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晚間,證監會官網發布《關於核准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變更主要股東的批覆》,核准百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聯集團)成為上海證券主要股東、控股股東。上海證券註冊資本由26.10億元變更為53.27億元,並由百聯集團、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分別認購新增出資26.63億元、5326.66萬元。
此次變更完成後,百聯集團成為上海證券第一大股東,持有其50%的股權;上海城投成為上海證券第五大股東,持有其1%的股權。
百聯集團是家什麼樣的企業?
百聯集團是中國上海市屬大型國有重點企業,百聯集團註冊資本10億元,總資產800億元。主要業務涵蓋主題百貨、購物中心、奧特萊斯,大型賣場、標準超市、便利店、專業專賣等零售業態,經營有色金屬、黑色金屬、汽車、化輕、機電、木材、燃料等大宗物資貿易,涉及電子商務、倉儲物流、消費服務、電子信息等領域。
百聯集團旗下薈萃了上海第一百貨商店、上海第一八佰伴、東方商廈(連鎖)、永安百貨、上海虹橋友誼商城、上海時裝公司、上海華聯商廈、上海婦女用品商店、百聯上海南方購物中心、百聯上海西郊購物中心、百聯上海中環購物中心、百聯上海又一城購物中心、百聯上海世茂國際廣場、百聯上海東郊購物中心、百聯上海金山購物中心、百聯上海世博源購物中心、百聯重慶購物中心、百聯瀋陽購物中心,百聯上海奧特萊斯,百聯杭州奧特萊斯、百聯武漢奧特萊斯、百聯無錫奧特萊斯、百聯南京奧特萊斯,聯華超市(1.280,0.00%)、華聯超市、世紀聯華、華聯吉買盛、快客便利,上海舊機動車交易市場、上海有色金屬交易中心,上海第一醫藥商店、亨得利亨達利鐘錶、茂昌吳良材眼鏡、上海拍賣行、上海國際商品拍賣行、百聯E城、百聯物流、百聯物業、百聯電器、上海外供等一大批享譽滬上、聞名全國的商貿流通企業。
百聯集團控股百聯股份(13.76,+4.48%)(A、B股)、聯華超市(H股)、上海物貿(A、B股)、第一醫藥(A股)、復旦微電子(H股)、華嶺股份等6家境內外上市公司。擁有以上海為中心、輻射長三角、連接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近4000家經營網點,從業員工近20萬,是國內大型的國有商貿流通產業集團。
百聯集團實力也是相當雄厚,涉足的產業也是比較多的,上海國資委控股,實力不容小視。
為什麼零售巨頭也想做金融?
看一個數據我們就能知道了,2020年9月前三季度十大證券公司的盈利情況。
儘管中國股民愁眉不展,但是今年以來,證券公司還是賺的盆滿缽滿,日子過得不知道有多瀟灑。
動不動就佣金收入百億的證券行業顯然是是目前中國最賺錢的行業之一。試問翻開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有多少行業的利潤能超過證券行業。
而且相對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中國的金融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今年4月份證監會取消證券公司外資持股比例後,高盛就完成了對高華證券100%持股協議。不僅是外資,內地資本也都在搶佔證金融市場,如地產具巨頭泛海控股(3.67,-0.54%)全面轉型金融。
所以零售巨頭百億增資上海證券,當然也是看好中國證券行業的發展空間,雖然目前證券行業巨頭林立,但是從本質上看我國證券公司在發育上尚處於不夠成熟的階段,業務創新能力較差,在很大程度上仍處於「靠天吃飯」的水平。所以證券行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通過積極創新,開闢新的盈利渠道,創造新的盈利模式,不排除後來者居上,
如最近幾年被看好的東方財富,在網際網路模式下,以火箭速度在增長。零售巨頭挑戰金融行業,又將給證券行業帶來什麼樣的變革。
國泰君安為什麼要出讓控股股東位置?
主要是解決同業競爭問題。不是全資收購上海證券而是出讓控股股東位置,來達到避免同業競爭,可能也是多方面考慮。
最後,我們說隔行如隔上,零售巨頭能不能帶著上海證券闖出一片新的天地,還有待觀察。上海證券在脫離老牌券商國泰君安證券控制後又將迎來什麼樣的變革,又將如何面對接下來網際網路券商和外資券商的挑戰,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