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無法破譯的6種古老文字-古老,文字,文明,破解 ——快科技(驅動...

2021-01-19 快科技

外媒稱,很多古老文明留下的文字記錄是我們了解其歷史的重要依據。

西班牙《趣味》月刊3月號報導稱,一些古文化對我們來說仍是一個謎,因為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都無法找到破譯其文字的密碼。文章列舉6種無法破解的文字。

1、蘇薩的原始埃蘭文字

原始埃蘭文字與人類最早使用的文字系統一樣古老。換言之,這種文字與被視為人類最早的文字系統的蘇美爾文字屬於同一時期。原始埃蘭文字發源於新月沃地。記載詳實的埃蘭文字出現在公元前25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西南部。但是在埃蘭文字出現之前大約500年,原始埃蘭文字就在埃蘭王朝的首都蘇薩出現了。

考古學家發現了大約1600塊刻著原始埃蘭文字的刻板。這種文字很可能與蘇美爾楔形文字的直接前身——原始楔形文字存在某種關聯,因為二者在某些方面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與蘇美爾楔形文字不同,原始埃蘭文字存在的時間較短,大約只有一兩個世紀。很難判斷這兩個文字系統到底哪個更早出現。無論如何,在已知的文字當中,原始埃蘭文字都是尚未破譯的最古老文字。這個文字系統包含的象形文字和抽象符號依然是個未解之謎。從這些文字的粗糙程度來看,其作者似乎並非專業人士。這或許也是原始埃蘭文字存在時間較短的原因之一。

2、原始西奈文字系統

作為希臘字母的起源,中東地區的腓尼基字母到底源於何處一直存在爭議。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過去有關最早的字母系統誕生於公元前1600年的西奈半島和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的觀點已經發生了改變。美國埃及學家1999年在埃及中部的底比斯和帝王谷附近發現了一批刻有字跡的石板。石板上的符號類似閃米特文字,發現者認為其可追溯到公元前1900年至公元前1800年。當時很多閃米特人遷往富庶的古埃及謀生,同時也將文字傳了過去。這種文字和上個世紀在西奈半島發現的原始西奈文字非常相近,但誕生得更早。

1904年至1905年英國埃及學家在西奈半島的一個綠松石礦遺址發現了一種誕生於公元前1600年的字母文字,使用者是幾千年前為法老工作的迦南礦工。1999年發現的文字和這種字母文字非常相似。新發現的是一種以閃米特字母為基礎的文字系統,但也受到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影響。這種字母系統比腓尼基字母的誕生要早6個世紀。由於與原始迦南字母和象形文字類似,科學家破譯了一小部分字母,但大部分依然未解。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的迦南礦工很可能將這些字母傳到了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而後來的腓尼基字母就誕生在這裡。這些迦南礦工在人類文化傳播的歷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

3、線形文字A和克裡特象形文字

1952年語言學家破譯了線形文字B。在克裡特島克諾索斯宮發現 的泥板上,那蛛絲般的文字之謎由此被揭開。而克諾索斯宮正是公元前第二個千年愛琴海地區的米諾斯文明的發源地。克裡特島是連接古希臘和中東地區的橋梁。為 了便於在貿易和祭祀中記錄,腓尼基文字從克裡特島這個入口傳入了古希臘。

但是關於希臘文字與中東的早期文字之間的聯繫,還存在著不少未解謎 團。目前可以確定的是,線形文字B是希臘文字的直接前身,而不像過去認為的那樣,是純粹的克裡特文字。它很可能是一種更加古老並且同樣來源於克裡特島的語 言在受到希臘語言影響之後演變出來的文字,而這種更加古老的文字被稱為線形文字A。

線形文字A發現於克裡特島的阿基亞特裡亞達宮,是線形文 字B的直接前身。其傳播過程與新宮殿時代(公元前1700年至公元前1350年)正相符,並且是古希臘時期地中海地區的第一種音節文字。線形文字A與線形 文字B之間有很多明顯的相似之處,因此可以通過後者推測前者某些文字的含義,但線形文字A迄今為止尚未完全破解。

線形文字A是從一種起源於中東的原始象形文字演化而來。在克裡特島發現的斐斯託斯圓盤上的這種象形文字可能記錄著一次宗教儀式。和線形文字A一樣,克裡特象形文字在語言學家和歷史學家心目中依然是個謎。

4、伊比利亞文字

伊比利亞半島的前羅馬帝國時期文化充滿了神秘的色彩。經典著作中有關伊比利亞和凱爾特伊比利亞文明的描述少之又少。直到公元前3世紀末,也就是迦太基入侵伊比利亞半島,以及迦太基與羅馬為了在地中海地區爭奪霸權而爆發第二次布匿戰爭之後,相關的文獻才多了起來。

在歷史學家眼中,伊比利亞半島在這個時間點之前的歷史一直是一片模糊。要重建這段歷史十分困難。只有從考古學中才能獲得對在此之前居住在伊比利亞半島的居民的一知半解。目前已經發現超過2000件刻有伊比利亞文字的不同形式——南方形式、黎凡特形式和西南形式的銅板或陶片,這些銘文資料可謂相當豐富。

伊比利亞字母來源於腓尼基字母。從公元前9世紀末開始,伊比利亞半島的居民與腓尼基航海家和黎凡特商人往來越來越頻繁,到了公元前5世紀伊比利亞文字應運而生,並從公元前3世紀開始傳入凱爾特伊比利亞人居住的埃布羅河流域。凱爾特伊比利亞人的文字和伊比利亞文字截然不同,來源於印歐語系。伊比利亞文字是半音節文字,擁有28個符號,對了解伊比利亞和凱爾特伊比利亞文明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922年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曼努埃爾·戈麥斯·莫雷諾根據銘文資料,發現了伊比利亞文字和西班牙語之間的聯繫。換言之,公元前3世紀伊比利亞半島的居民就可以用伊比利亞文字的黎凡特形式閱讀和書寫了。他們通常用錐子將文字刻在鉛板上。遺憾的是,時至今日我們依然沒能破譯這種文字。

5、奧爾梅克象形文字

多年來專家一直認為中部美洲幾大文明有著共同的核心內容。雖然這一觀點的反對者甚多,但幾乎所有人都贊同多姿多彩的中部美洲文明來源於奧爾梅克文明。公元前第二個千年至公元前5世紀,奧爾梅克文明在現在的墨西哥東南部經歷了誕生、繁盛到衰亡的過程。

奧爾梅克人建立了一個結構複雜的社會,在接下來的數百年內成為瑪雅社會和阿茲臺克社會的模板。在原始社會,出現文字往往是一個民族興旺強盛的象徵。直到10 年前,歷史學家還認為是薩波特克人創造了中部美洲的文字。然而,大量證據顯示,奧爾梅克人的文字為中部美洲的文字奠定了基礎。在位於墨西哥南部的拉文塔遺 址發現了大量刻有象形文字的陶片和石碑。

然而,這些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一個千年中葉的文字很難破譯,因為很難將象形文字和畫像區分開來。這些所謂的奧爾梅克象形文字與瑪雅象形文字非常相似,而這也印證了中部美洲的所有文字都曾受到奧爾梅克文字啟發的觀點。

6、復活節島的象形文字

1770年西班牙航海家、製圖師費利佩·岡薩雷斯·德阿埃多登上了復活節島,隨即強迫島上居民籤署協議,向西班牙國王俯首稱臣。島民在協議上籤下了一些奇怪的符號,這些符號屬於一種可能起源於南島語系的原始文字系統。而復活節島島民很可能就是南島語族玻里尼西亞人的後代。

19世紀中葉,法國傳教士歐仁·埃羅成為定居在復活節島上的第一個歐洲人。正是他讓島外的世界了解了朗格朗格——一套在復活節島上發現的符號。朗格朗格包括 21個符號,可能是一種使用鯊魚牙齒刻在模板上的象形文字。在復活節島的歷史上,島民創造了這種狀似人形、天體和動物的象形文字,使用牛耕式轉行書寫法 ——下一行接在上一行文字的末尾反方向書寫。這些象形文字書寫在使用託羅密羅樹木材製成的木板上,但就是這個細節導致很難分析其誕生年代,因為只能根據碳 14年代測定法分析木材的年代,而無法確定書寫者到底是什麼時候把文字刻在木板上的。

有些專家認為,朗格朗格誕生於歐洲人登島之後。然而, 島上的巖洞中也有類似的象形文字出現,而這些顯然是在歐洲人登島之前就存在了。這似乎暗示著朗格朗格是發源於復活節島本土的文字。還有專家認為,這種文字 與印度河流域的古文字有著親緣關係,但這種假設尚無確鑿證據支持。無論如何,如果能夠破譯朗格朗格,必然有利於了解復活節島神秘的文明。

相關焦點

  • 關於破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文字的歷史記載
    只有大約3萬到10萬人被破譯。大英博物館收藏的石板碑文最多,達13萬件。各種館藏的碑文大多未被破譯或翻譯,世界上僅有幾百名合格的文字工作者。古美索不達米亞的抄寫員跋涉數百英裡,與其他抄寫員一起參加破譯工作,將不同語言中相同的單詞進行比較,這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它的破譯。所有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都使用楔形文字,直到公元前100年後的某個時候,它被拋棄,取而代之的是字母文字。到了公元二世紀,楔形文字已經絕跡,所有關於如何閱讀它的知識都被遺忘了。
  • 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走近最古老的成熟文字
    甲骨文是我國發現最早的文獻紀錄,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遺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後期用於佔卜祈禱的文字。由於有了從甲骨文一脈相承發展到今天的漢字,才使中華文明發展至今沒有中斷,這為研究中國源遠流長的燦爛文明史和早期國家與社會形態提供了獨特而真實的第一手資料。甲骨文既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 楔形文字是如何「死而復生」的
    大約公元前3200年(烏魯克文化IV期),生活在兩河流域地區(今伊拉克南部)的蘇美爾人發明了楔形文字,並且最早用來記錄自己的語言——蘇美爾語,蘇美爾文明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文明。1700年,英國學者託馬斯•海德(Thomas Hyde)首先將這種文字定名為「楔形文字」(Cuneiform),它源於兩個拉丁語單詞cuneus「楔子」和forma「形狀」。
  • 破譯古老的羅塞塔石碑
    但是對於許多研究學者而言,它可是破譯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鑰匙,是非常重要的考古文物。歷經波折的石碑這塊石碑製作於公元前196年,由託勒密埃及王國時代的祭司所做,以作為當時年僅13歲的託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的紀念。
  • 一塊埃及古石碑上的文字困擾西方學者近20年,漢語學者卻輕鬆破解,將顛覆歷史
    一塊埃及古石碑上的文字困擾西方學者近20年,漢語學者卻輕鬆破解萬物之中,文明是最脆弱的,任何高度的文明都經不起它所面臨的多重危險的威脅
  • 文明從文字發軔!
    但為什麼說,文字的出現,也昭示著文明史的發端呢?我們還是用史實來說話。在人類歷史上,有四條河流孕育的文明最先達到以上標準,因此她們被譽為人類文明的發源地,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四大文明古國。這四個古老的國度都發明了自己的文字,下面就來看文字的玄機。
  • 科學家還無法解釋的6個消失的古老文明
    就如今已經發現的諸多考古發現當中,除了有大量的驚喜,也擁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東西,甚至難以解釋的東西,他們可能是已經消失的文明。從崇拜蜥蜴的古代文化到遺棄在沙漠中的堡壘,這一次小編就要為你介紹,科學家還無法解釋的6個消失的古老文明。
  • 被視為不存在的石碑,破譯千年未解謎題,堪稱古文明字典
    首先,我們都知道古埃及文明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文明,如今的埃及也是旅遊大國,像是書字塔,獅身人像冠譽全球,而在神殿與石壁上考古學家發現了大量的象形文,被稱作埃及聖書字,時間大概在公元前三千年。中國商朝的的甲骨文起源於公元前1600年,還算是比較晚的。
  • 破譯哈拉帕印章文字的密碼就深藏於《山海經》之中
    開啟哈拉帕文明的鑰匙又在哪裡?所有人都會把目光投向哈拉帕印章文字。自二十世紀初,自從這種文字面世以來,就有無數的專家學者為之傾倒!為了解讀這種未知的古代文字,他們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儘管有人聲稱破譯了哈拉帕印章文字,但由於拿不出充分的證據,只能無果而終。迄今在哈拉帕文明遺址中,發現各種印章達2500件以上,除印章外,還有些陶器和金屬器上也有銘文。發現的印章文字約400多個。
  • 最早的城邦文明,隱藏在楔形文字背後中堪稱恐怖的蘇美爾文明
    導語:在人類發明文字之後,人類記錄歷史,交流思想就不再藉助結繩記事這種單調而簡單的方式了。而是採用書寫出來的文字。而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不同地區的人們,和民族都有創造出獨特的文字。像象形文字,古漢語文字,等。其中在人類文明早期,兩河流域中也就是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平原上就誕生了一種神秘的楔形文字。
  • 文字背後的未來世界:世界五大文字系統,漢字排名第三!
    文字是文明最重要的標誌! 婆羅米字母,目前使用人口第二多的字母系統,形成於公元前6世紀左右,由古印度人所創,源自兩河流域楔形文字的腓尼基字母,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文字系統,可與中國漢字相媲美。
  • 河南發現神秘符號,比甲骨文還早4千年,專家:中國最古老的文字
    河南發現神秘符號,比甲骨文還早4千年,專家:中國最古老的文字導語:甲骨文作為商朝的產物,一直被人們覺得是我國目前最早的文字, 那麼難道在商朝以前就不存在文字了嗎?畢竟任何事情都會存在一個發展的過程,漢字亦是如此。
  • 人類文字起源,從羅塞塔石碑解密古埃及象形文字
    ,沒有辦法破解它。這個發現實在是太轟動了,因為如果能夠順利的破譯這塊石碑上的文字,那不就能破譯古埃及的文字了嗎?所以這塊石碑一經發現之後,立刻就被送到了開羅的埃及研究院,之後,它被拓印,抄錄了很多份,送到全世界各地的學者手中去研究。第二年,法軍戰敗羅塞塔石碑原本是要從開羅運回巴黎的,但是在港口的時候被英軍給截胡了,之後就運回了英國,直到今天,它仍然保存在大英博物館裡。
  • MIT科學家開發機器翻譯新算法,專為破譯消失的古語言
    無法「谷歌翻譯」的古老語言如今,世界上現存約有 7100 種語言。然而,古時存在的大多數語言都已不再使用,幾近滅絕。數十種已滅絕語言也被認為是「未破譯」的語言,也就是說,我們對它們的語法(grammar)、詞彙(vocabulary)或句法(syntax)了解不足,也無法理解其文本的意思。
  • 解讀古埃及文字有多難?有人需要30年,但有個人只要2年
    古埃及王朝,是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位於今天的中東地區。古埃及大約誕生於7400多年之前,最終於公元前3150年,古埃及正式成為一統政權。古埃及對於人類的起源,還有文化,宗教信仰誕生有著很重要推進。可古埃及象形文字,被譽為是世界上,破解難度最大的古老文字。
  • 漢字究竟落後於時代,還是最具先進性的文字呢?文字演化歷史
    在商朝的晚期形成了中華民族最早的古老文字甲骨文,因為有了甲骨文的存在,我們才可以通過對當時文字的破譯來了解更多那個時期的華夏歷史。從甲骨文開始,中國的漢字經歷了多次演變才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用的文字。在這個過程中漢字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呢?而漢字又是不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先進的文字呢?讓我們先來看看一座城市,位於河南省的安陽。
  • 尼雅遺址發現神秘木牘,專家說:文字一旦破解,必將揭開尼雅秘密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在尼雅遺址中,專家們曾發現過一種古老的文字,而這種文字如果一旦被破解,就能揭秘尼雅的千古謎團。究竟是什麼文字,又是什麼謎團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一一揭秘:尼雅遺址位於現在的民豐縣境內,最早由英國探險家斯坦因於1901年發現,因此斯坦因也算是推開尼雅大門的第一人。在此後的30多年間,斯坦因及其他西方探險家們,曾多次往來於尼雅遺址,同時也出土了大批珍貴的歷史文物。
  • 歷史對比:從上古四大文明的文字演變,看中國文明何以延續至今
    蘇美爾人的文字最早用於經濟貿易記錄,正是通過貿易交流,讓埃及人學習到蘇美爾人的文字系統。但和蘇美爾人不同的是,古埃及人的早期文字並非主要用於經濟管理和臨時記錄,而是更多用於永久紀念意義,如王名和頭銜,象徵給予其神聖的力量,表明雕像上人物的身份,這使得埃及文明雖然出現文字的時間比蘇美爾文明晚,但在國王事跡上卻有著比蘇美爾人更早的記載。
  • 價值一百萬的「紅崖天書」,為什麼至今沒人能夠破解?
    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貴州地區,至今仍流傳著許多古老的民俗風物。「紅崖天書」,無疑是貴州最神秘的歷史遺存。
  • 效率遠超英語的古老文字!讓你在信息過量時代一目十行!
    當今時代,是一個科技快速發展和信息爆炸的時代,人類社會產生的信息量每年都在快速增長,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科技、經濟、社會信息資源總量呈爆炸式增長。據研究機構統計,在20世紀60年人類代信息總量約72萬億字符,80年代擴張到約500萬億字符,而從1985年到1995年10年間,信息總量增加了的24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