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衍生字
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多次講到封建王朝中,宋朝在文化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在兩宋期間,周邊國家曾經競相以漢字為藍本,創建屬於本民族的文字。比如党項人使用的西夏文、契丹人使用的契丹文、女真人使用的女真文,而同時期又存在越南境內使用的字喃,壯族同胞使用的方塊狀字等等,它們雖然字形有明顯區別,但根源都來自漢字。所以,如果穿越回宋朝,你可能會認為全世界都在使用方塊字。但是它們現在無一例外地都已經不再被使用,其中極度複雜西夏文曾經存在了五百多年,但是國祚較長的遼國契丹文反而只存在了三百多年,這是為什麼呢?
契丹造字契丹文
五代時期,中國處於大分裂之中,中原地區戰亂頻繁,王朝更迭不斷,而遊牧民族統治的北方則相對和平。在後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了契丹八部,隨後建國稱帝。在漢臣韓延徽等人的影響下,耶律阿保機仿照中原王朝建立了契丹的政治制度,推行王位世襲制,並且命大臣耶律突呂不等人在漢字的基礎上創建契丹文。當時契丹大字一共有三千多字,完全滿足本民族交流、記錄等使用需求。
西夏文與漢字對照
党項族也是長期居住在北方的遊牧民族,早在唐朝安史之亂時,党項首領就被賜姓李氏,封夏國公。在公元1038年,李元昊正式擺脫宋朝的藩屬,建國稱帝。西夏已經有了身後的文化及政治積澱,而建國前三年,大臣野利任榮等人也已經參照漢字發明了極為複雜的西夏文,據現代專家考證,當時西夏文總共有5857個單字。
北宋時期形勢圖
北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享國210年的遼國滅亡於宋、金兩國的夾擊之下,後來耶律大石西遷建立西遼,在1218年被蒙古所滅,此後幾十年內,契丹文徹底消失,逐漸成為至今都無法破譯的「死亡文字」。西夏在公元1227年亡於蒙古,總共立國189年,但是西夏文卻一直沿用到明朝中期,總共使用了長達五百年。
金滅遼、北宋線路
從字形上來看,西夏文遠遠比契丹文複雜,但為什麼使用時間長於契丹文呢?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這主要與兩國施行的不同文化政策有關。也許是為了防止漢族文明的全面滲透,遼國在文化上長期自我封閉,契丹文僅僅限制在契丹貴族中使用,並且不允許只言片字流出遼國境內。而遼國亡國前後,遼國政府又將契丹官文集中銷毀,而金宣宗也曾經頒布詔令,禁止金國範圍內使用契丹文,所以契丹文幾乎是伴隨著遼國的滅亡一起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複雜的西夏文
但是西夏則使用了不同的政策,西夏雖然長期與宋朝敵對,但是國內儒家文化卻非常興盛,雖然使用的文字不同,但是他們也有科舉考試,也讀四書五經,與宋朝的文化交流非常頻繁。所以雖然西夏文的字形與讀音完全與漢字不同,但兩種文化卻有很強的對應關係。西夏亡國後,党項族雖然逐漸消失,但他們的文字卻一直存活到了明朝中期,現在也已經可以完全破譯。
看來,不管是經濟還是文化,只有開放才能發展,封閉只能自取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