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想念李白的一首詩,第三句成為寫作名言,三年後李白辭世

2020-12-16 平兒聊歷史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般來說,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喜歡結交什麼樣的人。就好像,才子喜歡結交才子,杜甫跟李白是好朋友。

744年,32歲的杜甫和43歲的李白在洛陽初遇,次年分手,此生再未見面。然而,短暫的相逢卻滋生了深厚的友誼。757年,李白因李璘事入獄,兩年後被赦。但是,身處偏遠之地的杜甫未能得到李白遇赦的消息,依然深深牽掛好友

於是,杜甫在759年寫下了這首《天末懷李白》。此時,杜甫已經47歲,李白也已經58歲了。三年後,李白與世長辭,卒於762年。又過了八年,770年,杜甫去世。

天末懷李白唐代:杜甫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涼涼的微風從天邊吹來,李白你現在的心情怎麼樣呢?

"天末"指的是天的盡頭,此時,作者杜甫流落居住在邊塞古城秦州,因此是天邊,秦州涼風忽起,景象蕭條,杜甫觸景傷情,不由得想到了前幾年因事獲罪入獄的好友李白。本句的"君子"自然是指的李白,杜甫對好友的尊稱。

首聯,杜甫運用了起興的手法,即先言他物以引出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在本詩中,杜甫先寫"涼風"起興,引出真正的主題即思念牽掛好友李白。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你什麼時候才能收到我的書信,只怕江湖上波橘雲詭、風浪險惡。

古時多用鴻雁傳書,因此,本詩中的"鴻雁"指的是書信,晏殊《清平樂》中也有"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之句,王安石《明妃曲》中也有"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之句。

首聯中,杜甫想要了解李白的心境,頷聯中,他就開始想著鴻雁能夠快點傳遞書信,好讓他能儘早了解到李白的情況。同時,杜甫也知道江湖的險惡,鴻雁傳書不可能那麼順利,因此流露出了無奈落寞之感。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有才華的人總是不能飛黃騰達,奸佞小人最喜歡人們犯錯誤。

頸聯中的"文章憎命達"是本詩中傳播最廣的句子,乃因其蘊含哲理,簡單易懂。只不過,意思稍微有點變化。在原詩中,這句話的意思是,有才華的人大多命運不好,而現在,則被很多人理解為想要寫好文章,命途就不能太順暢。

"魑魅"本來是指鬼怪,但是很多時候都用來代指奸佞小人,本詩中即如此。此外,明朝開國功臣劉伯溫的《梁甫吟》中也有"屈原懷沙子胥棄,魑魅叫嘯風悽悽"之句,用來為被小人讒言害死的屈原和伍子胥打抱不平和深感心痛。

剛好,杜甫本詩的尾聯也提到了屈原,看來,屈原確實是一個愛國忠臣冤死的代表符號了。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你或許會跟冤死的屈原傾訴交流,寫下詩歌投贈到汨羅江裡。

《周易》說:"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那麼杜甫作為李白的好友,當然十分理解李白,他知道,李白在流放的途中,經過湘江,應該會想到屈原,想到賈誼,想到屈原的冤屈,想到賈誼憑弔屈原。於是,杜甫認為李白作為一代才子,定然也會寫詩贈予屈原,穿越時光與同樣遭饞的先賢對話。

杜甫自己身陷囹吾,居住在偏遠的秦州,卻仍然心系好友李白,二人的友誼令人感動。

以後,再提起"李杜",不僅要知道他們的文學水平相當,還請知道他們的情誼之深。

作者:平兒,我不是《紅樓夢》裡的平兒,我是聊歷史的平兒。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李白很經典的一首詩,躺在沙丘城想念杜甫,最後10字成千古名句
    然而歷史上還就是有這種人,他們還認認真真的去做考證,從歷史中發現一些李杜不和的蛛絲馬跡,然後費盡心思的炒作,希望大家接受自己的觀點,以至於在後世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不是有很多人都認為李白看不上杜甫嗎,杜甫給李白寫了14首,李白卻僅僅給杜甫寫了3首詩。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李白如果看不上杜甫,當初就根本不會與杜甫見面。
  • 杜甫寫給李白的詩,把李白吹上了天,不愧為千古名篇
    兩個人年齡上相差十二歲,認識的時候,李白已經很有名氣,但是杜甫作為出生於世家大族的身份,讓李白更加願意和他成為朋友。杜甫對於李白也是推崇備至,從寫給李白的詩中就可以看得出來。今天就來欣賞其中的一首,全詩如下: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 臨別時,李白送給杜甫一首詩,此後再沒有見面
    李白和杜甫在洛陽的相遇是浪漫的,那年杜甫33歲,李白44歲。這是唐代最偉大的兩名詩人的會合,也成了文學史上的佳話。只是當時的李白已經有了不少名篇,而杜甫不過才剛剛找到自己的風格,差距還是不小。在一同遊歷過後,分別就在眼前。杜甫要西去長安,李白要重回江東,於是在兗州城東的石門,兩人分手。李白寫了一首詩送給杜甫,不想這竟是兩人此生最後一面。
  • 李白寫了首「譏諷」杜甫的搞笑詩,初讀令人捧腹,再讀讓人落淚!
    李白寫了一首滑稽的詩《嘲諷》杜甫。第一次閱讀讓人發笑,第二次閱讀讓人哭泣。在唐代詩壇,有兩座巍峨的山峰,即被稱為「詩仙」的李白和被稱為「詩聖」的杜甫。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杜甫是現實主義詩人。李白比杜甫大11歲,比杜甫更早成名。然而,在他僅有的三次會面中,他在生活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兩人第一次見面是在天寶三年(744年)的夏天。當時,43歲的李白和32歲的杜甫在洛陽相遇。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相遇了。兩人一見鍾情,成為了敵人。同年秋,他們按照約定來到宋亮(今開封、商丘),遇到了詩人高適,三位志趣相投的詩人。
  • 李白最搞笑的一首詩,竟然是跟杜甫開玩笑!
    唐代大詩人李白詩風瀟灑飄逸,生性豁達,李白和蘇軾的豁達又有所不同,蘇軾喜歡開別人玩笑,不管是認識的和不認識的人,蘇軾都喜歡說上幾句,蘇軾曾對好友張先說「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面對素未謀面的農婦,蘇軾可以調侃道:「蓬髮星星兩乳烏,朝朝送飯去尋夫。」
  • 李白贈給杜甫一首詩,初讀覺諷刺再讀太暖了,難怪杜甫一直懷念他
    因為這一年,他得賀知章和玉真公主的引薦,奉詔入京,唐玄宗親自在宮前下輦相迎,拉著李白一起入席,並親手調羹。李白無比榮耀,同時,他以為自己的「願為輔弼,安定天下」的理想就要實現。可短短三年,他就被現實打了一記響亮的耳光。進入了官場,不一定就能有實權,唐玄宗只是欣賞李白的詩賦之才,同僚也嫉妒李白受到的恩寵。
  • 一首詩寫盡李杜兩人肝膽相照的深情友誼,杜甫《夢李白》翻譯賞析
    【題解】《夢李白二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記夢詩是杜甫聽到李白流放夜郎後,積思成夢而作。詩以夢前、夢中、夢後的次序敘寫。第一首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對老友吉兇生死的關切;第二首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老友悲慘遭遇的同情。全詩體現了李杜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互勸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誼。
  • 杜甫崇拜李白,而李白卻不崇拜杜甫
    杜甫和李白第一次見面是在天寶三載,當年李白43歲,杜甫32歲,正好詩人高適也路過,於是三個人一起去旅遊。自從杜甫認識了李白之後,就被李白的詩歌水平給深深折服了,一共寫了十幾首關於李白的詩,而李白卻只給杜甫寫了四首詩。可以想見,杜甫崇拜李白,而李白卻不崇拜杜甫。
  • 杜甫與李白分別寫了一首詩,借著對李白的惋惜,表達自己的憤懣
    其實杜甫的人生也不是一上來就那麼艱難險阻的,他也有過「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少年輕狂,年輕的時候杜甫的心氣也高傲過,甚至不比李白差,只是時運不濟,人終究向命運低頭了,從此杜甫走向了現實,成了紅塵俗世的一個普通人,他將生命融入了詩中, 從此成了平凡人中的「詩聖」。杜甫早年的詩充滿了豪情壯志,即使是寫給偶像李白的,也表達了自己的志向。
  • 李白贈與杜甫的這一首詩,看似有譏諷之意,實則是關心之舉
    ,由此可見,李白過的並不如意,其實不難想像,像他那樣放蕩不羈、熱愛自由的浪漫主義詩人,不習慣朝廷中被束縛不自由的生活也算正常,所以不到三年的時間,李白不得不選擇辭官遠離了京城。,但那也只是對待那些鑽營之輩,若真是遇見興趣相投的人,即使是正在釣魚的老翁或是販賣的小商戶,李白也能興高採烈的拉著人家喝上一壺酒,若是興致大發,走的時候還會贈上一首美妙的詩。
  • 李白和杜甫各寫一首怒懟詩,李白霸氣十足,杜甫卻讓人無言以對
    但就算如此,當遇上心煩的事,遇到自己看不慣的人,心裡不爽時,詩仙、詩聖也無法排解,只好寫上一首懟人詩,表達憤懣之情。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李白和杜甫的兩首懟人詩,李白的這首依然有著詩仙的霸氣,杜甫的卻讓人無言以對。1:先來李白的:《上李邕》李白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 《將進酒》:李白最狂放的一首詩,無人之境,經典名句,震撼古今
    李白的詩中有這樣的一首名篇:《飲中八仙歌》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的這首詩,是在天寶年間的時候離開京城以後,周遊列國,他在路上遇見了很多的舊友,肯定也喝了很多的酒,寫下的。《將進酒》:李白最狂放的一首詩,無人之境,經典名句,震撼古今這首詩被稱之為是無人之境,詩句中句句都是經典,震撼古今,為什麼說這首詩比較狂放呢?
  • 杜甫的嘉州與李白的峨眉
    一年後,經嘉州(樂山)、戎州(宜賓)、瀘州、渝州(重慶)、忠州(忠縣)、雲安(雲陽),到達夔州(重慶奉節縣),又被長江擁抱的山城挽留了兩年多時間,這是後話。單說離蜀停泊的第一站,嘉州,讓他不得不按一下人生的暫停鍵,是因偶像級詩人李白寫過《登峨眉山》,「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在李白看來,峨眉山才是蜀地仙山。
  • 李白贈杜甫一首詩,為什麼說他「齷齪」,你誤解了嗎
    李白和杜甫第一次見面是在大唐的東都洛陽。那是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年)的夏天,李白43歲,杜甫32歲。中國最偉大的兩位詩人會面,後人對此一向很感興趣,視為文壇盛事。關於李杜兩人的友情,人們也津津樂道。那會兒李白已經譽滿天下。此前因玉真公主的引薦,李白被唐玄宗李隆基徵召入宮,禮遇甚高。
  • 杜甫的這首詩,寫絕了李白的輕狂,還讓一個成語從此變得熱門
    唐朝之所以讓人懷念,不光是因為國泰民安的太平盛世,四方來朝的高光時刻,更因為那一首首動人的唐詩,永遠在後人的內心中蕩起漣漪。李白和杜甫,又是唐朝詩人的雙子星,他們的存在,是中華民族永遠的驕傲。更讓人感懷的是,這兩位頂尖詩人,生前還是好友。
  • 杜甫對李白極盡敬仰之情,一首唐詩非常樸素,但字字都是真情流露
    但是不得不讓人注意的一點就是,雖然今天看兩個人的歷史地位並沒有太大差別,但在文學史上、在兩人真實的關係當中、杜甫和李白是有著相當的差距的。一則李白比杜甫要大上幾歲,二則杜甫也自認為李白的才華無人能敵,自己頂多是李白身邊的跟從者。今天談到的這首唐詩,就是表達的這種情感。杜甫的全文用字非常的樸素,但表達的情感就很真實,字字都是真情流露。且看這首唐詩的全文。
  • 詩壇知己:李白與杜甫·追憶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李白與杜甫的友誼,是中國文學史上珍貴的一頁。他們雖然見面次數寥寥,相聚的時間也不足一年,但時間的長短並不能決定友誼的深淺。在他們分別後的十多年裡,兩人都曾將對彼此的思念化作詩行。
  • 詩壇知己:李白與杜甫·同遊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大唐天寶三載,也就是公元744年,43歲的李白和32歲的杜甫在洛陽初次相遇了。彼時,李白被賜金放還,杜甫進士不第,兩人都處在人生的失意時刻。
  • 杜甫詩風最像李白的一首詩,誕生了一千古名句,還誕生了一個成語
    在唐代詩壇上,一向流行後輩對前輩的敬仰和崇拜,李白崇拜比自己大十幾歲的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孟浩然卻一首詩都沒有回給李白。杜甫崇拜比自己大十幾歲的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對誰都深情的杜甫一連給李白寫下了十多首詩,每一篇都是經典力作,但李白回給杜甫的詩歌卻是寥寥無幾。
  • 詩仙李白最幽默的一首詩
    在人們的印象中,李白總是瀟灑豪邁,意氣風發的,他的詩也是瑰麗奇絕,俊逸絕塵的,天馬行空,似乎不食人間煙火,但事實上,詩仙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慾,也會幽默風趣。也需要緩解生活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