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糧食庫存充足 「大國糧倉」這樣管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中國糧食庫存充足,其中小麥和稻穀庫存大體相當於全國人民一年的消費量——「大國糧倉」這樣管中央儲備糧北京順義直屬庫有限公司糧倉內存放的玉米。本報記者 李 婕攝中央儲備糧北京順義直屬庫有限公司生產區內的糧倉外景。
-
我國棉花主產區開始棉花春播
新華社烏魯木齊3月31日電(記者李志浩、張曉龍)新疆是我國棉花主產區。3月末,新疆棉花春播在南疆部分縣市率先拉開序幕。30日上午,在新疆阿瓦提縣烏魯卻勒鎮一片260畝連片平整棉田,記者看到兩臺大馬力駕駛拖拉機正進行播種作業,精量播種、鋪設地膜、鋪設滴灌帶同時完成。
-
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牢——「中華糧倉」春耕剪影
有「中華糧倉」之稱的黑龍江,鐵馬開犁千鈞奮進,一片火熱繁忙景象:疫中穩耕,有底氣;科技智耕,有能力;綠色精耕,有希冀……「北大倉」的春耕剪影中,透露出中國藏糧於地、藏糧於技保障糧食安全的「硬氣」。 春時正好,沃野復甦。在我國重要的水稻主產區黑龍江省東部的三江平原,富錦市上街基鎮大屯村農民王德剛正忙著整地備耕。 「往年『耕耘』今年『雲耕』,疫情對俺影響不大,農時沒耽誤!」王德剛說,「國家玉米、大豆等補貼政策提早見亮、釋放信號,咱心裡更有譜了,今年又多種了300畝地,多打些糧!」 手裡有糧,心裡不慌。
-
今年繼續穩字當頭——不誤農時,糧食生產抓緊幹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即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糧食生產要穩字當頭,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釋放了鮮明的政策信號。一邊全力抗擊疫情,一邊不誤農時保春耕。大江南北,春耕備耕正全面鋪開。
-
大國糧倉根基牢 中國飯碗端得穩(「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
今年我選了高產穩產品種『華麥1168』,小麥畝產突破1000斤。」湖北省襄陽市張家集鎮何崗村村民康旭說。在東北黑土地,吉林省永吉縣萬昌鎮施家村種糧大戶張全有自己的盤算:「咱種的萬昌大米,眼瞅著又要收穫了,因為是優質品種,口感好,營養價值高,訂單早就訂滿了。」 綠色生產成為糧食生產的新取向。
-
「大國糧倉」這樣管:分布在哪?中國糧庫夠吃多少時間?
中國糧食庫存充足,其中小麥和稻穀庫存大體相當於全國人民一年的消費量——「大國糧倉」這樣管1.43億噸,創歷史新高!今年,夏糧再獲豐收。糧食安則天下安。據介紹,由於中央儲備糧北京順義直屬庫有限公司不在糧食主產區,而面向北京這個大銷區,一般採用合同收購的方式儲備糧食。今年已籤訂採購合同10萬噸,目前入庫5萬噸。從售糧人送來糧食,到糧食成功入庫,中間有著標準化的統一流程。
-
2020年全國糧食作物春耕春管技術意見
華南地區 目前,正值早稻育秧和春玉米播種的關鍵時期,冬種馬鈴薯陸續收穫上市,春耕春管春收全面展開。 一是適時早播育壯秧。當日均溫穩定通過12℃時,避開陰雨天氣,搶晴播種,為水稻生產爭取主動。
-
每一粒糧食都在視線範圍內 溫州糧倉「黑科技」守護「米袋子」
借力科技「氣」死蟲害、「千裡眼」監控糧倉、一個按鈕糧食入庫……在採訪中,記者近距離了解「大國糧倉」如何為老百姓儲糧,怎樣用科技、綠色、智能化的手段守護百姓的「米袋子」。 糧食入倉智能化 耗材減少了農民輕鬆了 從糧食進入庫區開始到入庫儲存,就像是經歷了一場「科技之旅」。
-
一年之計在於春:各地農業生產正穩步推進
眼下,各地運用科技手段加強春管、為農戶提供精細化服務等,為夏糧豐收打好基礎。東北地區春播面積佔全國春播總面積的一半,這兩天,隨著天氣逐漸轉暖,吉林1200多萬畝水稻陸續進入育秧階段。在吉林水稻主產區——柳河縣,備春耕全面展開。
-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負責人介紹我國「糧倉家底」
當前公眾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特別是糧食儲備情況格外關注。就老百姓關心的「糧倉家底」問題,記者昨天專訪了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負責人。 這位負責人介紹,我國糧食庫存構成,主要分三大類:政府儲備、政策性庫存、企業商品庫存。此外還有一部分農戶存糧,通常不統計在庫存範圍內。政府儲備包括中央儲備糧和地方儲備糧,這是守底線、穩預期、保安全的「壓艙石」。
-
漢壽洋淘湖鎮:推進「稻田+」 打造生態糧倉
漢壽洋淘湖鎮:推進「稻田+」 打造生態糧倉 2020-03-24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高小微:黑龍江「大糧倉」收穫滿滿 總產量7541萬噸!
高小微:黑龍江「大糧倉」收穫滿滿 總產量7541萬噸!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
上海:穩糧倉保能源,謀定「快」動衝刺忙
【落實「六穩」「六保」一線見聞】 光明日報記者 顏維琦
-
世界三大糧倉都在哪呢?中國糧食產量為世界糧倉之最?
世界三大糧倉都在哪呢?中國糧食產量為世界糧倉之最?大家好啊,我是小官。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世界三大糧倉的那些事兒!目前國際上認同的世界三大糧倉分別是指,中國、美國、印度。中國作為五千多年的農業大國,經歷了那麼多代的封建王朝統治,每次王朝的更替大多都是因為糧的食問題,這也就再次凸顯了糧食的重要性。而目前在世界上,排名第三的世界糧倉是印度,該國農耕地主要集中於恆河平原以及德幹高原上。目前印度的每年糧食總產量已經超過了3.1億噸。
-
夏糧再獲豐收,糧食儲備充裕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負責人介紹,今年夏糧播種面積穩中略減,但由於夏糧主要作物小麥生長期內,主產區光溫水匹配較好,麥田墒情適宜,總體利於小麥生長和單產提高。同時,今年各地加大病蟲害防控力度,加強小麥後期「一噴三防」專業化服務,病蟲害得到有效防治。今年全國夏糧每畝產量363.8公斤,比2019年增加5.6公斤,增長1.6%。
-
「羅馬帝國糧倉」怎麼成了糧食進口大國?埃及究竟經歷了啥?
今年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球糧食安全問題受到巨大衝擊。中國由於幾十年的農業建設,已經基本實現糧食自給自足。不過世界上仍有許多國家大量依賴進口糧食,受到國際糧食市場影響。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埃及,就深受糧食危機困擾。我們都知道古埃及曾經創造了燦爛的尼羅河農業文明,到了羅馬帝國時代也是地中海著名的產糧地,曾被譽為「羅馬帝國糧倉」。
-
內蒙古糧食產量實現「十七連豐」
資料照片記者從自治區農牧廳獲悉,今年我區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總產量達到732.8億斤,比上年增加2.3億斤,糧食生產連續3年保持在700億斤以上,實現「十七連豐」,穩居全國第8位,超額完成國家下達我區的糧食生產目標任務
-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11部門單位部署2020年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
《通知》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抓好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對穩定經濟社會大局具有特殊重要意義。要求各地嚴守耕地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推進農田水利建設,積極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大力推進農業主推技術推廣應用,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二是,保持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基本穩定。強調糧食生產要穩字當頭,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糧食主產區充分發揮優勢,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加強糧食生產,確保全年糧食麵積和產量保持基本穩定。
-
且看濮陽大糧倉,太震撼!
6月12日,位於市黃河路西段的皇甫國家糧食儲備庫,王助鄉趙莊村村民王玉虎將11880公斤小麥成功售賣。從進大門登記取號到扦樣化驗、過磅稱重、卸糧領錢,只需要不到2個小時的時間。小麥扦樣檢驗,是確保入庫糧食合格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