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PD-1療法!葛蘭素史克dostarlimab治療錯配修復缺陷(dMMR)實體瘤...

2021-01-19 生物谷

2021年01月16日訊 /

生物谷

BIOON/ --

葛蘭素史克

(GSK)近日在2021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胃腸道癌研討會(ASCO GI)上公布了抗PD-1療法dostarlimab(前稱TSR-042)GARNET研究隊列F的最新數據。該隊列評估了dostarlimab治療錯配修復缺陷(dMMR)非子宮內膜晚期實體瘤的療效和安全性。結果顯示,

dostarlimab治療的客觀緩解率(ORR)為38.7%

(N=106,95%CI:29.4-48.6)。此外,在中位隨訪12.4個月後,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尚未達到,在各種類型

腫瘤

中呈現持久緩解。


需要指出的是,入組GARNET研究F隊列的患者是在接受標準治療後病情進展的dMMR實體瘤,可供選擇的治療方法很少。這些數據表明,dostarlimab有潛力成為一種重要的新的治療選擇,為這些患者提供持久緩解。


dostarlimab是一種研究性人源化抗PD-1單克隆抗體,與PD-1受體結合,並阻斷其與配體PD-L1和PD-L2的相互作用。目前,dostarlimab正在接受美國

FDA

和歐盟EMA的審查,用於治療接受含鉑化療期間或之後病情進展的復發性或晚期dMMR/微衛星高不穩定性(MSI-H)子宮內膜癌患者。


來自GARNET研究的數據顯示,dostarlimab治療dMMR/MSI-H子宮內膜癌的ORR為42%(95%CI:31-55)、疾病控制率(DCR)為58%(95%CI:45-69)。總的來說,13%的患者病情完全緩解(PR),30%的患者病情部分緩解(PR)。在數據截止時,中位隨訪時間為11.2個月,中位DOR尚未達到(1.87+至19.61+個月)。


GSK高級副總裁兼

腫瘤

研發主管Axel Hoos博士表示:「我們致力於尋找新的方法來改善目前治療選擇有限的難治癌症患者的預後。這些來自正在進行的GARNET研究的最新結果表明,dostarlimab有潛力幫助廣泛的存在DNA錯配修復缺陷的實體瘤患者。」

圖片來源:GSK


GARNET研究的F隊列入組的是dMMR非子宮內膜實體癌患者,其中大多數是胃腸道腫瘤(結直腸癌、胃癌和小腸

腫瘤

)。這些患者中,大多數患者(n=81)曾接受過2種或更多的系統治療。研究中,患者接受每3周一次500mg劑量dostarlimab治療4次,此後每6周一次1000mg劑量dostarlimab直至2年獲直至疾病進展或停藥。研究的主要目標是通過盲法獨立中心審查,根據RECIST V1.1評估客觀緩解率(ORR)和緩解持續時間(DoR)。


結果顯示:結直腸癌患者(n=69)和非結直腸癌患者(n=37,包括小腸、胃癌、胰腺癌、卵巢癌、

肝癌

和其他類型的實體癌)中的ORR一致。在

結直腸癌患者中,ORR為36.2%

(95%CI;25.0–48.7);在

非結直腸癌患者中,ORR為43.2%

(95%CI;27.1–60.5)。隊列F中,有8%的患者獲得完全緩解。


在接受一劑或多劑dostarlimab治療且可評估安全性的患者(n=144)中,dostarlimab的耐受性良好,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RAE)導致的停藥率低(3.5%)。最常見的TRAE是乏力(13%)、腹瀉(13%)、瘙癢(13%)、關節痛(9%)和疲勞(9%)。8%的患者發生3級或以上的TRAE。研究中未報告與dostarlimab相關的死亡。(生物谷Bioon.com)


原文出處:GSK presents positive efficacy data of dostarlimab in mismatch repair-deficient (dMMR) solid cancers at ASCO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Symposium

相關焦點

  • 新型TCR療法tebentafusp治療葡萄膜黑色素瘤
    近日,該公司公布了在研TCR療法tebentafusp(IMCgp100)治療轉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mUM)3期IMCgp100-202臨床試驗(NCT03070392)的陽性結果。數據顯示,研究達到了主要終點:與研究者選定的治療選擇相比,tebentafusp治療表現出強勁療法、顯著延長了總生存期(OS)。
  • 先聲藥業(02096):國家藥監局受理KN035用於治療MSI-H/dMMR實體瘤的...
    智通財經APP訊,先聲藥業(02096)發布公告,於2020年12月17日,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已受理KN035(一種重組人源化抗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單域抗體,用於治療微衛星高度不穩定性(MSI-H)╱ 錯配修復功能缺陷(dMMR)晚期實體瘤)的生物製品上市許可申請(BLA)。
  • 美國新銳細胞療法公司Orca Bio、Lyell攜手進軍實體瘤,CAR-T賽道又...
    共同研發針對實體瘤的 CAR-T 細胞療法。如今,兩家 「不差錢」 的新銳公司開啟了攻克實體瘤細胞療法領域的探索。 「主攻」血液疾病的 Orca Bio 成立於 2016 年的 Orca 是一家致力於開發高精準度同種異體細胞療法產品的生物技術公司。
  • 科濟生物CAR-T療法獲批針對實體瘤的臨床研究
    本次是該藥首次在中國獲批臨床,根據科濟生物新聞稿,這是中國首個針對CLDN18.2靶點的CAR-T細胞,也是科濟第二個治療實體瘤的CAR-T細胞藥物。CT041是科濟生物自主研發的一款人源化抗CLDN 18.2自體CAR T細胞注射液,擬開發用於治療CLDN18.2表達陽性、既往經系統治療後出現進展或復發的晚期胃腺癌/食管胃結合部腺癌、胰腺癌等適應症。今年5月,CT041在美國獲批臨床,擬開發用於治療CLDN18.2表達陽性、既往經系統治療後出現進展或復發的晚期胃腺癌/食管胃結合部腺癌、胰腺癌。
  • 三大新型細胞免疫療法向實體瘤「宣戰」!|免疫療法|實體...
    開放標籤,劑量遞增/劑量方案尋找臨床研究以評估自體人源化抗claudin18.2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在晚期實體瘤中的安全性,功效和藥代動力學。除此之外,CAR-T在實體瘤的特異性靶點,增殖、細胞因子釋放等方面已經有了明顯改進,越來越多的臨床試驗開始嘗試將CAR-T用於實體瘤的治療,晚期實體腫瘤患者迎來暖春!除了CLAUDIN18.2,研究人員發現的可用於實體瘤的靶點還有以下幾種:Claudin18.2,用於胃癌,胰腺癌等。
  • 36氪首發|專注新型實體瘤細胞療法,「君賽生物」獲數千萬元Pre-A輪...
    君賽生物成立於2019年7月,位於上海,是一家新型實體瘤細胞療法領域的創新企業,專注於開發基於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tumor Iinfiltrating Llymphocyte, TIL)的實體瘤創新療法與First-in-class/Best-in-class細胞新藥,覆蓋多種復發難治性腫瘤。
  • 實體瘤 CAR-T細胞療法開拓者卡提醫學完成數千萬元融資
    近日,國內實體瘤CAR-T細胞療法創新型領軍企業,南京卡提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該輪融資由知名醫療基金元生創投獨家投資,資本的進入將幫助企業加快探索實體瘤CAR-T細胞療法這塊尚待開發的金礦。
  • TCR雙特異性療法與PD-1首個頭對頭III期試驗,OS優勢明顯
    而基於成熟靶點PD-(L)1的各家公司,也開始紛紛布局其他免疫腫瘤靶點。細胞療法正是其中的一條風波不斷、利好湧現的賽道。11月23日,專注於開發T細胞受體(TCR)療法的英國獨角獸生物技術公司Immunocore公司宣布其開發的TCR療法候選藥物tebentafusp(IMCgp100)在既往未治療的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III期臨床試驗中取得積極中期結果。
  • 康寧傑瑞製藥-B(09966):國家藥監局受理KN035用於治療MSI-H/dMMR...
    原標題:康寧傑瑞製藥-B(09966):國家藥監局受理KN035用於治療MSI-H/dMMR實體瘤的生物製品上市許可申請
  • 免疫激活靶點OX40|後PD-1時代的潛在藍海,一文匯總研發進展
    ——OX40單抗 臨床項目——目前,OX40激動劑已經被用於腫瘤的免疫治療。全球有多種Anti-OX40抗體藥物正在用於針對腫瘤及免疫系統疾病的臨床試驗,最快的已經進入臨床2期。不乏有輝瑞,施貴寶,基因泰克,葛蘭素史克等國際巨頭,恆瑞,信達,百濟神州等國內藥企也有布局。
  • 康寧傑瑞KN026聯合KN046治療HER2陽性實體瘤Ⅱ期關鍵性臨床研究...
    SEARCH-01是一項開放、Ⅱ期、多中心臨床研究,旨在評估KN026聯合KN046治療HER2陽性實體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HER2靶點的治療效果依賴於機體的適應性免疫反應,因此聯合腫瘤免疫的相關靶點如PD-1/PD-L1、CTLA-4等可以協同增強藥物抗腫瘤的作用。目前研究表明HER2靶向藥物與PD-1抗體聯合使用已經在HER2陽性的胃癌上展現良好療效,疾病控制率、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和中位總生存期都遠遠超過ToGA研究的歷史對照值。
  • 第三屆百濟神州實體瘤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本屆大會緊密圍繞實體瘤的最新進展,分享當前實體瘤臨床的新觀念和新信息,將為我國實體瘤整體防治水平的提升提供新思路。「梁軍教授進一步表示:「隨著我國在醫療科技領域的持續創新與本土創新製藥企業的崛起,過往國內對於肺癌、肝癌等瘤種採取跟隨發達國家治療指南的模式,正在轉變為基於亞洲人群基因突變與中國癌譜特徵的針對性研究與臨床探索。
  • 二度闖關港股IPO的康方生物:PD-1後人一步,欲借雙抗逆襲
    其中,AK104和AK105較為矚目,AK105是一種PD-1靶點藥物,AK104則是抗PD-1/CTLA-4雙特異抗體新藥(即雙抗藥物)。明確,PD-1或PD-L1靶點藥物已有6家公司產品上市,可謂競爭激烈,而在雙抗領域,競爭對手則較少。PD-1後人一步近年來,全球創新藥市場最火熱的靶點莫過於PD-1。
  • 同期兩篇Cancer Cell:傅陽心/李國民揭示dMMR腫瘤免疫治療新機制
    Activates the cGAS-STING Pathway研究團隊發現錯配修復缺陷(dMMR)腫瘤因為缺失MLH1基因從而促使核酸外切酶ExoI介導產生了胞質DNA,激活腫瘤細胞自身的cGAS-STING通路,增強了T細胞的腫瘤浸潤,從而有助於PD-1抗體的抗腫瘤效果;而受損的cGAS-STING通路會導致免疫治療的不響應
  • 4款1 類新藥進入臨床,來自康方、時邁、祐和……
    時邁藥業:注射用DNV3 據時邁官網顯示:DNV3 是新一代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靶向多種實體瘤,用於臨床多種組合治療,此次申報適應症為:晚期/轉移性實體瘤和淋巴瘤。這也是時邁第一款進入臨床的產品。
  • 以毒攻毒| 聊聊火熱的溶瘤病毒抗癌療法
    作為溶瘤病毒免疫療法來治療癌症。如今5年也過去了,我們回頭看,至今還是只有這一種溶瘤病毒免疫療法被FDA批准上市,但是溶瘤病毒的研發依然如火如荼。在這裡,我們通過一個圓餅圖觀測目前在研的溶瘤病毒藥物。這個圖來源於OvirusTdb,該網站存儲和管理有關24種病毒,427種細胞系,22種模型生物的信息,並包括5927條溶瘤病毒記錄。
  • KRASG12C抑制劑Sotorasib治療晚期實體瘤療效顯著
    KRASG12C抑制劑Sotorasib治療晚期實體瘤療效顯著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2 14:32:23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David S.
  • 幹細胞治療腦中風後遺症-北聯iPS腦神經修復療法
    那麼,幹細胞治療腦中風後遺症好嗎?  為何會出現腦中風後遺症?  腦中風後遺症是指在腦中風發病一年後,如果還存在半身不遂或者語言障礙或口眼歪斜等症狀,就叫做腦中風後遺症,該時期也叫做腦中風後遺症期,與恢復期相比,恢復速度及程度較慢。  腦中風後遺症主要有偏癱(半身不遂)、半側肢體障礙、肢體麻木、偏盲、失語。
  • 癌症免疫治療盛會進行時 信達生物、康寧傑瑞等帶來這些新療法
    2、康寧傑瑞:抗HER2雙抗KN026與PD-L1/CTLA-4雙抗KN046研究:KN026與KN046聯合治療HER2陽性實體瘤的臨床1b期試驗KN026是康寧傑瑞採用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Fc異二聚體平臺技術(CRIB)開發的抗HER2雙特異性抗體,可同時結合HER2的兩個非重疊表位,導致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