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公
為什麼唐詩宋詞流芳百世?為什麼中國古代四大名著經久不衰,為什麼魯迅、沈從文、茅盾等一大批近代作家的文學作品耐人尋味,愛不釋手?細細揣摩研究,會發現,文學經典作品裡總是充盈著濃鬱的情感,深深地打動了一代又一代人。
讀完湯治平中短篇小說集《香樟湖》,從收錄的十六篇中短篇小說看,情感的波浪也可見一斑。正是文中細膩、樸實乃至純粹的情感再現,才讓我一讀為快。
首先,注重人與人清新健康的情感。
小說以講故事為主,寫故事就離不開寫人。而每個故事都承載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湯治平中短篇小說集《香樟湖》,不難看出,筆端下也注重了人與人之間美好情感的表現。比如,小說《漆樹灣》這樣寫春生與杏花相遇頓生懵懂的愛意,「夜深了,春生幾次催促杏花加到那邊床上,她終是不肯。春生沒有辦法,只好握住她的小手,像大哥哥面對小妹妹那樣,陪她說好多好多話,講了好多好多事,才在清靜的月輝裡相擁著含笑睡去。」字裡行間無不透露著大山深處少男少女像精華一樣純潔清香的情感。再看看小說《香樟湖》,「黎師傅推著車在前面走,逸群緊緊跟在後面。」「黎師傅把自行車停在門崗旁的停車場,領著逸群來到大門最近的一棟辦公樓。」「黎師傅從柜子裡取出一件藍色薄棉工作服讓他穿上。」這些片段展現了黎師傅與人為善,關愛新來軍工廠報到上班的唐逸群的真實情感。收錄的其它小說,都從一個側面淌露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實感,或愛情,或親情,或友情,無不充滿著人間真情的正能量。
其次,看重時代大潮烘託人物的情感。
人,無不是社會中的人,是處在時代大潮、社會大背景中的人。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嶄新的中國,是一個改革開放、活力四射的國度,是一個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新時代,為烘託這個時代人物的內心世界提供了鮮活的素材。而湯治平正是瞄向滾滾時代大潮,落墨小說中的人物,把時代帶給人物的創造、奮鬥、拼搏的情感、情懷,用一字一句表現了出來。小說《輕軌三號線》,抓住山城交通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以輕軌三號線交通站為脈絡,又不迴避信息這一時代的印記,一站站地將佳和與韋新一從偶然相逢在車廂,再到相識,後到友情的難捨難分純真的情感,不惜筆墨地潑灑在第三號輕軌線上。小說《竹子的暑假》更是作者敏感地捕捉到時代大潮的氣息,以放暑假的竹子跟隨扶貧攻堅的爸爸前往獨山的所見所聞,歌頌了扶貧幹部情系貧困群眾的愛民情懷。作者看重把小說中的人物置身於時代大背景下落墨,才讓這本小說集增加了時代的厚重情感。
再次,側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感。
人與自然必須相互依存,相互統一。「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作家應有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樹立人與自然共生的理念。湯治平小說集《香樟湖》,沒有迴避大自然,處處都能讀到大自然的美好去處,一個個人物處在清新的自然環境中,形成了一幅人與大自然共生的畫面。「風臨站在河邊,看著對岸一棵高大的柿樹,枝丫上綴滿了拳頭大小紅豔豔的柿子。兩個小傢伙丟下竹籃,正要往樹上爬。」(《雞鳴》)「最懷念的,還是生活在大山裡的世界,鳥的天堂:喜鵲、麻雀、斑鳩、黃鸝、布穀……成天看著它們在房簷、樹木、山野飛來飛去,就想:人要是也有一雙翅膀,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飛翔,該有多好啊。」(《你騎過什麼動物?》)「澄澈的清水河倒映著天邊的月牙和小城的燈火,不疾不徐地向山外流淌;淡淡的薄霧嫋繞在山間,仿佛身披紗巾的山裡女子,帶給人輕柔夢幻的遐思;涼爽的晨風攜來縷縷霧嵐,路邊草叢上晶瑩的露珠洇溼了我們的腳踝……」(《你見過白冠長尾雉嗎?》)這些大自然環境的描寫,不僅讓讀者感到美不勝收的語言文字,更是感到了人與大自然的親近如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