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爾定理是如何玩壞數學的!

2021-01-11 哆嗒數學網

原文作者,Dr. Dilts,俄勒岡大學數學博士。

翻譯作者,風無名,哆嗒數學網翻譯組成員。

校對,Math001。

關注 哆嗒數學網 每天獲得更多數學趣文

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是那種能把你腦漿敲出來的一個定理。

在上一篇博客,我們討論了定理本身及其影響。簡單說來,它們顯示出了數學本身的內在局限性。

哥德爾第一定理與一致性、可證明性這兩個概念有關。一個數學系統(由一些假設組成,這些假設被稱作是「公理」)稱為一致的,如果它們沒有矛盾存在。換句話說,你不能證明一個既真又假的語句。

在任何邏輯系統內,都有很多語句,也就是那些你能說出的東西。比如,我像這樣說「所有的素數都比十億小」。它是一個錯誤的語句,但是我仍能說出它。

但是,僅僅因為我能說出一個語句,並不意味著我可以證明它為真或者假。大多數情況下,那個語句是難以證明的,所以你不知道如何證明它。可是,還有一種可能,存在既不能證明為真,也不能證明為假的語句。這種語句,我們稱為不可證明的語句。任何擁有不可證明語句的邏輯系統(公理集)成為不完備的。

哥德爾第一不完備定理說了:如果你有一個一致的數學系統(也就是,一堆互不矛盾的公理),並且你可以做算數運算,那麼,一定存在使用那些公理不能證明的語句。[原注1]

換句話說,數學是不完備的。證明所有的事情,是不可能的。(譯者注: 籠統地說數學是不完備的,是不對的。此文作者這裡提供的是一個不嚴謹的簡單說法。)

哥德爾第一不完備定理的最基礎的想法,就是這句話:「這句話是不可證明的」。

如果你能證明這句話是正確的,根據定義,它就是可證明的。但是這句話自己說了它是不可以證明的;同時由於它是真的,它也是不可以證明的。但是它不能既是可證明的又是不可證明的。因此,這句話必須只能是不可證明的。

雖然這就是我們將來採用的基礎的想法,問題是,在數學裡面,並不存在一個明顯的形式化的方法來說「這句話是不可證明的」。你說的可證明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指什麼?使用什麼公理呢?

哥德爾的證明必須讓所有的這些都完美的嚴格化。

第一步要證明的是:任何嚴格的數學語句都可以轉化為一個數,反過來也可以。

這一步是精妙的,不過並不複雜。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就像一段代碼,它把每一字母都轉化成一個數。比如,我們可以這樣做:a轉換成1,b轉換成2,等等。單詞」math"將會轉化成"13-1-20-8"。計算機也使用了類似的模式來把文本存儲像成0和1的形式。

為了把數賦給嚴格的數學語句,哥德爾使用了類似的方法來進行編碼。實現這種編碼的方式並不唯一,不過我將要講一種與哥德爾最初的方法比較接近的方法。

第一步,對於你的某個數學系統的每一個數學符號,給予一個數。[原注2]比如,也許」0"被存儲為1, 「=」被存為儲2, "+"存儲為3.

一條數學語句就是這些符號的一個列表。使用數對單個的符號進行編碼,就可以等價地說,語句就是數的列表。例如 0=0等價於(1,2,1)。

為了把語句編碼為唯一的數,我們讓它的哥德爾數等於一部分素數的冪的乘積,冪的次數為數學符號在列表中的位置。因此,0=0的哥德爾數是2^1 · 3^2 · 5^1 = 90。

對於一個語句S,比如」0= 0」,我們使用記號G(S)來指代它的哥德爾數。因此,G(0=0) = 90。

正如你意識到的,即使是對中等長度的語句,哥德爾數也會很快變得非常大。不過,大小不是一個問題,我們不需要把它們寫下來,你只需要知道這樣的數存在就可以了。

關鍵的問題是:對於任一個數,我們可以返回來得到一條數學語句。

每一個數都可以唯一地分解為素數的乘積。如145530 = 2^1 · 3^3 · 5^1 · 7^2 · 11^1,所以145530代表了 0 + 0 = 0.

任一嚴格的數學語句都可以用這種方式翻譯成一個數。乃至一個證明,也僅僅是一些捆綁在一起的語句而已。(「A」 蘊含「B」, 並且「B」蘊含「C」,所以「A」蘊含「C」)。那就意味著,我們展示了所有的數學都能夠僅用數來寫出來。[原注3]

類似地,存在一個算數的方法來檢查一串使用哥德爾數來表示的語句,是否是另一串使用哥德爾數來表示的語句的證明。[原注4]

把數學語句翻譯成數,看起來像是有趣的技巧,它是哥德爾不完備定理的證明的關鍵。

它如此重要的原因在於,它讓我們把任何關於證明、可證明性的問題轉化為關於數的算數問題。因此,為了證明任何(可證明的)語句,我們可以僅僅使用數以及數的性質。

例如,考慮這個被我稱為Unprovavle(y)的語句。這個語句是:「y是某個語句的哥德爾數,並且不存在一個數x使得x是那個語句的證明的哥德爾數」。

因此,unprovable(y)本質上在說「y所代表的語句」是不可證明的。但是,它除了是一個關於證明與語句的問題以外,它還完全是一個關於數、數的算數關係的問題。

這個準確的算術關係是非常複雜的,不過的確可以被精確地定義。類似的,Prime(y),這個簡單得多的語句語句「y是一個素數」, 存在一個算術關係Unprovable(y)。於是,Prime(y)斷言了一個數如何,這個斷言可以被一些相對而言比較簡單的算術來判定。

現在,我們將來來帶長途徵程的最後一部分了。

哥德爾的證明的本源的想法是這句話:「這句話是不可證明的」。使用Unprovable(y)這句精確的數學語句,我們可以讓這句不精確的語句完全精確。[原注5]

為了得到「這句話是不可證明的」的精確版本,我們將使用 「對角線引理」。(一條引理只是你用於證明其它定理的定理[原注6])。對角線引理表明了,就我們正在使用的數學系統而言,存在一個語句S它滿足:S是真的,若且唯若Unprovable(G(S))是真的。(注意,unprovable(y)的輸入是某個語句的哥德爾數。這個例子中,這個語句即S)

清楚一點說,對角線引理並沒有證明S或者Unprovable(G(S))是真的,僅僅證明了它們或者同時為真或者同時為假。你開動腦筋,想想這到底啥意思?

對角線引理也表明了:一個未知的可能非常長的數學語句S,是真的,若且唯若 unprovable(G(S))是真的。但是unprovable(G(S))是真的,(根據unprovable(y)的定義)意味著S是不可證明的。

所以,如果我們能夠證明「 語句S是真的」,對角線引理表明我也能證明「unprovable(G(S))是真的」。但是,unprobable(G(S))說的是「S是不可證明的」!因此,S既是可證明的又是不可證明的,這就是一個矛盾。

因此,S必然是不可證明的。

語句S就是我們正在尋找的 「這句話是不可證明的」 這個語句的準確的版本。因此,不是每一個語句都是可以證明的。

可憐的數學,被人玩壞的數學……

[原注1] 關於數學系統,還有很多更加技術性的假定,比如,它必須是「有效的」,又叫做「可遞歸地枚舉的」。對哥德爾的證明來說,這些假定是至關重要的。就我想向外行讀者做介紹的這篇文章的主要部分來說,我覺得它們過於技術化了。我會在後面的腳註裡面解釋為什麼那個系統需要是有效的。

[原注2] 算術的公理化也就是皮亞諾算術。皮亞諾並沒有直白地提及所有的自然數。事實上,它僅提及了0.它擁有一個能否計算下一個數的「後繼函數」S。因此,S(0)就是1的定義,S(S(0))是2的定義。所以,當把數學語句翻譯成哥德爾數的時候,我們的編碼僅需要給0、S賦值,而不需要給每一個數單獨賦值。那意味著我們的編碼僅需要考慮有限多個符號。

[原注3]這裡指任何從我們的公理、選定的符號所生起的數學。

[原注4]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忽略了很多重要的技術性的假設。其中之一,在這裡說一下。那就是,你的數學系統(公理的集合)是有效的(effective)。在本質上,這意味著,存在一個這樣的電腦程式:從理論上,能夠列出你的數學系統的所有定理,而不列出任何不是定理的語句。對於不完備定理所考察的基本的數學系統——皮亞諾算術, 這一點是真的。對於標準集合論(ZFC),這一點也是真的。還存在一些不有效的系統,它們趨向於無用或無趣。比如有一個這樣的系統:把算術中所有真的語句都作為公理。於是,任何真的東西都是公理,從而證明上是平凡的。為了讓算術證明的校驗(check)能工作,你的數學系統是有效的,這個假定是至關重要的。

[原注5] 哥德爾找到了一個直接說這個語句的方法。我們會採取一個略微不同的、更容易理解的途徑, 不過哥德爾證明的主要動機是一樣的。

[原注6] 引理一般是相對容易證明的,對角線引理也是這樣。然後,它的證明是技術性的,並不是很有啟發性。

關注 哆嗒數學網 每天獲得更多數學趣文

相關焦點

  • 20世紀最重要的數學真理:哥德爾不完備定理
    哥德爾悖論說謊者悖論、卡羅爾悖論、芝諾悖論、希爾伯特悖論,所有這些悖論都與哥德爾的不完全性定理有關,並在歷史上導致了這個定理的誕生。庫爾特·哥德爾是一位邏輯學家,生於 1906 年,卒於 1978 年。他證明了一個關於數學極限性的定理(該成果發表在 1931 年的論文中),這在當時的數學家看來是相當令人震驚的。
  • 霍金為什麼說哥德爾定理是物理學的終結?
    霍金在去世之前做過一次演講,題為「哥德爾與物理學的終結」。他在演講中說道,「這和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非常相似……根據實證論科學哲學,一個物理理論乃是一個數學模型。因此如果有數學命題不能證明的話,那就有物理問題不能預測。……現在我很高興我們尋求知識的努力永遠都不會達到終點,我們始終都有獲得新發現的挑戰。」
  • 思維與機器: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的哲學推論,人腦無限超越機器
    加拿大數學家西蒙柯亨在他對哥德爾的致敬中回憶道:在博士考試中,我被要求寫出5個哥德爾定理。這個問題的實質是,每一個定理要麼催生了一個新的分支,要麼徹底改變了現代數學邏輯。證明理論、模型理論、遞歸理論、集合理論、直覺邏輯——所有這些都被哥德爾的工作轉化了,或者在某些情況下,從哥德爾的著作中得到了它們的起源(Goldstein, 2005)。但在哥德爾的輝煌成就中,有一個格外突出——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一個人不需要成為一個實踐數學家來掌握不完全性定理的基本思想和信息。
  • 89年前,哥德爾提出的不完全性定理,至今數學界還沒完全理解
    美籍奧地利數學家、邏輯學家庫爾特·哥德爾(KurtGdel,1906年4月28日—1978年1月14日)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邏輯學家之一,其最傑出的貢獻是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但是,哥德爾25歲時發表的令人震驚的不完全性定理粉碎了這一夢想。他證明了任何可以作為數學基礎的公理都不可避免地是不完整的。關於這些數字,總會有真實的事實不能被那些公理證明。他還表明,沒有任何一套公理能夠證明其自身的一致性。他的不完全性定理意味著,不可能對所有事物都進行數學理論,對可證明的和真實的事物也無法統一。
  • 關於宇宙的10件奇異之事 偉大的哥德爾不完備定理!(10)_遊俠網 Ali...
    1.哥德爾不完備定理(Gödel’s incompleteness theorems)  嚴格說來,這個理論並非屬於科學範疇,而是一組非常有趣的關於邏輯與哲學的數學定理,但邏輯、哲學與科學向來聯繫緊密。
  • 數學家們的美好理想,全被哥德爾打破
    因為哥德爾不完備定理。20世紀初的時候,以希爾伯特為首的數學家們有一個夢想,就是證明數學是自恰的。什麼叫數學是自恰的呢?就是數學這個體系可以做到,在以一定的公理出發,在數學邏輯的運行下,推論出來的所有的定理,都是相融的,不會出現自相矛盾的地方。
  • 哥德爾為什麼很瞧不起維根斯坦?
    和維根斯坦天賦的戲劇性表現形成對照——他的劍橋學生回憶說你可以看到他思考時的痛苦——哥德爾通過輕微地晃動頭部來表明他的同意、不同意和懷疑。他隔絕封閉的天賦差不多沒有給狂飈突進的拔高意識留下發揮的空間,在他找到嚴格數學證明之前,哥德爾對他對維也納小組信念的根本性反對沒有透露一個字,直到他有了冗長到足夠闡釋他的形上學信念的數學定理。
  • 人類認知的大限,哥德爾不完備性定律,令科學家絕望!
    後來進入計算機時代,地圖4色猜想,被兩個美國數學家用窮舉法證明了!在計算機上用了1000多個小時,相當於數學家們算30多萬年。看來眼高手低是所有人的通病!那些看起來簡單的數學定理,證明起來卻相當的複雜,在這一點上,專家的認識並不一定比普通的人更高明。》甚至有些時候,兩個數之間比較大小,也讓曾經樂觀的數學家們一籌莫展。
  • 《西方的人權與狗權》去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找答案!
    16 09-2020星期三 【編者注】「當一個中國人乖乖地接受了這種人權指責,他會得到一個獎賞——你比其他中國人像個人,這與西方人對你說『你比其它狗更像狗』是同樣意思」把狗也分出個三六九等——必是卑劣的民族,天石說…… 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
  • 【物理科普】哥德爾和物理學的終結
    牛頓在1687年發表了包含其萬有引力理論的《自然哲學數學原理》,正是牛頓的這一著作使人們開始來定量和精確地認識規律。這導致了「科學決定論」思想,這種思想大概是由拉普拉斯最先表達的。如果在某一時刻,一個人知道宇宙中所有粒子的位置和速度,那麼根據科學規律我們就能計算得出它們在任何其它時刻的位置和速度,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
  • 基於人的認知原理來理解哥德爾不完備定理
    哥德爾不完備定理指的是:「任何無矛盾的公理體系,只要包含初等算術的陳述,則必定存在一個不可判定命題,用這組公理不能判定其真假。」不完備定理意味著,「無矛盾性」和「完備性」不能夠同時滿足,這種性質與測不準原理有相似之處。
  • 既然數學不完備,為什麼基於數學的物理學能描述宇宙?
    數學非常嚴謹,它們已經在物理學中大顯威力。物理學家基於數學創立物理定律,這可以描述宇宙中的各種現象,所以數學在物理學的應用十分成功。 但即便如此,很多數學定理證明了數學之力是有極限的。那麼,這些定理與科學,尤其是物理學有多大關係呢?
  • 從哥德爾與他人的書信往來看這位20世紀最偉大的邏輯學家
    舉例來說,在 1970 年,哥德爾向約瑟夫·巴拉斯複述自己最著名定理的論證時說:人們可以簡單地判斷一個理論的可論證性,但真理是無法宣之於口的,因此,「真理的」與「可論證的」是不同的。1967 年他向大衛·普拉默解釋說,該定理論證了:數學所需的推理的類型不是完全機械的。
  • 逃離上帝之路:從羅素悖論、哥德爾不完備性到測不準原理
    在我國,著名的畢達哥拉斯定理被稱為「勾股定理」。這是源於西漢時期的數學著作 《周髀算經》中記錄的這樣一段對話:「…故折矩,勾廣三,股修四,經隅五。」翻譯成現代文就是說:當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分別為3和4時,徑隅(就是弦)則為5,其通俗的表達是:「勾三股四弦五」。與中國人的直覺發現不同,畢達哥拉斯用真正的數學方法,證明了「直角三角形斜邊平方等於兩直角邊平方之和」這一數學定理。
  • 哥德爾證明(上)-希爾伯特計劃
    希爾伯特涉獵多個數學領域,致力於為整個數學尋求一個堅實的基礎。對平面幾何的嚴格公理化只是他的一小步,他的目標是將整個數學體系嚴格公理化,然後再做出嚴謹的證明。1920年,他提出了希爾伯特計劃:首先,將所有數學形式化,即,將數學陳述用符號表達;然後,證明這個形式化系統是無矛盾的(一致性、自洽性、或者相容性),並且是完全的(完備性),即,所有正確的陳述(就相當於定理了)都可以被證明出來;相關希爾伯特問題:第二問,算術公理系統的無矛盾性。最後,找到一種算法,來判斷一個陳述(命題)是否正確,即可判定性。(判斷機器?
  • 數學中最著名數學定理:畢達哥拉斯定理是不是畢達哥拉斯發明的?
    勾股定理是最為著名的數學基本定理。連前提都不帶的隨口問下:「a的平方+b的 平方等於什麼」只要有初中的數學知識,幾乎所有人都能不假思索地回答「c平方」!勾股定理但是,能解釋直角三角形斜邊平方等於兩個直角邊平方和是為什麼的人大概就少很多。這個定理在西方被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這個定理的起源不得而知了。既然不是他幹的,為何還要以他的名字命名?是因為他長得帥嗎?看下圖這位大爺帥不帥?
  • 2020初三數學複習:1個垂徑定理是如何裂變成30個定理推論的
    #初中數學學習在初中數學學習中,我們稱為「知二推三」。這樣,原來的一個定理,實際上已經變成了30個定理。這可以說是初中幾何學習中,我們所見到的定理中,它當之無愧地成為第一個最複雜的幾何定理。所以對這個定理,各地出題的考官紛紛發招,選擇其進行命題,實現對學生掌握本節知識情況進行考查的目的。
  • 數學分析第六章《微分中值定理及其應用》備考指南
    第五章導數和微分的工具建立之後,必需要揭示導數更深刻的性質和應用,而微分中值定理(羅爾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以及泰勒定理)是導數理論最直接最精彩的應用。在證明羅爾中值定理之前,請同學們回憶費馬定理:可導的極值點是穩定點(駐點)。
  • 高中數學也會用到初中的定理?沒錯,還很多!
    高中數學的學習少不了初中知識的基礎對於高考,除了高中課程教材中給定的內容是我們必須要掌握的,事實上,我們在初中學習過的一些定理,在高中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熟知並熟練的掌握這些在高中也會用到的初中定理也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