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築設計師黑川紀章,生前作品飽受爭議,但數十年後成為經典

2020-12-11 名利場藝術

建築不是永久的。

——黑川紀章

Hello大家好,我是日站君,今天帶給大家的是日本建築設計大師黑川紀章的故事。黑川紀章作為比較早期的日本建築設計師,留下的資料並不是很多,為人所熟知的有中銀膠囊大樓、日本國立新美術館等。

在中國,他有一個城市規劃級的大型案例:鄭州鄭東新區。當初鄭東新區規劃剛完成的時候,鄭州的老市民都在罵他的設計,而幾十年後這個設計規劃項目,卻漸漸成為經典。

黑川紀章的人生究竟有什麼故事,他和中國的關係又是怎樣?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吧!

新陳代謝,建築是未來的建築

當黑川還小的時候,就經歷了二戰,他親眼目睹了日本城市獨特的木結構房屋,在原子彈和戰火中被摧毀。

「建築不是永久的。」——戰爭後的斷瓦殘垣,讓身處建築世家的黑川紀章產生了最初的對建築的印象。

1945年,日本東京

長大後的黑川繼承家業,踏上了建築設計師之路。也在那時,他遇到了自己一生的導師:丹下健三。

丹下健三

丹下健三當時提出了一個最初始的「新陳代謝論」的概念,將日本建築對於結構以及存在意義的考慮推入了一個新的紀元。它的核心是「破而後立」,先做減法,再做創新。這個論點一下就抓住了黑川紀章的心:「這不就是我追求的未來的建築群像嗎。」

「破壊の意味は今の言葉ではリサイクル(循環)です」(破壞的意思,用現代的語言來說就是循環。)

這句話是黑川對於「新陳代謝」與「破壞」的理解,在他的師父丹下健三的肩膀上,黑川紀章對於建築有了新的領悟,「中銀膠囊大樓」成為這份領悟的滿分答卷。

· 建築界中的預言家 ·

中銀膠囊大樓

中銀膠囊大樓,是一個全新的未來的概念」

「カプセルとは、サイボーグアーキテクチュアである。人間と機械と空間が、対立関係をこえて新しい有機體をつくる。」(膠囊,是賽博式的建築。人、機械、空間,這三者的對立形成了新的有機體。)

你看,在2020年炒的火熱到爆的「賽博朋克」概念,在1970年的時候,由黑川紀章的嘴裡說了出來,並付諸實行。

中銀膠囊大樓

他想要建造的是可以批量生產的方盒子,像「豆子」或者「膠囊」一樣,一簇簇圍繞在大樓的周圍,可以隨意拼接組裝。黑川找到了運輸貨櫃生產廠家,他想:準備好建築部件,然後再現場組建,這是一種新型的建設思路,可以嘗試。

於是,廠家按照要求建造了數百個尺寸為 2.5╳4 米的「艙體」,然後將它們一個個帶到了現場,用高強度螺栓固定在「核心筒」上。

他破壞了原有建築的概念,在這個基礎上創立了新的建築體系,黑川紀章成功了。

中銀艙體大樓設計圖
1970年,膠囊塔興建過程

這種「拼積木」式的建築方法,對當時的建築師們的思維產生了巨大的衝擊:一種建築可以隨意拆解、拼接、自由刪減、隨意搬運、快速複製。

這是黑川紀章對未來幾十年人口爆炸式增長的社會需求的估算:如果人口數量成幾何式增長,我們可能會需要這種居住空間,用以滿足需求。舊的空間可以在滿足需求後的幾十年內被破壞,材料用於新居住空間的打造,這是他的新陳代謝法。

想想看今天遍地開花的公寓、Loft,是不是某種程度上,印證了黑川當年的預想?

中銀膠囊大樓:近觀

這個產生於1970年的超前想法,真的是太酷了!整個新陳代謝組織的成員拍案叫絕!這之外的設計師呢?不出意料,他們表示出強烈的不以為然:沒有人能理解黑川紀章的作法。

中銀膠囊大樓:細節

由於當年的建築材料、工藝與施工局限,中銀膠囊大廈在實際投入使用後並沒有獲得黑川紀章心目中最理想的效果。

但是,幾十年後的今天,黑川紀章的建築就像一本預知未來的「啟示錄」一樣,成為了現代設計師們最好的參考樣本:這棟大樓幾乎早了半個世紀為「城市高速發展」「大量年輕人湧入城市」這些問題,提供了一份可行性報告。

中銀膠囊大樓

如今,無論是小戶型公寓,單身Loft,超mini戶型的規劃、還是膠囊酒店的建立設想,追溯最初的源頭,沒有人能與黑川的建築理念撇清關係。

他的建築,走在了世界的前面,預見了「未來」。

展望未來,不代表拋棄傳統

黑川紀章當年,曾受邀來到中國西安講學。在那時,他以這樣的話作為開場:「從西安機場到城裡的路上,我感到十分失望。」

接著,他在演講中又說:「在中國,我看到很多類似西方的建築群。中國模仿國外的東西太多,而真正的傳統文化正處於日漸衰落的窘況。」

這是他對中國建築的最初印象,也是對中國城市建設的無奈。

黑川紀章

「西方的建築等於高級的建築」這是當時的很多建築設計師想當然的觀念,而一直以來,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在遭受各種西方文化符號的衝擊。

現在的古鎮,是不是融合了很多「酒吧」「大眾娛樂(pop entertainment)」的西方概念?

中國本土傳統建築

所以,我們去設計「未來式」建築時,中國傳統文化哲學如何應用?他把自己關於保留文化符號的答案,留在了中國——鄭州鄭東新區。

· 波折的未來都市 ·

老鄭州人都知道早年的鄭州市區規劃有多麼的混亂:以二七塔為中心向外輻射的數條道路,被四四方方橫平豎直的道路框起來,外圍再參考「環路」設計。

一個城市裡有「蛛網式」、「棋盤式」、「攤餅式」三種規劃,讓老鄭州的交通與城建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燙手山芋。

鄭州城區:二七塔周邊

黑川紀章被邀請來為新開發的鄭東新區打造一個「經典榜樣」,為了鄭州作為中國重要貿易中心港口的未來,做好現代城市化的準備。他毅然的接下了這個艱巨的工程。

他將自己一直以來的設計美學核心「與自然共生的新陳代謝法」在鄭東新區的設計圖上付諸實行。以中國古代「方圓」的哲學思想融入「自然」,設計了整個城區。

「建築周圍一定要有水,人類依水而生,水是人不能少的要素。」「中原文化就是黃河水養育出來的。人都是在有水的地方建築城市,再創造文化。」

黑川紀章在鄭東新區挖出一個和杭州西湖一樣面積的人工湖,強調了人與水、人與自然的關係。

鄭東新區:俯瞰

在城區建成後,黑川紀章卻意外的遭到了很多來自大眾的批評:「上了立交橋下不來」,「進了環路出不來」,「這麼大的區域沒有人,浪費錢」。畢卡索曾說過:前衛就是受到從後面來的攻擊比前面的多。可能這個案例就是對這句話的印證。

20年後,圍繞鄭東新區討論的聲音逐漸開始出現變化。它表達的生態自然的共生關係逐漸被人認可,讚賞的聲音漸漸多了起來。

人們在黑川紀章設計的湖邊散步,微風徐來水波不興,這裡成了住在鄭東新區的居民夏日夜晚休閒最喜歡的地方:「以前不覺得,現在挺舒適的,夏天涼快,散散步很好。」

大家開始理解這個設計師的眼界,這個作品,跨越了幾十年,終於獲得了它應有的肯定。黑川紀章又一次,走在了眾人的眼界之前。

鄭東新區:人工湖

日本的傳統,黑川的思索

我們把黑川紀章稱為一個未來的預見者。但是他最愛的,還是自己血液裡流淌著的文化印記:日本來自於山嶽信仰的自然美學

· 國立新美術館:黑川的美學·

新國立美術館

它附帶了太多標籤:是新海誠《你的名字》的取景地,黑川生前最後一個作品,日本最大的美術館。

新海誠:取景

「我在設計這個美術館的時候,盡力在傳達未來概念,同時還保留了部分歷史建築。日本的歷史建築是很低調的,有一種安靜的魔力。」黑川紀章選擇保存下部分二戰時期的原址建築,讓舊時的建築與如今的建築做了個有趣的結合,他認為這是這個美術館的最大歷史意義。

新國立美術館:外觀

國立新美術館最具代表性的,還有那面波浪形起伏的玻璃幕牆,黑川的靈感來自於大自然的山脈,和海岸的綿延曲折。

「它的造型來自大自然,建築與自然的共生,首先要反映在建築本身。」

新國立美術館:內部迴廊

在黑川紀章心中,未來的與自然共生的建築,還要具有「呼吸」的概念,所以他精心設計了整個場館的自然光與地下換氣系統,讓人獲得了走入館內,也在室外的清新通暢感。

國立新美術館,這個自外而內體現著黑川式美學的建築,被所有人肯定:「這真的是一座森林中的美術館」。

新國立美術館:玻璃構造

建築與未來:黑川紀章的答案

建築作為人類時代最龐大的藝術品,它身上附帶有太多的意義。有的建築體現著個人的符號,有的建築展示著人類文明的精華,有的建築體現著傳統哲學的韻味。

而黑川紀章的建築,則關注人類與自然的未來。

他認為事物總會隨著時間逐漸被破壞,破壞的盡頭迎來的就是重生,一切都需要在時間裡尋找答案。所以,他的建築所表達的,不是解決現代社會問題的鑰匙,而是不斷新生的未來社會的答案。

這就是黑川紀章,一個建築師中的未來領航員。他的作品在當時飽受爭議,而又在幾十年後成為經典,他的「新陳代謝」建築美學,成為了指引後世年輕設計師的最好「教科書」。

相關焦點

  • 北京大興機場設計師,扎哈:沒等作品建成就已去世,一生爭議不斷
    對童年扎哈的建築藝術觀影響最深的有兩個人,一個是媽媽,她喜歡任何標新立異的物品,小扎哈常常託著下巴看著媽媽在家裡進行"乾坤大挪移",用新買的家具將舊家具替換,整體變換成另外一種裝飾風格,待扎哈成為建築設計師後,不停變換各種設計風格也成為她的典型標誌。
  • 捷克這座奇特的建築,被稱為跳舞的房子,建造時卻飽受爭議
    人類的建築史是非常久的,自從人類誕生就開始對建築不停地探索著,世界上有非常多的特別建築,這些建築有的雄偉,有的奇怪,今天帶來的是一座位於捷克共和國的建築,這座建築被稱為跳舞的房子,一起來看看吧。這座跳舞的房子位於捷克,建築是荷蘭人壽保險大樓的綽號,大樓的靈感來自於一對舞者,所以這裡又名為弗萊德與琴吉的房子,這座大樓不同於新巴洛克和新歌德、新藝術運動的建築,這裡是布拉格非常著名的一座建築,這裡還有著醉酒的房子的稱號。
  • 日本建築設計師隈研吾:希望建築能與自然親近
    隈研吾在清華大學講解其全球作品。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北京3月13日電(記者 宋宇晟) 日前,日本建築設計師隈研吾在清華大學舉辦以「以小見大,油然而生」為主題的講座。隈研吾向中國觀眾詮釋了其建築理念與作品,講述了他的創作歷程和設計靈感。
  • 生前飽受類固醇爭議,已故健美運動員「巨臂哥」Rich
    生前飽受類固醇爭議,已故健美運動員「巨臂哥」Rich Rich Piana,1971年9月26日出生於美國,身高185.5CM,體重124-
  • 奇葩建築為何中間豎起通道?專家:日本的特色
    20世紀30年代後半期,受政局影響,日本大批建築師受到打壓,成為日本建築發展最為艱難的時期。在日本這個具有強烈民族性特徵的國度中,建築師們都紛紛站出來,拯救這個亟待覆興的民族。彼時的丹下健三揮動手中的筆,肩負起社會責任,為其民族的復興之路繪就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用他的建築向世界宣告,「被世界孤立的的日本又回來了」。
  • 將固定的建築設計成「移動美術館」
    2008年5月31日,由日本及世界多國一批老中青藝術家、建築師共同參與創作完成的「移動美術館」,沿地球多座著名城市巡展,業界甚稱:史上空前的「行為裝置藝術」展。或許,在我們眼前美術館、博物館應該是固定的建築。陳列展出的作品是通過在室內燈光、牆面空間完成的。似乎還沒有聽說過,有「移動美術館」。
  • 擅長CATIA的設計師設計的東京奧運會主場館,本可能成為東京新地標,現在就難說了
    2013年9月取得申辦奧運會資格之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抱著通過奧運會重拾歷史榮耀的信心,甚至直接將舉辦奧運會比作「起爆劑」。可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2020年東京奧運會主體育場設計方案也是一波三折。2012年,普利茨克獎得主扎哈·哈迪德在東京奧運會主體育場設計方案第一次競標中就擊敗了伊東豐雄、妹島和世等知名設計師的方案一舉奪魁。
  • 日本設計大師丹下健三:建築如果太醜,設計的再有用也是一堆垃圾!
    除非有一個人,他的作品,能夠讓所有人達成共識,跨越時代。而在日本波瀾曲折的幾十年裡,丹下健三作為「撥亂反正」的先驅,站了出來。西洋的風格象徵的是權力,而現代的日本要強調民主意識。公務員們是服務人民的,這完全沒在建築上體現出來。」所以,1955年建設完成的香川縣市政廳最終成為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樣子。戰前日本設計師固步自封了幾十年的「錯誤的傳統」,就這麼被丹下健三擊碎了。
  • KDA課達丨日本為什麼有那麼多建築大師?
    2019年,磯崎新獲得普利茲克獎,日本追平美國,和美國並列第一成為獲得普利茲克獎最多的國家。從中可以看出,日本的建築在國際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日本為什麼有那麼多建築大師以及有哪些優秀的建築院校,希望可以給大家參考一下。
  • 從1964東京奧運會看日本建築與設計:混凝土中的重生
    再過幾年,日本就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而1964年的奧運會將成為迎接經濟復甦和榮譽歸來的盛會。奧運會開幕式一周前通行的新幹線電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高速公路。城市擁有了新的下水道系統,一座新港口,兩條新地鐵線路,伴有嚴重的汙染。
  • 從1964東京奧運會看日本建築與設計:混凝土中的重生
    再過幾年,日本就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而1964年的奧運會將成為迎接經濟復甦和榮譽歸來的盛會。雖然由丹下健三設計的代代木競技場體量更小,但正是它以混凝土的形式表達了龜倉雄策等設計師在紙上所表達的內容。1964年,在丹下健三設計的場館舉行了遊泳、跳水和籃球比賽,在這裡,肌肉力量與活力的融合比其他地方都要響亮地宣布了日本的復興,甚至重生。從外面看,整個建築就像是鋼筋混凝土製成的切片被錯誤地拼接在一起,不過,它真正的創新在於屋頂。
  • 一代傳奇傑克•韋爾奇腎衰竭去世,川普惺惺相惜,生前飽受爭議...
    美股 一代傳奇傑克•韋爾奇腎衰竭去世,川普惺惺相惜,生前飽受爭議,他給世界到底留下什麼?他於1960年加入通用電氣,1981年成為公司CEO。那一年,羅納德•裡根上臺,成為第40任美國總統。裡根推行降稅和親商政策,對於諸多美國大型跨國公司及其領導者而言,那是一個可以獲得巨大收益的時期。在掌舵通用電氣的20年間,傑克•韋爾奇將一個低沉的工業集團,變身成為朝氣蓬勃的綜合性企業。
  • 剪影日本行-宏南設計師
    確實,如果一位設計師沒有深厚的美學底蘊,一位室內設計師沒有建築空間的概念,很難想像這樣的設計師能設計出優秀的乃至不朽的作品。現在想想,我們面對實際項目時往往苦於不知如何下手,不知如何深化、如何美化,這苦其實源自底蘊的不足。於是有時不免陷入「為設計而設計」,也就是我的老師劉文金先生所講「玩形態」的歧途。這樣的結果雖不見得全部拙劣,但往往是討一時之巧,抖一時之機靈,難以真正出眾。
  • 48個考察點 | 日本現代經典建築與創新商業空間/與世界建築對話
    這座令人敬畏的寺廟是在1164年建成的,在它被燒毀後,又於1266年重建。巨大的長廊用來作為每年一次的射箭比賽的場地。堂進深17米,南北長120米,是日本最長的殿堂。建築設計:辰野金吾東京站被譽為東京的「表玄關」。1914年打造完成,「二戰」時期曾遭受到嚴重損毀,其後又匆匆重建。修復後的東京車站還原百年前的樣貌,一幢文藝復興式「赤煉瓦」紅磚造建築。
  • 22年前,陳凱歌拍了一部飽受爭議的「偉大電影」
    從這些作品來看,我們不難發現陳凱歌是一名飽受爭議的導演,從登上巔峰的經典,到跌落谷底的爛片,陳凱歌作為一名導演,可謂是歷經過輝煌,也飽受過非議。但是陳凱歌在國內導演中的地位是值得肯定的,作為第五代導演的旗幟性人物,他一直是一位領軍者和開拓者。
  • 著名建築設計師尤彼·日丹諾夫的設計作品,1928年建造的古典建築
    這個地方有很多作者來拍過視頻做過文章,我還是要寫上自己記錄的一篇尤·彼·日丹諾夫(1877---1940),著名建築設計師,俄羅斯籍猶太裔,出生於庫班州的葉卡捷琳諾達市。1903年起擔任哈爾濱開發建設處第一副處長,設計並施工了多所建築,目前哈爾濱現存的近代歐式文物建築和保護建築中,日丹諾夫所設計的建築佔有相當的比例。1940年病逝於哈爾濱。
  • 建築作品中的「似曾相識」,是「借鑑」,是「抄襲」,還是「創新」?
    「抄襲」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國內外一些建築設計作品中 那些「似曾相識」 借鑑or抄襲 或者是一種創新?
  • 2020年,建築室內設計師不可錯過的國內外知名賽事(上)
    01AZ AwardsAZ 獎加拿大Azure雜誌以報導當代建築與設計為核心,AZ Awards由Azure雜誌於2011年發起,主要面向建築師、設計師、生產商及與設計專業相關的學生開放,對傑出的創新的作品給予獎勵。
  • 世界知名設計師在重慶的兩件作品,都充滿了爭議
    摩西·薩夫迪生於以色列,加拿大國籍,是世界知名的建築設計師,新加坡的金沙酒店就是出自這位老爺子的手筆。在中國重慶市,也有薩夫迪兩件親筆作品,一個是住宅樓盤萬科鵝嶺峰,一個是住宅+商業的摩天大樓群重慶來福士廣場。
  • 他20歲被槍殺,影片超72億次觀看,飽受爭議卻影響了無數人
    中的歌曲在音樂平臺上的下載量破億,成為告示牌專輯榜冠軍,他被視為美國樂壇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 2. X是20年來,遭殺害的嘻哈歌手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位。 X雖然才華出眾,粉絲眾多,但是私生活也備受爭議,曾被控告非法入侵、恐嚇懷孕的女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