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媒體報導,在所謂」拉達克「東部地區持續的對峙衝突中,印度軍隊正在考慮調整130萬名印軍的部署,將其部分戰鬥力部署轉變為雙重任務,力求能在中印和印巴兩條戰線具備作戰能力。
我們這片文章的重點就是分析報導的真實性!
報導稱,此前由於中印邊境實控線附近對抗強度不高,因此印度將戰鬥部隊重點部署在印巴邊境,目前,印度在西部邊境部署了三個打擊軍的兵力,包括博帕爾的21打擊軍,馬圖拉的第1打擊軍和安巴拉哈爾加打擊軍,這三個打擊軍都有重型裝備,而在北部邊界只部署了一個打擊軍的兵力。
可以要知道,調整這130萬人會推翻印度經過幾十年確定的作戰部署。印度軍隊130多萬,陸軍約110多萬,海軍約5.5萬,空軍約12.5萬,對中國方向作戰,只能調整陸軍和空軍,因為沒有海洋基本不需要海軍。因此,這不僅是一次重大軍事舉動,而且為印度真正意義上的兩線作戰做好戰前準備,準備是要應對在中印邊境和印巴邊境兩條戰線上的「挑戰」。
印度一直有兩個「主要敵人」:一個是和印度同一天獨立的巴基斯坦,另一個正是曾經打垮過印度軍隊的中國,所以印軍才會提出「兩線作戰」的戰略。只不過,印度恐怕太過於高估自己了。在中印邊境摩擦中,印度沒有一次能討到絲毫便宜。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武器裝備和人員訓練實在落後太多,特別是印度的工業極度不發達,即使在今天,也只能保證60%的子彈供應,還有40%需要進口,炮彈則有約一半需要進口,至於其他的飛彈等武器,則基本100%依靠進口。步槍沒有子彈,和燒火棍無異;大炮如果沒有炮彈,甚至還不如燒火棍!就這樣一支連子彈、炮彈都需要進口的軍隊,就敢幻想和中巴兩線作戰取勝,簡直是痴人說夢!
更重要的是操作層面基本無法完成,印度要調整130萬軍人,接近全軍數量了,這麼大規模的調整,那是需要非常龐大的資金保障,因為搬家很費錢,而且到新營區是不是適合,有的要改造,比如重型坦克搬到一個地方以後,坦克保養需要設施,要有車庫,都是非常大的一筆開銷,印度根本無法承擔,印度媒體說調整130萬嚴重誇大了事實,完全是嘴炮製勝贏取邊境博奕勝利。
對於印度媒體依靠嘴炮製勝的行為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