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將小球放上球道,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處理好攻果嶺一桿,儘可能創造抓鳥的機會。儘管鐵桿和1號木的揮桿基本原理相似,但還是有一些不同:你需要向下(而不是向上)擊球。接下來是我進行鐵桿擊球時的要領:
進攻果嶺
跟1號木相比,我的球位要更靠後,但不會落後於站位中心。球位後移,重心更多放在前腳,身體更多蓋住球。這就是典型的鐵桿定位。
上杆初始階段,我會盡力保持較寬的揮桿弧度,但雙臂不會像1號木擊球時的運動幅度那樣大。我希望找到一種緊湊的上杆感覺——身體完全轉動,但雙臂轉動幅度不大。另一方面,保持身體穩定,不要有太多的橫向移動。這可以讓身體各部位的運動更容易保持同步。
跟1號木一樣,將身體重量放在右腿上,但要注意:保證壓力處於右腳腳背。如果重心轉移至右腳外側,身體遠離小球,就很難在擊球時回到原位。下杆直至觸球前,我感覺都是在用雙手帶領桿頭前進。當我的左臂在揮桿最低點感覺非常穩固時,我就知道這一擊非常紮實。(揮桿最低點位於球前,打痕的末端。)在遠上圖中,你可以看到小球起飛時,我的左臂和球桿呈一條直線。
鐵桿練習
擊球時杆面的位置決定了小球的初始方向,而杆面位置又是在定位時決定的。定位時,我會找到清晰的目標。如果旗杆左側2碼處有一個穿著橙色外套的人,那他就是我的目標。為了瞄準,我會在目標與球之間畫一條假想線,然後我會把那條線位於身前6英尺處作為短距離目標,我把杆面指向短距離目標,然後調整站位。在練習場多加訓練,讓它成為你的揮桿前例行動作。
回復0110,查看賈斯丁·羅斯的1號木球技。
今日內容,敬請關注。
1.球技︱賈斯丁·羅斯:如何提高鐵桿準度
2.架球越過標誌,又擊出界外,重新開球時是第四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