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位於江西省東北部,為江西省上饒市下轄縣,西毗景德鎮,北枕黃山,被譽為「中國最美鄉村」。婺源的景點多而分散,每年春季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海,無疑是婺源最受遊人歡迎的旅遊資源。除了油菜花,秋天的婺源也是觀賞紅葉的最佳地點,古樸的建築映襯下的紅葉帶給婺源入冬前別樣的生機勃勃。這裡也是我國徽州古建築保留最好的地方之一,有「古建築博物館」之稱。白牆黑瓦的徽派建築給婺源增添了古色古香的質感。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江西婺源必遊的八個旅遊景點吧。
一、篁嶺
篁嶺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江灣鎮篁嶺村,地處婺源東線上,距離婺源縣城約39公裡,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屬典型山居村落,是婺源東線的景區之一。村中的徽派民居依山勢而建,幾乎不見平地,無法像平原那樣晾曬收穫的農作物,因此,每到秋季,村民就會把各種收穫晾曬於屋牆外的曬架,當太陽升起,從高處望去,白牆黛瓦的房屋層層疊疊,黃的銀杏,紅的楓葉,果實們在圓圓的竹曬匾裡展現出繽紛的色彩,一幅美美的「曬秋」圖畫,吸引了不少攝影師來此取景創作。
篁嶺景區由索道空中攬勝、村落天街訪古、梯田花海尋芳及鄉風民俗拾趣等遊覽區域組合而成。古村是景區最精華的部分,古村的核心是天街,也是村落中最美的地方,有類似菸袋斜街和麗江古城那種小資調調,很合適拍小清新風格的照片。步入村中的官廳、繡樓和宗祠,可以感受徽派老宅院的奢華。天街上最標誌性的建築要數天街食府,它旁邊的三號觀景臺是村中最佳的賞景位置,天街的商鋪、茶坊、酒肆一覽無餘。觀景臺四下是層層疊疊的梯田,春季花開的時候格外好看。
二、李坑景區
李坑景區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秋口鎮李坑村,距婺源縣城約12公裡,是一個四面環山,以李姓聚居為主的水鄉古村落。村前是大片的油菜花田,入春後滿山遍野的金黃,村內溪河兩岸多傍有徽派的古建築,灰牆白瓦十分古樸素淨。李坑自古文風鼎盛、人才輩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賈達百人,村裡的文人留下傳世著作達29部,南宋年間出了一位武狀元,名叫李知誠,村裡還保存著他的故居,可以前往參觀。沿著村後的小路上山,能俯瞰李坑全景。
李坑景區內景物以明清商宅民居、小橋流水、「申明」街亭、水碓蕉泉等為主要特色。村內有拱橋、棧亭、寺廟和庭院,入村後,沿街店鋪林立,主要出售這裡特產的徽派木雕和龍尾硯,還有眾多「農家樂」可住宿、吃飯,特色美食有花菇石雞、清燜荷包鯉、李坑蒸雞等。臨河有不少茶樓、酒店,楊梅酒、李坑糯米酒都很好喝。民居中也夾雜著不少明清古居,室內的雕刻十分精美。一條河流分段穿越整個村莊,可以坐長長的竹筏漫遊其中。
三、江嶺景區
江嶺景區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境內,地處婺源縣東北角,南臨曉起,東接溪頭,距婺源縣城約45公裡,是婺源的王牌景點,一般說的婺源油菜花就在這兒。這裡的油菜花田不是平地上的,而是呈梯田狀,沿著山坡一層一層地從山頂鋪散到山谷下。江嶺共有四個觀景臺,每個觀景臺景色都不一樣,其中第二個觀景臺有一個小棧道,可以從不同角度拍攝油菜花梯田和古村落。到了3、4月份油菜花開,站在山頂的觀景臺上,可以俯瞰到婺源田園風光最優美的一面。
江嶺的梯田一望無際的花海,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中的熱氣球、徽派建築尤為凸顯,梯田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大小不一,無數的梯田連成一片片在群山之間蔓延伸展,一抹抹金黃、一塊塊翠綠裝點著山川。花海之中散落著幾個小小的村落,黑瓦白牆的徽派民居夾雜在一片金黃之間。公路彎彎曲曲在山腰間盤旋,小溪緩緩急急在低谷裡流淌,真的宛如詩畫一般美。如果趕上陰雨天,周圍霧氣蒙蒙,有一種人間仙境的感覺。
四、江灣景區
江灣景區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江灣鎮境內,地處婺源縣東北部,距婺源縣城約28公裡,是一座具有豐厚徽州文化底蘊的古村落。景區內景物以自然山水、官邸民居、聞人遺蹟、宗族祠堂、古井拱橋、民情風俗為主要特色。江灣的建築布局極具特色,一街六巷,縱橫交錯,從後龍山俯瞰,巷道間竟構成一個碩大的「安」字,令人嘆為觀止。村中保存著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滕家老屋等一大批徽派古建築和蕭江宗祠、江永紀念館、南關亭、北鬥七星井等景點。
江灣古村入口即是規模龐大的「蕭江大宗祠」,是婺源乃至江南最大的宗祠,盡顯王室氣派。祠堂分前院、前堂、中堂、後堂四進,祠內的磚雕、木雕、石雕形態逼真,清麗高雅。江灣人引以為驕傲的是後龍山,走進後龍山,就如同走進了原始森林,滿山古木,遮天蔽日,給依山而建的江灣古村增添了不少神韻。此外,遊人還可以在百工坊、鼓吹堂、公社食堂等景點中體會舊時手工藝匠人的傳統技藝,更可觀賞徽劇、婺源民歌等具有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傳統劇目。
五、彩虹橋
彩虹橋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清華鎮內,始建於南宋時期,是古徽州最古老、最長的廊橋,也是婺源的標誌之一,被媒體譽為「中國最美廊橋」。彩虹橋周圍景色優美,青山如黛,碧水澄清,岸邊遠觀彩虹橋和水中的倒影,在周圍山水映襯下顯得更加生動。彩虹橋旁邊是一座長長的石墩橋,遊人可踩著石墩過河,在水中央看廊橋的全景,很有意思。這裡是電影《閃閃的紅星》中潘冬子買鹽的取景地,橋下就是「小小竹排江中遊,巍巍青山兩岸走」中潘冬子撐竹排划過的那條江。
彩虹橋長140米,橋面寬3米多,4墩5孔,由六亭、五廊構成長廊式人行橋,由於在每墩上建一個亭,因此,也叫廊亭橋。橋中有石桌石凳,遊人可坐在橋上稍作休憩,縱覽四周風光。不過更多人會選擇在岸上遠觀廊橋全貌。橋上的閣亭上面有一匾額,寫著「長虹臥波」四個大字,下面的神龕內供奉著建此橋、重修此橋的先人以及上古治水的大禹。旁邊的導覽可讓遊客了解關於彩虹橋的歷史和建築的特別之處。彩虹橋附近還有一座彩雲寺,是全國唯一一座徽派建築寺廟。
六、思溪延村
思溪延村景區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思口鎮西南側,由毗鄰的延村、思溪兩個自然村組成,由一條小河和一條路連接,是婺源北線的景區之一。這裡山美水美村落美,村落背山面水,嵌於錦峰繡嶺、清溪碧河的自然風光之中,加之特色的房屋群落,與自然環境巧妙結合,山水互為點綴,如詩如畫,意境神美。景區內景點主要有商宅民居、山房館塾、曲折巷道、古橋古井、「三雕」(磚雕、石雕、木雕)裝飾、碑刻遺存等。電視連續劇《聊齋》和《青花》都曾在此取景。
延村靠近景區入口,思溪村則更遠些,大概要走2公裡左右,可以在入口坐景區的觀光電瓶車。遊人通常坐車到思溪村,而後邊走邊逛,慢慢走回延村。思溪延村整個村落以明清古建築為主,村內以青石板鋪地,古建群背靠青山,面臨清溪和稻田,村莊與秀水青山的自然風光融為一體。延村是著名的商家院落群,最有特色的當屬「商」字形大門和磚雕,幾乎每個宅院的門樓都是一個「商」字,高樓高牆,頗有氣勢。兩個村子間有一片很大的油菜花田,每逢春季油菜花開,美不勝收。
七、汪口景區
汪口景區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江灣鎮汪口村,地處向山北側,星江河繞村而過,距婺源縣城約23公裡,始建於宋大觀年間,距今已有1100餘年歷史,是婺源東線上的一個以俞姓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因地處雙河匯合口,碧水汪汪而得名。汪村周圍青山環抱、綠水依流,生活氣息濃厚。明清時期,這裡店鋪林立,商賈雲集,景象繁華。雖經千載滄桑,但留下的歷史遺蹟諸多。景區內景點以古樹綠屏、宗祠學塾、街巷埠頭、古橋石堰等為主要特色。
汪口景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極具特色,相對來說,這裡沒有被太多的商業化,仍然保留著原汁原味的古樸民風。景區內有被譽為「藝術寶庫」的俞氏宗祠,屬徽派建築的千年古街,古樸典雅的一經堂、懋德堂、大夫第和養書屋等古民居,以及沿河十景點的龍船潭水上竹筏漂流,還有由清代經學家、音韻學家江永設計的平渡堰曲尺碣遺址等。俞氏宗祠是清代建築,以木雕聞名,已有上百年歷史,建築內部凡是木質構建都精雕細琢,非常華美,十分值得一看。
八、理坑
理坑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沱川鄉理坑村,地處婺源北線,距婺源縣城約56公裡,是我國明清官邸民宅最集中的村落。村人好讀成風,出了不少名仕,一排排明清徽派古居更是為其增添了人文底蘊。這裡相對沒有那麼商業化,較少被遊客打擾,春天油菜花開時,水繞古村,滄桑的古屋襯託著金黃的花田,十分適合攝影寫生。河岸兩邊擺滿了一排排的畫板,也成為了理坑獨特的風景。這裡也是觀賞徽派建築的好去處,多達五十餘幢的明清古建築遺存給理坑更添了人文底蘊。
理坑村中的小巷很多,村中很多建築旁都有路標,基本上不會迷路。沿著小溪旁的石板路往前走,兩旁可以看到很多老房子。明清時期官員的府邸和祠堂大都建築精美,其中著名的有明代天啟年間吏部尚書餘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萬曆年間工部尚書餘懋學的尚書第、兵部主事餘維樞的司馬第、清代道光年間茶商餘顯輝的詒裕堂,還有花園式的雲溪別墅、園林式建築花廳、頗具傳奇色彩的金家井等。
對於江西婺源必遊的八個旅遊景點你怎麼看,歡迎發表意見和評論,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