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9月9日宿遷訊 發揮統一戰線優勢和作用,加強對商會組織的引導、服務和教育,團結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是抓好經濟發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近年來,泗洪縣歸仁鎮商會找準自身新定位,堅持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指導,以服務地區經濟建設、增強企業競爭能力、支持社會公益事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為目標,認真落實各級黨委政府的指示精神,加強組織建設、著力提高商會組織協調和服務保障能力,不斷提高商會建設水平,為推動全鎮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歸仁鎮商會建會以來,不斷捐助貧困人群,解決他們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成為歸仁鎮脫貧攻堅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結對幫扶,求學路上「一個不落下」
現在正值開學季,廣大學子們陸續踏上了求學之路。為解決學生因貧失學輟學問題,歸仁鎮加強保障,充分利用統戰平臺,多措並舉,凝聚多方力量,確保每一位學子都能夠順利入學。
歸仁鎮大口村老莊組的王文磊是一名大二學生,去年領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候,由於家庭原因,快開學了也沒有湊夠入學所需的學費,可急壞了王文磊。歸仁鎮商會副會長東皇圍護設施有限公司總經理袁雪梅了解到這個情況後,主動予以資助,為貧困大學生王文磊送上慰問金,承擔王文磊每學期4000元的學費,經常給她購置衣物等生活用品,並時常通過微信與王文磊交流,鼓勵她要自強不息,刻苦學習,發微信紅包給王文磊做生活費,叮囑王文磊要繼續努力學習,將來學業有成要回饋家鄉、社會。袁雪梅多次表示她看到貧困學子在她幫助下能夠和其他孩子一樣上學她就很高興了,就覺得自己所做的很有意義,會一直堅持下去。
2019年,歸仁商會與12名貧困學子結成幫扶對子,為貧困學子提供助學金,資助他們上學,並為貧困學子家長提供崗位培訓,協助就業,幫助貧困學子完成學業,融入社會。
二、精準施策,脫貧路上「一個不能少」
在瑞華服飾的生產線上,有一批專門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崗位。張先彬,歸仁鎮張宅村貧困戶,因為年紀較大,在外地找不到工作,只能打一些零工,賺不到多少錢,被人介紹到瑞華服飾裡面從事簡單的拉布工序,每個月能有三千塊錢的收入;杜秀蘭,歸仁鎮歸仁居貧困戶,老伴幾年前去世之後,家裡面沒有了勞動力,孩子還要上學,現在在瑞華服飾裡面剪線頭,每個月能有一千五左右的收入;呂順紅,歸仁鎮山河村留守婦女,據她介紹,在家門口工作既能照顧孩子,又能掙錢,工資高的月份每天能掙兩百多,比家裡的男性勞力賺的還多。
歸仁鎮商會自成立之初,就配合相關部門,針對企業的用工情況進行細緻排查,拿出一部分工序單一、勞動力要求低、操作簡單的崗位作為公益性崗位,提供給歸仁鎮低收入人群。針對低收入人群知識水平低、勞動技能匱乏等現實情況。歸仁鎮商會與勞動保障部門進行溝通協商,共同開展「四全工程」技能業務培訓,免費為低收入人口進行培訓。培訓內容涉及方方面面,圍繞歸仁鎮重點產業和支柱產業,結合市場需求和勞動者意願,在普查登記、分類建檔的同時,通過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三產服務業提升培訓等多個培訓項目,提升勞動力各方面技能,通過發展「三來一加」項目、創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措施全方位拓寬就業門路,實現就業目標。今年以來,歸仁鎮通過「四全工程」培訓人次達到1000人次,有效提高了勞動者業務素質,為勞動者掌握崗位技能,充分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歸仁鎮商會嚴格保障在企業就業的低收入人群的利益,每月對企業進行巡查,查看低收入人群的工資發放情況,對拖欠、少發工資的企業進行督促,爭取按時足額發放低收入人群工資,最大限度爭取利益,讓每一位就業的低收入者能夠在企業實現自身價值,達到脫貧致富目標。
三、村企合作,致富路上「大家一起富」
歸仁鎮商會有兩家成員企業:金仁龍面業和粒粒香米業。這兩家企業都是歸仁鎮本土企業,金仁龍面業主要從事麵粉加工和銷售;粒粒香米業主要經營稻穀加工和銷售。這兩家企業每年需要大量購進小麥和水稻作為原材料進行加工。之前,這兩家企業主要是通過多層商販購進大量小麥、水稻,成本高,購進的原料不同批次質量參差不齊,導致生產出來的產品品質會出現一定的波動,對兩家企業的經營帶來一定困難。
歸仁鎮商會了解到這一情況後,主動牽線搭橋,聯繫村居與企業進行洽談,商議小麥、水稻直銷事宜,將農戶手裡種植的糧食不經過其他商販,直接銷往企業,提高農戶和企業雙方的收益。
經過協商,金仁龍面業、粒粒香米業分別與各村居籤訂銷售合同,按照「訂單種植、保底收購、利益共享」的原則,對小麥、水稻的種植面積、收購價格、收購噸數等進行約定。這樣村裡面的糧食種植不再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且不愁銷路。兩家企業也為農戶請來了農技專家,對糧食種植技術進行培訓,從糧食品種的選擇,到育苗、分苗,再到施肥、用藥、收割時節等都進行詳細講解,傳授科學的種植技術,使農戶從之前的憑經驗種植到現在的科學精確種植,也使兩家企業生產出來的麵粉和大米質量有了源頭保障,保障了農戶種糧的利益,為企業穩定發展打下堅定基礎,實現了農戶和企業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