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國發院黃益平:深圳金融支持創新活動的三個特色

2020-12-26 騰訊網

在創新的過程中,金融起到什麼樣的支持作用?

12月4日,在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舉辦的「國際變局與中國的創新挑戰」論壇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就上述話題展開闡述,他專門提及了對於深圳金融支持創新的三點印象。

一是線上和線下結合,突出強調線上金融服務的貢獻。過去傳統的金融體系,比如銀行、保險等都需要面對面。在服務中小微企業時,線下最成功的做法是「關係型貸款」,直接到企業家家裡,去了解夫妻關係,是否孝順父母等,了解完了再決定是否貸款,這種方式下的不良率要遠低於大銀行,但它存在一個問題,就是規模做不大,所以普惠金融很難發展。

但線上金融從根本上改變了這個問題,數位技術的落地,可以擴大規模,改善體驗,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甚至可以幫助控制風險。全國第一家民營銀行微眾銀行就是在深圳成立,他們最早就是用大數據做風控。

這突破了過去線下的限制,可以大規模地服務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個人和小微企業。今年疫情期間,世界上很多地方實施封城,金融服務停頓,但中國很多線上貸款還在持續,這是非常有中國特色的一個創新。

二是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結合,大力發揮直接融資的作用。世界上的金融體系分成兩類,一類是市場主導,一類是銀行主導。一般而言,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比較適合趕超型的經濟,比如低端製造業的擴張,它的不確定性相對比較低,風控容易做。

但中國經濟增長的模式在發生改變,過去是要素投入型,現在變成創新驅動型,不確定性上升。對於領先型的、創新型的經濟,資本市場是更好的標配。直接融資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它可以更好地識別風險,承擔後果,甚至是共擔風險,比如股權投資。而相比之下,銀行能夠承擔的風險很低。

深圳有各種各樣的天使投資基金、創投基金、私募基金等,以各種方式支持創新活動。這是深圳已經在做的,也是將來全國政府在推動創新過程中可以發揮很大作用的方面。

黃益平說,深圳有可能成為將來的國際創新活動中心,但有一個前提就是金融發展要跟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翰·希克斯說過,工業革命不得不等待金融革命。如果我們的金融跟不上,談何創新,談何產業升級?

三是市場和政府的結合,非常聰明地發揮政府在克服市場失靈當中的作用。深圳一直是全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但這並不意味著所謂的小政府。

黃益平舉了一個具體案例,2018年,深圳天使投資引導基金正式揭牌設立,該母基金由深圳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出資設立,首期規模為50億元人民幣,天使母基金設立後,通過市場化、專業化運作,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和財政資金引導放大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天使類項目。這將可能對創投企業的集聚,乃至創新企業的集聚起到促進效果。

黃益平指出,在市場經濟發展當中,並不是說政府不要做什麼,政府要做事情,但是一定要聰明地做事情,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去幫助克服市場失靈。像吸引新企業來,實際上完全放任自流也可能來,也可能不來。但是政府可以主動地、很聰明地,同時順應市場規律地來做一些事情。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相關焦點

  • 北大國發教授黃益平:金融支持經濟創新的邏輯與深圳觀察
    這場專題討論集合優秀學者,基於和美國布魯金斯合作的《中國2049》研究報告和圖書專著,繼首場(北京)研討老齡化與國企改革,第二期(上海)聚焦氣候、環境與能源之後,本場聚焦國際變局與中國的創新挑戰,解析其中的機遇與挑戰,探討必要的改革與布局。本文根據北大國發院金光講席教授、副院長、北大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教授的演講整理。
  • 黃益平:金融支持經濟創新的邏輯與深圳觀察
    這場專題討論集合優秀學者,基於和美國布魯金斯合作的《中國2049》研究報告和圖書專著,繼首場(北京)研討老齡化與國企改革,第二期(上海)聚焦氣候、環境與能源之後,本場聚焦國際變局與中國的創新挑戰,解析其中的機遇與挑戰,探討必要的改革與布局。本文根據北大國發院金光講席教授、副院長、北大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教授的演講整理。
  • 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中國創新發展的優勢和挑戰
    2020年12月4日下午,北大國發院聯合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在深圳舉辦【朗潤·格政】第149期暨「中國經濟的遠景與挑戰」專題第三場活動。活動邀請到多位優秀學者,基於國發院和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合作的《中國2049》研究報告及圖書專著,聚焦國際變局與中國的創新發展,解析其中的機遇與挑戰,探討必要的改革與布局。
  • 北大國發教授黃益平:以持續的開放政策支持形成「雙循環」格局
    本文根據北大國發院副院長黃益平的主題演講整理。與「十四五」規劃和明年經濟工作相關的一個重要的政策思路,是以「雙循環」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格局,即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內外循環相結合。實際上,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我們的政策一直在倡導更多地依靠國內需求來支持經濟增長。當然,現在說國內大循環,除了需求,還有供給,兩個方面結合起來才能構成循環。
  • 北大國發院副院長黃益平: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原因有三,政府應建立大...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 騰訊財經11月9日訊,中國經濟50人論壇「唐山研討會」於11月7日-8日在河北唐山舉行,此次研討會以「唐山 • 創新驅動與城市轉型
  • 北大國發院-百分點數據智能與國家發展實驗室舉辦線上論壇
    本次活動也得到了央視頻、百度財經科技、搜狐財經、新浪財經、鳳凰網財經、新京報、新華網思客、中國知網、中國財富網、快手研究院等多家媒體和直播平臺的支持。也有很多媒體記者共同參與了論壇。​三是釋放數據紅利,可以為數字經濟創造新的發展機會,創造大量新模式、新生態。論壇的第二個對話,主要從相對微觀的角度探討疫情對企業數位化、投資者情緒和消費者信心的影響。杜曉夢博士首先分享疫情對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啟示,她認為,未來數位化將是企業競爭的推動力,企業要思考藉助數據智能加速企業發展。
  • 【北大國發院EMBA專訪】劉陽:我有一個「朗潤夢」
    讓每一位勇者、智者在國發院智慧的洗禮下,書寫屬於自己的人生傳奇!【受訪者】北大國發院EMBA2019級學生、中國銀河證券北京大望路總經理 劉陽【採訪者】北大國發院EMBA中心張彤、劉文博我有一個「朗潤夢」,不知與誰能共?
  • 北大國發院暨南南學院2020屆畢業典禮舉行
    教授入場2020屆畢業典禮由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北大國發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全國新冠肺炎病毒專家組成員劉國恩教授擔任主持人。教師代表北大國發院經濟學教授、北大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豔教授開篇給大家講述了自己2003年非典時期的畢業故事,她表示疫情下的畢業心情可能百味雜陳,但是沒有什麼時刻比現在更讓人意識到自己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
  • 對話黃益平:中國發展從順勢而上到了頂風而上
    黃益平:短時間內,疫情風險仍將存在並影響我們的經濟,無論是對實體經濟活動還是對市場信心或預期的影響,都會維持相當一段時間。 疫情對金融市場的影響更加複雜。市場最怕的就是「吃驚」。如果說市場本身對於新一輪疫情有心理準備的,即使出現疫情反彈,也在預期當中,那麼市場是能夠消化的。
  • 熱愛運動成就精彩,未名企鵝鄒曉亮帶隊參加北大國發院網球精英賽
    北大國發院BiMBA商學院聯席院長楊壯老師,北大國發院教授、北大企業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張曉波老師,北大國發院教授、BiMBA商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馬浩老師,北大國發院助理院長、BiMBA商學院常務副院長範保群老師,北大國發院BiMBA商學院副院長呂曉慧老師,北大國發院助理院長、BiMBA商學院MBA中心主任劉長豔,北大國發院傳播中心主任王賢青等多位老師和校友一起出席並組隊參賽。
  • 姚洋:中國創新發展的優勢和挑戰
    文|姚洋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題記:2020年12月4日下午,北大國發院聯合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在深圳舉辦【朗潤·格政】第149期暨「中國經濟的遠景與挑戰」專題第三場活動。活動邀請到多位優秀學者,基於國發院和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合作的《中國2049》研究報告及圖書專著,聚焦國際變局與中國的創新發展,解析其中的機遇與挑戰,探討必要的改革與布局。本次深圳站活動,也是首場(北京)研討老齡化與國企改革,第二場(上海)聚焦氣候、環境與能源之後,「中國經濟的遠景和挑戰」專題系列活動的最後一站。本文根據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教授在本場活動上的主題演講整理。
  • 宜信財富《唐寧會客廳》嘉賓黃益平:11張PPT講透中國經濟的過去40...
    宜信財富《唐寧會客廳》嘉賓黃益平:11張PPT講透中國經濟的過去40年和未來30年   這期《唐寧會客廳》,宜信財富迎來了節目開播以來的首位經濟學家——北大國發院副院長黃益平。   直播前,我們讚嘆於黃教授的履歷,他不僅是中國經濟研究領域的核心人物,也是少數能擁有學界、商界、政府3重身份的知名經濟學家。
  • 央視網記者採訪經濟學家黃益平
    來源:央視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金融領域的一舉一動都會牽動全球神經。近日,央行數字貨幣(DC/EP)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再次引起社會普遍關注。放眼全球,各國央行數字貨幣領域風起雲湧。
  • 深圳文交所2020深圳文化金融創新獎榜單公示 獎項覆蓋全門類金融機構
    深圳文化金融創新獎是為進一步推動文化與金融合作,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加強文化金融產品推廣示範,由深圳市文化金融服務中心(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在有關政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針對各類金融機構或金融服務機構推出的文化金融產品和服務組織開展的評選工作。
  • 北大國發院BiMBA商學院勇奪沙七亞軍,包攬男子個人前三
    這次亞沙成績是向北大國發院BiMBA商學院成立20周年最好的獻禮!向各位亞沙勇士和所有參與協助這次國發院備賽的朋友、老師、同學致敬!」 「奔跑亞沙,綻放BiMBA」—— 4月29日至5月1日中午的比賽中,沙七代表隊ABC三隊48名隊員在烈日暴曬、沙塵襲擊、冷雨凜冽中,不畏艱難,挑戰極限,團隊作戰,向前奔跑,兩天半徒步穿越70餘公裡沙漠,在96所亞太地區商學院激烈競爭中勇奪團體第二名,再創國發院歷史最好成績。
  • 「2020融城杯金融科技創新十佳案例」榜單揭曉 工行等入選
    評選由新金融聯盟和金融城主辦,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和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提供學術支持。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教授和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秘書長王海明擔任本次頒獎嘉賓。
  • 黃益平:理解中國金融的六個現實問題
    中國實施抑制性金融政策的初衷,是為了支持雙軌制改革策略。與此同時,幾乎所有政策都同時存在正反兩方面效應,經濟決策往往不是在黑白之間做選擇,而是在成本、效益之間權衡。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金融抑制對中國的經濟增長與金融穩定發揮了正面影響,但現在變成了負面影響,應該儘快考慮改變。三、為什麼近年來關於「金融不支持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抱怨越來越多?
  • 深圳文交所揭曉深圳文化金融成果,共商文化金融"深圳模式"
    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之際,在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建設的關鍵時點上,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攜手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中國文化金融50人論壇等頂尖智庫,與眾多業界專家學者、金融機構和文化企業代表一同共商文化金融的"深圳模式",探討獨具深圳特色的文化金融發展新態勢、新視角、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