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冬至,在實時氣溫接近零攝氏度的工地上,戴著口罩和安全帽的建設者們,正幹得緊鑼密鼓熱火朝天。12月18日,中國小康網隨「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絡主題活動來到武清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村科技創新園,看一看「提速」中的中國電信京津冀大數據基地建設。
武清區委網信辦主任陳友介紹說:「中國電信京津冀大數據基地是我市重點項目工程,直接投資102億元,是全國投資強度最大的數據中心,計劃 2022年全部建成,屆時能夠提供約4.2萬個機架的能力。建成後將成為全球最領先的也是規模最大的數據中心之一,預計可帶動京津冀地區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一系列上下遊產業鏈近500億元的投資,是積極踐行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
據了解,基地項目位於武清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村科技創新園,規劃用地面積約246.5畝,項目規劃建築面積37萬平方米,包括12棟數據中心和4棟動力中心及1棟生產指揮調度中心。是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大標誌性工程,肩負著推進京津冀區域數字經濟和智能科技發展的核心使命,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數字中國建設將起到示範帶動作用。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全球核心都市圈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基礎設施之一,為智能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計算能力,具備承接國家部委和京津冀電子政務類重點項目安全需求的最高等級大數據中心,使大數據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助力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
中國電信京津翼大數據中心基地項目部主任張智剛告訴我們,「按照國務院有序開展復工復產的要求,項目於今年2月26日正式開工,成為武清區疫情之後第一個開工復產的土建施工項目。項目團隊堅持疫情防控與開工建設兩手抓,嚴守『科學防控、精準施策』原則,制訂施工現場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切實保障施工人員和管理人員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項目團隊積極應對新冠疫情的影響,群策群力,以主人翁的態度多看多想多做,主動解決實際問題,把受疫情影響的工程進度搶回來。」據悉,京津冀大數據基地項目現正在進行一期土建工程收尾及機電配套並行施工,預計明年年初正式投產。二期、三期項目土建總承包單位已進場開展準備工作。
按照中國電信集團規劃部署,京津冀大數據基地將和北京、雄安通信樞紐一起構成中國電信在北方的核心匯接節點,處於全國網絡的核心層面和架構頂端。憑藉深遠的業界影響力、明顯的聚合優勢和行業客戶高度認可,京津冀大數據基地也將帶動區塊鏈、人工智慧、大數據產業、5G、車聯網等上下遊產業集聚,吸引京津及周邊地區網際網路、金融科技、智能製造等大批頭部優質企業客戶落戶,預估直接和間接拉動網絡、IT等設備投資規模約300億元,為天津市實現產業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發揮引領作用。
「京津冀大數據基地建設不是簡單的建園區、建數據中心,而是充分依託已有的設施資源,把現有的利用好、把新建的規劃好,在避免造成空間資源浪費和損失的同時,不斷探索大數據應用新的模式,圍繞有數據、用數據、管數據,開展先行先試。」張智剛說,「未來項目將不斷探索大數據應用的創新模式,利用中國電信在網絡和信息化領域的資源和優勢,深化與天津市政府智慧城市戰略合作,部署建設5G精品網絡,推動5G應用孵化及產業聚集,為中國電信『5G+人工智慧』研發中心以及天津市網信辦政務雲數據備份中心項目落戶京津冀大數據基地提供硬體支撐和技術保障,助力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的規劃落地,為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增添更多活力。」
中國小康網天津12月19日電
撰文 攝影/吉寶剛
航拍/吳濤
指導單位/天津市委網信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