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家長在言語中總是會透露出讀書無用的想法,當孩子聽到這些話時,心態就很容易出現問題,讓孩子懷疑讀書的意義何在?
很多孩子都問過父母這個問題:「爸爸(媽媽),我為什麼要努力讀書?」
這個時候你是怎麼回答的?
考一所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賺更多的錢?為了將來有出息?
龍應臺曾說過:孩子,我要求你努力讀書,是希望你將來有更多選擇的權利,而不是被迫謀生。
這句話就是當今時代的現狀,沒有能力的人,沒有選擇的權利,只有被迫謀生!
在此時此刻,如果孩子問:「爸爸(媽媽),我為什麼要努力讀書時?」鍾南山院士就是最好的答案。
當「武漢肺炎」公之於眾時,人們開始慌張了,街道開始變得冷清,家家戶戶閉門不出,孩子看著窗外,渴望著早日開學。
這個時候,我們期盼的「救星」出現了,面對疫情,84歲的鐘南山院士掛帥出徵!
人們為什麼如此相信他?
1、2003年sars病毒,有句話是這樣形容當時67歲的鐘南山,「如果不是鍾南山,也許非典的結局就要改寫」,這句話的分量我就不多說了吧!
2、鍾南山院士是一個實事求是的人,在人們心中他代表了正直,代表了科學,代表了權威,對於人們來說,他的話擁有100%的可信度,簡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3、醫術高超,敢說真話(這裡就不過多詳細介紹了,案例太多,有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下)
近期網上流傳著「初一不出門,初二不出門,初三不出門,鍾南山說出門,我們才出門」,雖說有開玩笑意思在裡面,但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鍾南山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如今已到耄耋之年的他,依然掛帥出徵,趕赴疫情一線地,與病毒作戰鬥,令人敬佩!
如果孩子問:「我為什麼要讀書時?」
父母可以堅定地告訴他:
要做一個像鍾院士那樣有學識的人,知識不僅可以改變命運,還能救人於水深火熱之中。當危機來臨時,你不是害怕,而是用知識去戰勝它,成為國家的中流砥柱。
學習更多的知識,不僅有好的未來,還能為祖國做貢獻,就想鍾南山院士一樣,懸壺濟世、護國、就萬民於水火,這才是讀書的目的。
在當今時代,沒有知識寸步難行,不管從事任何行業,知識都是前提,而讀書可以讓你獲取更多的知識。
雖說世間道路千萬條,讀書也許不是最好的出路,卻是最好的選擇。
鍾南山院士很厲害,但已到耄耋之年,不可能保護我們一輩子,祖國需要更多像鍾南山院士這樣的人才。
讀書不是為了成為網紅,明星,不是為了成為權貴,而是成為像鍾南山院士那樣的人。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從小給孩子樹立正確觀念,把孩子培養成鍾南山院士式的人,這是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