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全球各大媒體都報導了美國候任總統拜登宣布提名耶倫女士為下一任美國財政部長。可以說各方面的反應都比較正面,連美股都在消息公布後大漲慶祝。為什麼她的提名獲得美國朝野和全球金融市場人士的一致認可?筆者希望通過本文給大家做一些深度分析。
財政部長還有哪些熱門人選?
美國財政部長 (Secretary of the Treasury))在美國行政體系中的位置極為重要。白宮內閣中四大部長包括國務卿、財政部長、國防部長、司法部長,屬於美國的一級部長。在美國總統無法行使職責的情況下,財政部長是第五法定繼位人,僅次於1: 副總統;2: 眾議院議長;3: 參議院議長;和4: 國務卿。財政部長的任命需要總統提名、國會參議院金融委員會聽證,並由參議院全體多數投票通過。財政部長也出席白宮經濟政策理事會、國家安全會議,並派代表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美國財政部曾經也是全美國的菸草、槍枝、海關,以及秘密特勤局的管理部門。其創始人漢密爾頓,也是美國的開國元勳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筆者所在的紐約大學的創始人,瑞士貴族加勒廷也是美國財政部的最為重要的部長之一。美國的歷任財政部長裡面可能最多的母校就是紐約大學,包括最近的三位都是。美國財政部大樓緊鄰白宮,位於白宮和國會之間,前後廣場各豎立著漢密爾頓和加勒廷兩人的雕塑,算是代表財政部最為重要的兩個奠基人。
在今年競選期間,關於拜登的備選財政部長就有大量的傳言。9月份的時候,華爾街談論比較多的候選人是麥可·彭博(Bloomberg)。他是資深銀行家、債券市場老炮、彭博新聞社的創始人,也擔任過紐約市長,可以說是華爾街最熟悉的人選。可是,彭博要擔任財政部長有很多的阻力。首先,他在2001年前是民主黨成員。2001年他退出民主黨,加入共和黨。然後又在2007年退出共和黨,宣布成為獨立派人士。2018年他再次宣布退出獨立派,加入民主黨。可以說,對於很多民主黨的支持者來看,彭博的黨派傾向不是很堅定。另外,福布斯雜誌估算彭博的個人財富大約是600億美元,屬於頂級富豪。雖然他一直大量捐款,已經捐出80億美元,包括修建了康奈爾大學的紐約校區,林肯音樂中心等等,但很多民主黨的支持者還是不喜歡大富豪們出任政府高官。
世界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的創始人兼董事長芬克,最大的銀行摩根大通的董事長戴蒙也都是今年夏天以來傳得比較廣的美國財政部長的熱門人選。他們都是長期的民主黨人,而且從傳統來看,美國財政部長主要都是華爾街的金融機構高管出任的。包括保爾森、魯賓、梅隆等等都是非常成功的財政部長。很可惜的是,目前美國的政治氣候極為割裂,華爾街金融機構高管很難被民主黨內的自由派勢力接受。拜登作為當選總統,也需要照顧到這些極為反感銀行家的黨內團體,因此他無法任命芬克或者戴蒙。
實際上民主黨內的左翼自由派很中意的財政部長人選是伊麗薩白·沃倫。沃倫女士是代表麻省的參議員,曾經是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年輕時還是印第安人。她的很多政策觀點比較激進,包括加稅,包括免除債務,對大企業,大銀行嚴格監管,推進環保碳排放稅等等。筆者在過去參加的很多內部活動上,親眼目睹了很多華爾街人士對她的刻骨仇恨。可以說,如果沃倫被提名,華爾街和實業界可能會動員國會,否決她的提名。在耶倫女士被提名的消息公布後,華爾街一片歡呼,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慶祝最壞選擇沃倫沒有被提名」。
除了耶倫,這次最為熱門的人選是美聯儲理事布雷納德女士。布雷納德女士是民主黨人,曾經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教授,也在歐巴馬時期擔任過美國財政部助理部長。從經驗、學識、黨派等來看都是非常理想的財政部長人選。筆者猜測她沒有被提名的原因和美聯儲的目前高官構成有關。美聯儲的最高層是理事會,一共法定有7位理事。其中1位理事擔任主席,2位擔任副主席,分管貨幣政策和金融機構監管,加上4位理事。目前理事會只有5人在職,川普總統今年提名的2位理事在美國國會聽證後,在金融委員會程序表決中還沒有獲得多數票通過。在職的這5位理事中,4位都是川普任命的共和黨人,只有布雷納德是民主黨人。如果她被任命為財政部長,美聯儲將會變成所有高層都是共和黨。當然拜登可以等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2022年年底任期結束後任命民主黨人擔任主席,也可以在明年提名3位美聯儲理事。但從提名到聽證,到表決通過是個漫長的道路。而且在目前的國會,能否通過任命也是個很大的未知數。為穩妥起見,拜登可能還是希望讓布雷納德繼續留在美聯儲。
最後,財政部長的備選人員中還有羅傑·弗格森。他曾經擔任過美聯儲副主席,非洲裔美國人,哈佛大學經濟學本科、碩士,和博士畢業。目前是美國教師退休金管理協會的執行長。作為華爾街最資深的非裔之一,他被提名的呼聲也非常高。作為格林斯潘的副手,他還曾經被格林斯潘提名為美聯儲主席人選。目前他還是谷歌公司的董事。弗格森作為民主黨人,很有可能在明年出任拜登白宮的其他財經高官職務。
為何是耶倫
耶倫女士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一個波蘭猶太裔家庭,屬於典型的美國中產階級子弟。她的父親是個家庭醫生,母親全職在家照顧她和她的哥哥。她本科畢業於布朗大學,博士畢業於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包括兩位諾貝爾獎得主:託賓、斯蒂格裡茲。她的教育背景和長期研究的領域是勞動經濟學。耶倫曾經是哈佛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加州伯克利大學的教授,還是倫敦政經學院的北美顧問委員會成員。她的丈夫是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肯洛夫。研究勞動經濟學的人很多是有情懷的,他們和研究金融工具定價、公司財務等科目的經濟學家們的著眼點很不相同。筆者曾經在一個關於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內部研討會上,目睹圍繞加息、量化寬鬆和失業率的激烈爭論,有一方說失業率到了5%以下就是均衡市場,美聯儲不應該繼續寬鬆。另一方是個美聯儲勞動經濟學的權威,此人站了起來,熱淚盈眶地說:「你們沒有人性,只要美國還有一個人失業,美聯儲就應該印錢,通貨膨脹要給就業讓路。」
耶倫女士一直是民主黨人,曾經在柯林頓總統任期內擔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在格林斯潘擔任美聯儲主席的時候擔任美聯儲理事會理事,也在位於加州的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擔任過總裁,並在伯南克擔任美聯儲主席的時候擔任美聯儲副主席,並在伯南克離任後擔任美聯儲主席。可以說,她是美聯儲的內部人,對於美聯儲的運作理解是極為深刻的,而且屬於美聯儲高層裡面長期堅持自身信仰和原則的。美聯儲理事邁耶寫的回憶錄裡面描述過這樣的一幕:格林斯潘掌管美聯儲的時候,基本上是一言堂,決定所有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決策。每次公開市場會議的時候,耶倫是唯一一個敢於挑戰格林斯潘的理事。格林斯潘領導美聯儲二十年,決定加息降息決策。耶倫個子比較矮,但是不懼領導,會在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上追問格林斯潘的決策邏輯、是否過於自信等等。
今年新冠病毒危機爆發後,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聯合出臺大量救市措施。包括財政部出資本金,讓美聯儲加槓桿,購買企業債、高收益債券等釋放流動性。美聯儲自己也大幅降息,擴張國債購買規模。明年民主黨的白宮計劃實施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肯定會大量增加財政赤字。這些新增的赤字都需要包括美聯儲在內的機構購買。實際上,美聯儲已經成為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人。因此,財政部長人選需要對於美聯儲極為熟悉,便於下一步的溝通。
當然,民主黨比較講究自由主義,包括女性的平等權利。美國建國以來一共有77位財政部長,全部是男性。明年年初耶倫女士被正式提名後,相信在國會通過的概率非常高。畢竟第一位財政部女部長的劃時代意義重大,議員們應該會投出歷史性的贊同票。
耶倫面臨的挑戰
雖然耶倫被提名後,美國朝野兩黨都表示支持,但她入職財政部以後面臨的挑戰也是極為巨大的。首先,美國的財政收支的權力都在美國國會。不管是稅收政策(明年有可能加稅),或者是財政刺激,都需要獲得美國國會的批准。美國立國以來,三權分立有一個原則就是沒有國會的同意,財政部長花不了一分錢。明年財政預算的擬定需要國會的支持,對此,耶倫女士的責任重大。耶倫長期在美聯儲和各個大學工作,這些都是非政治性機構。她沒有任何私營企業工作經驗,也沒有行政部門工作經驗。有說法提到她和民主黨的議員來往頻繁,在她掌管財政部以後,如何和共和黨的議員,以及各級財政體系的公務員打交道是個很大的未知數。
其次,財政部作為美國的財務長,需要控制大量財務支出。民主黨對於明年的財政支出有非常宏大的規劃。包括3萬億美元的新冠病毒相關失業救濟,新能源產業的3萬億美元的投資,免除學生貸款的2萬億美元的支出,對各個州和地方財政的2萬億美元的補貼計劃,還有4萬億美元左右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劃。這些支出很大程度上是迎合民主黨選民對於社會財富不公平、債務負擔過重的財政救助願景。耶倫女士在權衡這些巨額支出計劃,優先與劣後的決策中,一定會否決很多支出,並導致一些利益群體的不滿。如何協調這些支出計劃是個巨大的挑戰。
第三,美國財政部也是負責美元匯率以及美國對其他國家財政救助等工作的部門。過去每次全球新興市場金融危機中,包括墨西哥債務危機、土耳其債務危機、阿根廷違約、亞洲金融危機等等,財政部都是牽頭機構。今年的新冠疫情已經導致6個國家違約,50多個國家出現外債償付問題,全球二戰後第一次出現貧困人口上升。明年即使新冠疫情結束,相信還會有很多國家的債務出現問題,甚至出現危機。不僅是傳統新興市場國家,很多發達國家的債務都有出現危機的可能性。比如最近傳出,義大利政府希望歐洲中央銀行免除義大利的5千億歐元的債務。今年現代貨幣理論(Modern Monetary Theory, MMT)甚囂塵上,如果明年更多的國家開始提倡國債不是債務的理論,核銷大量外債的可能性將會上升。巨額債務最後只有兩種辦法解決:貨幣貶值通貨膨脹,或者大規模違約。耶倫女士管理下的美國財政部可能會需要面臨這方面的巨大危機。
不管從經驗、學術背景、性別還是到黨派而言,拜登提名耶倫擔任美國財政部長都是極佳的選擇。這也是為什麼從華爾街,到美國兩黨,到普通民眾都比較支持她的提名。但是,從很多方面來看,她不是一個美國傳統意義上的由大公司執行長或者大銀行家出任的財政部長。她代表更多的是美聯儲貨幣政策與白宮財政政策的融合選項。入主財政部後,她將面臨很多前所未有的挑戰。她的背景將會非常有助於協調與中央銀行的流動性和信用釋放,但是如何真正實現融合還需要拭目以待。美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美聯儲主席擔任財政部長的先例是在70年代。當時也是民主黨的卡特總統,他把美聯儲主席米勒調到財政部擔任部長,同時任命沃爾克擔任美聯儲主席。米勒在擔任財政部長一年多後,就因為卡特大選失敗,從財政部離職。他在擔任美聯儲主席和財政部長期間都伴隨著嚴重的通貨膨脹和高失業率。可以說,融合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方向,從理論到實務上都有巨大的不確定性,最終導致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也比較高。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