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天下事,閒談華夏五千年。李師弟和您聊歷史,由我大膽猜想,由您小心求證。
在商朝的晚期形成了中華民族最早的古老文字甲骨文,因為有了甲骨文的存在,我們才可以通過對當時文字的破譯來了解更多那個時期的華夏歷史。從甲骨文開始,中國的漢字經歷了多次演變才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用的文字。在這個過程中漢字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呢?而漢字又是不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先進的文字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一座城市,位於河南省的安陽。河南省的著名城市眾多,你以為安陽這個城市似乎沒有洛陽、開封、許昌的名氣大,那你就錯了。千萬不要小看安陽,三國時期它叫鄴城是曹魏的王都所在。再向前推到公元前1300年它叫做殷,沒錯,它就是當初商王朝的國都;正因為如此商朝又被我們稱作殷商,所以說起來安陽作為古都的歷史遠比別的城市更早。
1899年清末時期,安陽小屯村的農民在刨地的時候,挖出了一些奇怪的碎片。他們以為這些可能是中藥龍骨,也就是一些古代哺乳動物,像是牛啊、鹿啊之類的骨骼化石。於是就將這些碎片賣到了中藥鋪,剛好有一天一個叫王懿榮的人買到了這些碎片。
這個人是北京的國子監祭酒,對古文字有很深的研究,他發現這些碎片上有像是文字一樣的圖形;直覺告訴他這可不是一般的東西,很可能是一種比漢代的文字還要古老的文字;於是就開始特別去收集這些碎片,因為這些文字都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所以這些碎片上的文字就被定名為甲骨文。
王懿榮的發現也拉開了甲骨文研究的序幕,到了1917年的時候,對於甲骨文的認識已經有了很大突破。甚至發現了很多商王朝國王的名字,而且和《史記》中記載的商朝國王順序一致;出土的地點又剛好就是曾經的殷商國都,於是基本可以證明甲骨文是屬於殷商時期的文字了。經過了百餘年的挖掘和研究,如今已經出土了15餘萬塊甲骨文碎片,甲骨文也被認定為現今發現的最早的中國古代文字。
文字本身就是一種記錄符號,是人類用來傳遞信息的工具,甲骨文也是如此。它的內容主要是佔卜記事之類,但從甲骨文開始已經奠定了漢字的演變和發展方向,對最終形成我們今天使用的漢字起到了重要作用。
從甲骨文開始,漢字經過漫長的時間洗禮。經歷了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等變化,才有了我們現在使用的現代簡體漢字。漢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還被廣泛使用的意音文字,所謂意音文字又叫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是一種圖形符號既可以代表語素,又可以代表音節的文字系統。每一個字都有著自身代表的意思和讀音,而除去漢字世界上其他還被廣泛使用的文字基本都屬於表音文字,也就是使用少量的字母來記錄語音,從而再記錄語言的文字系統。表音文字的字母只代表音節,不代表語素,這就是為什麼外國人總是說漢語是最難學的。因為單單是形態各異的漢字就足夠把他們搞迷糊了,更何況每個字還都有著不同的多重的意思呢!
雖然甲骨文是現今發現最早的古代漢字,距今已經三千多年,但說起漢字的起源卻可以推斷到六千年前。漢字起源的說法也有很多種,像我們比較熟悉的倉頡造字。也有結繩說和八卦說,認為漢字起源於古人的結繩記事或是由八卦演變而成。另外還有刻劃說和圖畫說等等,總之說法各異但卻並沒有一個完全肯定的真相。
當然這並不影響如今的漢字的地位和作用,漢字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它不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還對中國周邊地區產生的重大影響;形成了一系列的衍生文字,甚至像朝鮮、日本、越南等國家都曾經以漢字作為主體文字使用,時至今日日文和韓文中仍保留了部分漢字。對於我們華夏子孫而言,漢字更是民族靈魂的紐帶。尤其是那些身處異國的華人,偶然間看到的一個漢字會讓人深深吸引,感受到無以言表的親切。簡單的橫豎撇捺飽含著太多中國人的情思和鄉愁,每一個中國人都是那一撇一捺,都是漢字的魂魄。
有些國外的學者認為漢字有著明顯的缺點,甚至可能會導致中華文化在未來的傳播中消失。
第一是認為漢字過於繁雜書寫和學習時比較困難,會導致未來學習漢字的人不斷減少,最終產生的結果就是導致漢字被歷史拋棄。
第二是認為漢字的排序非常困難,使得在智能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對漢字的機器書寫列印造成困難,甚至可能需要為了漢字而研製專門的機器;這就會導致中國在科技發展方面受到一定影響,最後會讓中國難以融入世界性的新型文明理念。
第三是認為漢字無法準確表達外來詞彙的意思,會使得中國人與外國人出現溝通障礙;在進行交流時產生不利影響難以和世界接軌。
對於這樣的觀點,我只能說純粹是杞人憂天了。漢字在幾千年的演變中也是緊跟著時代發展和進步的,最早的漢字和現在的漢字很多從結構到意義都有了變化;絕沒有停滯不前,建國後的漢字簡體化,其實就是對漢字的改革。的確有些繁體字被簡體化後,會失去一些原本的意蘊和味道;但從另一個角度說簡體字,也確實對漢字的普及和推廣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華民族的智慧是無窮的,雖然很多古老的東西會跟不上歷史潮流;但漢字是肯定不會被淘汰的,也是不可能被中華民族放棄的,因為漢字是中華文化的根。就拿現在的漢字輸入方式為例:我們發明了拼音輸入、五筆輸入、筆畫輸入、手寫輸入等多種不同方式,可以滿足各種不同人群的打字習慣;恐怕其他任何一種文字,也沒有漢字輸入法這樣擁有如此多的方法選擇吧。至於第三點,如果說漢字無法準確表達外來詞彙的意思,那麼其他文字不是同樣難以表達漢字的精髓嗎?
眾所周知,漢字是最講究意蘊的。漢字的結構和組合之美在唐詩宋詞中就可見一斑,使得漢字不僅是一種文字,更是一種藝術品;又有誰敢說哪一種文字能夠像漢字一樣,既準確表達出意思,讀著看著還如此有意境呢?強行要求漢字去為了其他語言服務,本身就是一件不平等的事情!
漢字不但沒有落後過時,反而卻體現著極大的先進性和實用性。無論是誰,只要熟悉掌握了三千個常用字,不管時代如何發展,新興事物如何出現,這些文字都可以將其表述出來。
例如火字和車字都是幾千年前就有的字。當近代有了火車之後,我們只需把這兩個字放在一起就成了它的名字。只需要根據漢字的本意就能迅速理解詞彙的意思,完全不需要再去創造學習掌握新的漢字。漢字所具有的這種靈活性,才是先進文字應該具備的因素。
再以英文舉例雖然只有26個字母,但是每當出現新事物表達新意思就只能再去創造新的單詞。對比一下漢字中的幾個詞牛、公牛、母牛、牛奶、牛角、牛犢是不是既有關聯性又簡明易懂;那麼用英文分別怎麼表示呢,cattle、bull、cow、milk、horn、calf,仿佛誰和誰都沒關聯,完全沒有規律和邏輯可循。這就導致很多單詞只能依靠死記硬背詞彙量越來越多,單詞的字母數目越來越多。就算是莎士比亞活過來看看現在的英文書只怕也看不懂了吧……究竟哪種文字更先進也就無需多說了!
所以我認為漢字才是最具智慧的文字,甚至可以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它不僅僅在古代舉足輕重,在當今和未來的中國與世界中,漢字也會發揮其獨有的魅力和威力將中華文化延續下去。
古代中華文明中最為獨特和神秘的一環,不得不說那就是陰陽五行和周易八卦。有的人認為這些是封建迷信,也有人認為這些屬於尖端科學;陰陽五行究竟是科學還是迷信?《周易》和《易經》又是不是一回事呢?
下一回我們一起去尋找答案,感謝您閱讀。如果喜歡還請您多多關注我們,咱們下一回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