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琪
編|小戎
一則看似和白酒沒有關係的科技股消息,再次攪動了中國白酒市場。
2020年11月25日,A股上市公司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關於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公告》,公告顯示,大豪科技正在籌劃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控股股東北京一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持有的北京一輕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權,並以發行股份的方式,向北京京泰投資管理中心購買其持有的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45%的股份。
也就是說,一輕控股是大豪科技控股股東,直接及間接持有紅星股份55%的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後,大豪科技直接和間接持有紅星股份100%的控股股份。相關資產注入後,資產管理公司將以酒類、食品及飲料等相關業務為主營業務。主要產品除了「紅星」品牌系列白酒,還有「北冰洋」品牌系列飲料產品和「義利」品牌系列食品。
很顯然,光瓶白酒紅星二鍋頭,終於要借殼上市了。
紅星二鍋頭作為耳熟能詳的老字號品牌,可謂是家喻戶曉。但這個頂著「科技」名稱的「殼」,到底是什麼來頭?
「殼」——大豪科技連續虧損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09月25日,法定代表人為鄭建軍。經營範圍包括生產電腦刺繡機、工業化自動化產品;技術開發、諮詢、轉讓、服務、培訓等。對外投資了10家公司,具有2處分支機構。
據大豪科技發布的財報顯示,其今年和去年的營收和淨利潤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且虧損嚴重。財報顯示,大豪科技2020年Q1、2020年Q2、2020年Q3營收分別同比下降17.95%、35.49%、24.36%;2019年全年營收9.73億元,較2018年10.75億元的營收下降9.48%,淨利潤較去年同比下降31.09%。
對於業績大幅持續下降,大豪科技表示,主要是因為今年疫情的原因,導致國內外經濟形勢嚴峻,刺繡機、縫紉機等產品需求大幅下降,收入大幅減少。
今年9月,一則關於大豪科技投資的半導體已批量生產進入華為供應商的消息流傳在業內,引起大家討論。隨後9月15日,大豪科技發布公告稱「半導體目前與華為的合作仍處於供應商 資質初步審核階段,未進入批量供貨階段。」
即使大豪科技出面誠實的回應澄清,但資本市場對這種「老實」的行為並不買帳,大豪科技仿佛親手把自己的「好消息」扼殺掉,消息被利空,使得大豪科技股價未能回升。
科技新智造觀察到,大豪科技在網絡上的存在感著實有些低,少有的相關報導還是關於近期紅星二鍋頭上市的事宜。受紅星二鍋頭上市消息影響,11月23日開始,大豪科技A股持續漲停,報價8.69元,總市值80.48億元,是其股價僅一年來首次大幅增長。
相比較連季虧損,存在感低,不受資本青睞的大豪科技,紅星二鍋頭的知名度不用多說。但紅星二鍋頭一直是中低端酒業,且還被牛欄山二鍋頭壓制多年,可謂是發展平平無奇。
紅星二鍋頭為何值得大豪科技由「科技股」變為「消費股」?
牛欄山領先,紅星不甘曾欲上市IPO失敗
除了紅星二鍋頭,北京二鍋頭還有一個流派——牛欄山二鍋頭。牛欄山二鍋頭屬於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已於1998年11月4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是北京市第一家農業類上市公司,由牛欄山支撐起其半壁江山。截至11月26日收盤,順鑫農業報價62.92元,較昨收增長6.88%,目前公司總市值466.72億元。
▲順鑫農業11月26日股價報價。圖/張琪
關於牛欄山二鍋頭和紅星二鍋頭的關係,民間議論紛紛。大多數說法稱新中國剛成立之時,紅星作為建國獻禮之一,傳承了二鍋頭釀造的手法,也是最先將此酒起名為「二鍋頭」的企業。之後,紅星將釀酒技術傳給了北京多家酒廠,當然也包括牛欄山。
簡單來說,紅星二鍋頭就是牛欄山二鍋頭的師傅,牛欄山算是二鍋頭界的後起之秀。
但「師傅」的名氣,卻遠不如「徒弟」。科技新製造走訪了北京15家超市、商店,其中,11個賣家表示「牛欄山賣的比紅星好」,剩餘4個賣家表示二者不相上下。除此之外,科技新智造還詢問了其他地區的消費者,大部分人表示「聽說過紅星二鍋頭,但是在超市很少見有賣的。」
可見,紅星二鍋頭的售賣量遠不如牛欄山二鍋頭,且紅星二鍋頭在除北京的其他地區,知名度也一般。
作為「二鍋頭宗師」,享譽多年的紅星二鍋頭自然不甘於落後,一直在瞄準時機反擊牛欄山。
早在2013年,紅星就有上市之意。時任紅星股份總經理的馮加梁曾表示,「首都酒業的上市工作正在積極穩妥推進,紅星作為首都酒業的基礎企業,一直都是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來管理企業的。」
當時的紅星是北京一輕控股的核心企業,該企業也是「首都酒業有限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市國資委早在2009年就表示,首都酒業應「先掛牌,再增資,再上市」,將上市時間確定為「三年內」。
但不到一年,紅星二鍋頭上市的美夢就被打破。2014年,北京本地白酒行業業內人士向新京報透露,「幾年前就已經高調籌備IPO計劃的首都酒業和紅星股份,已將該項計劃暫時擱置。」
著名營銷諮詢機構董事長孟躍曾談過對紅星IPO失敗的看法,「首都酒業和紅星股份之前所說的上市一事,短期內沒有實現的可能。」她表示,「一個公司能不能上市,主要看的是經營規模、利潤回報率這些實際指標,紅星在這些方面都沒有突顯。而國內符合這些條件的白酒企業太多了,排著隊都排不過來,怎麼會排到紅星?」
在大多數業內人的眼中,當時的紅星不具備上市的資格。歷時6年,紅星二鍋頭再次計劃上市,不同的是,這次要借大豪科技的「殼」上市,仿佛也間接承認了紅星自己不具備上市資格的事實。
對於紅星欲借殼上市一事,科技新智造聯繫到牛欄山廠商,其表示對此事沒有看法,不予置評。
紅星二鍋頭能否擠進資本市場?
縱觀中國白酒行業的整體表現,貴州茅臺於2001年上市,宜賓五糧液於1998年上市,瀘州老窖於1994年上市……大部分中國名優白酒公司都於20世紀初登陸A股,就連曾打算在2016年上市的紅星都未能擠進上市市場。2013年,白酒行業專家肖竹青曾對新京報表示,「國內白酒行業整體表現低迷,在此之後上市的白酒企業,市盈率已經不能和之前同日而語。」
但中國白酒的市場發展卻始終如日中天。據《尼爾森2018-2019酒類趨勢研究報告》顯示,92%的白酒消費人群在2018年購買白酒的實際花費維持或超出了前一年。報告中還指出,中端酒(150-300元價位段)保持了穩中有進的態勢,僅次於高端白酒(300-700元價位段),連續兩年都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整個白酒市場呈現出一種理性消費,價值回歸的趨勢,消費者不再盲目地追求高端白酒,對低端白酒也表現出了更高的要求,次高端和中端這類性價比高的產品成為新增長。
目前白酒市場中,除了牛欄山二鍋頭,還未有另一家低端白酒領跑市場。
低端白酒的市場需求日益增大,且國內低端白酒企業的市場飽和度並不高。如此大的反差,紅星二鍋頭又怎麼會浪費其知名度。但這次,紅星能擠進資本市場嗎?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翰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撰文表示,「紅星二鍋頭和北冰洋汽水這個組合有非常大的市場競爭優勢。」他認為,一方面,白酒板塊的走勢一片大好,已經上市的牛欄山二鍋頭已經給市場帶來確定性,這時上市的紅星二鍋頭無疑是恰逢其時;且「紅星二鍋頭」這個概念本身就具有市場影響力和品牌溢價效應。
另一方面,紅星二鍋頭和北冰洋汽水的組合,能引出「北京文化」這一理念。以北京文化這一理念出發,能激發更好的市場發展前景,和消費者的消費動力。除此之外,江翰還表示,從消費品市場的邏輯出發,這幾個商品都屬於快速消費品,且市場的需求量非常大,具有比較強的用戶粘性。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看好紅星上市,還有部分人唱衰。他們認為具有特殊意義的紅星是一家老牌國企,近些年的發展雖談不上如日中天,但也從來不缺錢和政府扶持。上市要經過嚴格的財務審核,紅星曾IPO失敗過一次,對於紅星來說,上市不如待在體制內保持現狀更為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