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
劉協這位與曹操面對面的皇帝,不是政治小白,不昏庸,如果不是生不逢時,就是一代傳奇人物,所以,沒有人會說「漢獻帝挾著曹操來操縱諸侯」。
一八九年,劉協初登帝位,年僅九歲,他的同父異母王兄劉辯被董卓廢止,董卓選他為新帝,也是有原因的。
劉協和少帝劉辯逃出宮外,面對董卓率兵,幼小的劉辯驚恐萬分,旁邊的內侍太監也不敢出聲,害怕被殺。
當時一個小男孩站出來問董卓:「你是來劫駕的,還是來救駕的?」董卓聽到這樣的質問,「當然是來救駕的!」他又大聲地問道:「既然是來救駕的,為什麼沒有跪下!」
劉協就是這樣一個小男孩,他的勇敢給董卓留下深刻印象,成為新帝日後推舉劉協的重要原因之一。
曹操與他
劉協此生最大的智慧,就是選了曹操。
劉協於公元196年8月,歷經風雨飄搖後,被曹操迎接到許昌,他終於熬過了在洛陽連個麵包子都沒有的日子,同時,他心底也清楚,他未來的日子比在洛陽還要艱難,因為他要面對的,從此明槍暗箭,捲入了政治漩渦,可他只有一個人,手無寸鐵,只有一個皇帝的頭銜,此時此刻,他急需一個人來幫助他。最後,他選擇了曹操。
劉協最初認識曹操的時候,有一種不好的印象,曹操就是宦官領養的孩子。但是,沒想到,幾年後,他又下詔封他為刺史,鎮東將軍。當董卓把自己當作傀儡皇帝,關中大亂時,曹操將青州關東一帶平定三十萬黃巾。動用他的頭腦,就會知道,這個人是與眾不同的。
「獻帝」
曹操挾持皇帝命令諸侯,好不威風,但實際情況如何?如果沒有皇帝,他就不能正大光明地統治諸侯,他所做的事就變成賊子,從這一角度出發,他必須保護漢獻帝的生命安全,這是第一位。第二位是擔心高調,一高調就會有千萬雙眼睛的人盯著他,千萬人算計他,三國時,謀士如雲,想算計他曹操,數不勝數,這時候的劉協怎麼辦?
只要有曹操,他就安然無恙,最重要的是,曹操最後還是要賣命給劉協,去光復漢室。曹操一生,東徵西伐,一統北方,除掉袁紹,呂布,安撫韓遂,馬騰在東方割據中,招降割據東南的張繡集團,就連那遼東的公孫度,幽北的烏桓,河套長城上的匈奴,都對劉協稱臣。
曹操一生所打的江山,最終還是要讓給了漢獻帝。
漢獻帝劉協的一生,就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用曹操得天下,還惹來後人憐惜。後人講,三國已成往事,多少權謀也隨風散去,漢獻帝獲得了江山,曹操大丈夫一生驚天動地大幹一場,這些都是後人的聲音,他們不會在乎,只有後人的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