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76年,譚元元出生在上海一個普通家庭。5歲時,譚元元看到電視上在播放天鵝湖,她開始學著立起足尖,模仿天鵝的動作。
一直喜歡芭蕾的母親將女兒的天賦看在眼裡,10歲時,譚元元被選進芭蕾舞學校,母親決定支持女兒。但是身為工程師的父親認為芭蕾是西方人的藝術,東方人沒必要去湊熱鬧,而且芭蕾舞演員舞蹈生涯比較短,是一種青春的藝術,加上芭蕾舞者穿得都比較少,總是被男孩子託上託下,這樣看起來不雅觀。父親比較保守,他希望女兒能夠當一名醫生或者從事理科方面的工作。
譚元元的母親曾經考上了舞蹈學校,但是遭到外公反對,母親便放棄了自己的舞蹈夢想。所以,母親更加希望女兒能夠完成自己未完成的芭蕾夢想。
正當父母爭執不下時,一枚小小的5分錢硬幣,決定了譚元元的芭蕾人生。如果是正面就聽母親的,如果是背面就聽父親的,最後母親扔起了這枚硬幣,結果就是這一扔,便成就了未來的中國芭蕾女王,譚元元。
02
11歲時,譚元元考入上海芭蕾舞學校,但由於入學較晚,一入學,譚元元就成為了後進生。在學校裡,譚元元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啟蒙老師,全國著名芭蕾舞老師陳家年、林美芳夫婦。兩位老師十分看好極具天賦的譚元元,於是夫婦二人便在譚元元身上投入了諸多心血。
林美芳是主課老師,陳家年負責舞蹈編排。譚元元可以與林美芳老師說說笑笑,卻從不敢對陳家年老師如此。陳老師曾說,他們父母認為譚元元具有成為明星的潛力,但是這條路需要鞭策譚元元一直向前。
陳老師幾乎沒有滿意的時候,對譚元元的舞蹈要求很嚴,哪怕是放置在地上的舞鞋,鞋帶都不能露在外面,所有的一切都要按照規矩來,對待藝術絕不能隨便。譚元元經常被罵哭,陳老師告訴她,要是哭就出去,哭完再進來繼續練。
日復一日艱苦訓練,譚元元的舞蹈功力逐漸紮實,實力也慢慢展現。1992年,15歲的譚元元已經成為了國內少年芭蕾舞的佼佼者,她代表中國參加在法國巴黎舉行的國際芭蕾舞大賽。
這是世界最高級別的芭蕾舞比賽之一,這位來自中國的女孩,在舞臺上把西方的芭蕾舞藝術展現淋漓盡致的,得到在場評委一致好評,一舉獲得金獎成為芭蕾舞臺上閃耀新星。
比賽前,譚元元十分緊張,巴黎的舞臺具有5度至7度的傾斜,為了讓後排觀眾看到舞蹈演員的足尖功力。但是譚元元之前一直在平地的舞臺訓練,心中難免忐忑。林美芳老師帶著她在後臺化妝,安慰著緊張的元元,自己為她畫眉毛的手卻在顫抖。
上場前,譚元元說自己腿軟,不敢跳。林老師對她說,打退堂鼓可不行,於是一腳把她「踹」上了臺。結果配合開場一個大跳,譚元元完美開場,一鼓作氣完美地完成比賽,一戰成名。
03
譚元元18歲進入舊金山芭蕾舞團,19歲破例成為首席,此後24年從未讓位。2000年,譚元元被日本最權威的《舞蹈》雜誌評為20世紀影響世界的101位傑出舞蹈藝術家之一。2004年末,登上美國《時代》雜誌封面。她更是第一位登上世界頂級捷克布拉格「世界明星匯演」的亞洲面孔。譚元元無疑是中國的芭蕾舞女王。
當時,譚元元到了舞團只有三個月。一位法國舞蹈演員跳舞時指頭斷了,第二天她的舞蹈就沒有人演了。團長要求譚元元連夜把這個舞蹈學下來,一般需要排練2至3星期的一段28分鐘的舞蹈,譚元元用了一個晚上就學會了。
譚元元此前從沒練習過這段舞蹈,一晚上沒合眼,把這段節奏複雜的舞蹈學下來,第二天演出非常成功,這也讓她在舊金山舞團得到了認可。
作為一名東方演員,18歲就成為獨舞演員,難免遭到同行妒忌。有一次,上場前她明明擺好的舞鞋突然不見了,她趕忙再縫了一雙舞鞋。此後,她就備著兩雙鞋,去各地演出時,她都會隨著攜帶自己的服裝和鞋子。
04
舞臺上光鮮亮麗,舞臺下刻苦排練。譚元元有所成就,離不開數十年如一日艱苦訓練,她曾說,公眾場合不敢穿涼鞋,因為多年跳舞,腳已經變形不好看。曾經,因為練得太狠,自己胯骨嚴重錯位,走路會很疼,兩隻腿不一邊長。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作為世界級芭蕾舞演員的譚元元,她的成功更是驗證了這句話,同時我們也能看到,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舊金山芭蕾舞團的首席是一年一籤約,她成為首席的24年間,每一年都要經過考核,而與她競爭的大多是18、19歲的年輕舞者。她能夠穩居首席寶座,背後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
自律成為了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她生活的一切點滴都與芭蕾有關。哪怕出去旅遊,她也會脫隊自己在房間裡或者找個健身房練習1至2個小時。一周她可以休息1、2天,但是超過2天不練功絕對不行。這麼多年,未曾改變。
從兒時那枚決定命運的硬幣開始,譚元元選擇芭蕾,芭蕾也選擇了她。在舞蹈道路上,她不斷深耕,從一而終。
如今再次出現在公眾面前,具備足夠實力能夠成為評委的她,登上舞臺,演繹完美的劇目。她早已不需要評判,她需要的是舞臺,她就是為舞臺而生的芭蕾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