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對李白很是敬仰,但這首送給他的唐詩用到的卻不是什麼好詞

2021-01-10 老張侃詩詞

我們之前讀那些精彩的唐詩,就會發現李白和杜甫他們兩個人的交情是很深的。而且李白相對杜甫而言,仕途更加成功,詩詞的名氣也更大,而且還要年長上幾歲。所以杜甫對於李白是很有幾份敬仰之情的。

兩個人也有不少的詩詞作品相互唱和。不過相對而言,李白寫給杜甫的詩歌要少了一些,杜甫思念李白的詩篇卻有很多。由此也能夠看得出兩個人在交際當中的地位懸殊。

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唐詩,就是杜甫送給李白的一首唐詩。雖然表達敬佩之情,但是其中所用的詞語在今天看來卻並不什麼好詞。且看這首唐詩的全文。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這首唐詩的題目非常簡單,只有三個字,就是《贈李白》,全文吸引我們的詩句並不是很多,但是我們很容易被最後一句的前四個字所吸引。「飛揚跋扈為誰雄」,這裡面有一個成語就是飛揚跋扈,在今天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貶義詞。但是在當時杜甫的詩句當中,為什麼會用這樣的貶義詞來寫給李白呢?

查閱相關的史料,我們能夠發現,這是杜甫送給李白的贈別詩。兩人一同有過一段交流的歲月,彼此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對彼此的了解也更深了一步。所以杜甫就用這首古詩來表達對李白的看法。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第一句唐詩寫兩人的離別之情。秋天離別的時候,兩個人都是依依不捨,但隨後各自都像「飄蓬」一樣到處飄蕩。接下來的詩句轉向於對李白人生態度的評判。「未就丹砂愧葛洪」,你有這麼高的道家思想的修養,沒有去求仙真的是愧對西晉那位煉丹的「葛洪」。葛洪乃是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由此也能夠看得出李白道家思想的修養之深厚。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在杜甫看來,李白每天都是痛飲狂歌,看上去有那麼一點兒浪費時間,白白地消磨日子。你這樣的意氣豪邁,看上去頗有幾分飛揚跋扈,如此稱雄是為了誰呀?

這唐詩看上去是杜甫在規勸李白。既然對道家思想有如此的追求,為什麼不能學習西晉的葛洪那樣潛心求仙呢,為何要終日痛飲狂歌,虛度時光呢?

但是仔細咀嚼杜甫的唐詩當中的言外之意,我們能夠得到別樣的答案。那就是表達了對李白人生經歷的感慨,對李白生性豁達的讚嘆和對其悲劇命運的扼腕之情。雖然李白有如此「飛揚跋扈」的姿態,但是最終收穫的結局卻是淪落漂泊。雖然有經天緯地之才,但卻因為自己內心的豪放曠達,不能夠得到施展。這樣的遭遇這樣的經歷,如何不讓人嘆息?

所以這個詞「飛揚跋扈」並非表達貶義,而是表達李白性情豪邁的一面。同時用這兩句唐詩慨嘆李白的人生命運,其實也把自己的憤懣之情、把自己內心的懷才不遇也融入其中,頗有幾分深刻的思考。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杜甫對李白極盡敬仰之情,一首唐詩非常樸素,但字字都是真情流露
    一則李白比杜甫要大上幾歲,二則杜甫也自認為李白的才華無人能敵,自己頂多是李白身邊的跟從者。今天談到的這首唐詩,就是表達的這種情感。杜甫的全文用字非常的樸素,但表達的情感就很真實,字字都是真情流露。且看這首唐詩的全文。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 同一地點,杜甫一首便拿下唐詩第一稱號,李白8首也難以匹敵!
    李白是在759年,被流放遇赦的時候,沿長江而下路過洞庭湖,與兩位朋友相聚洞庭,一鼓作氣寫了8首詩,篇篇都是精品,讀來拍案稱快!而杜甫是在768年,離開成都草堂後,也是沿長江而下,來到洞庭湖,寫下了1首詩。兩人在同一地點、不同時間、同一境遇的情況下,共同以洞庭湖為題材寫詩,在我們眼裡為何杜甫只這一首,就被後人稱為「五律第一」,登上了唐詩巔峰。
  • 李白有多狂?杜甫在這首詩中寫絕了,還讓一個成語火了千年
    李白在當時就是全民偶像,唐玄宗親自宣召他入京,賀知章稱他為「謫仙人」,汪倫對他敬仰萬分,從皇帝到平民,各個階層都膜拜他的身影,傳頌著他的作品。杜甫則不同,他的詩歌流傳並不廣泛,也不是眾星捧月的偶像,他沒有「鬥酒詩百篇」的天賦,只能以勤能補拙,終成大器。杜甫的地位,那還是在他去世幾十年後,被元稹、白居易不斷推崇之下才樹立起來的。
  • 他說李白和杜甫是兩個瘋子,是同病相憐的惺惺相惜
    李劼先生去國數年,其名聲不彰實屬尋常。它是,這從不妨礙讀者追蹤他的著作。他的批判鋒芒犀利,才情更是少有人及。一些如雷貫耳的學者,經常被理解批評得體無完膚。然而,其言說自有道理,往往獨闢蹊徑而自成一家,令人拍案叫絕。
  • 李白與杜甫超乎常人的深厚友誼,我猜你不知道
    這首詩位列《唐詩三百首》,寫於李白和杜甫第一次見面分別後不久。剛分手不久李白就對杜甫深深思念,「思君若汶水」,可見兩人的友情之深。話說744年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一路遊玩,在洛陽第一次遇見了杜甫。這首詩同樣位列《唐詩三百首》,是李白被流放後杜甫寫給他的,拳拳深情,洋溢在字裡行間。758年永王李璘謀逆失敗,寫了《永王東巡歌》的李白被牽連,李白雖然因為朋友的幫助從而保住了性命,但是罪責難逃,被永生流放夜郎,就是今天的貴州桐梓,在當時是不毛之地。杜甫得知李白被流放後憂慮故友,以至於夢中夢見李白。
  • 李白贈杜甫一首詩,為什麼說他「齷齪」,你誤解了嗎
    和杜甫相遇的時候,李白已經被唐玄宗「賜金放還」了。不過他畢竟是見過大世面的明星人物,再加上杜甫年輕,對「大哥」自然十分敬重。當時杜甫生活困頓,但不卑不亢,李白性情灑脫,自然也不會在「小兄弟」面前擺譜,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至少杜甫對李白的友情非常深重。分別的時候,他們約好下次在梁宋(今開封和商丘一帶)碰面,結伴遊玩。
  • 有一種情感,叫「杜甫和李白」
    唐朝,是中國歷史朝代中公認的最強盛的朝代,在享國的289年中,無論是在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方面,湧現出不少豪橫中華民族歷史的人物,尤其在詩歌方面,唐詩在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影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素養,而唐詩的作者們中,李白和杜甫則是頂級流量代表人物。
  • 杜甫和李白能成為摯友,跟他性格中這一面有關,從這首詩能看出來
    《飲中八仙歌》將當時號稱「酒中八仙人」的賀知章、李白、等八人從他們嗜好「飲酒」這一共同特點聯繫在一起,用精煉的語言,把八個人的不同醉態形象地描繪出來,生動地再現了盛唐時代文人士大夫樂觀、豁達的精神面貌。這首詩有我們熟悉的唐詩《回鄉偶書》的作者賀知章,中心人物無疑是李白,也是八人中筆者最喜歡的人物。
  • 唐詩裡的鳥,李白是大鵬,杜甫是沙鷗
    唐詩裡山水田園、風花雪月題材的作品很多,但是寫鳥類的也不在少數。如崔顥只一首《黃鶴樓》,就寫出了神話傳說中黃鶴的神奇景象,連大詩人李白都自愧不如。再比如鷓鴣、燕子、大雁等這些普通的鳥,寫入唐詩的那就更多了。它們各自都有自己的意象。我們今天只說李白和杜甫。如果說李白是大鵬,那麼杜甫就是沙鷗。為什麼這麼說呢?
  • 王維、杜甫都寫詩想送給他,王牌作曲者李龜年原是王公貴族座上客
    王維寫出如此唯美的句子不讓人意外,意外的是,李龜年是誰?為什麼王維能為他寫詩?為什麼王維都要和他成為親密的朋友,拉著他說「好久不見,還真的是好想你」?其實回到當時的場景,出現這樣的情況,一點也不意外。因為李龜年在當年,就相當於現在紅透半邊天的流行歌手和偶像。而李龜年道理紅到什麼程度?那就是連王維都要追星的程度了。
  • 唐詩四大家分別指誰?他們有何成就?除了李白杜甫沒想到還有他!
    初唐四傑唐詩四大家:1、李白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戴老師魔性詩詞課》:帶你走進李白和杜甫的人生,讀懂唐詩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直到如今的課堂上,不管是從小學還是到大學,唐詩從來不會缺席。經歷上千年的時間洗禮,唐詩如今依然非常值得我們現代人誦讀。可以說,唐詩是古詩詞的巔峰時期,難以逾越。
  • 李白很博大的一首詞,後人評其有「杜甫筆法」,成宋詞「祖師爺」
    文/顧無【引觴漫談】李白是個能給人驚喜的人,總能打破我們強加在他身上的刻板印象。寫過很多棄婦幽怨詩,寫過很多成仙煉藥詩,偶爾還嘗試一下新出現的「詞」這種文學形式。這樣的讚譽不得不讓人感嘆,天賦這個東西呀,真的是羨慕不來的。李白特別出名的詞有兩首,一首寫離愁別緒,「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這首詞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賞析過,第二首仍是寫女子思念愛人,「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
  • 李白太狂了,杜甫看不下去,寫了首詩贈予他,卻成流傳千年的經典
    不過早前李白對杜甫卻並不待見,在他第一次前去拜訪李白的時候,還曾吃了一個閉門羹。不過這也不是沒有原因的,有些朋友會覺得是李白自視甚高,畢竟李白的狂是人盡皆知,所以他瞧不起杜甫,實際上卻並不是,要知道杜甫在世時,他的名聲並不是很顯著,直到他去世之後才成為大家公認的文學大師,但是李白卻早早成名,在詩壇的成就無人能及。
  • 《全唐詩》四萬多首,論懟人只服杜甫這首,讓人見識高級的發脾氣
    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雖是多年好友,但在很多人看來,兩人的脾氣卻完全不一樣。從存世的詩作來看,詩仙應該是個脾氣不小的人,被刺史李邕怠慢,他直接就是一句「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你別瞧不起人。但杜甫不一樣,其詩作沉鬱,所以很多人便認為他的脾氣應該是極好的,性格也是很穩重的。
  • 臨別時,李白送給杜甫一首詩,此後再沒有見面
    悅讀經典,給自己一方安靜的天地,大家好,我是安久。李白和杜甫在洛陽的相遇是浪漫的,那年杜甫33歲,李白44歲。這是唐代最偉大的兩名詩人的會合,也成了文學史上的佳話。只是當時的李白已經有了不少名篇,而杜甫不過才剛剛找到自己的風格,差距還是不小。在一同遊歷過後,分別就在眼前。杜甫要西去長安,李白要重回江東,於是在兗州城東的石門,兩人分手。李白寫了一首詩送給杜甫,不想這竟是兩人此生最後一面。這首詩寫了什麼?
  • 唐詩三百首中最有敬仰之情的詩,狂放如斯的李白也有自己的男神
    但是當我們通讀李白古詩的時候,卻也發現,即便狂傲如斯的李白,依然有自己的男神!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這首詩的題目就是李白《贈孟浩然》。在這一首古詩當中。開篇的第一句李白就寫出了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表達了對於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 杜甫最崇拜的人是誰,不是李白,這首詩裡有答案
    我們讀唐詩,多數的時候是在讀李白和杜甫,因為他們兩個人的詩寫得既多又好。把杜甫的詩當作歷史來讀,心裡就少了很多浮躁。心情抑鬱時,讀讀李白的詩,又會感到豁然開朗。讀詩讀得多了久了,就會發現,杜甫1440首詩中有不少是寫給李白的,大約有14首。李白990首詩中,回應杜甫的詩也有4首吧。
  • 杜甫在這首詩中居然這樣批評李白
    李白和杜甫是非常好的朋友,兩人互相欽慕。李白比杜甫大11歲,杜甫可以說是李白的小迷弟了,因為杜甫有15首都是寫給李白的,其中專門寄贈和思念李白的就有10首。這些都是杜甫為李白而寫的。宿心親、共被、攜手等詞表明了他們的親密關係,真可以說是「好基友」。杜甫寫給李白的詩基本都是表達欽慕、思念之情,然而有一首卻是「罵」李白的。
  • 杜甫竟是李白的小迷弟?他們關係好到什麼程度?
    知李白者,杜甫也。李白比杜甫年長11歲,二人在唐詩創作上,均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分別被冠以「詩仙」「詩聖」的名號。由於李白生性豪放,文採飄逸,在當時,可以稱得上是「網紅詩人」,連唐玄宗都招他入宮寫詩,一時風頭無兩。杜甫也不例外,對李白的詩才簡直佩服得五體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