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對醫用防護服、醫用隔離面罩、負壓救護車相關藥品等重點醫療物資,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調撥。而原材料是保障下遊企業的,我們要千方百計把原材料生產企業的潛能發揮出來,增加產能,保障供給。」
近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駐企特派員第十五組組長、工信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副司長範斌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採訪時表示,所入駐的大連瑞光非織造布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瑞光集團)和大連華綸無紡設備工程有限公司,目前都已復工並積極擴大生產。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疫情持續發展,醫用口罩、防護服等抗疫物資緊缺。
在2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強調,目前醫用防護服等重點醫用物資仍然處於「緊平衡」狀態。
1月26日晚,作為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組長單位,工信部啟動駐企特派員工作。據工信部介紹,截至2月13日,已陸續選派駐企特派員60名,赴13個省市、41家重點骨幹企業駐廠,協調解決企業生產面臨的資質、用工、資金、運輸等問題,督導企業儘快復工復產,挖掘增產潛力。
瑞光集團:緊急啟動非典時期生產線,技術優化擴產能2月5日,第十五組兩名駐企特派員到達大連市,開始入駐瑞光集團和大連華倫無紡設備工程有限公司,幫助這兩家企業復產擴產。
其中,瑞光集團是中國非織造布行業10強企業、全球非織造布卷材供應商40強企業,擁有13條非織造布生產線。由瑞光集團生產的口罩濾材,膠合、熱合、淋膜防護服、隔離衣面料均經過遼寧省質量檢測中心檢測,符合YY0469醫用外科口罩技術標準、GB19082一次性醫用防護服技術標準。
範斌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瑞光集團在大年初三正式投產,其生產的口罩濾材、防護服面料都是關鍵的原材料。由於外地工人已經回家過年,生產線要開起來面臨最直觀的問題:缺工人。
為此,春節期間,瑞光集團高層全員無休,防疫材料生產線一線員工不足就從其它車間甚至機關臨時抽調員工,投入到口罩濾材及防護服材料生產。
截至2月11日,瑞光集團每天口罩濾材產量8-9噸,可供口罩加工企業生產約800萬-900萬個口罩。膠合、熱合、淋膜防護服、隔離衣面料每天可生產30多噸,可製作20萬多件隔離衣、防護服。消毒溼巾材料每天可生產200多噸。
「抽調其他人員投入防疫材料一線生產是瑞光集團春節復工的權宜之計,我們也已與當地政府部門協調,緊急為瑞光集團招工。」範斌說,為此,大連市金普新區與人社局對接後,向市民發出招聘信,並通過各種就業群推送瑞光集團招工的消息,市民們像抗疫志願者一樣,報名非常踴躍。
在技術層面,能否進一步優化生產線,擴充產能?
瑞光集團在書面回覆中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在口罩原材料提產上,公司通過對熔噴關鍵技術的二次研發及工藝的優化,口罩原材料提產了30%,已經處於飽和生產狀態。
防護服材料的產能則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方面是PE透氣膜與無紡布張力同步控制,另一方面是員工操作的熟練度。通過對設備的整個張力系統進行自動化改造,防護服材料目前也已提產20%,後續隨著員工操作熟練度的改善,透氣膜與無紡布指標的匹配,有望再提產20%。
華倫設備:改造生產線,產能還能再擴50%工作組同時入駐的大連華綸無紡設備工程有限公司(簡稱:華倫設備),也在想辦法提產。
據介紹,大連華綸無紡設備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化纖及無紡布工程設計、設備製造、產品開發等業務的高新技術企業,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是為企業做化纖、無紡布的設備生產線。
「為了應對疫情,這家企業在1月26日啟動緊急生產,把一條原來主要作為試生產展示的熔噴無紡布生產線緊急改造生產,利用這一條小的生產線,每天可生產1噸左右的口罩過濾材料。」範斌說,該企業員工數量有限,工人兩班倒,體力上堅持不住,待新員工到位後,可以啟動第二條生產線,產能至少還可以擴大50%。
據了解,2月9日,工作組與遼寧省市工信部門相關領導和大連高新區管委會領導赴企業進行現場辦公,華倫設備提出急需招20名生產一線的操作工人。同時,由於在時間緊、任務急的情況下開展大批量生產,華倫公司的資金面臨一定壓力。
在當地政府部門的幫助下,僅兩天時間,就有100多名求職人員與企業聯繫,截至2月12日,已面試24人,被企業正式錄用8人。企業還將抓緊時間,對其餘近90名報名求職人員進行面試。此外,當地的政府還協調金融機構為華綸設備及時獲批國開行1000萬元防疫專項應急貸款。
「駐企特派員就是要配合當地政府,一起為企業協調解決保障防疫醫療物資生產供應中的難題。」範斌說。
抓復產,幫難題,將適時退出駐企特派員的具體工作是什麼?
據介紹,駐企特派員有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機制,工作的職責歸納來說,是抓復工、查生產、督發貨、幫難題、報數據。
各家企業的零星數據最終會在國家重點醫療物資保障調度平臺上匯聚。該平臺主要用於收集、統計、分析、監控、調度各類重點醫療物資企業的產能、產量、庫存等情況,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醫療物資保障的有效性和時效性,重點用於防護服、口罩、護目鏡、藥品、消殺等重點的醫療物資供給能力。
據澎湃新聞記者了解,根據工信部的要求,重點物資企業除了要加強原材料的保障供應,產品發貨方向也會重點管控,以保障重點口罩、防護服成品企業的生產。雖然國家重點醫療物資保障調度平臺是決定原材料最終流向的因素之一,但工信部和當地政府並不參與產品定價和企業間的付款問題。
在2月13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表示,駐企特派員機制是突發疫情狀態下的臨時應急舉措,待疫情緩解將適時退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