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俯拍鏡頭的講述,可能你已經見過上千遍了,但這個絕對是乾貨。
合理運用俯拍鏡頭能使你的電影水平更上一層樓。所以俯拍鏡頭到底是什麼呢?
它是一種攝像機向下拍攝事物的鏡頭,它可以細微如此,也可以極致如此,它可以是特寫,也可以是遠景。
俯拍鏡頭益處很多,但我注意很少有導演可以充分利用它們,一些電影濫用俯拍鏡頭,只是因為俯拍鏡頭看起來很炫酷。
但是我想來詳細的講述一下如何把俯拍鏡頭的效用發揮到最大。
俯拍鏡頭有三種主要功效,它們可以傳達敘事性的信息,引發觀眾的情緒反應,或者揭示角色的一些情況。
有一些種常見的俯拍鏡頭,叫敘事性俯拍鏡頭,就是用一個宏大的、富有戲劇性的升降機鏡頭掃視整個場景,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敘事服務。
從上往下看,觀眾們獲得的信息更豐富,這種鏡頭為我們的場景建立了語境,而且可以有效展現地形風貌或者大量人群,而如果機位距離地面過近,這兩種景象將很難呈現出來。
關於敘事性俯拍鏡頭需要記住的一點是,它的出現並不意在炫技,或者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它的視角不會傾斜得讓觀眾失去平衡感,這種鏡頭的傾斜角度是比較淺的,機會往往只向下傾斜的非常小的角度,但另外一些俯拍鏡頭的目的則是給予觀眾心靈衝擊。
第二種類型,叫做情緒性俯拍鏡頭,這種鏡頭會帶給觀眾一種眩暈感。
這是哈羅德·洛伊德《安全至下》中一個優秀的俯拍鏡頭,有些人稱這種鏡頭為「鳥瞰」或「垂直俯拍」,當攝像機從高處直接向下拍攝時,鏡頭通常不傳達場景裡的新信息,但它絕對能形成情感上的強烈衝擊,它能讓我們感到不適或者焦慮。
看看希區柯克《西北偏北》裡的這一幕,羅傑·桑希爾從聯合國大樓裡跑出來,鏡頭並沒有以一種垂懸拍攝形態來尋求懸崖式的視角,但我們仍舊在直直地向下看。
而在《少數派報告》的這一幕中,史匹柏給我們帶來了同樣的感受,仍舊沒有垂懸拍攝,但其對焦慮感的誘導力度十分強烈。
最後的兩組鳥瞰鏡頭為我們引入了第三種俯拍鏡頭,這種鏡頭將敘事功能與情緒渲染融為一體。它叫做角色驅動型俯拍鏡頭。
這種鏡頭讓角色顯得渺小脆弱,它可以作為與觀眾溝通的敘事工具來展現角色的弱小,也可以渲染情緒,讓觀眾感受到角色的脆弱無助。
我們想他們所想,甚至怕他們所害怕的東西,一些導演用俯拍鏡頭來呈現非常特別的敘事性情緒渲染效果,最著名的莫過於希區柯克,當希區柯克影片中的角色陷入危險時,他將鏡頭高高的放置於他們頭上,於是這些鏡頭便告知了觀眾角色的狀況,他們或是陷入麻煩正在逃亡,或者正要碰上致命危險。
在希區柯克的電影裡,俯拍鏡頭通常是危險降臨的預兆,即便觀眾對於即將發生的危險並不知情,這是《西北偏北》裡農藥噴射機來到來的一幕,俯拍鏡頭中,巴士駛進,桑希爾下車。
很多導演也許會選擇更貼近地面的拍攝角度,但希區柯克並沒有這樣做,在用俯拍鏡頭開場之後,他用了一種巧妙的預警方式,通過將角色放置於鏡頭之中,希區柯克讓觀眾的潛意識察覺到了羅傑·桑希爾有麻煩了。
我們感到焦慮,所以即使這個過程顯得漫長,而且按部就班,但觀眾依舊懷著緊張的心情在觀看。
如果你是一個電影製作者,並且想要充分利用俯拍鏡頭的話,下面是具體的操作方法。
如果你想要展示一大片人群,或者是景觀布局和地形風貌,就用敘事型俯拍鏡頭,將攝像機放置在高處,傾斜角度小一些,展現你想要的景象即可。
但如果你的觀眾想要一點刺激,或者你要引入情緒上的眩暈感和鮮活的動態感,可以把攝像機推至高處來展現情緒性俯拍鏡頭,極端的高度或者是極度傾斜的角度。
最後,如果你要強調角色所面臨的危險,並且讓渺小的角色更顯脆弱,試著用俯拍鏡頭捕捉他們吧。
現在你已經對俯拍鏡頭有了很好的了解,是時候付諸實踐了,無論你是準備用紙和筆來做分鏡頭腳本,給俯拍鏡頭多一些愛吧!
「電影實驗室」是聚焦影視產業的垂直資訊平臺,關注包括影視及泛媒體領域資訊、電影解析與批評,以及視頻音頻平臺等未來影視內容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