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英語從高考中下架,變為選修課,我們學習英語的初衷又是什麼呢

2020-12-23 學習是一種責任

如果把英語從中國高考體系中下架,這對於中國好多不喜歡英語和不愛學習英語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好消息,以後不再為學英語而倍受折磨。 但是看看國內各種英語培訓機構的火爆。尤其在今年疫情期間,我才知道去英國留學的中國小學生就有15,000多名,這麼多家長把孩子從小就送到英美去學習正宗「倫敦腔」和「紐約腔」。可見,中國的好多家長對英語的崇洋媚外已經學過了頭。

記得我們上學的時候,小學裡面只開設了語文和數學,二年級開始就學習毛筆字了。由於當時的教學脫離生活實際,所以小學5年的學習生活就稀裡糊塗的結束了,至於學會了什麼,到現在回憶起來也沒有多少東西可以值得回憶。

上了初中,才開始學習英語,從最基礎的字母和發音開始,我也不知道學習英語到底為了什麼,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呢?還好,當時的英語教師在全國都還是個緊缺貨,在鄉村初級中學幾乎沒專職英語教師,教我們英語老師都是通過當時的教委從外縣招聘來的,也就是高中學歷吧,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打鐵自身不過硬,自己搞不懂英語。我記得我們當時學英語的時候,一個老師在自己的英語書上用漢字給英語單詞注音,就這樣我們學英語學的是似而非,學得一塌糊塗,就這樣稀裡糊塗的初中就畢業了,幸虧自己的其他文化課還可以,不然中考就名落孫山了。

後來又馬馬虎虎的考上了中師,就這樣陰差陽錯的當上了老師,以後英語就跟我無緣了,現在想想自己幸虧沒有學懂英語,如果學了英語,除了教學和考試拿分數,再也沒有看到其他任何價值。我們這一代沒有學好英語的中師生照樣撐起了中國基礎教育的半邊天,也不比哪個大學生差。

現在小學到大學的學生都在被迫學英語,而且好多專業尤其是像考研等英語規定是必考科目。前十年還想打算提升一下自己,想考個研,可是一看要考英語,我就崩潰了,最後直接放棄了。想想我們現在的學生,從九年義務教育到高中再到大學,一直在學英語,學了16年,耗費了多少青春年華。可是最後呢,進入社會能起什麼作用呢?你在中國跟誰說外語。外語的作用僅僅限於進入教師行道,進行英語和極少數少的人出國留學以及到外企工作,才能用得上英語外,而且僅僅局限於課堂交流而已,而80%的人學了16年英語無任何用處。現在想想耗費了學生16年的時間,學了一種除了交流,再沒有任何價值的語言,想想可能外國的乞丐和貧民的英語語言交流水平可能比我們的研究生和本科生都要高。

學習英語,除了考試而外,對於普通的80%的學生來說,它的作用和價值在哪兒我沒有看到。如果高考英語不取消的話,中國的孩子還要一直學無用的英語,試想想學習了16年英語,連自己的母語都學不好,而且又不到外國去學習、生活和工作,一種沒有自己根基和土壤的外國語言,在中國能起什麼作用呢?不學難道是新文盲嗎?趕不上時代發展嗎?不學英語難道就無法生存嗎?難道我們學了英語就會得到外國人的尊重嗎?能提高國家的科研水平嗎?能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嗎?能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嗎?

一個連自己民族的語言都說不好,卻能非常流利的說外國語言的人,而且還沾沾自喜,還瞧不起中國人,甚至污衊中國人。恰恰相反,這是一種文化不自信的表現,我們的學生到外國去學習深造,必須要英語考試過關,但是,我們反過來想,外國人到中國來,為什麼就不考漢語呢?一個外國人即使是文盲,到了中國,都是備受大家要尊重和歡迎,這又能說明什麼呢?

所以我認為,在高考中應該取消英語,不能把英語和語文、數學放在一個平等位置上,應該把英語放在一個次要的位置,讓英語成為選修課,讓喜歡的學生去學,讓不喜歡的學生不必再去學習,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學自己國家的語言,去讀去學他們喜歡的知識和技能等。不再為了考試而考試,把學生從學習英語的奴役下解救出來。

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學了將近30多年的英語,再回過頭來想想,我們國家現在的崛起和富強,難道是學英語學出來的嗎? 最近一兩年來,好多專家和學者呼籲高考取消英語,在日本和俄羅斯,已經在考慮明後兩年取消英語高考,把英語放到次要位置,不再作為必考科目,俄羅斯把漢語作為高考的必修課,我們中國對待英語的態度又是怎麼樣的呢?是否正在考慮,過一兩年把英語從高考體系中下架呢?

浙大高分子頂級教授鄭強,在一次演講中曾經這樣說過中國人學英語的態度,他說,沒必要追求英語的發音,也沒必要浪費16年的時間去學英語。英語只是溝通工具,人要有本事才會受到尊重,歐美的流浪漢英語那麼好有什麼用?鄭教授認為,英語浪費了中國青少年大把時光,最終大部分人都沒有用上。

鄭教授還提到日本的一個科學家,60年沒有領過一次護照,沒有出過國,但是獲得了諾貝爾獎。「誰說外語不好就是文盲?中國的教育界,還說計算機學不好就是文盲。中國近二十來年來,過度誇大了外語在中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分量和作用。這其實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

中國的學生耗費了16年的時間學英語,最後有什麼用呢?那麼中國的孩子為什麼還有拼命的學英語呢?原因還在於中國建國後,一直受到外帝國主義的打壓和封鎖,各方面都落後於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自從改革開放以後,為了更好的學習外國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要快速的達到中國崛起,趕上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學習外國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從學習外國的語言起步,不失為一種更快、更直接、更好的方法。而現在學習英語已經背離了我們開始學習英語的初衷。

如今的中國已經不再是100多年前任人宰割腐敗無能的滿清政府,而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復興,變得強大的中國。我們拼命的學習外語,為什麼外國人不像我們那樣拼命學習漢語呢?就是因為中國貧窮落後,被外國人瞧不起,漢語的地位一直比其它幾種官方語言的地位低。在國際社會上地位低,影響力小,沒有被國際社會所認可,說話沒有發言權。

今非昔比,隨著中國在國際上地位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學習中文,甚至來到中國工作和生活,中國的孔子學院辦到了世界各地。那是因為中國的崛起和強大。尤其是今年,新冠病毒疫情在全世界蔓延,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面對疫情卻束手無策,回過頭再看看中國在全世界抗擊疫情期間的表現,快速有效地控制住了疫情,這讓世界看到了強大的中國,我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自豪,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才是我們最大的依靠。

中國孩子要不要學英語,學英語有沒有用,且另當別論。作為中國人,學好母語,學會實用中文,才是最重要的! 中國的未來不是一味的模仿學習外國的東西,更需要創新的能力,去締造一個有民族自信的強國。讓那些外國人羨慕中國文化,學習我們的語言,做一個有根的中國人。

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全世界都開始關注中國文化,學習中國文化,好多國家將漢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我國是否也要改革一下,把英語從高考下架或者把英語的地位降低,納入選俢課,讓更多的中國孩子把時間花在閱讀國學經典文化中,學習自己喜歡的科技文化知識。比起學習16年英語,離開學校後終其一生都沒用上強多了。花費十多年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真沒必要學!

愛國從學好自己的母語開始,民族自信從學好自己國家的語言開始,自立自強從我們的文化自信開始。少年強則中國強。文化自信從孩子們做起,不是從學好英語開始。

相關焦點

  • 當英語變成了選修課會發生什麼?
    英語與數學、語文不同,雖然分數的比重一樣,但是英語對資源的依賴很高,城裡的學生,可以請家教進行一對一輔導,有些甚至能在網上找外教,還能買很多英語學習工具,學習方式多種多樣。但是農村的孩子卻不一樣,學習資源受到極大的限制,當城裡的孩子已經能夠較為流利地用英語進行日常生活對話的時候,農村的孩子還在為識記26個英文字母發愁。
  • 英語可能從三大主科中退出變為選修課,你怎麼看?
    曾幾何時,我們的學習主導思想是「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與國際接軌的需求讓英語成了我們的三大主科之一。在中高考中,英語和語文、數學一樣佔據著絕對的霸主地位。
  • 不具備英語的語言環境,英語作為一門選修課就夠了
    眾所周知,語言的學習需要天賦和努力,但更需要的是語言環境。我們國家不具備英語的語言環境,所以,英語學習起來非常耗費精力和時間,而引起浪費國家和家庭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但最終結果是,很少有人學得好,極少有人學以致用,甚至費了十多年勁,連與外國人溝通的能力都沒有。
  •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考英語成為選修課或將成為必然,有3點理由
    英語已經在中國高考中存在很多年,很多人不解,為什麼中國的高考中需要加入一門外語。 不得不說,經歷了清朝時期「閉關鎖國」的教訓之後,我們確實需要加強對國外的了解,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從而提升我們國家的綜合實力。而要學習,首先需要解決的便是語言障礙,所以英語的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 中國是否應該把英語踢出高考?讓學生學習英語,其重要性在哪?
    現在社會上很多人都認為要把英語踢出高考,覺得英語是別的國家的語言,怎麼可以在我們國家最重要的考試中,佔據如此重要的位置。那麼中國是否應該把英語提出高考?讓學生學習英語,其重要性在哪?
  • 中小學將英語必修課改為選修課,誰最開心?
    英語顧名思義就是西方家國的語言,它是一種西日耳曼語,是中世紀早期的英國最早被使用的語言,並最終因其舊有殖民地廣闊而成為世界使用面積最廣的語言。世界上主要國家都在學習英語,有些國家還把英語當作自己的官方語言。
  • 英語是否已經失去了它本身的價值?學科中還有它的一席之地嗎?
    近日,關於高考改革的問題引起了廣大家長的熱切關注,而英語學科是否在中高考當中佔比太重也掀起了一股討論的熱潮,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英語那些事吧!我們最初學習英語的初衷是什麼?每個人在學習英語的過程當中都會聽到長輩這麼說:學了英語之後也不出國,有什麼用?我們最初學習英語是為了多學習一種語言,了解外面更大更廣闊的世界。所以英語的學習除了學生能夠會做題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夠用英語去表達自己,用英語去交流、互動。而不僅僅只是去背單詞,學習「啞巴英語」。而我們現在學習英語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 「英語退出高考」真的是有利無害嗎?老師:「未必」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首先需要清楚,英語作為一門學科其設置的意義是什麼?1980年全國高考開始設置英語科目並且以總分30分計入,當時所考科目為語文、數學、政治,文科為歷史、地理,理科文物理、化學,每科分數100分,加上英語總分為530分。到了1981年英語總分提升到了70分,1982年後英語改為滿分100分。
  • 有人提議把英語「踢出」高考,可以嗎?英語和書法哪個重要?
    高考在即,面臨人生大考的學生們都在努力,他們背後的家長們同樣「壓力山大」。前幾天,一位書法藝術生家長和一位英語學霸家長爭論不休,一個說書法重要,一個說英語重要。對於這個問題,幾乎所有的家長都認為英語重要,因為英語在高考的時候分值是150分,而書法只不過是高中的一門選修課罷了。
  • 英語將退出統一高考轉為社會化考試 中考仍要考
    現在是想學什麼就考什麼,這就促進了學生按照他的興趣愛好,對學習有所選擇。由被動的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這是個很大的轉變。」  「2017年英語將退出統一高考」的消息一出,便在網絡上炸開了鍋。  馬上要迎接中考了,朱佳韻每天要花約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複習英語,讀背記英語單詞。  「改革的消息出來了,也不會影響我的學習計劃,畢竟中考120分的英語卷子還在那裡呢。」朱佳韻說,雖然不影響學習計劃,但她多多少少還是感到有一點失落,因為她的英語成績一直不錯,保持著班裡前十的水平。將來讀高中她也打算選文科,英語和語文算是兩大拉分科目。
  • 英語這門科目變為選修已是大勢所趨?各位老師對此有什麼看法?
    最近不少專家發表了自己對英語這門科目的看法,浙大的一位教授更是支持將英語踢出高考範圍。但小編之前也分析過這種做法是不太合理的。因此有網友提出可否將英語這門科目從必修科目變為選修科目呢?這樣既能夠保證同學們學習英語,但又不至於讓英語浪費我們太多的時間。
  • 高考英語到底會不會變為副科?聽聽浙大的教授鄭強怎麼說的
    近年來,英語是否被高考「淘汰」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話題!總的來說分為兩個派系,一個派別反對將英語作為高考的主要科目,代表是俞敏洪,他認為英語應該被高考「淘汰」,受影響最大的孩子是窮人的孩子,因為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錢參加培訓班。
  • 高考若取消英語科目,是外語教育的倒退!
    親愛的網友:你最關注的是什麼?你希望我們討論什麼話題?請你在此挖坑 ;你最想說的是什麼?你希望表達什麼樣的觀點?請你到此砸磚……你所關心的,正是我們所關注的!小編是個三觀正確、態度誠懇的好青年,一定不辜負大家對兩會的期待!……▼『獨家策劃』高考若取消英語科目,是教育的倒退!
  • 鄭強教授:英語作為「選修課」或許會好些,你贊同這個觀點嗎?
    而我們熟知的語、數、外三門基礎學科的難度也在不斷的提升,有人說數學成績是很難提升的,但是每年高考結束之後,總是有一些黑馬衝出突圍,以較高的分數出現在大眾的視野當中,那麼對於英語的學習是是怎麼看待的呢?鄭強教授:英語作為「選修課」或許會好些其實關於這個話題很多網友都有探討過,有人認為我們不應該學習英語,因為即便是以後就業可能也未必會用到,而鄭強教授也發表了言論:英語作為「選修課」或許會好些,他的話雖然得到了很多同學的認可,但事與願違。
  • 高考取消英語考試,再來一次閉關鎖國麼?
    目前中小學的孩子們花在英語學習中的時間太多了:「如果按照每天8個小時的學習時間來計算,在一個孩子最美好的10年時光裡,竟然將近五分之一(18.13%)的時間都花在了英語學習上。」因此,他還建議把中小學生的英語必修課改為選修課。我認為,高考取消英語考試,將弊大於利。一、若高考取消英語考試,三十年後將沒會英語之人。
  • 高考結束了,但對高考英語的疑惑還沒有解決
    「英語是否要退出高考?」的疑慮和探討依然是未來高考研究的重要課題。近日,託普朗寧CEO、iEnglish創始人趙亞松做客中國青年網《兩會大家談》欄目,與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姜耀東一起「雲端」探討了「英語是否應該退出高考」等教育領域的熱點話題。曾有人大代表專門提出建議,希望高考取消英語科目,將中小學的英語必修課改為選修課。
  • 英語只是交流工具,該不該扶物理「上位」,讓英語變成選修課?
    「英語這一門學科只是一種交流的工具罷了,我們該不該扶物理這個科目「上位」,讓英語這個科目變成選修課呢?」有人問。扶物理「上位」,讓英語變成選修課,我覺得這種做法有一定的可取性。據我了解,音標是不教的,英語發音也是不怎麼準確的,那學生怎麼學英語?有一種學英語的方法叫做諧音法——what is your name?(你叫什麼名字)這句話怎麼讀?有些英語老師「巧妙」地運用傳說中的「諧音法」——「蛙死羊奶(本)」。為何「羊奶」這兩個字的後面要標上「本」這個字呢?
  • 有多少人贊成高考取消英語呢?把它放到如此高的地位令人不解
    說到英語,可能對於很多學生來說都是一個令人厭煩的學科,從小學開始一直到大學畢業,持續了整個學習階段。不少人對英語可以說是非常痛恨的,如果不是為了高考,也許多數人都不會學英語。 曾經有人大代表建議高考取消英語科目,把中小學生的英語必修課改為選修課。這個提案受到了廣大網友的贊成。
  • 英語應不應該退出高考?也許成為選修課會更好!
    其實在李光宇建議之前就已經有取消英語的呼聲,李光宇發言之後的這些年也從沒有停止過。對於這件事,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表示:「高考取消英語,損失最大的是窮人家的孩子」。理由是越有錢的家庭越有條件校外學習,而貧困家庭的孩子沒有條件可能學不起。
  • 如果將英語改為選修課,情況將如何?一線老師這樣說:省錢又減負
    上周,我們學校計劃開設日語班。因為現在其他學校也開展了日語班,在高考當中比英語更佔優勢,現在的日語的小語種,參考人數較少,容易獲得更高的分數。後來引進的一個話題就是高考當中是否可以將英語變為選修。記得有一位花千芳這樣說過: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都是一件廢物技能,浪費了我們無數人力財力,犧牲了我們還這麼寶貴的童年。我一女拉黑的人無非是那些行業從業者為一部分思想上自我矮化的奴隸,說什麼外文資料,我記不太清楚,這個問題最後一隻專業翻譯的團隊就搞定了,哪用得著全民傻乎乎的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