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新的過程中,金融起到什麼樣的支持作用?
12月4日,在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舉辦的「國際變局與中國的創新挑戰」論壇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就上述話題展開闡述,他專門提及了對於深圳金融支持創新的三點印象。
一是線上和線下結合,突出強調線上金融服務的貢獻。過去傳統的金融體系,比如銀行、保險等都需要面對面。在服務中小微企業時,線下最成功的做法是「關係型貸款」,直接到企業家家裡,去了解夫妻關係,是否孝順父母等,了解完了再決定是否貸款,這種方式下的不良率要遠低於大銀行,但它存在一個問題,就是規模做不大,所以普惠金融很難發展。
但線上金融從根本上改變了這個問題,數位技術的落地,可以擴大規模,改善體驗,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甚至可以幫助控制風險。全國第一家民營銀行微眾銀行就是在深圳成立,他們最早就是用大數據做風控。
這突破了過去線下的限制,可以大規模地服務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個人和小微企業。今年疫情期間,世界上很多地方實施封城,金融服務停頓,但中國很多線上貸款還在持續,這是非常有中國特色的一個創新。
二是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結合,大力發揮直接融資的作用。世界上的金融體系分成兩類,一類是市場主導,一類是銀行主導。一般而言,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比較適合趕超型的經濟,比如低端製造業的擴張,它的不確定性相對比較低,風控容易做。
但中國經濟增長的模式在發生改變,過去是要素投入型,現在變成創新驅動型,不確定性上升。對於領先型的、創新型的經濟,資本市場是更好的標配。直接融資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它可以更好地識別風險,承擔後果,甚至是共擔風險,比如股權投資。而相比之下,銀行能夠承擔的風險很低。
深圳有各種各樣的天使投資基金、創投基金、私募基金等,以各種方式支持創新活動。這是深圳已經在做的,也是將來全國政府在推動創新過程中可以發揮很大作用的方面。
黃益平說,深圳有可能成為將來的國際創新活動中心,但有一個前提就是金融發展要跟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翰·希克斯說過,工業革命不得不等待金融革命。如果我們的金融跟不上,談何創新,談何產業升級?
三是市場和政府的結合,非常聰明地發揮政府在克服市場失靈當中的作用。深圳一直是全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但這並不意味著所謂的小政府。
黃益平舉了一個具體案例,2018年,深圳天使投資引導基金正式揭牌設立,該母基金由深圳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出資設立,首期規模為50億元人民幣,天使母基金設立後,通過市場化、專業化運作,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和財政資金引導放大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天使類項目。這將可能對創投企業的集聚,乃至創新企業的集聚起到促進效果。
黃益平指出,在市場經濟發展當中,並不是說政府不要做什麼,政府要做事情,但是一定要聰明地做事情,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去幫助克服市場失靈。像吸引新企業來,實際上完全放任自流也可能來,也可能不來。但是政府可以主動地、很聰明地,同時順應市場規律地來做一些事情。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