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時節,黃河中衛段水天一色,各類鳥兒不遠萬裡,前來趕赴「黃河之約」。這是黃河沿岸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美麗中衛生態建設成果的魅力所在。
78歲的沙坡頭區迎水橋鎮孟家灣村村民何天傑在黃河邊生活了一輩子。這幾年,他眼看著黃河一天天變得清澈,河岸邊一天天綠了起來。「如今,黃河邊的溼地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水鳥的影子,它們成了村裡的新『村民』。」何天傑說,這兩年,村裡組織村民參與植樹活動,在黃河沿線的荒灘荒坡上種了樹木。樹多了,環境好轉,鳥兒也越來越多。
走進市區,香山湖公園如今已經成為很多市民親近自然、擁抱自然的首選地,這裡有木橋棧道、寬闊的草坪,樹木成林,人為的雕琢和自然的饋贈相得益彰。「約上三五好友,或和家人漫步香山公園湖畔,走走停停,沐浴午後的陽光,看著湖面泛起層層漣漪,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市民馬睿說。
山青、水秀、人幸福,這是中衛守護生態得來的回報。作為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中衛力爭在高水平保護中促進高質量發展,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高水平保護。去年以來,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產業高質量發展,中衛市全面打響生態保護、汙染治理、植綠增綠「三個大會戰」。按照「因水定綠、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的原則,我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圍繞「一漠一川兩河兩山三城」空間格局,著力構建生態產業體系,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市,守好生態環境生命線和全區生態安全西大門。
生態保護大會戰——為城市築牢一道生態屏障
位於寺口子風景旅遊區附近的寧夏勝金水泥有限公司天景山水泥用石灰巖礦一直以來揚塵較大,嚴重影響了寺口子風景旅遊區的環境。去年以來,寧夏勝金水泥有限公司嚴格按照批准的環評報告,利用5個月時間,按照第三方設計,投入1000餘萬元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對礦區進行了工廠化改造。
「通過環境綜合整治,礦區揚塵大幅度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大為改觀,礦區環境煥然一新。該礦區成為中衛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取得效果最好的礦山之一,也成為建設綠色礦山、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示範典型礦山。」市自然資源局負責人姜守清說,礦山的治理與生態修復,是我市開展「三個大會戰」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於減輕地質災害,防止水土流失,維護黃河岸堤安全,改善黃河沿岸生態系統,實現經濟、社會、生態三大系統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已經啟動的生態保護大會戰中,中衛市以南華山等區域涵養林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加強水源涵養;在年降水200毫米以下地區加大封育保護力度;加強小流域治理,實施黃河上遊生態保護和修復建設工程,推進以海原黃土丘陵水土保持區為重點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同時加強生態修復,力爭用5年時間,對甘塘石膏礦等11個大型廢棄礦山進行全面整治,並加強黃河沙坡頭區楊家湖段等19處險工段整治等,維護岸線安全。
汙染防治大會戰——給百姓一片碧水藍天
這些年,中衛市頻頻出現的藍天白雲,讓市民紛紛駐足,拿出手機拍下美麗的一幕,微信朋友圈瞬間被美圖刷屏。大家在讚嘆之餘,也表示中衛的空氣品質越來越好了。目前,我市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全區五市排名第二。
「以前冬天靠燒煤取暖,屋裡又髒又亂,牆也被燻得黝黑,氣味嗆人,還需要不停添煤。現在好了,煤改氣讓屋裡既乾淨又暖和。」寒冬臘月,在沙坡頭區東園鎮八字渠村張振科家中,他告訴記者,已經改裝天然氣的村民家中都裝有天然氣壁掛爐,熱水通過管道輸送到各個房間。
「煤改氣」是沙坡頭區的民生工程之一。去年,沙坡頭區共投資1855萬元,在迎水橋、東園、柔遠等鎮14個村實施「煤改氣」2650戶。
讓廣大群眾呼吸上清新空氣,享受到藍天白雲,是市委、市政府矢志不渝的目標。我市加大推進汽塵、煙(粉)塵、煤塵、揚塵「四塵」共治,對所有主幹道路實行「以克論淨」精細化管理機制,對主要通行道路實施多次清掃、灑水。同時,督促施工單位落實6個100%施工工地揚塵防控措施。
「過去,工業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物,導致土壤受到汙染。現在我們加強了涉重金屬行業企業汙染防控,將生產廢物運到一般工業固廢填埋場進行處置,有效解決了土壤汙染問題。」中衛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張龍說,為更好地保護土地資源,(下轉第二版)
中衛市強化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加強重點行業企業監管和固危廢排查,實施危險廢物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開展了重點企業和工業園區周邊土壤環境質量狀況調查。嚴厲打擊固體廢物非法傾倒、填埋行為,提高工業固廢處置和綜合利用水平,確保土壤安全。
同時,中衛市深化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全力推進黃河流域中衛段水生態保護和汙染治理工程、第一排水溝黑山嘴溝等重點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加快對排水溝沿線農村生活汙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全面提升水環境質量。
植綠增綠大會戰——給人民一座園林城市
春夏,驅車行走在濱河路上,猶如走進了一條綠色長廊,樹木鬱鬱蔥蔥,綿延不絕,空氣清新溫潤。寒冬時,駕車穿城而過,來到黃河兩岸,兩旁的樹木已經凋零,但仍讓人心懷期待,憧憬著新一年的綠色美景。「中衛的生態變好了、氣候變好了、風沙小了、雨水多了」已成為人們的共識。
去年秋冬兩季,從城區到山野,機關幹部、村民、中小學生……大家揮動著鐵鍬,或挖坑,或回填,或栽植,植綠大軍身體力行。
既要為環境「減負」,也要為生態「增綠」。經過全市堅持不懈的植樹造林,截至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達14.5%。「按照植綠增綠大會戰部署,中衛將持續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通過實施沿河沿路綠化、鄉村綠化、城市綠化、防風固沙4項工程,力爭到2025年森林覆蓋率達18%左右,草原植被覆蓋度達60%左右。」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說。
「十四五」期間,中衛市將大力實施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生態修復、沿路沿河綠化、治沙用沙、城鄉綠化、產業富民工程,按照200毫米至400毫米年降雨量分布和生態產業發展要求,打造8萬畝荒漠草原防沙治沙區、9萬畝平原綠洲生態屏障區、48萬畝黃土丘陵水土保持區、77萬畝環香山生態修復區。實施未成林撫育提升60萬畝、退化草原生態修復13萬畝、溼地保護修復12萬畝,建設美麗鄉村183個,確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0%以上,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59%以上,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40%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28平方米以上。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中衛市乘勢而上,鞏固提升,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努力譜寫出一曲「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交相輝映的華美樂章。 (記者 馮博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