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財帝原創 · 作者|琳琅
85後王寧,用一個嘴角上翹大眼睛的Molly潮女,撕開了中國Z世代精神世界隱秘的一角。
過去十年裡,王寧帶著它創造的泡泡瑪特完成了八輪融資,從新三板輾轉,如今已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再謀主板上市,擬募資2~3億美元。
泡泡瑪特在中國掀起了盲盒文化的盛行,Z世代手中的潮玩「玩」出了盲盒經濟。淨利潤從156.9萬飛躍到4.5億,泡泡瑪特只用了三年。
目前,其估值約為25億美元,上市後預估市值為40-50億美元。
而B站上市時,市值僅為32億美金。Z世代,作為中國財富階層「嬰兒潮」的子女,生於中國最好的時代,他們的消費潮流,讓人浮想聯翩。
但泡泡瑪特能否持續走紅,還是未知數。
外部潮玩市場競爭激烈,雖然泡泡瑪特以8.5%的市場份額穩居龍頭,但TOKIDIKI和Sonny Angel等緊隨其後的品牌同樣不容小覷。
從內部來看,泡泡瑪特以IP為運營核心,但是目前營收大頭還是來自於頭部IP-Molly,未來能否生產出爆火的IP形象尚未可知。
盲盒藏著的商業誘惑
想在新中關開店,但碰了一鼻子灰的時候,王寧不會知道,日後的泡泡瑪特竟能掀起並引領盲盒潮流,將大大小小的店開遍全國。
成立之初,泡泡瑪特的生意並不好做。模仿香港的LOG-ON,泡泡瑪特走的是潮流精品零售店的道路,店內售賣經過授權的正品,銷售品類涉及服裝、化妝品、玩具和文具等。直到2014年,泡泡瑪特才明確將潮品玩具作為重點業務。
而泡泡瑪特真正火起來,是在2016年。在粉絲的強烈建議下,王寧找到了Molly設計師王信明籤下了獨家合作,並以盲盒的形式進行銷售。從那時開始,泡泡瑪特像是「開了掛」,2017年開始扭虧為盈,其淨利潤在三年內翻了近三百倍,被冠上「印鈔機」和「中國第一潮玩」的稱號。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全球潮玩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87億美元增長至2019年的187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達到22.8%;而中國的潮玩零售市場正處於早期階段,近五年複合年增長率達到34.6%,未來五年增長率預計達到29.8%。
從營收結構看,自主設計產品佔總收入的比例逐年上升,2017年時僅為29%,而2019年已增長至82%。這同樣帶來了毛利率的攀升:18年泡泡瑪特的毛利率為57.9%,19年的毛利率增長至64.8%。
作為中國頭部潮玩品牌的泡泡瑪特,未來可期。
泡泡瑪特現在的成功,一方面在於Molly廣受歡迎,但更重要的原因在於盲盒售賣的形式:一系列盲盒中含有隱藏款,價值很高但是抽到的概率很小;盲盒在拆開之前無法預先得知自己抽到的款式。
普通款還是隱藏款,折價還是溢價?這裡面是對年輕消費心理的洞察,這就是盲盒的魅力。
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一代,是潮玩行業的主要受眾:95%的潮玩消費者年齡在15到40歲之間,63%持有學士或以上學位。幾十元一個的定價在他們的心理帳戶接受範圍內,這讓後續的復購成為可能。
復購的關鍵有兩個。第一個,於盲盒的強IP屬性。創始人王寧提出「潮流玩具本身沒有故事,不帶價值觀和情緒,是你把自己的情感代入。這是潮流玩具與鋼鐵俠等動漫 IP 玩具,最大的不同。」
IP與它的粉絲之間有情感聯繫,再加上多渠道的觸達,盲盒能夠滿足消費者馬斯洛最高層次的需求(即自我實現)。因此粉絲對IP相應盲盒的收藏欲望也被調動起來。
第二,在於盲盒機制的核心「盲」,也就是隨機性。它容易給消費者帶來概率認知偏差,高估自己抽到隱藏款的概率;而損失厭惡又回讓消費者不計較沉沒成本,進行惡性增資,以圖翻本效應帶來的滿足感。但實際情況是,抽到的款式很大概率上不是隱藏款,甚至是自己已經擁有的款式。
在此基礎上,盲盒還具有社交功能,更多的人參與收集盲盒,並在線上線下叫交換產品,同類人群聚集。羊群效應加上審美偏移,盲盒僅靠消費者自發宣傳,就有很強的曝光效應。
簡單來說,拆盲盒能夠滿足消費者最高層次的馬斯洛需求,而且盲盒的隨機機制極易誘發消費者的重複購買。
誰來永續爆款IP?
泡泡瑪特在招股書中直言,「IP是我們業務的核心。」
這一點不難理解。泡泡瑪特的主營產品是潮流玩具,而玩具的開發基於不同樣式的IP,因此泡泡瑪特所有業務都圍繞IP展開:IP的獲取,產品的設計開發,成品的渠道運營。
截至招股書披露日期,泡泡瑪特共擁有85個IP,其中包括12個自有IP(公司完全享有智慧財產權),22個獨家IP(與藝術家籤訂獨家授權協議)以及51個非獨家IP(與IP供應商籤訂非獨家協議)。
不同種類IP在業務上的區別主要在於運營權限。全部的自有IP、多數的獨家IP都擁有再授權的權利,也就是可以在不同領域進行二次開發,拓寬變現的渠道。而非獨家IP的使用權來自於IP供應商,不具有再授權的權利。
目前為止,泡泡瑪特已與全球著名的IP供應商建立了11份穩固的授權關係,這類似著名的迪士尼環球影畫。
在產品端,泡泡瑪特已經建立起了以IP創作運營為核心的全產業鏈。這是泡泡瑪特的核心競爭力。
IP創作板塊,泡泡瑪特「馬力很足」。除去現有的IP,泡泡瑪特背後還有源源不斷的新IP正在孵化。截至今年五月,泡泡瑪特與逾350名全球藝術家(IP創作者)保持緊密聯繫,並與其中25位達成合作關係;除此之外,泡泡瑪特還擁有由91名經驗豐富的設計師組成的內部創意設計團隊,以及專業的工業設計團隊。
這意味著,泡泡瑪特穩定持有現存IP,並且「IP庫」處於持續擴張之中。
IP運營板塊,首先,泡泡瑪特可以通過多渠道觸達消費者。線下渠道板塊中,泡泡瑪特目前擁有144家零售店,825家機器人商店以及海內外41名經銷商和展會渠道;線上渠道不僅包括天貓旗艦店,還包括微信小程序和自營APP葩趣。
其次,泡泡瑪特在不同的領域嘗試變現。以頭部IP-Molly為例,比如與綜藝節目《明日之子》聯名推出Molly明日之子限定款;與電視劇《我只喜歡你》聯名推出Molly婚禮款並作為道具植入電視劇中;與伊犁和美心月餅也都有過合作。
這意味著,泡泡瑪特在遴選出優秀IP之後,有多渠道可以將其變現。
圍繞IP的全產業鏈並非沒有痛點。深挖招股書我們還可以看到,泡泡瑪特的營收過於依賴頭部IP-Molly。
近三年,基於Molly形象自主開發的潮流玩具產品佔銷售額的比重分別為26.3%、42.6%及27.4%。換言之,Molly對泡泡瑪特的銷售表現至關重要。Molly能否在日後仍然有如此高的熱度?沒有人知道。
但是也不至於因此過於悲觀。雖然Molly近年來佔據營收的比例舉足輕重,但是在公司的運營下,19年有另外三款IP產品同Molly一樣,年收入超過一億元:PUCKY(獨家)、The Monsters(獨家)、 Dimoo(自有)。
泡泡瑪特的IP類型正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根據招股書,自有IP佔自主設計類產品的收入逐年下降,而獨家IP和非獨家IP佔據的比例逐年上升。
而從消費者端看,泡泡瑪特粉絲社群活躍而且龐大。截至招股書發布,泡泡瑪特累計會員數達到320萬人,2019年度註冊會員的復購率達到58%;泡泡瑪特旗下APP起葩趣是大量潮玩愛好者交流的平臺。
出海暗礁
泡泡瑪特的出海計劃,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2018年3月,泡泡瑪特拉開了海外布局的序幕。就目前來看,出海計劃尚算順利。截至去年年底,泡泡瑪特的經銷網絡已經覆蓋了海外21個國家和地區。
但是海中實則暗礁潛藏。玩轉中國Z世代,能否玩轉海外年輕人。
潮玩概念起源於香港,興盛於日韓歐美,在這些已經有潮玩市場的地區站穩腳跟並非易事:比如韓國,雖然與中國的文化背景相似,但是娛樂行業發達,消費者其實更偏好本土品牌;比如日本,手辦和潮玩市場已經較為成熟,在文化差異之下開拓市場難度不小。
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創始人王寧曾說,「潮玩是一個偏感性、更精神層面的東西。而人在面對純感性主題的消費時,才會有更多復購。」換言之,泡泡瑪特以IP為核心的商業運營模式在海外成功復刻的關鍵,在於設計出迎合當地市場的消費者口味偏好,並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的IP。
不同於迪士尼旗下的IP有自身故事線的加成,泡泡瑪特的IP站在海外消費者面前的時候是「空白」的。對此,泡泡瑪特採取的方法是尋找文化壁壘較低的產品作為切入口,注重視覺現象。
泡泡瑪特負責人在接受品玩採訪時概括:「先通過好的、好看的圖片視頻吸引他們注意力,接下來再推更多的內容,比如介紹IP的設計理念、設計背景、設計師個人,再引導到購買的體驗裡,推介更多的玩法當中,比如畫畫、改妝、粉絲之間的交流等等。」
此外,泡泡瑪特在前行的路上還要小心庫存和供應商帶來的風險。
目前,佔據泡泡瑪特收入比例逐年上升的自主設計產品,均由少量第三方製造商生產,而且目前製造商無法增加產量。這意味著,如果任何一個製造商出問題,或者泡泡瑪特沒有找到新的合作夥伴,日後的盈利能力會有所波動。
泡泡瑪特是中國最火爆、佔據市場份額最高的潮玩品牌,王寧能不能帶領它在國內市場持續走紅,不斷孵化出優質IP,這個年輕人讓人期待。
說明:數據源於公開披露,本文僅代表該作者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 F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