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創作者與世長辭

2020-12-23 溫暖人社

葉永烈和他的紀實文學《鄧小平改變中國》

5月15日9時30分,作家葉永烈在上海病逝,享年80歲。葉永烈是《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他在1960年代完成的《小靈通漫遊未來》裡則「預言」了今天的生活。葉永烈後來的文學創作轉向紀實、長篇都市小說,也曾攜書作《毛澤東和他的秘書們》來到濟南與讀者見面。

從「葉永烈伯伯」到「葉永烈爺爺」

作家葉永烈讓很多讀者的童年有了科學色彩。1960年,20歲的葉永烈開始參與編寫《十萬個為什麼》,他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在科學和文學之間搭起橋梁,以通俗的科普文章拉近了小讀者與科學的距離。時至今天,兒童科普讀物種類已經相當豐富,但是《十萬個為什麼》依然是家長的首要選擇之一,而葉永烈也從小讀者口裡的「葉永烈伯伯」成為「葉永烈爺爺」。

葉永烈創作於1960年代的另一部作品《小靈通漫遊未來》,對當時的小讀者來說是一場天馬行空的科學幻想,如今回看,卻發現他在書裡早已經「預言」了今天的生活。有讀者回憶說,《小靈通漫遊未來》對科技的前瞻性強大,當時葉永烈就想到了智慧型手機、轉基因、環幕電影、語音識別、智能駕駛等。

2012年秋天,明天出版社上架了一套包括《到月球上去種地》《記憶移植是夢嗎》等在內的科學小品文,其中葉永烈便參與了許多工作。明天出版社教育分社社長張玲回憶,在策劃這套書時,希望能獲得葉永烈的授權,選用他的文章,2012年春天,她前往上海,與葉永烈見面。張玲說,當時的場景讓她如沐春風,葉永烈和老伴早早下樓,等在那裡迎接她。

儘管之前從未有過工作上的接觸,但葉永烈對明天出版社和張玲的信任,讓張玲感動。在張玲的印象中,葉永烈身材高瘦,說話斯文,得知這是為少年兒童編寫的一套科學小品文後,認真嚴謹地審讀了書稿,並熱心地提供了其他著名作者的聯繫方式,幫忙聯繫版權,以增加這套書的厚重感和影響力,他還對書的體例等提出了一些意見,提升書的品質。他認為,這套書是從根基、起點上對孩子們進行科學培養,十分重要。葉永烈嚴謹治學、和藹可親的大家風範,張玲至今記憶猶新。

遭遇冒名之作曾通過本報「打假」

葉永烈人生中的很大一部分時間,都是在為孩子們創作。寫科普文章,寫科幻小說,執導科教電影。1981年,他任導演的電影《紅綠燈下》獲第三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科教片獎。他以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孩子們愛上科學。

後來,葉永烈的創作從科普和科幻轉向紀實文學,又轉向長篇都市小說。他寫歷史人物,寫他生活的上海,筆耕不輟。葉永烈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他沒有節假日,也沒有周末,一直在寫作,稿件從地板堆到天花板。與很多作家不一樣的是,因為科普而踏入文學圈的葉永烈一直保持著身上的科學氣質,他從來不排斥和拒絕技術,就像他在《小靈通漫遊未來》中寫的那樣,將其視為人類的工具。他從1992年就開始使用電腦寫作,方便快捷,而且自那之後就再也沒有手寫過。

葉永烈的紀實文學也帶有他在教育階段科學訓練得來的嚴謹,他做了大量的採訪,去捕捉歷史的真實細節。2016年,葉永烈來到濟南,參加齊魯書香節暨山東書展,並就書作《毛澤東和他的秘書們》進行了一場講座。據當時參加這場講座的讀者回憶,葉永烈並沒有像其他一些作家那樣喜歡說些俏皮話活躍氣氛,他帶著老派研究者的謹慎,似乎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有理有據。

葉永烈的創作堅持科學嚴謹,可他卻遇到了冒名之作。2006年,葉永烈在網絡上發現,有人冒用他的名字寫了一本偽書,後來他去香港參加文學研討會,又得知有人以自己的名字寫了一套《紅牆內外》。經過調查,他發現當時冒用其名出版的偽書近50種。

早在2001年,當時的《濟南時報》記者趙京橋便發現了市場上有葉永烈的偽書,印製粗糙,內容荒唐。葉永烈請趙京橋郵寄此書,並通過《濟南時報》「打假」:「我從來沒有寫過這樣的書!」

其實,讀者只要翻看書名和內容,就知道那不會是葉永烈的書。(新時報記者江丹)

原標題: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 生前曾通過本報「打假」偽書 《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那個人走了

#日常記錄#

相關焦點

  • 作家葉永烈去世《十萬個為什麼》影響幾代人
    原標題: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享年80歲《十萬個為什麼》影響幾代人半島記者 黃靖斐著名作家葉永烈於5月15日上午在上海長海醫院去世,享年80歲。葉永烈曾創作中國科幻小說《小靈通漫遊未來》,並參與創作影響幾代人的科普作品《十萬個為什麼》,還寫作了大量的紀實作品,因此他被稱為「漫遊」在科幻與紀實之間的作家。一生作品高產的他曾說:「我曾想在墓碑上寫,對不起,我不能再為你回答為什麼。後來,我想改成,請到圖書館來找我。」
  • 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 葉永烈簡介有哪些代表作?
    澎湃新聞從上海作協獲悉,著名作家葉永烈於2020年5月15日上午在長海醫院去世,享年80歲。澎湃新聞記者下午打通葉永烈家裡電話,是其兒子的友人接通的。她向記者證實葉先生於今天早上剛過世,「目前還比較忙亂,沒有什麼方便說的,謝謝。」
  • 紀念|葉永烈與《十萬個為什麼》
    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中依然有葉永烈的名字。葉永烈就讀於北京大學化學系,讀書時就開始用文學方式去描述化學,發表了一些跟化學有關的科普小文章。這些文章後來以《碳的一家》出版,也正是因為這本書,他被《十萬個為什麼》編輯看中。當時《十萬個為什麼》的化學分冊編輯曹燕芳邀請他參與了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葉永烈一口氣寫了100多個跟化學有關的「為什麼」,《十萬個為什麼》化學分冊初版本共收175個「為什麼」,葉永烈一個人寫了163個。
  • 作家葉永烈去世 他曾以科幻作品《小靈通漫遊未來》蜚聲文壇
    作家葉永烈去世 他曾以科幻作品《小靈通漫遊未來》蜚聲文壇時間:2020-05-17 17:2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作家葉永烈去世 他曾以科幻作品《小靈通漫遊未來》蜚聲文壇 作家葉永烈15日在滬病逝,享年80歲。
  • 紀念大眾作家葉永烈:在舊書攤上風靡全國
    據他後來回憶說:「1961年出版的5個分冊中,共有971個問題,我寫了326個,成為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寫作量最大的作者。」簡直就是那個年代的「知乎」大神。《十萬個為什麼》叢書出版後,葉永烈獲得了1600多元錢的稿費,在當時那個年代無疑是一筆巨款。《十萬個為什麼》1961年第一版。
  • 葉永烈出版作品超3500萬字
    20歲為《十萬個為什麼》撰稿    1940年8月出生的葉永烈是浙江溫州人,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是著名小說家、歷史學家、報告文學作家,早年從事科普科幻創作,筆名蕭勇、久遠等,後以長篇小說及紀實文學為主要創作內容,曾任中國科學協會委員、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常務理事、世界科幻小說協會理事。
  • 作家葉永烈去世。他變成了自己筆下的「小靈通」,到現實與想像的...
    |作者:《環球人物》記者 崔雋 |編審:蘇睿 有記者從上海作協獲悉,著名作家葉永烈於今晨(5月15日)9時30分在上海長海醫院病逝,享年80歲。
  • 葉永烈因患前列腺癌去世,兒子尚在國外,未定是否辦公開告別儀式
    南都記者從上海市作家協會證實,著名作家葉永烈,5月15日上午9時30分因前列腺癌在上海病逝,享年80歲。作協工作人員告訴南都記者,去年葉永烈接受了前列腺癌手術,之後一直住院,但術後恢復情況不佳,最終因器官衰竭去世。 目前,葉永烈之子需從國外趕回,還要再隔離14天。
  • 葉永烈:那個把問號拉成驚嘆號的人去世了
    《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著名作家葉永烈先生於2020年5月15日在上海長海醫院逝世,享年80歲。在每個人的小學語文課本中有這樣一篇文章《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篇文章告訴大家要勇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不斷探索、追求真理。
  • 79歲作家葉永烈去世:見字如面,人活著就要留下點什麼!
    可能大多數人,沒有聽說過他,但是可能一提起他的著作就會馬上知道:《十萬個為什麼》《小靈通漫遊未來》《歷史的絕筆》,沒錯就是他。他就是著名作家葉永烈,據報導,他在5月15日的上午在上海去世。享年79歲。生命雖走,但是精神常在。說起葉老的一生,那是讓人汗顏。
  • 葉永烈科普科幻創作思想與實踐 座談會在京滬連線召開
    中國日報北京6月11日電(記者 張洋菲) 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普研究所、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少年兒童出版社承辦的「葉永烈科普科幻創作思想與實踐座談會」於6月10日下午在京滬兩地視頻連線同步召開。
  • 葉永烈科普科幻創作思想與實踐座談會召開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煥明、褚君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普大獎「卡林加獎」獲得者李象益,著名科幻作家韓松等四十餘位深耕科普科幻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科普作家、科研人員、教育工作者和傳媒從業者深切緬懷葉永烈先生,回顧研討葉永烈科普科幻創作思想與實踐,深刻思考其對新時代科普科幻事業發展和創新人才培養的啟示意義。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孟慶海出席座談會。
  • 科幻與紀實,回憶葉永烈的文學之路
    著名作家葉永烈於2020年5月15日上午在長海醫院去世,享年80歲。▌葉永烈曾與葉永烈有過深入交往的科普作家、中國科普作協常務副秘書長尹傳紅對葉永烈創作多有研究,特授權本報刊發他的文章《兩個葉永烈》。「雙肩挑起歷史和未來」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做過上海科教電影製片廠編導的葉永烈,早年曾為《十萬個為什麼》叢書的寫作「挑過大梁」,因此跟科普結下了很深的情緣,在這方面可以說是成就卓著、聲名顯赫。轉而從事科幻創作後,他很快又成了這支隊伍裡風格獨特、引人注目的「主力隊員」。
  • 關於《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硬核往事
    作為一個從小看《十萬個為什麼》長大的人,你可曾想過為什麼這套問題加起來,還沒3000個百科全書,為什麼要叫十萬個為什麼呢?因為一場翻譯車禍。1929年,《十萬個為什麼》原作者伊林,本打算借用偶像吉卜林的名言「七百萬個在哪裡」,來作為書名,但因為英語水平太差翻譯錯了,把「七百萬」譯成了「十萬」,才有了今天這個書名。
  • 這兩位著名作家都是樂清人,同為北大校友,竟然還是叔侄……
    葉永烈和戈悟覺合影。戈悟覺先生與葉永烈先生不僅同為溫州樂清人,同為北大校友,同為著名作家,而且兩家系世交,同住溫州鐵井欄。他們自小一起長大,彼此間情義長達七八十年。按輩分,戈悟覺還要喊葉永烈「叔叔」。葉永烈葉永烈先生是溫州人,祖籍樂清七裡港,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以科普著作《十萬個為什麼》、《小靈通漫遊未來》而成名,以「四人幫興亡」等長篇紀實文學在國內外產生深遠影響。2020年5月15日在上海病逝,享年80歲。
  • 葉永烈:人生很短,只能做好一件事
    5月15日著名作家葉永烈今上海病逝享年80歲葉永烈1940年生於浙江溫州從11歲起發表文學作品20歲成為《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2018年,葉永烈做客CCTV-1《開講啦》講述他的人生經歷和感悟今晚,讓我們一同回顧葉永烈的「文學夢」用心科普,傳遞文化力量
  • 中國科幻破繭之路:從葉永烈到劉慈欣,夢想正在變成現實
    上個月,中國科幻作家的先驅,著名傳記作家、科普作家葉永烈去世,引起了人們的回憶。在這些回憶中人們注意到,葉永烈最為人熟知的作品有兩部,一部是其大量參與編寫工作的《十萬個為什麼》。另一部則是中國最早的科幻作品之一《小靈通漫遊未來》。然而,科幻作品在中國,似乎一直處於相對小眾的地位,直到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巨作《三體》獲得了科幻領域殿堂級獎項雨果獎。
  • 葉永烈家訓:有細心、耐心和精心,就沒有成不了的事
    ——小婚家著名作家葉永烈於2020年5月15日上午病逝於上海,終年80歲。早在2014年,他就將積累數十年的創作檔案(名為「葉永烈專藏」),全部捐贈給了上海圖書館。文稿、書信、照片、採訪錄音等,門類齊全、保存完整,光文字資料就有3500萬字。
  • 葉永烈新作《叩開臺灣名人之門》籤售會 在貴陽全國書博會火爆實錄
    圖1 《叩開臺灣名人之門》籤售會海報在書博會上,上海交大出版社精心打造了六個展位,攜千餘種圖書參展,著力推出科學人文新書,著力展示獲獎重點作品,著力宣傳交大社學術出版理念。這是其中的一個精品新書展銷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