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已經形成約46億年,生命出現也已經35億年。
但是,在這35億年中,地球曾被冰凍過、被隕石撞擊過、被有毒物質汙染過、甚至被致命輻射照射過,至於生命,只是在種種災難的喘息之間,頑強地進化而來。
地球上的生命離完全滅絕最近的一次,大概是兩億五千萬年以前的二疊紀末大滅絕。
這是最慘烈的一次滅絕事件,導致超過96%的地球生物滅絕。
後來的三疊紀爬行類動物大滅絕,和白堊紀恐龍大滅絕,與之相比,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我們肯定不知道當時發生了什麼,很有可能是一次超大規模的火山爆發。
也許在兩億五千萬年以前,超大規模火山爆發,從西伯利亞到巴西,整個地球在燃燒。
如今加上美國黃石公園,以及太平洋環火山帶,和這樣的火山噴發,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火山並沒有把地面和海洋生物,都變成「燒烤」,不過,釋放出來的熱量,烘烤大地,使得地層,釋放出大量破壞臭氧層的物質。
因此,地球上的物種,不得不面臨宇宙射線的照射。
班納博士經歷宇宙射線後,變成了綠巨人;而地球上的物種,在宇宙射線面前,進入單調的滅絕程序。
儘管地球遭遇了這種災難,物種大量死亡,但是,像細菌這樣的單細胞生物,卻安然無恙地挺了過來。
在時間夾縫中,保留了火種。
那麼,什麼樣的災難,才能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一網打盡呢?
火星,這個例子,需要舉一下。
隨著對於火星的研究越來越多,特別是「好奇號」登陸之後,許多科學家推斷出,在很久以前,火星可能是一顆宜居星球。
到底要多久呢?
37億年前。
在37億年前,不知道什麼原因,火星磁場消失,整個星球進入冰封狀態,所有生物一掃光。
非常非常,嚴格意義上的,一無所有!
而且,一直保持到現在。
幸運的是,在地球歷史上,大約每隔幾百萬年,地球的磁場方向,就會翻轉一次,南變北,北變南,但是,從來還沒有出現過地磁消失的情況。
地球磁場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讓太陽發射的電離粒子偏離方向,從而防止它們侵蝕地球大氣層。
所以,當地球磁場一旦消失,大氣層也會隨之消失,所以生命也只好「同歸於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