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英語浪費多少時間和金錢?我們能不能不學英語?

2021-01-09 電影電視劇娛樂

從初中、小學甚至幼兒園起,我們中國人就開始學習英語。很長一段時間裡,英語、數學、語文一直都是三大科目,有時英語甚至超過數學、語文的位置。在學校裡,很多人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在學習英語,一般用了四分之一的時間,對於一些英語成績不好的人,甚至花費了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

如果把學習當成一項投資的話,那麼一個學生從小學4年級開始學習英語,到大學畢業結束,總共就花了13年時間在學習英語。假設一年學習300天,一天平均2個小時,那麼總共就用了7800個小時。而為了學習英語,就必須交學費、課本費等,再加上有人還需要輔導費、營養費什麼的,費用就更高了。也就是說,學費英語耗費我們大量的金錢,保守估計,花在學習英語上面的錢人均起碼也要5萬元。

那麼花費這麼多時間、精力和金錢學習英語,效益怎麼樣呢?應該來說,對於少部分人來說,學英語還是有用的,比如去國外,或者做外貿、翻譯、老師等工作,又或者做科研、學術等研究需要用到英語資料等。但對於90%以上的人,到了工作時,學習英語幾乎是沒用的。也就是說,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學習英語幾乎沒什麼用。

有一段時間,小編也覺得很憋屈,想起以前學習英語的日子,花了這麼多的時間和精力,費勁心思依然學不好,雖然也認識了兩三萬個單詞,但既閱讀不了口語也不會,而且工作上根本不需要英語,所以經常忿忿不平,感覺浪費了許多時間和金錢。

事實上,小編這種心情,相信很多人也有,特別是還在學校的學弟學妹們,往往學習英語遇到困難時就會抱怨,學這東西到底有什麼用。那不學可以嗎?很遺憾,在學校裡,英語是一個必修科目,想繞過去那是不可能的,在高中,如果英語不好就很難考上好的學校,如果在大學,英語不好可能拿不到畢業證。對很多人來說,英語是一個很討厭的科目,不想學卻必須強迫去學它。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開始呼籲不要花費這麼多時間去學習英語,要求高考取消英語或降低英語分數,或者抵制英語。理由很簡單,學習英語沒什麼用,更何況很多人學習了十幾二十年,也學不會英語,碰到外國人根本無法和他們交流。那為什麼大部分中國人學不會英語呢?小編認為,有以下三個原因:

1,缺少學習英語的條件。我們知道,英語是一門語言,那麼最好就是在講英語的環境下學習,這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好比我們學習漢語,電視、廣播等媒體裡用的都是漢語,旁邊的人也都是說漢語,那麼在潛移默化之下,我們自然就不知不覺中把漢語學會。而英語,對於80%以上的中國人,根本沒機會接觸說英語的環境,自然就事倍功半,很難學習好。

2,學習方法欠妥。這個是第一個原因的延續,因為缺少學習英語的環境,於是就靠死記硬背和做練習題來學習英語,但這樣的方法誰都知道是有問題的,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怎麼會這樣學習英語呢?

3,心理牴觸。在學校裡,很多人都覺得學習英語沒用,但又不得不學習,於是強迫自己硬著頭皮學,這樣的效果更是大打折扣。就好比看到一串數字,如果只是馬馬虎虎瀏覽一遍,誰也記不住,而如果是銀行卡的密碼,那麼很多人就會用心記。學習英語也是這樣,如果認為它很難學,學會了也沒用,那麼學習效果會很差。

除此之外,很多中國人都懷這樣的情懷,那就是憑什麼讓我學習英語,而不是讓美國人學習漢語,這非常不公平!沒錯,就是很不公平,中國是四千年文明古國,文化博大精深,漢語精妙絕倫,而且講漢語的人足足有15億人,遠超講英語的,應該是外國人學習漢語才對啊。因此很多中國學生學習英語一旦遇到困難,就更容易出現這種牴觸心理,學習英語就更困難了。

學習英語既然又費勁又很難學好,即便學會了,如果不出國或者做相關的工作,也發揮不出作用。那為什麼國家還要這樣做?國家、政府為什麼在過去四十年時間裡強迫廣大國民學習英語呢?

小編認為,主要原因是中國剛改革開放時,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各領域都比較落後,而英、美等外國則非常發達,中國想要趕超,就必須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科技和文化,那麼就必須讀懂相關的資料和書籍,並且和外國人交流,那麼肯定就要學習英語。

那有必要全民學習英語嗎?不能讓一部分人學習就行嗎?小編認為,政府這樣做,主要有兩個原因:1,從國家長遠角度考慮,全民學習英語可以培養更多的精通英語的人才,能加快吸收外國先進的知識和管理技術;2,如果只讓一小部分人學習英語,那麼其它的窮人就更沒機會出國或者提升自己,會造成更大的不公平。

因此全民學英語雖然浪費了不少人的時間和精力,也打擊了不少人的學習熱情,但總體上來說,正因為有了百分之幾懂英語的人,中國才能翻譯出外國這麼多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才能對外貿易賣出這麼多產品。衡量利弊,綜合考慮,全民學英語還是利大於弊的。

但不管怎麼說,學習英語浪費了我們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是無可爭議的事實,換個角度考慮,假如我們以後既不出國也不做需要英語的工作,那麼從現在開始,就可以不學英語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世界語言的發展趨勢。

小編認為,一種語言如果越強勢,使用人口越多,使用範圍越廣,其使用和學習的價值就越大,因此會越來越多人去學習它。那麼長此以往,在一個地區、一個國家內會出現什麼情況?很明顯,這個地區或國家的人為了彼此更好地交流,就會越來越趨向使用同一種語言,而其它語言則會慢慢衰落乃至消失。

看看我們中國國內的情況就知道,普通話的使用範圍越來越大,使用頻率越來越高,而且未來的重要性將進一步提升。普通話越來越流行,這就意味著漢語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的衰落,在中國許多地方,一些少數民族的語言已經逐漸消失了,如滿語、阿龍語、赫哲語等。

越強勢的語言越多人去學習它,越多人掌握那麼這門語言使用價值就越高和越強勢,接著就更多人使用它,那麼如此反覆循環,最強勢的語言實力將越來越強,而其它語言則逐漸衰落和消失。在中國,這種趨勢是非常明顯的,連最強的方言——粵語也沒辦法避免,20世紀八九十年代,粵語伴隨著香港繁華的經濟、先進的文化而崛起,曾一度達到巔峰狀態,中國大陸的年輕人們以會說粵語和唱粵語歌為榮,但很快隨著大陸經濟的快速崛起,普通話在全國範圍內得到前所未有的廣泛使用,粵語的陣地則不斷退縮,即便在粵語的大本營廣州,因為外來人口越來越多,說普通話的人也都超過粵語的了。

在中國是這樣,那麼擴大到整個地球也將是如此,整個世界的人為了更好的生活、工作條件,必定會主動或被動地學習最強勢的語言。如果越來越多人學習這種語言,其使用範圍和深度將進一步拓展,擠壓其它語言的空間,最終將其它語言擊垮。這種趨勢是無可避免的,因為在全球化的今天,大到一個國家,小到個人,都需要和全世界進行廣泛而深刻的交流。既然要交流,那麼就要使用別人聽得懂的語言,而學習世界第一強語言則成為每個人的首選。

在未來幾百年內,世界第一強語言將會越來越強,使用和學習它的人數將越來越多,使用範圍會越來越廣,深度越來越深,最終成為世界霸主,而其它語言是會逐漸衰落直至死亡。

那麼當今地球哪種語言是世界第一強語言呢?

小編認為,一種語言的實力,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講這種語言的人口的經濟總量,另一個則是這種語言的學習和使用難度大小。其中第一個是決定性因素,一種語言,如果使用的人口越多,經濟越發達,那麼使用它的人口的經濟總量就越大,使用的價值就越高,使用其它語言的人為了和他們交往和貿易,那麼就會主動學習這種語言。

對比第一個因素,我們很快就知道,當今世界的兩大語言分別是英語和漢語。那麼誰才是世界第一強語言呢?

首先我們來看講漢語的人口,主要有中國大陸、香港、臺灣、澳門、新加坡及海外華人華僑,人口約15億。

再看看講英語的人口,主要有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這幾個國家,他們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大約有4.5億人。除此之外,還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南非、奈及利亞、菲律賓等世界40多個國家的一些人是把英語當做第二語言的,大約是七八億。也就是說,講英語的人口約12億。

從總體上,講漢語的人口還是稍多於英語的。那講漢語的人口的經濟總實力比英語強嗎?這個其實簡單比較中國和美國就可以得知了。

2017年,美國的GDP是19.38萬億美元,排名第二的中國是12.25萬億美元,從表面上,中國的經濟總量比美國少,但實際上,如果按照PPP來算,2017年中國的平價購買力是23.1萬億美元,早已超過美國了。但小編認為,這樣依然是低估中國的經濟總量了,因此我認為要比較中美兩國的經濟總量,最準確的方法還是從三大產業入手。

第一產業,即農業,中國農產品總產出大約是美國的兩倍;第二產業,即工業和建築業,中國的產量是美國的2倍多;第三產業,是服務業,中國也是美國的兩倍多。也就是說,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是美國的兩倍多了。

這樣比的話,我們就可以看到,講漢語的人口的總體經濟實力還是超過英語的,關鍵是中國的經濟還是穩健增長中,未來還會繼續擴大優勢。

那麼再看第二個因素。很多中國人覺得英語難學,外國人也覺得漢語難學,那麼這兩種語言究竟哪種難學一些呢?

首先掌握和使用這兩種語言的人口都超過10億,既然這麼多人學得會,那麼就說明只要學習條件到位、學習方法正確,還是可以學得會的。

先從發音說起。漢語有47個音標,其中23個是輔音,24個是元音,而英語則有48個,漢語和英語的音標數量接近,所以學會這兩種語言的發音難度差不多。接著是書寫,漢語的書寫要比英語難很多。

所以在入門剛學習時,漢語的學習難度遠遠超過英語。但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習漢語的難度保持平穩,而學習英語的難度則大幅飆升,最明顯的就是表現在單詞的難度上。剛開始,我們學習door、apple、key這些簡單的單詞時,會覺得很簡單,但隨著逐漸深入,會發現學習的難度越來越大,如democracy、warlord、consultation等,就比剛開始的難很多,再往下到了專業程度的詞語,就更難記住了,如phenolphthalein(酚酞)、hexamediamine(己二胺 )、Potassium Permanganate(高錳酸鉀)等。在物理、政治、數學、化學、生物等這些領域,都有一大堆專業名詞要記,如果使用英語,那麼光記這些名詞就要花費大量時間。相反,如果用漢語,一般不怎麼需要特別去記這些詞語。

因此越深度學習,英語的難度就越大,最終超過學習漢語的。而我們使用一種語言,是用來交流和工作的,都屬於深度學習,所以總體上說,學習漢語的難度比英語小。

比較這兩大因素,我們就可以得知,漢語的實力更強,正在逐漸取代英語成為世界第一強語言。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不大相信,不過不要緊,時間可以證明一切。小編認為,大約到2040年,漢語將全面領先英語,屆時就可以證明這一論斷。

當漢語成為世界第一強語言時,第一、二語言不是英語的外國人將從學習英語轉向漢語,對他們來說倒也無所謂,心理比較不平衡的是第一、二語言是講英語的人,本來學習漢語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興趣,現在則變成一種要求。

既然漢語已經是世界第一強語言了,那麼一定程度上,對於大多數中國來說,確實可以不怎麼學習英語了。但對於中國學生而言,即便知道學習英語對以後的工作沒用,卻又沒能力挑戰整個教育體系,因此不得不說是令人苦惱的事。明明知道真相,卻又無能為力改變,只能說是一種悲哀。

寫到這裡,小編發現,當年學習英語耗費的巨額時間和金錢,早已是沉沒成本,事已至此,悲嘆何用,只能是當做不小心掉了一大筆錢。

相關焦點

  • 學習英語是浪費時間嗎?學習英語靠學習能力,掌握英語是自我財富
    學習英語是不是浪費時間?學習英語不是浪費時間,而是投資人生,這是我的觀點。縱觀古今,英語在中國雖然不是主流語言,但卻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不論是中國古代的翻譯官,還是現代社會的翻譯行業,都是英語紮根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重要的縮影。浪費,是指在生產和生活中,對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資源不合理使用的一種行為和現象。
  • 王思聰「掐架」花千芳:學習英語就是浪費時間?
    01王思聰掐架網友學英語有沒有用?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工具,本不該成為眾矢之的,但卻因為一位網友的言論被吵上了熱搜。起因是一位名叫「花千芳」的網友發表了這樣一條微博:「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都是一件廢物技能。浪費了我們無數人力財力,犧牲了孩子們寶貴的童年。
  • 花一半以上的時間來學啞巴英語,我覺得用不著,是不是可以不學?
    英語都和我們的母語同等地位了,多少孩子為了學英語浪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多少有潛力的學生就因為英語不好,與好大學無緣。又有多少人學了啞巴英語,一輩子也沒有用的機會。全國人民花一半以上的時間學英語!問題是大學畢業後90%以上的人用不上英語。
  • 語言終結者 01:中國人學習英語簡直就是在浪費時間
    英語中存在著大量重複的和不常使用的詞彙和句子,還有語法,中國的外語教育系統和理論大多都是在浪費時間,因為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在那裡做無用功,包括外面那些照本宣科的培訓機構,無非都是為了利益,但真正從語言本質和學生出發的英語教育者,很是缺乏。
  • 學英語需要花多少錢?
    學英語到底需要花多少錢?作為一個混跡英語培訓行業多年的老司機給你透個底,有些人一分錢不花學成英語大神,老外都以為他們是native-speaker,也有人一個英語培訓班就花十幾二十萬,然後坐在明晃晃的CBD寫字樓享受一下高端服務,至於英語學得怎樣,就只能呵呵了。英語培訓產品太多太多,學英語多少錢都能花得出去。
  • 我贊同把英語「踢出」高考主科,「霸佔」我們太多時間和精力
    很多家長從孩子3歲就開始報英語輔導班了,理由也很多,從小提供學習環境,適合孩子學習特點等等,最真實原因是小學到考研一直都很重視英語,一直都在三大主科裡。不得不學。絕大多數人會花十幾年時間學英語,花了大把時間,工作後卻用幾年時間就把英語忘記的差不多了。「英語不是語文」,我們每天看各種文件看各種資料用的是語文知識。
  • 把英語從高考中下架,變為選修課,我們學習英語的初衷又是什麼呢
    記得我們上學的時候,小學裡面只開設了語文和數學,二年級開始就學習毛筆字了。由於當時的教學脫離生活實際,所以小學5年的學習生活就稀裡糊塗的結束了,至於學會了什麼,到現在回憶起來也沒有多少東西可以值得回憶。上了初中,才開始學習英語,從最基礎的字母和發音開始,我也不知道學習英語到底為了什麼,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呢?
  • 應試教育該不該「取消」英語?大學網紅教授鄭強:學英語浪費時間
    文/凌說 「數學、語文、英語是中國應試教育的三大學科,其中英語一直飽受質疑,有人覺得學英語無用,為了考試而學不如不學,但有人覺得,學習英語不只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融入到英語世界中。」
  • 為什麼孩子不愛學英語?因為從小到大的英語學習都在被誤導!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不愛學英語?作為家長,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可是無論是用什麼辦法,孩子總是十分抗拒,甚至於「逼迫的方式」還會導致孩子們更加厭惡學習英語。之類的問題,這些問題雖然是日常生活中會用到的「實用性」句式,但是這學起來的感覺就像是在被調查戶口一樣,讓孩子無法產生學英語的樂趣,缺乏了一種語言學習應有的「靈魂」。所以,我們先要搞清楚,我們讓孩子學習英語,是為了學會什麼?是學會一種新的語言而已嗎?
  • 你的英語為什麼總是在學卻學也學不好?
    你的英語為什麼總是在學卻學也學不好?碎片化的時間學習英語本是無可厚非:畢竟很多人也只能在碎片化的時間裡學點英語。但是,在碎片化的時間裡用中文,或者只用中文「學」碎片化的英語,或把英語學成「碎片化」的英語就是在白白浪費碎片化的時間了。
  • 不要再浪費大好時光了,抓緊時間突破零基礎英語
    「光景不待人,須叟發成絲」,時光流逝飛快,我們每個人都猝不及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顧著吃喝玩樂,到頭來還是沒有一技之長。當年信誓旦旦地說把零基礎英語突破,可現在一句問候語都說不出。人的一生不一定要做轟轟烈烈的事情,但是學會英語,掌握這門語言,終身受益,這會伴隨你的一生。用英語打開世界觀,觀看更遠的世界。
  • 商務英語是學什麼,課程和就業方向
    商科英語學什麼課程?如何在商務中學會溝通?商務英語專業的主要課程包括商務英語口語、翻譯英語、進出口商務函電、商務英語談判、國際經濟英語、商務翻譯實務、商務ICT培訓、外貿商務英語等。其中英語翻譯、進出口業務函電、商務英語談判比較實用。大學除了一些專業課,還會學習公共課,比如毛蓋,鄧倫,大學語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等。
  • 教育專家鄭強:英語作用被誇大,英語成為中華民族不自信的表現!
    教育專家鄭強認為英語作為一個外國語言,在20年時間裡面,英語被過分的誇大,導致了孩子們在學習英語時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而且由此導致家庭也浪費了一定的金錢英語的誇大,是一種民族不自信>鄭強教授說:英語的學習耗費了20歲以下的孩子太多的時間,這是非常不正常的,是錯誤的,而英語僅僅作為一種交流用的工具,在現在的教育中,已經變了味。
  • 「取消英語」、「學習英語是民族不自信的表現」?
    近期,浙江大學鄭強教授的一番言論,讓網友們如鯁在喉、不吐不快:英語耗費了我們多少中國青年寶貴的時光?人家60年沒出過國人家就不能得諾貝爾獎了嗎?這20年時間裡,我們過分地誇大了英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我不是說外語不好,沒有外語就沒有我的今天,但是我看到中國無論是人才評價還是花費的時間看,如果我不指出這個問題,就是對不起你們!誰說的不會外語,外語不好就是文盲?今天我要給你揭曉:文盲說的!
  • 浙大教授:英語學習耗費太多孩子時間,是錯誤的!大家怎麼看待?
    #「英語學習已經耗盡了太多孩子的時間,這是不正常的,是錯誤的,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交流工具,今天已經變味了。書上君再來說說,鄭強教授近日爆紅網絡的話——英語浪費孩子太多時間這句話的意思鄭強教授已經表述得很直觀明白,鄭強教授不支持英語繼續在中國教育中佔據重要地位。此話一出,語驚四座。
  • 被過度「包裝」的英語,和被英語「綁架」的多數人!
    對於這種現象,如果我們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只要思維正常,一定會覺得這是不正常的吧!譬如:一個學中文的學生考古代漢語或古代文學的研究生,英語對他的研究能有多大幫助?但是,只要他英語不及格,即使專業門門都是九十多分,那也無緣繼續在大學深造。
  • 學英語不需要「苦行僧」,iEnglish攻克中國英語學習「老大難」
    家長愁,學生更愁:永無止境的單詞抄寫、語法練習和範文背誦,每天花大量時間「耗」在英語上卻不見成效,學習熱情被日漸消磨,對英語的興趣也不斷被侵蝕……當「最捨得」的家長和「最勤奮」的學生在「最易學」的語言上折戟,不得不讓人開始反思:難道我們做出的努力都是無用功嗎?
  • 慧伴英語:精聽是少兒英語學習中的根本,更是掌握英語的必經之路
    在此,我們主要討論一下孩子的英語學習,有的孩子在疫情期間每天都在學習英語,像慧伴英語的學員,由於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在慧伴英語上的學習進度更快了;有的孩子可以保證網課開始時上網課,作業方面僅僅是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而作業的質量就沒有什麼保障了;還有一些孩子可能連網課都保證不了,這其中有各種各樣的原因,試想,三個多月不接觸英語,孩子大腦裡的英語知識還剩下多少
  • 學英語5歲太早,12歲不晚
    有兩個問題需要釐清:一、學英語會不會干擾到語文和其它內容的學習?二、提前學,是不是一種對孩子精力和學習力的浪費?因為過早學習,孩子的母語還未掌握好,這會讓學英語的效率特別低下。如果直接將蘋果實物和apple對應起來,則可能會和原有的「蘋果」中文音發生衝突。我們基本都是沒有英語環境的,就算你說apple,孩子爺爺奶奶說蘋果,外面人也說蘋果,還是沒用。這種不一致的學習環境,既讓孩子無所適從,又特別浪費時間。雖然這個階段孩子的記憶力和學習力都特別棒,但中文環境的強勢,會抹掉你培養孩子英語的努力。
  • 浙大鄭強認為英語學習耗盡了太多孩子的時間是錯誤的,您怎麼看?
    鄭強教授認為:「英語學習已經耗盡了太多孩子的時間,這是不正常的,是錯誤的,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交流工具,今天已經變味了。」 鄭強老師其實是強調一個觀點,你學英語可以 但是不要忘記你的祖國是誰,很多人學習英語就是想著出國 ,出國以後就投靠別的國家 然後反手來對付自己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