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史上最有特色的兩種文字,漢字沿用千年,拉丁文卻消亡?

2020-12-26 行走中的歷史

羅馬是個迷人的城市,古典熱情、充滿浪漫的氛圍,是西方文明的殿堂。為了尋找這座城市的文明密碼,我們每天都要行走3萬多步。

什麼是文明密碼?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文字。古羅馬的官方文字是拉丁文,我們今天熟悉的英文字母ABCDE其實都是拉丁字母,這就是古羅馬的官方文字,拉丁文的。

拉丁字母

是不是覺得很熟悉,好像每一個字母我們都認識,但是連起來什麼意思?不僅我們不知道,其實今天的義大利人如果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也不知道。這就是一個可以說最熟悉的陌生文字。拉丁文起源於義大利半島中部的拉丁部族,隨著羅馬帝國的強盛,它曾經是統治全歐洲的官方語言,而今它卻成了博物館牆上的文物,在感慨之餘,也讓我們對它的命運充滿好奇。

西安的石碑可以說是漢字的「資料庫」。在這裡我們能夠清晰的感覺到中國5000年沒有間斷的文字沿革。

論文

為了證實我們的這種感受,來這之前,我們特地拿了一本今天在很多人的書架上都能找到的書《論語》,比方說司馬牛問君子這段,對一對吧。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看看一千年不變,我們中華文明就是這樣一字一句傳承下來的。

長安與羅馬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最有特色的兩種文字,但是為什麼一個已經進入了博物館,而另一個卻依然活躍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歷史中我們找到了答案。拉丁文的命運是與羅馬帝國的興衰緊密相連的。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在東羅馬,希臘文很快就取代了拉丁文。而在西羅馬,在被日耳曼文攻陷之後,拉丁文也很快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拉丁文不在通用,然而拉丁字母卻活了下來,並且悄悄地孕育了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等等西方國家的文字。

拉丁語系

拉丁文是義大利晚的媽媽,拉丁文在很多其他語言都有應用。在很多其他語言,甚至在英文中還能找到蹤跡,特別是拉丁文很完好地讓我們表述科學名詞。

與字母演化而來的拉丁文相比,從象形發展而來的漢字傳承能力更強一些。每一個由橫豎、撇、捺、構成方塊字都有一個獨立的意思,也有一個獨立的生命。不過你也別以為中國的文字自古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在戰國時期,如同當時混亂的政局一樣,一個馬字就有這麼多種寫法。

戰國時期的馬

但漢字能夠穿越千年沿用至今,我們不得不感謝一個人,秦始皇。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嶧山刻石。當年秦始皇統一天下,宣示武功,讓李斯刻下了這塊石碑,秦始皇統一中國還統一了文字,秦小篆的確立,就為中國文字後來的統一和發展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

嶧山刻石

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統一的力量,是漢字直到今天還跟我們生活在一起。優雅的中國人又在這個基礎上演化出不同的書寫方式,創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書法藝術,這使得漢字擁有了更加神奇的生命力。它就像中國人的胎記,將多民族的中國緊緊地凝聚在一起。而拉丁文它每一個靈動的字母就像一顆蒲公英的種子,植根於人類文明交融繁衍的沃土中。

相關焦點

  • 曾經一直沿用漢字的越南,結果廢除漢字推行拉丁文,如今效果如何
    在唐朝,因為當時唐朝非常的開放,所以當時各國的留學生都會來到唐朝進行學習,回國之後便對他們的國家進行一些變法和改制,讓自己的國家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發展,其中最為著名的例子就是,日本文字是在借用中國漢字之後才出現日本特有的文字,並且學習日本文字時就會發現有大部分的日本語言詞語來源於中國古代漢字。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直使用漢字的越南,強行推行拉丁文將漢字廢除,現在效果如何了呢?
  • 1917年,越南徹底廢除漢字推行拉丁文,如今效果怎麼樣?
    而改變一個國家就要先從文化、思想上改變。越南身為中國附屬國,深受2000年的文化影響,想要快速改變也是需要一定的努力。中華文明深入人心,而法國的文明始終走不進越南課堂上。為此法國決定,讓越南放棄學習漢字,改學習法語。但是法國低估了越南的野心,他們開始推行拉丁文,在17世紀時,越南正式宣布取消學習漢字,改為學習拉丁文。
  • 漢字與中華文化
    當人類意識到需要把說出的話記下來時,就發明了文字。在世界範圍內,曾經獨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們的漢字外,還有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瑪雅文。後來,這些古老文字的命運各不相同,或因某種歷史原因而消亡,如瑪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變革而遭廢棄,如楔形文、聖書字,只漢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傳承的脈絡清晰可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良好載體。
  • 越南「廢除漢字」75年,寫春聯改用拉丁文,唯獨這個字沿用到今天
    現如今中國已經變成世界上唯一使用象形文字作為書面文字的國家了,除了日本還能看到一些漢字的影子,其他的國家都已經向表音文字看齊了。就連漢字也差一點在錢玄同及魯迅的影響下學習西方的拉丁化。然而有這麼一個國家卻不得不被迫廢除漢字,改用拉丁文,它就是越南。
  • 為什麼最有可能通行世界的文字是漢字,而不是拉丁文的世界語
    世界語版本的《西遊記》這個世界語是拼音文字,只有28個字母和簡單拼音規則,學會後基本看了就能發出這個語言正確的音調,而且比任何一種民族語言都易於學習和掌握。但是至今,能說、能寫世界語的少之又少,由於基數太少,導致出現最尷尬的問題就是當你高興地「磨刀霍霍向豬羊」之時,竟然發現沒有牲口,如此磨再好的刀一切都白搭。幾千年的歷史告訴我們,除非採用殖民的方法,否則語言文字的推廣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不靠暴力能成為世界通行語言絕對不可能是拼音文字。從某種程度來說,阿拉伯數字就是最理想的語言工具,為什麼呢?
  •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帶你認識「文字」
    文字的性質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是形、音、義的統一體,是人類最重要的輔助性 交際工具。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自從人類社會出現的第一天起,語言也就產生並為整個社會 服務了。語言的歷史究竟有多久呢?人類的最初階段是猿人階段,約生存於300萬年至五六十 萬年以前,也就是說,語言至少也有五六十萬年的歷史了。文字比語言年輕得多,世界上最 早的文字距今也只有五六千年的歷史。現在世界上還有一些民族沒有他們自己的文字,但是 都 各有自己的語言。據統計,全世界已被承認為獨立語言的有4200多種,其中有文字的只有 1/4。
  • 韓國全面廢除漢字,63年後韓國學者:漢字才是我們的文字
    人類之所以是萬物之靈,是因為人類具備更為高等的智慧,而更重要的是,人類有將智慧積累轉化為文明的本領,然而,構建一種文明、一種文化,都離不開用之傳播的語言和用之記錄的文字。韓國漢字書法因此,地球上有很多人類族群雖然有自己的語言,卻因為沒有自己的文字而始終形成不了屬於自己的文化、構建不出屬於他們的文明。
  • 越南曾是「漢字文化圈」的一員,為何越南大學生卻聲稱:感到慚愧
    ——〔古希臘〕米南德文字的出現,使得人與人之間有了更加方便的交流方式,同時在解決諸多爭端問題之時,也能夠通過語言來更好的解決,地域不同以及文化起源的不同,導致其語言也就有所不同,語言是伴隨著一個區域的發展而形成的,同時語言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一個區域的歷史,我國5000年的文化使得諸多周邊國家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漢字便是影響最為深刻的一個
  • 除了漢字,其他文字有書法藝術嗎?
    任何一種語言誕生之初,一定有語音,但卻不一定有文字,在語言發展過程中,語音系統和文字系統相分離成為一種常見的現象。受漢文化影響,漢族周邊的民族和國家,或者直接用漢字形體記音,或者在漢字形體的基礎上,創造了自己的文字,也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書法藝術。比如湖南「女書」書法。
  • 中國文字絲路行——《漢字》國際巡展走進裡昂
    法國當地時間9月20日,為了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勤工儉學運動100周年、中法建交55周年,中國文字絲路行——《漢字》國際巡展在法國裡昂證券宮隆重舉行。本次展覽聚焦漢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設計創新兩個方面,介紹漢字發展脈絡,以中國設計語言表達中國人當下的生活方式,展示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優秀漢字設計作品及其衍生品,表達中國人民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注。
  • 我們使用的是方塊漢字,而不是拼音文字——漢字具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漢字最巨大的功能,是維繫著多民族、多語言的共同認同。  中華民族在東方這塊土地上,能夠維持五千年而不出現分裂,漢字的功德無量!只是需要我們去認識到這個特點,認識到這個重要的作用。例如,顯赫一時的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他們為什麼在歷史上很快四分五裂?因為羅馬帝國在使用拉丁語書寫自己的方言時,就自然地出現了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等等,都在使用這個拉丁語,但是到了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域時,受到方言的制約,也就改變了這種拉丁語的寫法,因而就出現了法語、義大利語。隨著羅馬帝國的消亡,拉丁語也就自然開始消亡了。然而,為什麼這樣的現象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出現?
  • 它們都由漢字衍生,複雜的天書被破譯,簡單的契丹文卻成死亡文字
    漢字衍生字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多次講到封建王朝中,宋朝在文化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在兩宋期間,周邊國家曾經競相以漢字為藍本
  • 漢字是土生土長文字 形聲字不斷壯大(組圖)
    民俗學的角度是從沒有文字或文字不發達的民族那裡,去考察他們的意識和活動對文字產生的作用,用外民族在相同文明階段的相似性來佐證漢字。考古學是從尋找古人類遺物方面去探索漢字的源頭。已經發現了刻畫符號和象形符號兩個系統。刻畫符號在全國各地都有發現,以陝西西安半坡和臨潼姜寨最為典型,是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呈幾何形,數量不多,前後變化不大,往往有特殊用途。
  • 魯迅為何會說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結合當時大背景就明白了
    而且拉丁文簡單易懂,學習簡單的文字或許能幫助國人擺脫文盲的狀態。擺在面前的是整個民族面臨的危機。後人總是批判先生此言有忘本之意。但是我們應該結合一個當時魯迅先生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就不會這麼認為了。反而認為他這樣的舉動是由於他急切的救國之心。
  • 文明從文字發軔!
    四、文明的載體和表現從文明的釋義來看人類文明史的起源,對於人類文明史出現的判斷標準,主要是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產生、國家制度的建立。城市的出現、國家制度的建立,正是人類對自然「人化」的結果。這些成果反過來在「化人」,文明就產生了。
  • 漢字是記錄漢語最適用的文字
    作者:蘇培成(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漢字是我們的老祖先獨立創造的文字,至今已有六千年歷史。現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成批漢字是甲骨文,距今3300多年。甲骨文至現代漢字一脈相承,從未中斷,這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今天的中國已進入信息化時代,古老漢字依舊充滿活力。
  • 漢字和英文誰將成為人類未來的官方文字!網友:支撐漢字
    漢字的發展可謂是一枝獨秀,在很多古文明中,唯獨漢字是流傳下來的古文明文化,加上漢字具有的多種寫法,已經漢字之中蘊含著的太極之道,讓很多書法家以漢字為榮,以漢字為美。世界上沒有哪一種字符能夠成為書法,能夠成為書法的只有漢字,我們知道我國歷史上的大書法家,但是從未聽說過英文存在什麼書法家,可見英文並不具備文化底蘊,也並不能夠體現出世界的道理。
  • 姜宗福:甲骨文不是象形文字,是記錄商朝前華夏文明史的文字檔案
    湖南民族職業學院甲骨文研究團隊收到國際上漢字研究最權威的學術機構——世界漢字學會的邀請。他們將在2021年10月於韓國延世大學舉辦的第八屆年會上宣讀其甲骨文研究的最新成果:「甲骨文不是象形文字,每一個甲骨文也不是單獨的文字,而是由12個象形字母根據不同需要,按照上、下、左、右、中的結構排列組合敘事現成的語言單位,猶如英文的單詞、短語、句子或段落。
  • 為什麼說漢字和其他文字走上了不同的路
    象形文字是原始人根據自己所看到的事物的直觀印象畫出來的,所以這種文字表達事物最直觀最形象。文字在其誕生之初都會下意識模仿所看到的事物來代表它的含義,所以原生文字在誕生初期都是類似於圖畫的形式。目前東巴文被學術界公認為比巴比倫楔形文字、古埃及聖書文字、中美洲瑪雅文字和中國甲骨文更為原始古樸,因此被視為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這種古文字對研究比較文字學和人類文化史具有很高的藝術價質,是人類社會文字起源和發展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