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碧峰 本報記者 王金龍 西安報導
2020年11月10日,裝配有陝西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陝西有色金屬集團」)權屬企業寶鈦集團研製生產的鈦合金載人球艙的「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下潛10909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事實上,這並不是寶鈦製造第一次出現在大洋深處。3年前,寶鈦的載人球艙就裝配在「深海勇士」號4500米潛水器上。從4500米到10909米,6000多米的跨度,「寶鈦深度」背後究竟有什麼發展秘訣?
投入逾130億元攻堅
支撐「寶鈦深度」的原動力,是陝西有色金屬集團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持續發力。
陝西有色金屬集團方面向記者表示,集團公司首屆科技大會以來的10年裡,其已投入130餘億元用於200餘項重大科技項目和核心技術的研發工作,並累計獲得政府資助約2.4億元。
目前,陝西有色金屬集團已建成39個政府批准的國家級、省部級、市廳級科技創新平臺與基地。其中,國家級平臺10個,包括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個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博士後創新基地)、1個國家級監測中心、1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礦產地質測試中心、1個國家級地球物理院士專家工作站;省級平臺22個;市廳級及以下平臺7個。2018年,依託西北有色地礦集團的地球物理院士專家工作站被評為全國模範院士專家工作站。
通過實施人才強企戰略,陝西有色金屬集團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引進、獎勵機制,不斷壯大科技人才隊伍。通過建立重點領域重點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造就了一批技術管理骨幹、核心技術人員、技術專家。目前,集團公司有科技工作人員6534名。
得益在人才、資金方面的持續投入,10年來陝西有色金屬集團獲得各級科學技術獎220餘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51項(其中一等獎和金獎11項)、市廳級科學技術獎79項、社會力量科學技術獎94項(其中一等獎38項)。金鉬集團參與的「高性能鉬合金材料製備關鍵技術及其應用」項目獲2013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五洲礦業參與的「基於頁巖釩行業全過程汙染防治的短流程清潔生產關鍵技術」項目獲2017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西北有色地礦集團參與的「深部資源電磁探測理論技術突破與應用」項目獲201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事實上,陝西有色金屬集團科技創新的成果不勝枚舉,10年來集團公司共實施各類科技項目1000餘項,重大科技項目取得顯著進展,核心技術取得突破。陝西秦嶺地區礦集區鉛鋅/銅/金綜合勘查、深部資源電磁探測理論、陝西秦嶺地區與小巖體有關的銅鉬多金屬礦成礦背景與找礦預測、鐵礬渣無害化處理、鋅焙燒制酸尾氣治理、石煤釩礦清潔高效浸出、釩氮合金製備新技術、高純釩金屬製備等多個產業鏈的新技術、新產品和環境治理方面科技創新取得長足進展。
研發成為長效驅動力
發明專利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10年來,陝西有色金屬集團獲得授權專利836件,其中發明專利323件、實用新型專利512件、外觀設計專利4件。 「一種真空蠕變校形爐」專利獲2016年中國專利金獎,「一種高品位鉬精礦的生產工藝」專利獲2014年陝西省專利一等獎。
除發明專利之外,陝西有色金屬集團也是多項行業標準的制定者。記者了解到,2010年以來,其權屬企業主持或參與制(修)定各類標準334項,其中國家軍用標準36項,國家標準186項,行業標準100項,地方標準10項,團體標準2項。在陝西省科技廳和行業協會登記科技成果108項。部分科技成果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和工程應用價值。
新產品、新工藝的開發和規模化生產,成為陝西有色金屬集團創新發展的長效驅動力,不但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而且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重大科技項目的完成,突破瓶頸,對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起到了引領和帶動作用。記者了解到,10年來陝西有色金屬集團共研發了100多項重點新產品、新工藝,各權屬企業新產品、新工藝實現銷售收入739.02億元。
金鉬集團開發出「三段一閉路+高壓輥磨」與「柱機+中礦再磨」聯合選礦工藝、氧化鉬水洗和連續結晶工藝等多種新工藝及G6代鉬靶材等多種鉬製品,新產品、新工藝銷售收入149.7億元。
寶鈦集團研製出Ti-6Al-4V、Ti-6Al-4VELI、Ti-1023、TA18、TB5合金厚板、薄板、大規格棒材、型材、管材,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掌握鈦合金型材生產技術的國家,新產品銷售收入143.4億元。
西北有色地礦集團研發出多通道非色散原子螢光光譜儀、MpHg-I通用型原子螢光測汞儀、自動化樣品製備機組、環保棒磨機、生活汙水處理設備等新產品。陝西黃金集團建成年產10噸黃金先進生產線,累計生產黃金42.27噸。西北有色地礦集團和陝西黃金集團新產品、新工藝實現銷售收入178.63億元。
漢中鋅業新增鋅合金錠、粗銅、粗鎘、精鎘等5種產品,自主開發出模具表層刷塗塗料配方、「富氧底吹熔煉+側吹還原+煙化還原」三聯爐冶煉工藝等2種新技術,引進吸收7種新工藝,實現銷售收入108.47億元。
陝西鋅業開發出鋅粉、鋅錠、銦錠、鎘錠、陰極銅、壓鑄合金、熱鍍合金等新產品和2000kW圓形電弧爐礦熱法生產鋅粉、溼法煉鋅淨化渣中回收鈷等新技術,增加銷售收入41億元。
五洲礦業開發出片釩、釩鐵、氮化釩、高純五氧化二釩、高純釩金屬、釩電解液等系列產品,累計銷售收入28.9億元。
冶礦集團開發出矽鈣合金、矽鈣包芯線、矽鈣鋇、矽鈣鋇鋁、非晶合金等多個高新技術產品,累計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
鍛造新增長極
《中國製造2025》《「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均對資源、基礎材料和新材料的現實需求、未來戰略需求提出了規劃。作為有色金屬行業中的翹楚,陝西有色金屬集團歷來高度重視科技研發工作,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貫徹落實陝西省中長期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將創新的視野錨定「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有色金屬行業發展。
陝西有色金屬集團提供的材料顯示,在新材料產業領域,將加快航空航天、船舶與海洋工程、海水淡化裝備、石油鑽探等輕質高強、高純及超高純鈦合金與鎢鉬錸金屬材料前沿研發布局。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將把握全球能源變革發展趨勢和我國產業綠色轉型發展要求,著眼生態文明建設和應對氣候變化,加大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產業新型功能材料開發。
在國家超前布局的戰略性產業方面,將以全球視野前瞻布局前沿技術研發,形成獨特優勢,掌握未來產業發展主動權。同時在綠色生產方面,加快研發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綠色生產技術,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提升企業在資源配置、工藝優化、過程控制、節能減排及安全生產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建設應用示範工程。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2020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強調,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為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陝西有色金屬集團將以第二屆科技大會為新契機,立足科技創新、強化人才培養、加大科研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打造發展新引擎,助推科技創新工作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