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勇士隊都是NBA離科技最近的球隊。地理位置上,它地處三藩,離矽谷只有40分鐘車程;在前KPCB合伙人、著名投資人拉科布(Joe Lacob)開始執掌勇士隊以後,這隻球隊更是全方位地擁抱矽谷黑科技。
文 | 丁詩貝
來源 | 鈦媒體(ID:taimeiti)
編者按: 6月13日, NBA總決賽第五場繼續進行。最終,勇士隊以129-120擊敗克裡夫蘭騎士隊,從而以大比分4-1贏下2016-17賽季NBA總冠軍。其實,一直以來,勇士隊都是NBA離科技最近的球隊,比起中國熱衷於投身演藝事業的運動員,美國這些球星們對於科技都有著令人驚訝的興趣。
一直以來,勇士隊都是NBA離科技最近的球隊。
地理位置上,它地處三藩,離矽谷只有40分鐘車程;在前KPCB合伙人、著名投資人Joe Lacob開始執掌勇士隊以後,這隻球隊更是全方位地擁抱矽谷黑科技。
勇士隊先後嘗試過的科技手段眾多:用於決定哪個球員能夠上場的小型GPS裝置,可以追蹤球員加速度、變向、心率、膝蓋和腳踝壓力等等指標,給出他們的「疲憊程度」,由澳洲的Catapult Sports提供;經NBA發展聯盟測試一年後,勇士隊在訓練時也開始用上了內置sensor的壓力衣Athos;2016年年底,勇士隊在加州的訓練館裡還裝上了PlaySight Smart Court系統,通過九個高清攝像頭追蹤並實時通過視頻傳輸球員訓練情況。
除了「黑科技」外,勇士隊的幕後老闆拉科布(Joe Lacob)也功不可沒。他的身份除了球隊老闆還是一位著名的風險投資人。今天來看,投資勇士很可能是他最成功的的一筆交易,七年時間裡,他對勇士的投資不斷加碼,最終打造出了一隻有望創造「王朝」的球隊。球隊市值也從最的4.5億美元上漲到如今的26億美元,而且這個估值還有可能繼續攀高。
在體育科技跨界方面,勇士隊也許是最激進的職業球隊之一。
而這股體育科技跨界風潮已經席捲NBA聯盟。據鈦媒體獲悉,已有十幾支球隊在用Catapult Sports的裝置,PlaySight也早已覆蓋了超過500塊網球場。
也因此,美國的創投圈誕生了很多前沿而有價值的跨界項目,正改變著專注於「製造冠軍」的體育產業。
科技對於球員表現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更精密的檢測與分析,讓有限的訓練時間變得更有價值,也讓球員的健康得到更多保障。
以金州勇士隊為例,從2015年開始,這個隊讓球員都用著Catapult的GPS裝置,以檢測他們身體的各類信息。
在2015-2016賽季的整整一年裡,他們都通過這些信息來決定讓誰踏上賽場。在一場Denvor的比賽裡,由於它提供的信息,勇士隊教練決定不讓庫裡或湯普森中的任何一個人上場。這場比賽他們輸了,但最終卻拿到了總冠軍。教練在接受矽谷當地媒體Mercury News採訪時說,「這個賽季我們是整個聯盟裡受到球員傷病影響最小的球隊。」
那段時間裡,庫裡還被拍到訓練時帶著感測眼鏡在訓練。這副眼鏡可以減弱他的視覺,與此同時他還要一手運球、另一手拋接網球,以提高反應時間和觀察力。
除了上文提到的Athos壓力衣、Catapult GPS裝置、PlaySight Smart Court以外,2016年,勇士隊還採用了由Halo Sport研發的神經科學型耳機。根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這款耳機可以通過經顱直流電(tDCS)刺激來向大腦傳遞電流。這個耳機的左右兩邊都塞滿了一排排的海綿尖刺,可以當做電極來產生電流,從而刺激穿戴者的運動皮質。廠家聲稱在訓練時帶上這款耳機能夠提高球員的肌肉耐力和同步性。
除此之外,科技還能幫助球隊更好地利用現有資源分析戰術、提高表現,來自洛杉磯的Second Spectrum就這樣通過科技而與整個體育行業產生了「化學反應」。
這家人工智慧公司由美國南加州大學(USC)的兩位教授創立,通過優秀的人工智慧算法,精準追蹤、實時分析視頻數據,可以「看懂籃球」。「Stephen Curry在投他的三分球是不是角度太高了?當Stephen Curry和Draymond Green面對某些防守型球員時,使用擋拆戰術會怎麼樣?」這個技術能夠很好地解答這些問題。勇士隊在2014-2015賽季使用了他們的服務,那也是40年來他們首次拿到NBA總冠軍的一年。現在整個NBA裡有22支球隊都在用Second Spectrum的服務。
去年年底,Second Spectrum和NBA籤訂了正式合作協議,拿到了從2017年起六年的獨家視頻直播及分析權。
美國一直都是全世界體育產業最成熟的國家,未來這一點估計也不會改變。根據PwC預測,到2020年,北美體育行業市場會從2015年的639億美元增長到757億美元。
這麼龐大的市場裡,各類球類聯盟組成的核心體育賽事本來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他下遊產業還有體育媒體、體育場館、贊助商、體育特許商品公司等等。
「科技對於體育產業的影響會很多元化——絕不僅僅是影響球員訓練的方式,我們還會看到平臺型技術和數據分析會改變整個體育產業的系統和遊戲規則,以及一些新興科技對觀眾觀看體育賽事體驗的改變等等。」張璐在接受鈦媒體駐矽谷記者採訪時說。
整個體育產業的系統可能要因為科技變得更加有效率了。比如過去的全球選秀,之前各個球隊基本只能依靠球隊經理人這種有限的人力來對有潛力的球員進行篩選,就像在電影《Draft Day》(《選秀日》)裡描繪的,這些球隊經理人還往往會面臨著同行競爭、高人氣新秀提出苛刻條款等等挑戰。有了平臺型技術和數據之後,球類經理人就能有效、快速地找到合適的候選人並進行相應的戰略調整。
再比如Chat Sports,這是一家位於舊金山以人工智慧為引擎的體育媒體平臺,它除了給消費者推送體育信息以外,還提供線上社團、用戶內容生成、視頻等等功能。
這意味著一個粉絲能夠在這個app上看到專門為自己打造的信息,包括新聞、實時比分與賽況等等,並且橫跨橄欖球、籃球、棒球三大美國主要球類。對於在各種球類裡支持不同隊的觀眾來說,這個app屬於第一個體育類的「一站式」信息平臺。而信源不僅是信賴度很高的ESPN、Yahoo、球隊官方網站、當地媒體等等,還有成百上千個體育博客。
在和Facebook達成了戰略合作後,它的社交屬性也變得明顯了起來。用戶能夠看到自己的Facebook好友們都在關注什麼信息、或通過投票來預測Super Bowl的冠軍等等。據外媒報導,Chat Sports的總用戶超過了2500萬人,月活用戶1100多萬,去年最後一個季度營收數百萬美金。
張璐是Chat Sports的早期投資人之一,「美國的球迷黏性很高,非常需要這種智能驅動的個性化、高效信息交互的社區,而且我很看好AI、體育及新媒體三者的結合。」
除此之外,這家公司前段時間已經在張璐的牽線幫助下籤下了金州勇士隊的幾位著名球星,這些來自勇士隊的球星會直接參與內容製作,對觀眾的吸引力不言自明。
比起中國熱衷於投身演藝事業的運動員,美國這些球星們對於科技都有著令人驚訝的興趣。
比如退役後的大鯊魚奧尼爾,不僅自己做一些科技投資,還加入了一個創業公司,自稱是「全世界最高的極客(科技發燒友)」。
「上次我和奧尼爾碰面,他聽說我是科技投資人,很高興地送了我一件籤名球衣,說希望未來加強合作。」張璐是矽谷著名的早期投資人,這些跨界的體育明星經常和她交流科技投資機會。Kobe Bryant也和資深矽谷投資人Jeff Stibel組隊,成立了風險投資基金Bryant Stibel Investments,投資體育、健康、媒體、數據等等行業,已經有了兩個成功的退出案例。
事實上,在NBA老將Andre Iguodala當年加入勇士隊的時候,吸引他的就不只是4800萬美元的合同,而是靠近矽谷與高科技世界的機會。他加入勇士隊後,和自己的投資夥伴Cline Thomas完成了十數個投資項目。不僅如此,他對科技的熱愛也「傳染」給了他在金州勇士隊的親密隊友們。
有一次,張璐受邀參加勇士隊在舊金山的Spin桌球館的聚會,和勇士隊的球員打桌球,Draymond Green和Stephen Curry就向她表達了對科技投資趨勢的關心,「他們問的問題不會特別專業,畢竟並不是專業投資人,但是他們詢問我的這些科技領域顯示出他們的確一直在關注這個行業——核聚變、清潔能源、醫療器械等等。他們充滿好奇心,也很聰明,希望更多地了解這個市場在發生什麼。」張璐說道。
庫裡現在已經投資了一個在線培訓服務、一個app還有一個社交媒體平臺。在張璐投資的一個平臺型體育科技公司的投資人名單裡,還可以看到勇士隊的另一巨頭Klay Thompson及波特蘭開拓者隊C.J. McCollum的名字。甚至連超級碗總冠軍球星Patrick Chung也投資了張璐基金的一個Marketplace的公司。
2015年,Iguodala和Thomas共同舉辦了美國籃球運動員協會的首席科技峰會,超過30名在役或已經退役的職業球員參加了這個3天的活動,和科技高管們交流。「兩方的反應非常好,打消了許多人的疑慮。」Iguodala在接受CNET採訪時說道。
除此之外,洛杉磯快船隊的Chris Paul是Game Visions的創始人之一。Thompson也參與了一家叫shotTracker的創業公司,這家公司利用手腕及籃網的傳感器來追蹤投籃情況。
甚至有些球員會成為矽谷科技基金的LP,以尋求與科技市場更緊密的合作。比如AC米蘭的一些球員就投資了張璐的Fusion Fund二期基金,成為了他們的LP(基金出資人)。「球員的職業生涯比較短,他們往往也希望能夠提前布局一下退役後的職業生涯。」張璐解釋道。
美國的科技體育跨界進行的如火如荼,那麼大洋彼岸的中國呢?
「由於中美體育產業本身的成熟度差異很大,創業機會也有些不一樣。」張璐說道。「事實上,美國的體育產業已經非常完整,屬於一個「巨大的商業機構」,機會更多地在於科技應用方面——科技怎麼讓這些大型機構變得更加高效,帶來更新、更直接的變現方式或改變現有遊戲規則。
像上文中提到的讓選秀效率提高、或者視頻追蹤比賽狀況等等產品,都屬於用技術來改良原有的產業鏈條中某一部分的例子。
而對於中國來說,情況則很不同。
「中國的體育產業才剛開始,很多時候技術的應用是在支持體育產業的崛起、或者培養整體對於體育、健康的意識。」張璐舉了一個Keep的例子,這個具有社交屬性的健身工具類app在中國異常火爆,用戶量超過3000萬,上一輪融資金額高達4700萬美元。
除此之外,中美跨境在這個行業也有著許多商業機會。
比如中國對於美國市場的體育類IP認可度很高,假如把美國的NBA、歐洲的足球明星或聯賽、青訓等等體育內容輸出到中國,這個巨大的用戶市場有很好的前景,可能會成為下一個增長點。
而中國標籤也會反過來對美國市場的選擇造成影響。「引入China Concept可能會帶來新的變現方式和很大的現金流,雖然中國觀眾沒法購買現場球票,但是衍生品也可能會是巨大的市場。」張璐解釋道。
在美國的資本很難忽視這其中的機遇。像張璐的Fusion Fund投資Chatsports,2015年騰訊體育花7億美元包攬NBA五年的常規賽數字媒體轉播版權,都是中美的需求、市場交融之後帶來的必然選擇。「可以看到,騰訊、阿里巴巴等巨頭都對這個市場很感興趣,未來不僅會有體育行業的跨境投資,中美之間還可能會有更多深層次的體育產業層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