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武俠閱讀史之溫瑞安篇

2020-12-14 拋磚引玉引磚亦可

在梁羽生的《散花女俠》中,於承珠對她生命歷程中重要的三個男人有個比較:張丹楓,鐵鏡心,畢擎天的影子又一次的從她腦海中飄過,自從來到義軍軍中之後,她和鐵、畢二人朝夕相見,已是不止一次的將他們二人與自己的師父比較,又將他們二人比較,越來越有這樣的感覺:如果把張丹楓比作碧海澄波,則鐵鏡心不過是一湖死水,縱許湖光瀲灩,也能令人心曠神怡,但怎能比得大海的令人胸襟廣闊;而畢擎天呢?那是從高山上衝下來的瀑布,有一股開山裂石的氣概,這股瀑布也許能衝到大海,也許只流到湖中,就變作了沒有源頭的死水,有人也許會喜歡瀑布,但卻不是她。」

對我來說,梁羽生是一條小溪,平和細緻的流淌在心頭;金庸是錢塘潮,時不時會帶來洶湧澎湃的感覺;而溫瑞安是一條瀑布,沖天而下,目眩神迷,一時分不清天地,分不清東西,等可以分清的時候,已倏忽過了十多年。

在高中的時候就聽過四大名捕,有個同學向我極力推薦,但那時我對「捕」的印象卻還停留在狄公案包公案的境界,更兼那時金庸小說鋪天蓋地,就更不屑於去看自以為類似評書的陌生作品。

初讀溫瑞安,是在大學時候,又有同學提起四大名捕,並介紹溫瑞安的《逆水寒》給我,那種融古龍金庸風格於一體的寫法,血雨腥風的江湖在他筆下用詩一般的文字展現出來,當時給我的感覺只有驚豔二字可形容一斑,自此便陷於他的作品中不能自拔,從會京師到碎大開談,從骷髏畫到震關東,從戰天王到鬥將軍,從方邪真到打老虎,從神州奇俠到說英雄誰是英雄,溫瑞安筆下的武俠世界如一幅畫卷在我眼前燦然展開,雖然他的許多作品都沒有完結沒有結局,也不影響我對他的小說的痴迷和追崇。

他的文字有時溫柔如水中荷花,有時豪壯如朝天一棍,有時灑脫如江山不換美人笑,有時寂寞如神州遍地雪,妙筆生花,他的文字之絕,文筆之美,連梁羽生金庸也做不到。讀他的小說久了,我自己偶爾便寫一篇以他筆下人物為主角的衍生文發在當時的一些網站或論壇,也因此進入了一個以溫瑞安武俠小說為主的網站。

記得後來這個溫派網站的網友寫過一篇文,提到他和網站創建人討論網站建設的初衷和走向,創建人說:「我想把網站建成一個溫暖的家,大家在裡面開開心心的像兄弟姐妹一樣」,為了這個目標,網站初初成形後,幾個發起人不斷地去其他論壇宣傳拉人,再加上陸陸續續尋覓而來的溫書迷的加入,網站逐漸壯大,人數也逐漸增多,一時間摩肩接踵人聲鼎沸,各人寫作熱情也空前高漲,網站也隨之將原來的一個論壇衍生出多個以文章內容劃分的論壇,甚至還建了聊天室。網站也組織了諸如詩詞會、戰隊寫手大賽等活動,寫手之踴躍出文之新穎都讓人熱血澎湃目不暇接,印象最深的是《金古梁溫大接龍》,將武俠四大家的眾多人物安排在一篇文章中,眾人接龍之流暢連貫如行雲流水,熱情之高不得不指定接龍寫手先後順序,這個網站也成為溫派武俠網站中堪稱首席的一個網站,甚至還由論壇眾人出資印刷了內部交流的試刊書。然而太多的網站在人多之後,文人相輕起爭執到相罵的例子不勝枚舉,這個問題也出現在我們這個溫派網站中,但當時雖略有齟齬,還沒有影響到網站整體的和諧氣氛,正象創建人所預期所希望的那樣,網站更象是個大家庭,眾多兄弟姐妹偶有摩擦但很快都能一笑而置之。

這種和諧的氣氛隨著一件備受關注和鼓舞的事情而慢慢走向不可收拾終至分崩離析的地步,那就是溫瑞安本人的到來。這個消息當時不啻於一枚炸彈在網站內炸響,居然得到本尊青眼而得以和本尊有如此近距離的接觸,相信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如在夢中一般。然而這種境況未能持續多久,因為本尊的到來,網站的氣氛漸趨微妙,以前對溫瑞安的作品之優劣良莠,如他前中後期作品的巨大差異,賣弄知識而情節發展緩慢,甚至他後期作品的的走火入魔之象,一書未完另開一書有純為稿費而寫的質疑,網站中本就存在著不同的聲音,雖有爭執各抒己見,但終能求同存異表面和氣,隨著溫瑞安的到來,並對這些不同的聲音頗有微詞後,論壇的發言開始變得謹小慎微小心翼翼,到後來發展成部分溫之狂熱擁躉者對異聲發出者的強烈攻擊,導致部分擁護者自立門戶另起爐灶,更有時任一分論壇版主的擁躉刪去所有版面內容(此版面內容的整理完善他付出了很多努力,這點倒不必否定),溫瑞安本人也轉而移步並在那個新網站建起屬於自己的山頭,原網站人氣因而大幅低落。從那時起我才恍然,都說江湖離我們很遠,其實我們一直都在江湖中,只是沒有哪一次能讓人有這樣強烈的感覺:原來江湖的波詭雲譎人心難測會距離這麼近,前秒翻雲,後秒卻已覆雨。

我一直不喜歡溫瑞安筆下的蕭秋水這個人物,不知怎地,這個人物給我的感覺是矯揉造作刻意生硬,一如我最不喜歡他筆下的唐方,神州奇俠系列是溫瑞安極少的完結長篇,但我卻只看過一次,印象最深的反而是那帶著風也似的笑的翩翩佳公子柳隨風,如初春江岸的風瀟灑清冷,瞬息的風華,卻足以掩蓋蕭秋水甚至李沉舟的風光。

那個網站從此在我的生活中逐漸遠去,直到過了許久後,我上網再也登陸不上它才明白那曾經的年輕時光也已一樣遠去,但再遠,總有一絲殘留的江影映在心底某個角落,映著我曾經深深為之神奪的一角天空。

在離開那個網站之後的不久,我聽說那個溫瑞安狂熱的擁躉者終於得償所願見到了溫瑞安本人,並得他收之於門下,再不久,又聽說那個擁躉者與溫瑞安已反目成為溫眼中的叛徒,這其中,真真假假,江湖傳聞,誰又知道,誰又能說得清呢?

溫瑞安已幾乎沒寫小說了,倒是前段時間看了關於四大名捕的短片他有參與創作,但他寫不寫現在又有什麼關係呢,正如短片中無情內力驚人棄暗器而用長槍對敵,溫瑞安已經不是最初心中的那個溫瑞安,或者說,他一直是溫瑞安,只是我以前心中的形象是我自以為的形象罷了。

家中書架上仍有許多溫瑞安的小說,但我已多年不看溫瑞安。

相關焦點

  • 大話武俠之四——溫瑞安的武俠世界
    說起溫瑞安,熟悉武俠小說的人,都知道這是武俠四大家之一,金古梁溫,風格各異,各領風騷。但是,今天我要說的內容,可能跟你想像的都不一樣。中國的武俠小說,從還珠樓主和平江不肖生的時代開始,有好多種類。還有就是後面的武俠高峰,就是大家熟知的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這四個人的武俠小說各有特色。梁羽生的小說,平鋪直敘充滿文人氣息,但是缺乏變化和高潮。如同書齋裡的先生,雖有才華但是刻板無趣。金庸的小說,初看不起眼,越讀越精心,越讀越龐大,情節人物瑰麗雄壯。
  • 武俠四大家金庸、梁羽生、古龍、溫瑞安,這樣形容簡直太絕了
    對於武俠「幾大家」的稱號,歷來有三種說法,一是三大家:金庸、梁羽生、古龍,二是四大家:金庸、梁羽生、古龍、溫瑞安,三是五大家:金庸、梁羽生、古龍、溫瑞安、黃易。但較為認可得還是四大家,一方面溫瑞安的作品銷量大影響大,風格獨特,雖與前三者有些差距,但與其他作者比,又明顯更加突出,所以列入四大家也能受到認可,另一方面,黃易是武俠小說別開生面者,但路數明顯與其他武俠作品不同,開闢了玄幻穿越的路子,算是另外開宗立派了,所以不列入更恰當。
  • 武俠四大家唯剩溫瑞安,這些武俠劇老演員你還記得嗎?
    武俠是陪伴很多觀眾的一種文化,在今年的金庸先生走後,武俠四大家就剩下了溫瑞安一人,這也警醒了觀眾,年少的時光似是一去不復返,以前陪伴我們長大的武俠劇男演員們現在都已經老了,當年的武俠男演員們你還記得多少呢?
  • 《溫柔一刀》:溫瑞安,說英雄誰是英雄?沒有絕境,就沒有英雄
    沒有絕境,就沒有英雄《說英雄,誰是英雄》系列可以說是溫瑞安武俠的集大成者,從人物關係來談,《說英雄,誰是英雄》融合了溫氏早期的武俠人物「四大名捕」以及《七大寇》、《白衣方振眉》等內容,寫出了金風細雨樓、六分半堂、有橋集團、迷天盟、封刀掛劍小雷門、老字號溫家等江湖幫會,寫活了王小石、蘇夢枕、白愁飛、狄飛驚、戚少商、天下第七、諸葛先生、唐寶牛等或江湖或幫派或朝廷之人物
  • 溫瑞安的武俠小說你最喜歡哪一部,說英雄四大名捕還是神州奇俠?
    驚天神射之黃易《玄弓幻箭錄》:武俠百家小說偽作系列第五部)求學時代最終接觸的是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裡面刀光劍影的武俠世界令年少的我們無限嚮往。後來學校附近租書店的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被我和小夥伴借閱的差不多了,這是一個別校的蝦油給介紹了溫瑞安的武俠。(
  • 《四大名捕》作者溫瑞安 同意劉亦菲演無情
    (1983)米雪、梁小龍的版本  早報記者 李雲靈 實習生 鄭麗珠  今年有多位華語導演選擇武俠題材,徐克的《龍門飛甲》已經完成拍攝,賈樟柯(在線看影視作品)的首部武俠片《在清朝》計劃於8月開機,而陳嘉上導演籌備多年的武俠片
  • 溫瑞安小說《四大名捕》中的四大名捕分別指誰 各有何武功絕技
    《四大名捕》,是2012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武俠系列小說,作者是溫瑞安。主要講述了朝廷中正義力量諸葛正我各懷絕技的四大弟子,分別是大師兄「無情」、二師兄「鐵手」、三師兄「追命」和四師弟「冷血」。四大名捕原名分別是什麼,各有何武功絕技?
  • 未竟的武俠夢,似乎走遠了……
    作為一個追過古龍金庸溫瑞安梁羽生、也追過滄月鳳歌小椴步非煙的人,武俠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情結,雖不看已久,但提及便心念一動。 從舊武俠小說的俠之大者、義氣江湖,到80後新武俠的詭譎武林、變換風雲,我們為莫測人心牽引,我們為江湖道義驚嘆,我們為兒女情長所感,可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武俠便失去了武俠本有的味道呢? 小說如此,劇也是。前段時間,金庸最後一部武俠作品《鹿鼎記》的翻拍劇又上了。
  • 倚劍長歌一杯酒——看鐘漢良暢遊金溫古梁四大家的武俠世界
    鍾漢良:每個男孩子心中都有個武俠夢,我也是。武俠小說,武俠影視,是中國文化裡一個特有的類型,伴隨著一代代人的青春記憶,執劍江湖,快意人生,是許多人心中最有夢幻色彩的情結,著名影星鍾漢良曾說:「每個人心中都有個武俠夢」,而作為演員,是最能把夢具象化的人,他在他的演藝生涯裡,暢遊了自己的武俠夢。
  • 香港書展︱重溫香港武俠夢
    該展覽的第二部分介紹了八位不同時代的香港武俠文學名家,包括梁羽生、金庸、古龍、倪匡、溫瑞安、黃易、喬靖夫和鄭豐。雖處於不同時代,但這八位作家卻都屬於「新派」武俠小說。據香港書展提供的資料,現當代以白話文創作的武俠小說可分為「北派」、「廣派」和「新派」。
  • 武俠的落寞
    晚飯後坐在沙發上玩手機,朋友圈偶然看到一條老同學發的說說,「為何再也看不到兒童時代那讓人熱血沸騰的武俠劇和武俠電影了?時間不僅帶走了我的青春,也帶走了武俠嗎?」見此,我內心也不由地一聲感嘆,回想一下,似乎還真是這般,武俠似乎隨著我們的長大,真的落寞了。
  • 溫瑞安《四大名捕會京師》品鑑,諸多創新,些許不足
    四大名捕之《會京師》題材立意新穎,不落俗套。以往的傳統武俠小說無非是講江湖爭霸與報仇雪恨;名門正派對邪魔歪道,中間加雜恩怨情仇式的框架結構模式。而《會京師》摒棄這一模式,是寫冷血、追命、鐵手、無情「四大名捕」緝捕罪犯時所發生的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故事。
  • 五千年武俠不會死,橙瓜評分榜十大武俠網絡小說,經典長存
    當金庸、古龍、溫瑞安、梁羽生這樣的武俠小說大師的時代已經過去,當網絡文學興起,當玄幻仙俠都市小說大行其道之時,武俠小說已經很少再被人關注。比起現在動輒就打爆星球,蹦碎世界的玄幻仙俠小說,武俠小說的力量體系似乎可以忽略不計。然而在一些人看來,更有力量的是武俠小說裡的思想,是裡面的俠義精神。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喜歡看武俠小說?這次給大家盤點下橙瓜評分榜上排名前十的武俠網絡小說,重溫經典。
  • 還記得與武俠版打擂臺的武俠故事嗎?雁飛殘月天,江山一鍋煮!
    武俠沒落,是一個殘酷的事實。但回過頭來看,武俠還真是幾代人的青春記憶。年紀大一點的武俠迷朋友,除了金庸古龍,一定還看過梁羽生、臥龍生、溫瑞安、黃易、蕭逸、戊戟、李涼等武俠名家作品。而年輕一點的武俠迷朋友,多半也曾經迷戀於《崑崙》、《滄海》、《七夜雪》、《杯雪》、《偷天弓》、《武林客棧》等等「大陸新武俠」作品。
  • 金庸劇都快拍爛了,武俠四大家其他人的作品,為何幾乎無人翻拍?
    01今天,武俠小說也成為網絡文學的一個大類,其中不乏優秀的作品,《雪中悍刀行》等作品甚至被書友們捧上了神壇,將其與武俠四大家「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四人的作品相比肩。而在網絡還沒有普及的當年,無疑這四位武俠小說宗師級人物的作品就是讓人愛不釋手的經典。
  • 金庸、古龍、溫瑞安武俠小說中輕功絕頂的三個人,第一是非他莫屬
    今天我們盤點武俠小說中「輕功」最高的三位大俠,他們各自出自金庸、古龍、溫瑞安筆下。3.追命——出自溫瑞安《四大名捕》追命本為「太平門」後人,所以從小極具輕功天賦,他喜好喝酒。諸葛正我暗中觀察其數載後,收起為徒,傳授其授以腿法,他以腿法和輕功聞名於世。
  • 3演《天龍八部》,演過4位武俠大家作品,《龍嶺迷窟》演了塵大師
    文/好飯娛樂在臺灣武俠小說界,有個武俠「三劍客」之說,他們分別是司馬翎、臥龍生、諸葛青雲,後加上古龍,就有了臺灣武俠「四大天王」之說。而在整個武俠小說界,則把金庸、司馬翎、古龍、溫瑞安、梁羽生五人稱之為「新武俠五大家」,把金庸稱為「中神通」,把司馬翎、古龍、溫瑞安、梁羽生四人依次稱之為「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從這個排名能看得出,金庸老先生在整個武俠小說界的地位之高。
  • 武俠夢醒,月亮難圓——《葉問4》完結篇
    可以絕對地說,每個男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武俠情結的夢。從2008年的《葉問》,2010年《葉問2:宗師傳奇》,2016年《葉問3》,再到2019年的《葉問4:完結篇》的上映而終告大幕徐徐落下,有很多影迷表示這是武俠動作片時代的結束,倒不如說這是國人武俠的夢圓的時刻。「葉問系列」最受歡迎的再於它有兩個不變的線。
  • 人間從此無黃易願他只是穿越去了武俠世界
    憑藉著這兩部作品的走紅,黃易一舉成名,成為香港武俠小說五大宗師之一(另四人為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時人稱為「金古黃梁溫」。黃易於1989年退隱香港大嶼山專心創作,後來因為不甘心武俠小說市場就此沒落,決定成立黃易出版社。一掃「金庸以後無武俠」的低迷局面,開創了玄幻、穿越和異俠三大流派——這恰好也是當今網絡文學創作的主流。
  • 閱文霸王條款把作家變槍手:詭秘之主腰斬,西遊記版權屬於騰訊?
    剛剛創下網文訂閱記錄的《詭秘之主》腰斬一半匆忙完結。除了表達抗議外,更是擔心合同正式啟動後,自己成了騰訊的槍手,辛辛苦苦寫的作品版權成了騰訊的囊中之物。還有多部人氣作品用請假和「內涵」來表達作者對這份新合同的憤慨。閱文新合同後有多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