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2020屆考生,下面這些一定要看!因為它指明了接下來的備考方向; 如果你身邊有明年參加高考的孩子,此文 請務必轉給他或家長,因為裡面有最新、最全的高考資訊; 如果你是手執教鞭的辛勤園丁,也煩請收藏一下, 因為它最實用、最簡便,對指導教學不無裨益。
2020新考點標點意義:語言文字運用中新增標點的意義這一考點。全國卷Ⅱ考查對「引號」不同意義的理解與辨析。
2020新題型理由探究題:實用類文本閱讀中新增理由探究題。全國卷Ⅱ、全國卷Ⅲ主觀題考查探究某一觀點或現象的原因。
2020新要求1.語言文字運用
(1)詞語辨析①考查範圍擴大。一改往年只考查成語(辨析或選用),變為考查實詞(雙音節、三音節)、短語、成語,而且都是常見、常用的詞語。
②考查位置改變。全國卷Ⅱ在病句題中考查詞語的正確使用。
(2)補寫句子滲透邏輯推斷能力。三套全國卷的第20題都採用了往年常考題型——補寫句子,但不同的是,三道試題都選擇了生物科普類材料。要擬寫出正確答案,除了要考慮前後語意連貫、內容貼切外,還要深諳其中的科學原理,這類題型凸顯了對考生邏輯推斷能力的考查。
(3)新聞壓縮舊題型重新包裝。三套全國卷的第21題都考查了對新聞報導的文字進行壓縮,三道試題都選取真實新聞報導。試題要求提取關鍵信息,考查考生的信息處理能力。
2.文言文閱讀
材料來源更靠前。選取了「二十四史」中成書最早的《史記》,且都是考生熟知的歷史人物,體現了對教材知識的遷移。
3.論述類文本閱讀
滲透課標「學習任務群」思想。全國卷Ⅰ第3題的C項,考查了文本內容與課外說法的相通性。
4.實用類文本閱讀
選材範圍擴大。全國卷Ⅰ選擇了科普說明文文段。
5.文學類文本閱讀
滲透整本書閱讀要求。全國卷Ⅰ的第9題,從魯迅整本書的角度,考查考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
6.寫作
應用文體全面呈現。全國卷Ⅰ和全國卷Ⅱ考查了演講稿、書信、觀後感,把應用文的寫作作為考查的一個方面。
語 文建議多花時間在文本內容與結構分析
2020高考變化 分析:現代文閱讀看上去刪去了一般論述類文本,其實是把一般論述類文本的考點悄悄合併到非連續性文本裡進行考查。新增的現代詩歌鑑賞,一改全國卷多年對小說的考查,但歸根結底還是考查文學類作品內容理解和藝術特色。」
新高考更加突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即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可以預見,2020年乃至今後相當一段時期,這仍將是高考語文命題的考查核心。
在閱讀試題中,文章的篇幅明顯增加,現代文閱讀I中,材料的字數由2019年高考語文試題的1200字左右,增加至2100字左右;題型也發生了變化,在原先三個選擇題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主觀題。
此次考試的作文題延續了2019年高考的演講稿體裁,要求學生就「手機該不該帶進校園」這一話題展開演講,鼓勵學生的文章面向解決實際問題的方向發展,這也進一步體現了實用性更加鮮明的趨勢。
2020備考建議: 少做一些主觀題的題型固化的技術性訓練,多花些時間在文本的內容與結構的分析上。
(上下滑動查看)
(上下滑動查看)
2020新考點1.設置組合型選擇題,為實現設置多選題過渡
全國卷Ⅰ第11題、卷Ⅲ第12題均出現組合型選擇題,接軌新高考多選題。
2.新增雙空填空題
全國卷Ⅱ第16題填空題設置兩個空,試題難度增大,思維量加大。
2020新考法1.概率統計,爆「冷」壓軸
解答題中,一改導數題為解答題壓軸題的地位,全國卷Ⅰ第21題首次出現概率統計與數列交匯的試題,綜合考查分布列與數列知識,為方案的合理性提供支持,體現知識的融合。
2.選考題考查內容調整
全國卷Ⅰ和卷Ⅲ第23題打破常規,把絕對值不等式的求解問題改為利用綜合法或基本不等式證明不等式。
3.素材創新,滲透德智體美勞等五育
(1)全國卷Ⅰ第4題以著名的雕塑「斷臂維納斯」為例,探討人體黃金分割之美,卷Ⅱ第16題融入金石文化,將美育教育融入數學教育;
(2)全國卷Ⅱ第13題以高鐵發展成果為背景,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經濟發展,第4題結合「嫦娥四號」反映我國航天事業取得的成就,體現對德育的滲透和引導,將數學與物理知識結合,體現不同學科間的聯繫;
(3)全國卷Ⅰ第15題引入籃球運動研究獲勝概率,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鍊,體現體育教育的要求;
(4)全國卷Ⅲ第16題是以學生到工廠勞動實踐,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模型為素材命制的立體幾何試題,突出數學學科特色,引導學生關注勞動,體現了勞動教育的要求。
數 學呈現綜合性、開放性特點
2020變化分析:
綜合性比較強,就像概率題、應用題,圖表、文字閱讀量都比較大,考察的既有在龐大的信息量中截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時對於概率知識、計算等都有考察。
從難度上看整體比較均衡,沒有明顯的變化。考生覺得比較難一方面與考生複習程度有關,另一方面也與考生對試題的創新點不太適應有一定關係。
2020備考建議: 理科考生特別要注意,2020年高考會越來越活,就拿2019年高考數學來說,算人的身高,就是把數學考活用,今年高考更加會把高考知識點活用起來,比如用在建設方面,高速或者高鐵建設問題,在規劃一條高鐵時遇見一座山,讓考生計算成本,看用打洞還是高架,還是避開等讓,成不最低。讓考生去算。 對於物理,生物,化學,地理等學科來說,也會像數學一樣越來越厲害多變,這樣越來考生只會刷題已經不能拿到高分,要懂得知識點的活用,考試中心命題老師提示,考生要把高考的知識點梳理清楚,要知道什麼是難點,什麼是易錯點,什麼是失分點等,只要把知識點梳理清楚那麼這是也就很容易知道了,知識點也會活用了。知識點梳理最典型的就是衡水中學他們的學生都會進行知識點梳理,梳理好了再刷題,所以他們的學生錯過的知識點不會考錯第二次,他們有自己內部的知識點梳理資料,名字叫名校周考試題彙編,大家快去去找找,拿來用,如果找不到也可以找到類似的,搜高考必刷知識點就行。
(上下滑動查看)
2020新考點 1.試題所選文章語言地道、特點鮮明,突出對詞類的活用。如,age常用作名詞,表示「年齡」,全國卷Ⅰ七選五考查其動詞用法,表示「使顯老,使變老」。
2.不影響對文章整體意思理解的超綱名詞不再給出注釋,考綱詞彙的派生詞也有增多的趨勢。如:demanding苛求的,要求高的;commercialize商業化;等等。
3.出現大量的地道短語和句式。如whispersupport(全國Ⅰ卷),off the hook for(全國Ⅱ卷)。
2020新設計
1.閱讀理解第一節中設問方式變化:以往多為完整問句形式,2019年全國Ⅰ卷中閱讀理解B篇第26題採用不完整題幹形式,該篇中有3道題對不同段落進行設題。
2.閱讀理解第二節(七選五)中選項設置形式變化:以往有半句式命題形式,2019年全國三套卷中都是整句的設題模式。
3.語用第一節(完形填空)中語篇文體變化:2019年全國Ⅰ卷和Ⅲ卷完形填空的體裁改變了多年來以記敘文為主的考查形式,全國Ⅰ卷採用了夾敘夾議、以議論為主的文章,全國Ⅲ卷採用了說明文。
4.語用第二節(語法填空)考點命制變化:考綱中的語法項目表並不包含同位語,而2019年全國Ⅰ卷考查了同位語從句的連接詞that。
2020新導向
1.倡導健康生活,提高健康意識。全國三套卷選用了多篇有關身心健康與和諧人際關係的文章。
2.美育悄然滲透,重視審美情趣。通過在試題情境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美育知識,引導考生關注和提高審美情趣。
3.倡導職業規劃,培養勞動意識。選取的語篇以積極工作為切入點,提倡職業規劃,宣傳勞動精神,引導考生培養勞動意識。
英 語題型調整但閱讀量均衡 讀後續寫更具開放性
完形填空從20題縮減為15題,閱讀題並非預估的3篇而是4篇,整體閱讀量比較均衡,學生都能做完。
會在文中提供劃線詞,而在此次模考中沒有,這樣其實開放性更大,等於讓學生自己選擇劃線詞,難度反而降低了。
...END...
版權聲明
1、本文來源於網絡,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2、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資訊。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