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外洩儲戶信息之外,中信銀行信用卡還存在著「暴力催收」、「私訂服務」、「強行劃款」、「違規銷售基金」、「違規辦理承兌」、「違規放貸」等多重違規事項,風控管理幾乎流於形式。
池子的一紙聲明,笑果文化沒怎麼中招,中信銀行把火力全吸引過去了。
5月6日,脫口秀演員池子(本名王越池)通過微博發布長文稱,在處理與笑果文化的合約糾紛時收到來自對方的案件材料,裡面包含本人在中信銀行的個人帳戶交易明細。
一石激起千層浪,儲戶的個人帳戶信息就這樣被洩漏了?
5月7日凌晨,中信銀行緊急向池子道歉,並祭出「撤職行長」的處分決定強行挽尊,暗示調取池子個人銀行帳戶交易信息一事是員工個人行為與中信銀行無關,成功甩鍋。
窺一斑而知全豹,連池子這樣的公眾人物個人帳戶信息,中信銀行都敢說調取就調取,說外洩就外洩,普通人的帳戶信息豈不是更沒有保障?
事實上,除了外洩儲戶信息之外,中信銀行信用卡還存在著「暴力催收」、「私訂服務」、「強行劃款」、「違規銷售基金」、「違規辦理承兌」、「違規放貸」等多重違規事項,風控管理幾乎流於形式。
與此同時,中信銀行近年來頻頻為高危民企大額授信,一開「授信背書」的先河,而這背後折射出的卻是中信銀行自身淨利增速放緩、新生不良上升的隱憂。
早在2017年,就有中信銀行信用卡用戶反映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中信銀行信用卡私下划走一筆消費支出。
在一篇標題為《中信銀行耍流氓,偷偷划走我2599元》微信公號文章中,信用卡用戶表示在核對消費記錄帳單時發現,有一筆金額為「2599元」消費記錄,帳單明細顯示該項消費名為「優選增值服務費」,然而卡主不記得有過這筆消費,於是向銀行客服詢問,得到的答覆是卡主購買了基因檢測的體檢服務。卡主回憶後才想起來此前中信銀行曾以客服電話的形式向卡主推銷過所謂的「免費體檢」,而卡主也並沒有接受這項「免費服務」。
然而弔詭的是,在信用卡帳單裡卻憑空多出了這項消費記錄,並且真實扣款2599元。
微信公眾號文章《中信銀行耍流氓,偷偷划走2599元》
這篇十萬加的文章下方也有留言稱遭遇過同類事件。目前檢索相關報導可以發現這並非是一起孤立事件。另有多起此類沒有消費卻被扣款的行為都指向中信銀行信用卡部門。
據中國消費者報報導,此前遼寧省大連市消費者範先生反映,在自己沒消費也沒有籤字同意的情況下,一年間被中信銀行以「優選增值服務費」名義,從信用卡中轉走了4497元。
在「我愛卡」等相關信用卡社區,至今仍留存有多條關於中信銀行信用卡替卡主「消費」的網帖,且多指向一項名為「體檢寶」和「我愛我家」的增值服務。
而中信銀行的答覆無一例外均是業務員的錯。信用卡用戶為此質疑道:在沒有當事人籤名確認的情況下,一個業務員就能扣款,中信銀行對此難道沒有監管嗎?
上述卡主反映的情況從2014年一直延續到2017年,或許是一時間集中投訴太多,此後在中信銀行信用卡網站已難覓「體檢寶」蹤跡。
不過,中信銀行信用卡部門似乎並沒有輕易放棄這一「無中生有」的業務。從2018年後,中信銀行突然推出一款名為「健康寶」的套餐,而套餐內容與「體檢寶」並無差異,均為「免費享受基因腫瘤檢測或潔牙服務」。
中信銀行零售銀行部負責人介紹,只要在中信銀行購買「存款產品+投資理財產品」即可獲得上述權益。而唯有投資額度在50萬元以上的客戶才有機會以市場價格25%的最優惠價格,得到全家體檢套餐服務。
從套餐內容和銷售方式來看健康寶與體檢寶極為相似,而至今在中信銀行信用卡網站上仍能看到「我愛我家」套餐的推銷廣告。
在2017、2018、2019三年年報中,中信銀行很自豪地表示報告期內不存在被有權機關立案調查、行政處罰以及公開譴責等情形。
今次出了池子事件,中信銀行在明年的年報中恐怕再也沒機會做「不存在處罰情形」的表述了,因為池子已經在微博長文中表示已向「銀保監會等政府監管機關投訴」。
當然,中信銀行是在做出上述表示時用了很多的定語來修飾,其中特別界定了不存在「對本行經營有重大影響的處罰或要求限期整改的情況發生」,至於何種情形屬於「重大影響」則另當別論。
事實上,如果長期關注中信銀行則可以發現,中信銀行的違規記錄始終沒有斷過。
早在2017年保監會就專門針對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出具過行政處罰決定書(保監罰【2017】48號),對其存在電話銷售欺騙投保人的違法行為予以罰款12萬元。
雖然尚無直接證據將該項處罰與前述中信銀行信用卡用戶遭遇的「不知情消費」進行聯繫,但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此後的確未曾有「體檢寶」相關產品推介,轉而以「健康寶」作為主打產品營銷則多了起來。
實際上,中信銀行曾於2017年有過一次集中自曝違規記錄的經歷,在該年11月24日公告的《關於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可轉債申請文件反饋意見的回覆》中,中信銀行一口氣披露了高達156條的違規被處罰記錄,公告顯示該行多次因違規查詢、使用信息等行為受到監管處罰。
上述罰單合計,因違規查詢、使用個人和企業信息及其他違法違規行為,中信銀行及當事責任人共被罰款近百萬元。
此後中信銀行仍有各種違規事項爆出,如2018年因違規銷售基金被證監會廣西證監局責令改正,2019年因作為主承銷商督導責任不到位、公告信披不及時等被交易商協會通報批評。
進入2020年,2月份中信銀行因違規發放土地儲備貸款等多項違規被北京銀保監局給予2020萬元的罰款處罰。4月,中信銀行烏魯木齊分行因開展個人貸款業務貸前調查不盡職被新疆銀保監局作出行政處罰三十萬元。
就在今天,中信銀行再度被監管處罰。銀保監會7日披露,中信銀行舟山分行因「以貸轉存」、「發放用途不真實貸款」被銀保監會舟山監管分局於4月26日處以罰款80萬元。
2019年9月,中信銀行與長城控股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提供200億元授信。
2020年2月,中信銀行與日照鋼鐵籤署《銀企戰略合作協議》,提供56億元授信。
2020年2月,中信銀行聯合百信銀行,為海底撈提供授信21億元。
2020年4月,中信銀行與湘投控股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提供3年100億元授信。
2020年4月,中信銀行宣布向關聯方企業授信187億元。
2020年4月,中信銀行與中國建材集團籤署協議,提供600億元授信。
從公開信息中可見近半年來,中信銀行大額授信額度已經超過1160億元,而這只是中信銀行大額授信一隅。事實上,中信銀行大額授信的新聞頻頻見諸報端,為各類資金鍊緊張的民營企業所喜。
如,2019年7月,中信銀行公告同意給予中國宏橋到期續作200億元授信,而兩年前的2017年7月,中信銀行才給了中國宏橋200億元授信,時任行長孫德勝出席授信籤約儀式。
今年3月,孫德順因嚴重違紀違法問題被立案審查調查,並於今年4月初被檢方作出逮捕決定。在孫德順的調查通報中有一條尤為值得關注,即「限制、壓降製造業貸款」。
從2016年7月起,孫德順任中信銀行行長,至2019年2月卸任。如以孫德順擔任中信銀行行長的兩個完整年報看,該行的製造業貸款餘額和佔比均連續下降。
2016年末、2017年末和2018年末中信銀行的製造業貸款餘額分別為3858.22億元、3240.29億元和2950.05億元。2018年末,房地產業更是超越製造業,成為中信銀行貸款集中度中最大的行業。
而我們如果從中信銀行在該等年度內的大額授信情況來看,也大致可見端倪。
2017年6月,中信銀行與山東宏橋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並提供200億元授信。
2017年12月,中信銀行與億利集團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2018年2月,中信銀行與海航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並提供200億元授信。
2018年5月,中信銀行與華夏幸福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並提供315億授信。
從上述戰略合作協議的籤署上,不難看出中信銀行為房地產企業授信之慷慨。而在與中信銀行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之前,上述企業卻幾乎已面臨著無米之炊的危機境地。中國宏橋被做空,股債雙殺,億利債券出現技術性違約,海航長期陷入流動性緊張,華夏幸福遭遇賣身困境。
獲得中信銀行大額授信之後,該等處於危機邊緣的民營企業則紛紛發動輿論,意圖凸顯中信銀行的背書效力。
然而,中信銀行自身的經營效率則有可能因此而受到拖累。2019 年中信銀行全年實現營收1876 億元,同比增速 13.79%,而其2019年前三季同比增速為17.30%,顯然去年四季度增速放緩。
個中緣由就在於中信銀行於2019年第四季度加大了對不良貸款的核銷處置力度。
ROE與ROA指標也反映了這一點,截至2019年底,其ROE、ROA分別為11.07%、0.76%,均較上年末有所下行。
在2019年下半程已初步顯露出新生不良帶來的隱憂。從不良淨生成率累計數據來看,2019年不良生成率為 1.73%,較2019年上半年1.65%有所上升;從不良淨生成率單季度數據來看,單季年化不良淨生成環比上升 97個基點至 2.35%。
較高的資產減值損失是否與早前快速推進大額授信有關同樣值得關注,等到2020年年報出爐或將更進一步體現出相關風險溢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