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進北京的郭德綱用自己的青春年華懂得了一個道理:同行是冤家。一個賣白菜的不會恨一個修自行車的,因為利益不相關,但是一個賣白菜的會恨另一個賣白菜的,所以,郭德綱面對同行的時候,永遠都是不退讓,永遠都保持著進攻性。」
郭德綱對於行業之外的人,還是非常寬容的,但是對於行業內部的人,郭德綱在採訪中公開講不讓步,也不會原諒,並且說出了我做不到以德報怨,以德報怨,何以報德?聖人教導我們以德報德,以怨報怨。
本是同行,為何郭德綱要「步步緊逼」?
在2005年,德雲社剛剛開始為觀眾知曉的時候,同行們為了上級部門封掉德雲社的演出煞費苦心,整天都有同行冒充觀眾到臺下記錄,把所有敏感的話語都記下來,演出結束後交給有關部門。郭德綱說,這幾十年這種事情一直到今天從來沒有斷過,還是整天都有人打小報告。如果自己稍微的退讓,那麼自己在相聲界就將無立足之地。
嘗盡世間冷暖的郭德綱懂得如何為人處事,三觀極正。
郭德綱心直口快比較容易得罪人,他的相聲作品也有不少是批判同行的,不少粉絲也是替他捏了一把汗,原本就受同行排擠的他不怕再遭人「暗算」嗎?其實郭德綱本人早就看淡這些了,他表示,有人的地方一定會存在鬥爭,相聲圈裡的派別太多,鬥爭自然就更加激烈了,能受苦乃為智士,肯吃虧不是痴人,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細細分析這些話,郭德綱並不是在灌心靈雞湯,而是自己實實在在的感受!
必須要理解郭德綱的「睚眥必報」與「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使我有洛陽二頃田,焉能配六國相印,不是你們擠兌的我嗎?我願意給你當狗,你不要,你怕我咬你,結果我成了龍了。」曾經接受採訪的郭德綱說出這樣一番話,在我們聽來郭德綱用詞之鋒利、字裡行間透露著自己的憤懣與不滿,如果說當年有那麼一位「文化人」收留了郭德綱,也許現在就沒有如日中天的德雲社以及四百多優秀的相聲藝人了,郭德綱「夢見百萬雄兵」之後,也並沒有對相聲界的同行們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反而很支持一些小的相聲團體,甚至還主動幫助一些老前輩們做宣傳,這也許就是郭德綱價值觀裡的「君子報仇」吧,即便是到現在大火的德雲社,郭德綱上臺永遠還是那句「我還是那個說相聲的小學生,我叫郭德綱」。
郭德綱一路坎坷,他勢必要嫉惡如仇。
這句話是郭德綱的老恩師侯耀文先生在世時對郭德綱的評價,這句話表明了郭德綱這一路能走到今天十分的不容易,對待往日的嘲諷、怒罵,郭德綱必須要「睚眥必報」、「嫉惡如仇」,否則就沒有了今天的德雲社,也沒有了那麼多「德雲女孩」,更沒有了那些傳唱度極高的小曲小調。
藝術這兩個字要拆開,藝是藝,術是術;藝是演員的能耐,術要把這能耐賣出去,有藝無術是商販、有術無藝是詐騙,這兩者都不能算是一個好的相聲演員。-------郭德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