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究竟落後於時代,還是最具先進性的文字呢?文字演化歷史

2021-01-09 李師弟MTY

滄海桑田天下事,閒談華夏五千年。李師弟和您聊歷史,由我大膽猜想,由您小心求證。

在商朝的晚期形成了中華民族最早的古老文字甲骨文,因為有了甲骨文的存在,我們才可以通過對當時文字的破譯來了解更多那個時期的華夏歷史。從甲骨文開始,中國的漢字經歷了多次演變才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用的文字。在這個過程中漢字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呢?而漢字又是不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先進的文字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一座城市,位於河南省的安陽。河南省的著名城市眾多,你以為安陽這個城市似乎沒有洛陽、開封、許昌的名氣大,那你就錯了。千萬不要小看安陽,三國時期它叫鄴城是曹魏的王都所在。再向前推到公元前1300年它叫做殷,沒錯,它就是當初商王朝的國都;正因為如此商朝又被我們稱作殷商,所以說起來安陽作為古都的歷史遠比別的城市更早。

1899年清末時期,安陽小屯村的農民在刨地的時候,挖出了一些奇怪的碎片。他們以為這些可能是中藥龍骨,也就是一些古代哺乳動物,像是牛啊、鹿啊之類的骨骼化石。於是就將這些碎片賣到了中藥鋪,剛好有一天一個叫王懿榮的人買到了這些碎片。

這個人是北京的國子監祭酒,對古文字有很深的研究,他發現這些碎片上有像是文字一樣的圖形;直覺告訴他這可不是一般的東西,很可能是一種比漢代的文字還要古老的文字;於是就開始特別去收集這些碎片,因為這些文字都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所以這些碎片上的文字就被定名為甲骨文。

王懿榮的發現也拉開了甲骨文研究的序幕,到了1917年的時候,對於甲骨文的認識已經有了很大突破。甚至發現了很多商王朝國王的名字,而且和《史記》中記載的商朝國王順序一致;出土的地點又剛好就是曾經的殷商國都,於是基本可以證明甲骨文是屬於殷商時期的文字了。經過了百餘年的挖掘和研究,如今已經出土了15餘萬塊甲骨文碎片,甲骨文也被認定為現今發現的最早的中國古代文字。

文字本身就是一種記錄符號,是人類用來傳遞信息的工具,甲骨文也是如此。它的內容主要是佔卜記事之類,但從甲骨文開始已經奠定了漢字的演變和發展方向,對最終形成我們今天使用的漢字起到了重要作用。

從甲骨文開始,漢字經過漫長的時間洗禮。經歷了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等變化,才有了我們現在使用的現代簡體漢字。漢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還被廣泛使用的意音文字,所謂意音文字又叫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是一種圖形符號既可以代表語素,又可以代表音節的文字系統。每一個字都有著自身代表的意思和讀音,而除去漢字世界上其他還被廣泛使用的文字基本都屬於表音文字,也就是使用少量的字母來記錄語音,從而再記錄語言的文字系統。表音文字的字母只代表音節,不代表語素,這就是為什麼外國人總是說漢語是最難學的。因為單單是形態各異的漢字就足夠把他們搞迷糊了,更何況每個字還都有著不同的多重的意思呢!

雖然甲骨文是現今發現最早的古代漢字,距今已經三千多年,但說起漢字的起源卻可以推斷到六千年前。漢字起源的說法也有很多種,像我們比較熟悉的倉頡造字。也有結繩說和八卦說,認為漢字起源於古人的結繩記事或是由八卦演變而成。另外還有刻劃說和圖畫說等等,總之說法各異但卻並沒有一個完全肯定的真相。

當然這並不影響如今的漢字的地位和作用,漢字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它不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還對中國周邊地區產生的重大影響;形成了一系列的衍生文字,甚至像朝鮮、日本、越南等國家都曾經以漢字作為主體文字使用,時至今日日文和韓文中仍保留了部分漢字。對於我們華夏子孫而言,漢字更是民族靈魂的紐帶。尤其是那些身處異國的華人,偶然間看到的一個漢字會讓人深深吸引,感受到無以言表的親切。簡單的橫豎撇捺飽含著太多中國人的情思和鄉愁,每一個中國人都是那一撇一捺,都是漢字的魂魄。

有些國外的學者認為漢字有著明顯的缺點,甚至可能會導致中華文化在未來的傳播中消失。

第一是認為漢字過於繁雜書寫和學習時比較困難,會導致未來學習漢字的人不斷減少,最終產生的結果就是導致漢字被歷史拋棄。

第二是認為漢字的排序非常困難,使得在智能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對漢字的機器書寫列印造成困難,甚至可能需要為了漢字而研製專門的機器;這就會導致中國在科技發展方面受到一定影響,最後會讓中國難以融入世界性的新型文明理念。

第三是認為漢字無法準確表達外來詞彙的意思,會使得中國人與外國人出現溝通障礙;在進行交流時產生不利影響難以和世界接軌。

對於這樣的觀點,我只能說純粹是杞人憂天了。漢字在幾千年的演變中也是緊跟著時代發展和進步的,最早的漢字和現在的漢字很多從結構到意義都有了變化;絕沒有停滯不前,建國後的漢字簡體化,其實就是對漢字的改革。的確有些繁體字被簡體化後,會失去一些原本的意蘊和味道;但從另一個角度說簡體字,也確實對漢字的普及和推廣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華民族的智慧是無窮的,雖然很多古老的東西會跟不上歷史潮流;但漢字是肯定不會被淘汰的,也是不可能被中華民族放棄的,因為漢字是中華文化的根。就拿現在的漢字輸入方式為例:我們發明了拼音輸入、五筆輸入、筆畫輸入、手寫輸入等多種不同方式,可以滿足各種不同人群的打字習慣;恐怕其他任何一種文字,也沒有漢字輸入法這樣擁有如此多的方法選擇吧。至於第三點,如果說漢字無法準確表達外來詞彙的意思,那麼其他文字不是同樣難以表達漢字的精髓嗎?

眾所周知,漢字是最講究意蘊的。漢字的結構和組合之美在唐詩宋詞中就可見一斑,使得漢字不僅是一種文字,更是一種藝術品;又有誰敢說哪一種文字能夠像漢字一樣,既準確表達出意思,讀著看著還如此有意境呢?強行要求漢字去為了其他語言服務,本身就是一件不平等的事情!

漢字不但沒有落後過時,反而卻體現著極大的先進性和實用性。無論是誰,只要熟悉掌握了三千個常用字,不管時代如何發展,新興事物如何出現,這些文字都可以將其表述出來。

例如火字和車字都是幾千年前就有的字。當近代有了火車之後,我們只需把這兩個字放在一起就成了它的名字。只需要根據漢字的本意就能迅速理解詞彙的意思,完全不需要再去創造學習掌握新的漢字。漢字所具有的這種靈活性,才是先進文字應該具備的因素。

再以英文舉例雖然只有26個字母,但是每當出現新事物表達新意思就只能再去創造新的單詞。對比一下漢字中的幾個詞牛、公牛、母牛、牛奶、牛角、牛犢是不是既有關聯性又簡明易懂;那麼用英文分別怎麼表示呢,cattle、bull、cow、milk、horn、calf,仿佛誰和誰都沒關聯,完全沒有規律和邏輯可循。這就導致很多單詞只能依靠死記硬背詞彙量越來越多,單詞的字母數目越來越多。就算是莎士比亞活過來看看現在的英文書只怕也看不懂了吧……究竟哪種文字更先進也就無需多說了!

所以我認為漢字才是最具智慧的文字,甚至可以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它不僅僅在古代舉足輕重,在當今和未來的中國與世界中,漢字也會發揮其獨有的魅力和威力將中華文化延續下去。

古代中華文明中最為獨特和神秘的一環,不得不說那就是陰陽五行和周易八卦。有的人認為這些是封建迷信,也有人認為這些屬於尖端科學;陰陽五行究竟是科學還是迷信?《周易》和《易經》又是不是一回事呢?

下一回我們一起去尋找答案,感謝您閱讀。如果喜歡還請您多多關注我們,咱們下一回再見。

相關焦點

  • 漢字是文字發展的主流,拼音文字只是支流
    文字發展的歷史,並非單線發展,那種認為從象形到拼音,從表意到音素是文字發展規律的看法是西方中心論的表現。一、文字的類型成熟的文字,就形式而言,可以分為一維線性文字和二維面性文字,一維線性文字代表為拉丁文字,二維面性文字代表為漢字。
  • 漢字是記錄漢語最適用的文字
    作者:蘇培成(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漢字是我們的老祖先獨立創造的文字,至今已有六千年歷史。現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成批漢字是甲骨文,距今3300多年。甲骨文至現代漢字一脈相承,從未中斷,這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今天的中國已進入信息化時代,古老漢字依舊充滿活力。
  • 秦始皇統一文字的漢字究竟長啥樣?你看過嗎?
    儘管漢字的起源是多源頭的,但是到了商周時代,出現了以中原為核心的一統王朝,使得中國的文字基本上是比較統一的。 各地漢字形體非常混亂,隨時都在演變,這種演變有兩個特點:簡化和形聲化。一個字的演變往往經過多次反覆,各地變化也不完全一致,同一字所採用的聲符、形符互有差異,帶有濃厚的地方色彩,造成了先秦時代的文字異形、一字多體的現象。
  • 資訊時代,拼音文字將取代漢字,這是謠言還是趨勢?別傻了
    漢字距今已經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它是我國古代智慧的結晶,是書寫生活記錄歷史的重要法寶。在英語、法語等這些語言中,漢字是唯一一個使用時間最長且自古以來就被認可的文字,漢字的出現造就了豐富多彩的中華文明,我們身為中國人自豪都來不及,怎麼可能拋棄漢字使用拼音文字呢?
  • 為什麼說漢字和其他文字走上了不同的路
    世界上只誕生過蘇美爾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印度土著的印章文字、瑪雅人的方塊圖文以及中國漢字這樣幾種為數不多的原生文字,而世界上其他的文字大多是在這幾種原生文字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次生文字。象形文字是原始人根據自己所看到的事物的直觀印象畫出來的,所以這種文字表達事物最直觀最形象。文字在其誕生之初都會下意識模仿所看到的事物來代表它的含義,所以原生文字在誕生初期都是類似於圖畫的形式。
  • 中國的方塊文字是怎麼演變的?為什麼叫漢字呢?
    我國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到現在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那它為什麼叫漢字呢?順其自然使用的語言被稱為漢語,文字稱為漢字,服飾稱為漢服,這種稱謂,一直沿用至今。直到20世紀前仍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國家的官方書面規範文字,東亞諸國都在一定程度上自行創製漢字。在非漢語體系中,日本制定了《常用漢字表》,韓國也制定了《教育用基礎漢字》,而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越南、朝鮮、蒙古等國,現今已廢棄漢字。一千多年來,楷書一直是漢字的標準字。
  • 人類文明史上最有特色的兩種文字,漢字沿用千年,拉丁文卻消亡?
    這就是一個可以說最熟悉的陌生文字。拉丁文起源於義大利半島中部的拉丁部族,隨著羅馬帝國的強盛,它曾經是統治全歐洲的官方語言,而今它卻成了博物館牆上的文物,在感慨之餘,也讓我們對它的命運充滿好奇。西安的石碑可以說是漢字的「資料庫」。在這裡我們能夠清晰的感覺到中國5000年沒有間斷的文字沿革。
  • 帶你認識文字:漢字的特點,漢字與漢語的關係
    帶你認識文字:漢字的特點,漢字與漢語的關係漢字的特點(一)從形義上來看,漢字是表意文字,是用表意體系的符號來表示漢語的詞或語素的.世界上通行的文字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表音文字,一類是表意文字(表形的象形文字實際 上也屬於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是用字母來 表示語言中的音節或音素的。(二)從語音上來看,漢字是代表音節的。在表音文字中,字母是表示語言的音素的。
  • 落後還是先進,漢字和英文的世紀之爭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英文是使用最廣泛的文字,然而誰更先進呢,在這日益交融的世界,誰能最終取代對方?最近總能看到類似問題,竊以為,談文字本身來斷定其存亡,不免流於表面,真正決定它們存續的,另有其實。
  • 流傳了500年的「西夏文字」是天書還是漢字,為什麼如此神秘?
    」是天書還是漢字,為什麼如此神秘?漢、夏文字"論末則殊,考本則同"。《西夏史》觀點其二,古代歷史上一般少數民族部落在逐漸一個政權時,通常會先創造屬於自己的筆墨,由党項羌族開闢的西夏國也不可能破例。眾所周知,在李元昊建國稱帝初始,就給宋仁宗呈送了國書"臣偶以狂斐,制小蕃文字"。表明西夏方塊文字應該確實是西夏景宗時代所創造的。
  • 漢字能簡化為拼音文字嗎?
    2008年,全國政協委員宋祖英、黃宏、鬱鈞劍等名人就曾經聯名提出恢復繁體字,認為繁體字是中國的根,為了文化傳承,就算不使用也要認識。馮小剛提案和宋祖英提案相當具有代表性,分別從使用功能和文化傳承的方面力陳繁體字的優越性。實際上,簡體還是繁體的功能性差別影響非常細微,根本談不上取代與否,歷史上甲骨文、金文、篆文到隸書、楷書,它們並沒有功能性上的本質差別。
  • 漢字從繁體字到簡體字,是漢字的進步還是倒退?你怎麼看?
    古者無文字,其有約誓之事,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結之多少,隨物眾寡;各執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漢字是中華民族積澱了千年的寶貴財富,也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文字。那漢字究竟是何時產生的呢?《淮南子》《呂氏春秋》等古籍中皆有提到,倉頡作書,用來替代結繩的記號。
  • 原來,漢字,是太陽的文字
    冬至在古代乃至更遠古的時代華表更是將智慧和巧妙地太陽的行轉變化和太陽光影隨日而行的長短曲直變化記錄下來轉化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真正的表意文字太陽和太陽光影行轉變化的漸進過程第一次全方位破解了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如何將太陽行轉運行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狀態和變化轉化並產生對應的「漢字」最簡單的
  • 漢字是土生土長文字 形聲字不斷壯大(組圖)
    如果有機會,希望大家都走走看看,親身感受一下漢字五千年的文明。當我們涵泳漢字的歷史長河,既「溯洄從之」,又「溯遊從之」,才會真正體會到漢字的無窮魅力,無限風光。   今天我就嘗試給各位當一回嚮導,就漢字與文化做一些粗淺的講解,希望能引起大家的興趣。但各位若想真正過把癮,還是要到中國文字博物館去看一看,或者去國家圖書館,安安靜靜地讀幾本書。
  • 為什麼最有可能通行世界的文字是漢字,而不是拉丁文的世界語
    世界語言千千萬萬,單單是中國的方言,就數不勝數,於是100多年前就有人提起這個問題,為什麼不創造一個能通行世界的語言呢,這樣各國交流就更加便利了。後來真的有人發明這種語言,還得到世界各國名流的推崇,像中國的蔡元培、魯迅、胡愈之、巴金、陳獨秀都曾支持它的推廣,這就是世界語,到現在已經有129年的歷史。
  • 它是我國女性專用文字,在漢字史上的地位舉重若輕,如今瀕臨滅絕
    它是我國女性專用文字,在漢字史上的地位舉重若輕,如今瀕臨滅絕中國的漢字是世界上流傳最久、最常用的文字之一,從倉頡造字開始已經有好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期間雖然一直在演變但精髓始終被保留了下來,直到現在。現在全世界學習漢字、使用漢字的人越來越多,可很少有人知道這麼個冷知識,其實古代漢字還有個旁支,那是一種專門為女性定製的漢字,名叫「女書」。這種文字聽起來就有明顯的性別特徵,「女書」在歷史上也的確只有女性在用,而且只有一小部分女性用了那麼一段時間。
  • 藏文注音漢字,另一種形式的漢語文字
    「ཏོན་」、「ཧོ་」在藏語裡無意義, 「གོ་」的意思是「間隙」,「ཛང་」無意義,「བུན་」的意思是「債務」,「འགྱེན་」、「གྱིའུ་」無意義,幾個藏文字連在一起毫無意義,那麼劉英華究竟要講什麼呢?
  • 越南歷史曾創造文字替代漢字,最後太複雜被棄用,現在已成死文字
    越南歷史上曾創建有越南本民族自己的文字,這種文字在西山朝曾短暫使用,但是現代卻因為複製而被拋棄使用,現在只是死文字。在越南的歷史上,喃字只存在於民間語言,像西山王朝統治的24年間,這種文字才用於各種文書上。
  • 《廣告語言文字管理暫行規定》廢止的可行性
    2020年6月1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關於廢止部分規章的決定(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其中就涉及到了《廣告語言文字管理暫行規定》。那麼,該規定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性呢?假如該規定廢止了,商業廣告活動是否就可以任意使用文字、詞語了呢?
  • 文字的效率:中英韓日四國文字識別效率對比,中文遙遙領先
    漢字是唯一一個可以做到「一目十行」的文字,「識別速度」是漢字的獨門絕技!2、韓文版 . .在這句話裡「漢醫」和「韓醫」的韓文都是「 」,完全相同,如果沒有中文輔助,韓國人永遠不知道我說的是「漢醫」還是「韓醫」!再看一個例句:枕戈待旦,用翻譯軟體是 ,然後再翻譯成中文「枕著庫房等天亮」或「我們削減了倉庫,等待美好的一天「。這說明「戈」這個字在韓語裡發音與「倉庫」相同,電腦很難識別。不知道漢字「戈」的韓國人也不知道具體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