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是個迷人的城市,古典熱情、充滿浪漫的氛圍,是西方文明的殿堂。為了尋找這座城市的文明密碼,我們每天都要行走3萬多步。
什麼是文明密碼?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文字。古羅馬的官方文字是拉丁文,我們今天熟悉的英文字母ABCDE其實都是拉丁字母,這就是古羅馬的官方文字,拉丁文的。
是不是覺得很熟悉,好像每一個字母我們都認識,但是連起來什麼意思?不僅我們不知道,其實今天的義大利人如果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也不知道。這就是一個可以說最熟悉的陌生文字。拉丁文起源於義大利半島中部的拉丁部族,隨著羅馬帝國的強盛,它曾經是統治全歐洲的官方語言,而今它卻成了博物館牆上的文物,在感慨之餘,也讓我們對它的命運充滿好奇。
西安的石碑可以說是漢字的「資料庫」。在這裡我們能夠清晰的感覺到中國5000年沒有間斷的文字沿革。
為了證實我們的這種感受,來這之前,我們特地拿了一本今天在很多人的書架上都能找到的書《論語》,比方說司馬牛問君子這段,對一對吧。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看看一千年不變,我們中華文明就是這樣一字一句傳承下來的。
長安與羅馬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最有特色的兩種文字,但是為什麼一個已經進入了博物館,而另一個卻依然活躍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歷史中我們找到了答案。拉丁文的命運是與羅馬帝國的興衰緊密相連的。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在東羅馬,希臘文很快就取代了拉丁文。而在西羅馬,在被日耳曼文攻陷之後,拉丁文也很快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拉丁文不在通用,然而拉丁字母卻活了下來,並且悄悄地孕育了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等等西方國家的文字。
拉丁文是義大利晚的媽媽,拉丁文在很多其他語言都有應用。在很多其他語言,甚至在英文中還能找到蹤跡,特別是拉丁文很完好地讓我們表述科學名詞。
與字母演化而來的拉丁文相比,從象形發展而來的漢字傳承能力更強一些。每一個由橫豎、撇、捺、構成方塊字都有一個獨立的意思,也有一個獨立的生命。不過你也別以為中國的文字自古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在戰國時期,如同當時混亂的政局一樣,一個馬字就有這麼多種寫法。
但漢字能夠穿越千年沿用至今,我們不得不感謝一個人,秦始皇。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嶧山刻石。當年秦始皇統一天下,宣示武功,讓李斯刻下了這塊石碑,秦始皇統一中國還統一了文字,秦小篆的確立,就為中國文字後來的統一和發展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
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統一的力量,是漢字直到今天還跟我們生活在一起。優雅的中國人又在這個基礎上演化出不同的書寫方式,創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書法藝術,這使得漢字擁有了更加神奇的生命力。它就像中國人的胎記,將多民族的中國緊緊地凝聚在一起。而拉丁文它每一個靈動的字母就像一顆蒲公英的種子,植根於人類文明交融繁衍的沃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