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它的明豔,然而當初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譚元元,女神一樣的存在,
人美舞美。
西方的芭蕾,東方舞者的細膩柔美,就這樣的在一個人身上展現出來。
舞蹈藝術和體育一樣,是一項出名要趁早的項目。
十幾歲就要揚名國際了,否則可能就是泯然眾人矣。
譚元元已經44歲了,縱觀她前半生的芭蕾歷史,
11歲考入上海芭蕾舞學校,14歲在芬蘭初獲國際大獎,15歲在法國巴黎「第五屆國際芭蕾舞比賽」首拿金獎。在大多數18歲少女還懵懂不知世事時,便已收到舊金山芭蕾舞團的籤約邀請。只用了一年半時間,便從獨舞演員連跳兩級至首席演員。
18年來,譚元元每年演出百餘場,擔綱主演過包括《天鵝湖》、《吉賽爾》、《奧賽羅》、《小美人魚》在內幾乎所有的經典芭蕾劇目。
《舞蹈風暴》大概是她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吧。
44歲開始後半生。
藝術家,靠著勤奮和汗水,還有天賦,
大概就是俗話說的老天爺賞飯吃。
有些人的身材註定是要跳芭蕾,成為一個優雅美麗的天鵝,在這人世間翩翩起舞。
五官精緻、頭顱圓而小,身材纖細,身高166cm,體重只有47公斤。
5歲開始學習芭蕾的她,邊哭邊練,是她舞蹈生涯中的常態。
現在的她是古典芭蕾的集大成者。
藝術是來源於心靈的共感。
再看著她揚起修長纖細的手臂高貴的樣子想著這又怎麼可能只是舞蹈。
聽著譚元元在舞者們心中的地位 ,舞者一生是舞者的高尚精神追求和品質就足矣讓觀看的人潸然淚下。
學習芭蕾這種優雅的舞蹈大概是很多女孩子的夢想
人會特別有氣質,比如大家都很喜歡的李詩詩,
有種特別清冷淡雅的風格,
芭蕾女舞者的黃金年齡是25歲到38歲之間,
而譚元元已經44歲了,看《舞蹈風暴》她的表現,
金星秀大放異彩,而譚元元從上場到結束,舉手投足間都展現出了芭蕾舞者的氣質,優雅,端莊。
頻頻出現在綜藝節目的舞者,
對於下裡巴人的廣大觀眾而言這是藝術最好的普及方式。
自身的優勢,勤奮的汗水,學業路上的恩師指導,
譚元元也算是幸運的那個。
在30多歲的年紀出自傳的應該也不多,譚元元是其中一個。
《我和芭蕾》內容以譚元元的成長曆程為基線,由影響她藝術道路方向的事件構成,包括她的芭蕾訓練、國際頂級芭蕾比賽和世界經典芭蕾舞劇的表演等,並配有著名攝影師為她拍攝的舞臺表演劇照,形象且生動地為大家講述一個追逐芭蕾夢的女孩,是如何蛻變、成長為一名站在世界芭蕾舞壇高峰的世界級舞者的勵志故事。
一個優秀舞者應具備的素質以及是如何成就的,
這其中需要天賦、機遇、勤奮,還需要對身體、心靈敏銳的感知與藝術的塑造。
芭蕾舞者付出的汗水無需多言。
舞蹈不僅僅是技術流,要舞的舒服,能把觀眾在短時間迅速能帶入到他舞蹈想表達的情感裡,我相信譚元元就是這樣一位靈魂舞者。
舞者真是從頭髮絲兒美到腳尖的生物,
不得不感慨音樂和舞蹈真是平庸生活裡不可缺少的光亮。
舞者們對藝術和舞蹈的態度、精神、毅力、堅持、艱辛、喜愛、熱誠,都是那麼的真,純粹,毫無掩飾。
他們對舞蹈的熱愛,讓我看到他們人格中的高尚、單純、真誠。也能帶給我許多的反思、鼓勵、和打氣。
在自己的領域成為近乎神的存在,
剩下的大概就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啊,
而譚元元做到了舉重若輕,
當做自己是一個普通的舞者來競技,參加《舞蹈風暴》,
讓更多的人看到芭蕾,看到芭蕾藝術,看到譚元元。
一襲舞裙,眉眼都是恬靜。
「除非孩子有非跳不可的天賦。舞者在表面光鮮背後付出的苦痛代價,很少人能看到。」
這是譚元元的原話,類似的話郭晶晶也說過,
舞蹈和競技體育行業的頂峰,
他們都不喜歡孩子從事自己的行業,
大概是真的太苦了。
2004年譚元元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亞洲英雄」,並成為《時代》封面人物,這一殊榮無可置疑地奠定了她在當今世界芭蕾舞臺上至高地位。
從東方走向西方,在西方發出最璀璨的光芒,
到現在的從西方回歸東方,實至名歸的芭蕾女神。
我是陽光小雲朵喲,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