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經典,給自己一方安靜的天地,大家好,我是安久。
李白和杜甫在洛陽的相遇是浪漫的,那年杜甫33歲,李白44歲。這是唐代最偉大的兩名詩人的會合,也成了文學史上的佳話。只是當時的李白已經有了不少名篇,而杜甫不過才剛剛找到自己的風格,差距還是不小。在一同遊歷過後,分別就在眼前。杜甫要西去長安,李白要重回江東,於是在兗州城東的石門,兩人分手。李白寫了一首詩送給杜甫,不想這竟是兩人此生最後一面。這首詩寫了什麼?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唐·李白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首先,了解一下詩本身講了什麼。離痛飲大醉而別還有幾日的時間,我們一起遊遍了附近的山池樓臺。什麼時候我們還能在石門前的路上,開懷暢飲?漾漾秋波落在眼前的泗水中,熠熠海色也映亮了遠處的徂徠山。我們就要像飛蓬一樣各自飄遠了,就讓我們痛飲杯中的酒吧。
李白和杜甫都喜歡喝酒,也喜歡遊山玩水。在這一年秋高氣爽,正是好風景的時候,兩人卻要分別了。知心朋友之間,自然是難捨難分的。可是這兩人都是豪邁不羈的,所以以最樂觀豁達的姿態迎接分別,在詩中,我們能讀出李白的不舍。李白非常盼望以後還能再次相聚,讓人感到親切。
這是一份真摯的友情,李白的浪漫不羈在詩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此詩景美、情真,讓人受到鼓舞,更會感嘆二人的深厚情誼。可惜的是,從此石門路前的金樽沒有「重開」,因為這一次的分別是李白和杜甫此生最後一次見面。
那浪漫至極的李白在人生後來的旅途中,又遇見了許許多多的新朋友,杜甫這個名字再也沒有在他的詩中出現。可是分別後的杜甫對李白卻是十分想念,後來在長安書齋、在秦州客舍、在成都、在夔州,都有思念的詩作。如此看來,著實令人嘆息。
只是在後來的數年中,杜甫對李白不斷加深的不僅是思念,還有對其詩作的認知。從前,杜甫覺得李白的詩作像陰鏗,但是隨著時間越久,才越明白李白的厲害之處。在長安時,杜甫說「白也詩無敵」,後來又說「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可惜,無論杜甫再怎麼想念李白,一生,終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