二歲時出使西魏為界,前期在梁朝,作品多為宮體,輕豔流蕩,詞藻華美。動亂年代,書劍飄零,羈留北朝後,其詩賦大量抒發懷念故國鄉土的情愫以及對身世的感傷,風格也轉變為悲涼蒼勁。其詩賦在中國賦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既不同於前人騷賦,也不同於後人的律賦,而是將兩漢以散文入賦變為以駢文入賦,使賦更具有形式美,將賦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在鮑照之後的齊、梁、陳三朝和北朝,無人能和他比。當時有「徐庾體」之說,與徐陵並列,其實徐陵成就在其之下。

  庾信兼善眾體、詩賦文都取得相當高的成就,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位多產作家。最後,讓我們一起欣賞他的二十七首《擬詠懷詩》中的兩首作為本文的結尾吧。

擬詠懷詩 十

南北朝·庾信

悲歌度燕水,弭節出陽關。

李陵從此去,荊卿不復還。

故人形影滅,音書兩俱絕。

遙看塞北雲,懸想關山雪。

遊子河梁上,應將蘇武別。

擬詠懷詩 十七 

南北朝·庾信

日晚荒城上,蒼茫餘落暉。

都護樓蘭返,將軍疏勒歸。

馬有風塵氣,人多關塞衣。

陣雲平不動,秋蓬卷欲飛。

聞道樓船戰,今年不解圍。

相關焦點

  • 王維《相思》:最肯忘卻古人詩,最不屑一顧是相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詩臨其境】王維寫的這首《相思》,還有一個名字叫《江上贈李龜年》。沒錯,就是杜甫的名詩《江南逢李龜年》裡的李龜年。李龜年是唐玄宗初年著名的歌手,在開元盛世時常被邀請到貴族豪門中歌唱;後來安史之亂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輾轉到了江南。
  • 《慶餘年》詩會貽笑大方 其實古人鬥詩是這樣的
    這篇短文僅就這一段鬥詩會說說舊體詩的特點。一、郭保坤的七絕是門外漢作品鬥詩會開始的時候,第一個「獻醜」的人是郭保坤,他的七言絕句如下:雲青樓臺露沉沉,玉舟勾畫錦堂風,煙波起處遮天幕,一點文思映殘燈。這個電視劇雖然是穿越劇,不過畢竟其背景還是在古代。所以作詩至少要遵循一些作詩的最基本的規則。
  • 古人9首勸學詩,最適合今天讀
    經典散文精選美文,我們一起品讀。 本文來源於:讀散文賞美文dusanwen.cn 開學啦,按照慣例,詩詞君是一定要分享一些勸學詩詞給大家的。 9月開學,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學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吧。 今天,一起讀讀這9首詩,勸君切莫負時光,須惜少年時。共勉!
  • 庾信的詩有哪些?庾信的詩詞全集32首
    南北朝詩人庾信,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北周時期人。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他以聰穎的資質,在梁這個南朝文學的全盛時代積累了很高的文學素養,又來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經歷豐富了創作的內容,並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
  • 抖音最肯忘卻古人詩最不屑一顧是相思什麼歌 相思歌詞介紹
    抖音裡最近聽到很多老歌,其中一首歌詞是「最肯忘卻古人詩,最不屑一顧是相思」,這首歌很熟啊,那麼抖音最肯忘卻古人詩最不屑一顧是相思什麼歌?相思歌詞介紹。抖音最肯忘卻古人詩最不屑一顧是相思什麼歌  《相思》,是電視劇《西遊記後傳》裡面的片尾曲相思歌詞介紹  紅豆生南國,  是很遙遠的事情。  相思算什麼,  早無人在意。  醉臥不夜城,  處處霓虹。
  • 冬至讀古詩12首冬至古詩詞,感受古人冬至氣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讀古詩12首冬至古詩詞,感受古人冬至氣氛 冬至(今年冬至時間為2020年12月21日,即明天),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但是冬至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人崇尚陰陽學說,認為冬至是一年中陰極之至,陽氣始至,是陰氣最重的時候,但物極必反,陽氣自冬至後,就開
  • 取名 | 古人名字中的名與字
    前段時間我給取了一個字:渙然。為什麼取這兩個字為「字」呢?這個留著後面再詳細解說。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古人是怎麼幹的。古人在取名字這件事上甚是講究,不但有名,而且有字。名字,名字,名和字是不同的。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
  • 歷史上最好聽的5位古人的名字,網友:每一個名字都好有文化啊
    姓氏文化源遠流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在現在它僅僅是我們的一個稱號,但是不像現在的人,古人在取名這件事上可謂是非常講究。古人取名愛引經據典,所以名字不僅好聽還有詩意,現代人往往只會翻翻字典。名字雖然只是代號,卻伴隨終身,所以古人就非常在乎這一點,在古代就有很多名字好聽的人,那麼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歷史上最好聽的5位古人的名字,網友:每一個名字都好有文化啊!那麼看完之後,你覺得哪位的名字最好聽呢?第一位:白行簡讀過唐傳奇《李娃傳》的同學對白行簡應該不陌生,他是白居易的弟弟。
  • 古人四大喜事之一:「金榜題名時」是什麼榜,為何古人很重視?
    古人講的人生一大喜事,其中「金榜題名時」裡的金榜是指什麼?老百姓常講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四大喜事是人生中最歡喜的事,也是古代人常說的四大喜事,但對於這「四大喜事」出自哪裡,很少有人知道。
  • 願汝苦辛過乃親 品讀古人幾首教子詩
    對於古人而言,作詩是家常事,不僅抒發閒情雅致、所感所思,而且實用性很強,既能詩酒唱和,還能教育子孫,化作家規家訓。這些詩或流傳開來,讓無數後人吟詠,或僅存於個人詩集,但背後總有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中華民族素來重視教育,古代教子詩中,不少篇目以教子勤學苦讀為宗旨。
  • 古人也愛變廢為寶--草木灰
    在古代,勤儉的勞動人民一直在探索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其中利用範圍最廣的當屬草木灰,它是植物燃燒後剩下的殘餘物。那麼,古人是如何把草木灰變廢為寶的呢? 「從來土沃藉農勤,豐歉皆由用力分。薙草灑灰滋地利,心期千畝稼如雲」。這首勸農詩說的就是把草木灰當肥料來用。
  • 古人是怎麼給酒打廣告的?
    古人雖云:酒香不怕巷子深,今人便以為古人不做廣告。其實並非如此,中國作為最早運用廣告的國家之一,古人做廣告也是很有一手的。 01酒旗 說到做酒廣告,那一定得說到最古老的廣告形式之一——酒旗。酒旗又叫"酒帘"、"望子",在中國可是有著悠久的歷史。
  • 古人說話也用文言文嗎?
    之前學習語文的時候,一直有一個疑問,古人的文言文那麼難懂,他們日常生活中也經常「之乎者也」一樣的說話嗎?更有甚者想,自己如果穿越回古代去,是不是完全不能交流?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們現在看的文言文其實也就是古人的書面用語,就跟現在的官方文書一樣,我們寫作文的時候就是書面用語,要求比較規範,但平時說話誰也不這麼說,古人也是一樣的。
  • 汪建新:《品讀詩人毛澤東》導讀
    嚴格意義上說,詩詞不是用來背誦的,是用來品讀回味的。2005年8月,我第一次講授毛澤東詩詞鑑賞課程,十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用心品讀毛澤東詩詞的感情意味、思想蘊含、語言特色和時代價值,可謂其樂無窮,深感常讀常新,常悟常新。我最深刻的體會是,只有讀懂了毛澤東,才能讀懂他的詩詞;而只有讀懂了他的詩詞,才能真正讀懂毛澤東。
  • 毛澤東詩詞中的中國智慧
    毛澤東深知古典詩詞所蘊含的獨特魅力,因此他致力於古典詩詞創作,並取得了非凡成就,曾有外國人評論他是「一個詩人贏得了一個新中國」。與其說是「一個詩人贏得了一個新中國」,毋寧說是毛澤東筆下的中國古典詩詞影響了全中國,乃至世界其他國家。中國人在艱苦鬥爭的歲月中,以詩詞作為他們情感的寄託,是可以起到自我激勵和精神慰藉作用的。 詩詞作為文學創作形式,時常以景物描寫抒發感情,即借景抒情。
  • 古人沒空調,咋度過炎熱的夏天的?這些詩詞中就能看出來
    每當酷熱的盛夏,我總會想起《水滸傳》第十五回中的一首詩:「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在古代,農民因受官府和地主的盤剝,倘若遇到夏旱無雨,境遇真是悲慘;公子王孫尚可搖扇納涼,農民連這點兒福氣也沒有。
  • 古人身上的荷爾蒙 可以穿越時空
    霸氣曹操VS悲情曹操,一代奸雄如何迎接他的至暗時刻?從暖男到槓精,讓梨的孔融竟有雙面人格?李白、杜甫、李商隱、劉禹錫、李清照,相似的人終會相遇……在《歷史的荷爾蒙3》中,作者「歷史的囚徒」用詼諧和激情,還原歷史深處古人的浪漫與孤獨,將過往人物超絕豪邁的詩酒盛情、不為人知的非凡遭際一一道出。
  • 不會說情話,說我愛你又太直白,那麼跟著古人來表達愛意吧
    讀古人的情話,總覺得那麼的含蓄優雅,相比於現代人的直白,小編更喜歡古人們的深情與委婉。桐樹生門前,出入見梧子。出自樂府詩《子夜歌》。簡短的十個字,卻表達出「梧桐樹生長在我家門前,我出入都能看到梧桐樹子。」這很顯然不是在說梧桐樹,而是婉轉地表達了對那個人的愛慕與思念。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且看古人如何在詩中表達對孩子的情感
    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慄。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這首詩餓的大概意思是:我的5個孩子,都不喜歡學習。阿舒16歲了,懶惰無人能比;阿宣快到15歲了,也不愛學習;阿雍阿端13了,連六和七都不認識;阿通才9歲,每天就知道要梨子慄子吃。
  • 歷數古人寫作的特殊癖好,一個比一個有趣,實在太有意思了!
    (本來想找到原新聞,無奈搜不到了)於是,這讓我想起古人在寫作時的一些特殊癖好真的是一個比一個有趣今天,就讓我們來一睹為快相信在很多人心目中古人無論是作詩還是寫文都是槓槓的動不動就給我們來一個熟讀並背誦全文不過在佩服之餘難免也會埋怨幾句「怎麼可以這麼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