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叫醒小編的
不止有鬧鐘和夢想
還有咱黃埔
持續傳來的好消息!
今天
我區又雙叒叕登上
《人民日報》頭版頭條
得到全國人民的關注!
佔據各大媒體C位
黃埔憑什麼?
快隨小編探探究竟
返崗復工動起來
《人民日報》頭版頭條
報導我區明珞裝備
返崗直通車
具體說了啥?
一起往下看
《人民日報》第01版:《返崗復工按下「快進鍵」(破解難點堵點 推動復工復產)》節選——
出發!出發!
湖北籍員工加入返崗大軍:3月14日,湖北首輛「就業大巴車」從潛江駛出;3月18日,湖北首趟外出務工專列從恩施發車……
復工!復工!
車間裡,人機協作,開足馬力生產;工地上,掘機隆隆,施工有條不紊;雲端會議,討論商量,激發創意無限。截至4月14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和員工復崗率分別達到99%和94%。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加大企業復產用工保障力度,組織重點行業農民工及時返崗復工,用好用足援企穩崗政策,解決好相關企業用工難、用工貴問題,最大限度穩定企業用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紮實高效開展返崗復工指明了方向。
留崗留薪、「點對點」服務,湖北返崗復工動起來
「湖北員工,歡迎回來!」在廣州市黃埔區,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的大門早早就掛上了標語。董事長姚維兵站在門口,準備迎接來自湖北的返崗直通車。「總算把他們盼來了。」姚維兵說,公司湖北籍員工佔比達12%,不少是生產線的班組長,迫切需要他們儘快返崗,以便順利向客戶交付18萬個零部件。
為破解因疫情影響造成的
招工難、用工難問題
我區積極對接省、市、區
「點對點」返崗專列、專車
精心謀劃,制定方案
成立處置小組
助力工人們安全高效返崗復工
除此以外
我區採取政策扶持
線上招聘、健康管理協作等
多種方式精準發力
打出一套解決用工難的
「組合拳」
越來越多的湖北籍員工
回歸各自的崗位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為黃埔發展貢獻一份力!
基層減負進行時
同日
《人民日報》用三分之一的版面
報導我區落實中央關於
持續為基層鬆綁減負要求
推動幹部下沉一線
運用科技手段提升工作效率
《人民日報》第11版:《減負不減責 錘鍊硬本領(基層減負進行時·讓幹部有更多時間精力抓落實)》——
為落實中央關於持續為基層鬆綁減負要求,廣州黃埔區推動幹部下沉一線現場解決問題,利用高科技手段改進工作方式,創新治理手段。同時做好「加法」,強化激勵機制,推動基層幹部擔當作為,用更多時間和精力抓好落實。
作為廣州實體經濟主戰場,廣州黃埔區進一步下大力氣整治文山會海、過度考核等形式主義問題,切實為基層減負,讓幹部集中精力抓發展、辦實事。穗東街道僅用26天便完成14734平方米徵拆任務,蘿崗街道創新利用科技手段讓幹部擺脫繁冗事務……
▌走出辦公室
街道幹部下沉一線,堅持現場決策、現場解決,提高了工作效率
26天、74名業主、97個經營戶、120間商鋪、14734平方米……這是穗東街道廟西小區徵地拆遷項目的一組數字。為了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更方便與群眾溝通,當地黨員幹部將動遷臨時辦公室安排在徵拆現場。
「我們是現場開會、現場辦公,而不是坐在辦公室發號施令。」剛剛到任半年的穗東街道黨工委書記鄒志強說,從去年底開始,街道將例會壓縮到1個小時以內,每周一組織中層幹部進村開現場會議,發現問題馬上就解決。正是憑藉著這種實幹精神,廟西小區徵拆項目順利完成。
而在大沙街道,除了精減會議,還將工作重心下沉到經濟社會發展第一線。街道轄區內的姬堂社區有3個自然村位於廣石化煉油區和化工區之間,根據國務院第十督查組要求,大沙街道需要對715棟社區居民實施整體搬遷。
重任在前,大沙街道把領導小組設在現場,邊考察邊研討,堅持現場決策、現場解決。2019年12月20日,715棟房屋全部籤約或拆除,提前11天完成中央環保督察組要求。
近日,中辦印發的《關於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指出,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始終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切實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決不做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對此,鄒志強認為:「如果政績觀錯位,就不會把群眾利益放心上,匯報時說得漂亮,做事卻敷衍了事,這就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必須下大力氣整治。」
▌用好高科技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服務質效,讓數據多「跑腿」,幹部少「跑路」
近日,正在辦公的黃埔區蘿崗街道黨工委書記王章軍手機上收到一條河道堵塞待處理的信息,他隨即通過「蘿崗智匯街區」微信公眾號將治理事項通知到管理、執法、服務等相關部門工作人員。
「移動辦公設備的使用,的確提高了工作效率。」王章軍說,以往要時刻督促工作人員解決問題,現在問題從發現、受理、分流到處置、跟蹤、督辦、反饋、評價等全流程,都可以在微信公眾號上完成,減少了不少重複勞動。
基層負擔重,除了文件多、會議多,還有管理手段缺乏造成的工作量過大。蘿崗街道轄區面積達25平方公裡,只有3名水務執法人員、16名違建執法人員。「執法人員往往既要走街串巷、進村入戶去巡查,又要開會報告商討解決方案,一套流程走下來都要好幾天,工作效率十分低下。」王章軍說。
蘿崗街道「智匯街區」應運而生,構建起「雲在算、數在聯、人在幹」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僅智匯查違子系統就有80多個網格監控點,通過無人機巡視航拍,很快就能獲悉違建信息。
「讓數據多『跑腿』,幹部就能少『跑路』。」一位街道工作人員說,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管理和服務的質效,推動基層幹部負起責任,幹出實績。
「基層減負要少發文、少開會,更要不斷創新治理模式。」王章軍認為,用好用活科技力量,推動各項工作提質增效,也是在為基層幹部鬆綁減負。
▌加減法並用
嚴控「一票否決」和籤訂責任狀項目,同時強化激勵機制,推動幹事創業
有些地方為了壓實責任,常常採用「一票否決」和籤訂責任狀項目等措施。但「一票否決」事項過多,反而讓基層幹部幹事創業時感到「束手束腳」。
去年,黃埔區將全區督查檢查考核計劃項目從初篩83項精簡為16項,嚴格控制「一票否決」和籤訂責任狀項目,只保留安全生產等4項,清理取消21項。明確要求取消層層籤訂責任狀,讓基層幹部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到一線、到現場。
除了做好「減法」,黃埔區還下大力氣做「加法」,強化激勵機制,推動幹部擔當作為。去年下半年,黃埔區工業和信息化局技術改造與經濟運行處負責人李光銳確診患上胃部惡性病變,但他一直堅持工作。抗擊疫情期間,李光銳的病情越來越重,單位領導直接聯繫了醫院,把他「押」進手術室。手術後,躺在病床上的李光銳仍每天堅持用手機遠程辦公。
近期,黃埔區4名區管幹部和12名科級幹部因在抗疫一線表現優異,得到提拔重用。其中,李光銳擬晉升一級主任科員。
無論是轉變思想觀念,改善工作方式,還是強化激勵機制,都是為了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減負不是減擔當、減責任,廣大幹部把使命擔在肩上,提高硬本領,從以前推著幹到現在主動幹,激發出了奮發有為的精氣神。」穗東街道組織辦主任羅育梅說。
街道幹部下沉一線
利用信息化手段
提高管理服務質效
加減法並用
……
我區妙招不斷
切實為基層減負
讓幹部集中精力
抓發展、辦實事
守望相助心連心
同日
《經濟日報》第02版
聚焦我區紮實做好
入境人員集中隔離工作
與來粵外籍人士守望相助
《經濟日報》第02版:《與來粵外籍人士守望相助》節選——
「廣東非常重視外國人在粵生命健康安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實行無差別健康服務管理措施,堅決反對任何歧視行為,中外一視同仁。」廣東省副省長張新表示。4月18日,張新與非洲多國駐穗總領事來到中山大學北校區看望非洲國家留學生,並送上「健康包」。據了解,中山大學共有79名非洲國家留學生,目前在校的36名留學生,根據有關防疫流程,已解除居家健康管理,恢復正常學習生活。
「感謝黃埔區的細心安排,感謝各位工作人員無私的奉獻和無微不至的幫助!」4月15日,廣州市黃埔區瑞季酒店,非洲留學生穆希迪在工作人員協助下辦理完解除隔離手續後,用家鄉特有的手勢向現場工作人員相隔1米作揖以示感謝。
我區牢牢守住
「外防輸入」重要關口
奮鬥在區內各家隔離酒店的
抗疫工作人員
用貼心高效的服務和專業素養
贏得了入境旅客的點讚
築起應對境外疫情輸入風險
的堅固防線
非洲留學生Chancel moushidi用家鄉手勢對現場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返崗復工動起來
基層減負進行時
守望相助心連心
……
一起為努力的黃埔
點亮【在看】!
編輯丨一金
轉載請註明丨廣州黃埔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