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銀行的么蛾子真不少。前腳有中行原油寶事件,讓投資者不僅虧了本金,還得倒貼銀行一大筆;緊接著就是被曝中信銀行洩露客戶個人隱私,遭到客戶投訴。
5月6日池子微博發布長文,就此前與笑果文化解約一事做出回應。池子稱,笑果文化拖欠演藝報酬,多次解約無果後,他提出仲裁,卻被索賠3000多萬。池子表示,在經紀合約糾紛案中,笑果文化寄給他的材料含有他的銀行的個人帳戶交易明細,屬於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目前已經報案做了筆錄,同時向銀保監會等政府監管機關投訴。
事後,中信銀行處分了相關員工,撤了支行行長的職,並向池子進行了鄭重道歉。不過這件事情的影響還遠遠沒有結束。
針對中信銀行違規洩露脫口秀演員池子銀行流水信息一事,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邱寶昌指出,銀行不能向第三方非法洩露。「如果洩露了怎麼辦呢?要承擔民事責任,造成經濟損害的要賠償。再一個還有行政責任,這個行政責任如果是一種消費關係,監管部門可以對這個單位進行處罰5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於中信銀行致歉並對支行行長予以撤職。邱寶昌認為,內部處罰並不能替代外部行政和法律程序。
據悉,洩露用戶信息中信銀行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國內也屢見不鮮。事情曝光後,許多網友紛紛在社交平臺表示將會註銷自己的中信信用卡和儲蓄卡,甚至有網友給出了信用卡註銷教程。
銀行一直被普通百姓當作是最安全、最值得信賴的機構,如果連銀行都不能保護我們的隱私,那在網際網路時代可能真的就是人人都在「裸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