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羽生的《散花女俠》中,於承珠對她生命歷程中重要的三個男人有個比較:張丹楓,鐵鏡心,畢擎天的影子又一次的從她腦海中飄過,自從來到義軍軍中之後,她和鐵、畢二人朝夕相見,已是不止一次的將他們二人與自己的師父比較,又將他們二人比較,越來越有這樣的感覺:如果把張丹楓比作碧海澄波,則鐵鏡心不過是一湖死水,縱許湖光瀲灩,也能令人心曠神怡,但怎能比得大海的令人胸襟廣闊;而畢擎天呢?那是從高山上衝下來的瀑布,有一股開山裂石的氣概,這股瀑布也許能衝到大海,也許只流到湖中,就變作了沒有源頭的死水,有人也許會喜歡瀑布,但卻不是她。」
對我來說,梁羽生是一條小溪,平和細緻的流淌在心頭;金庸是錢塘潮,時不時會帶來洶湧澎湃的感覺;而溫瑞安是一條瀑布,沖天而下,目眩神迷,一時分不清天地,分不清東西,等可以分清的時候,已倏忽過了十多年。
在高中的時候就聽過四大名捕,有個同學向我極力推薦,但那時我對「捕」的印象卻還停留在狄公案包公案的境界,更兼那時金庸小說鋪天蓋地,就更不屑於去看自以為類似評書的陌生作品。
初讀溫瑞安,是在大學時候,又有同學提起四大名捕,並介紹溫瑞安的《逆水寒》給我,那種融古龍金庸風格於一體的寫法,血雨腥風的江湖在他筆下用詩一般的文字展現出來,當時給我的感覺只有驚豔二字可形容一斑,自此便陷於他的作品中不能自拔,從會京師到碎大開談,從骷髏畫到震關東,從戰天王到鬥將軍,從方邪真到打老虎,從神州奇俠到說英雄誰是英雄,溫瑞安筆下的武俠世界如一幅畫卷在我眼前燦然展開,雖然他的許多作品都沒有完結沒有結局,也不影響我對他的小說的痴迷和追崇。
他的文字有時溫柔如水中荷花,有時豪壯如朝天一棍,有時灑脫如江山不換美人笑,有時寂寞如神州遍地雪,妙筆生花,他的文字之絕,文筆之美,連梁羽生金庸也做不到。讀他的小說久了,我自己偶爾便寫一篇以他筆下人物為主角的衍生文發在當時的一些網站或論壇,也因此進入了一個以溫瑞安武俠小說為主的網站。
記得後來這個溫派網站的網友寫過一篇文,提到他和網站創建人討論網站建設的初衷和走向,創建人說:「我想把網站建成一個溫暖的家,大家在裡面開開心心的像兄弟姐妹一樣」,為了這個目標,網站初初成形後,幾個發起人不斷地去其他論壇宣傳拉人,再加上陸陸續續尋覓而來的溫書迷的加入,網站逐漸壯大,人數也逐漸增多,一時間摩肩接踵人聲鼎沸,各人寫作熱情也空前高漲,網站也隨之將原來的一個論壇衍生出多個以文章內容劃分的論壇,甚至還建了聊天室。網站也組織了諸如詩詞會、戰隊寫手大賽等活動,寫手之踴躍出文之新穎都讓人熱血澎湃目不暇接,印象最深的是《金古梁溫大接龍》,將武俠四大家的眾多人物安排在一篇文章中,眾人接龍之流暢連貫如行雲流水,熱情之高不得不指定接龍寫手先後順序,這個網站也成為溫派武俠網站中堪稱首席的一個網站,甚至還由論壇眾人出資印刷了內部交流的試刊書。然而太多的網站在人多之後,文人相輕起爭執到相罵的例子不勝枚舉,這個問題也出現在我們這個溫派網站中,但當時雖略有齟齬,還沒有影響到網站整體的和諧氣氛,正象創建人所預期所希望的那樣,網站更象是個大家庭,眾多兄弟姐妹偶有摩擦但很快都能一笑而置之。
這種和諧的氣氛隨著一件備受關注和鼓舞的事情而慢慢走向不可收拾終至分崩離析的地步,那就是溫瑞安本人的到來。這個消息當時不啻於一枚炸彈在網站內炸響,居然得到本尊青眼而得以和本尊有如此近距離的接觸,相信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如在夢中一般。然而這種境況未能持續多久,因為本尊的到來,網站的氣氛漸趨微妙,以前對溫瑞安的作品之優劣良莠,如他前中後期作品的巨大差異,賣弄知識而情節發展緩慢,甚至他後期作品的的走火入魔之象,一書未完另開一書有純為稿費而寫的質疑,網站中本就存在著不同的聲音,雖有爭執各抒己見,但終能求同存異表面和氣,隨著溫瑞安的到來,並對這些不同的聲音頗有微詞後,論壇的發言開始變得謹小慎微小心翼翼,到後來發展成部分溫之狂熱擁躉者對異聲發出者的強烈攻擊,導致部分擁護者自立門戶另起爐灶,更有時任一分論壇版主的擁躉刪去所有版面內容(此版面內容的整理完善他付出了很多努力,這點倒不必否定),溫瑞安本人也轉而移步並在那個新網站建起屬於自己的山頭,原網站人氣因而大幅低落。從那時起我才恍然,都說江湖離我們很遠,其實我們一直都在江湖中,只是沒有哪一次能讓人有這樣強烈的感覺:原來江湖的波詭雲譎人心難測會距離這麼近,前秒翻雲,後秒卻已覆雨。
我一直不喜歡溫瑞安筆下的蕭秋水這個人物,不知怎地,這個人物給我的感覺是矯揉造作刻意生硬,一如我最不喜歡他筆下的唐方,神州奇俠系列是溫瑞安極少的完結長篇,但我卻只看過一次,印象最深的反而是那帶著風也似的笑的翩翩佳公子柳隨風,如初春江岸的風瀟灑清冷,瞬息的風華,卻足以掩蓋蕭秋水甚至李沉舟的風光。
那個網站從此在我的生活中逐漸遠去,直到過了許久後,我上網再也登陸不上它才明白那曾經的年輕時光也已一樣遠去,但再遠,總有一絲殘留的江影映在心底某個角落,映著我曾經深深為之神奪的一角天空。
在離開那個網站之後的不久,我聽說那個溫瑞安狂熱的擁躉者終於得償所願見到了溫瑞安本人,並得他收之於門下,再不久,又聽說那個擁躉者與溫瑞安已反目成為溫眼中的叛徒,這其中,真真假假,江湖傳聞,誰又知道,誰又能說得清呢?
溫瑞安已幾乎沒寫小說了,倒是前段時間看了關於四大名捕的短片他有參與創作,但他寫不寫現在又有什麼關係呢,正如短片中無情內力驚人棄暗器而用長槍對敵,溫瑞安已經不是最初心中的那個溫瑞安,或者說,他一直是溫瑞安,只是我以前心中的形象是我自以為的形象罷了。
家中書架上仍有許多溫瑞安的小說,但我已多年不看溫瑞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