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文字只有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嗎

2021-01-08 鴻鵠高飛翔九天

事實上我們通常所說的語言文字這個詞彙是由兩個彼此聯繫而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共同構成的:所謂語言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話,文字則是一種用於書面記錄的工具。事實上語言的歷史遠比文字悠久。自300多萬年前人類誕生之日起只要不是聾啞人都會開口說話,然而文字的發明不過是最近幾千年的事。事實上迄今為止世界上仍有相當一部分民族只有口頭語言而沒書面文字。

我國的56個民族幾乎都有本民族的語言,然而擁有文字的民族只有31個。美國的一些印第安部落、澳大利亞土著居民以及亞馬遜叢林和非洲的一些原始部落都沒自己的文字。目前已有文字的民族中大多數存在借用其他民族的文字這種現象:歷史上古埃及、古希臘、古印度以及中華文明這幾大古文明較早形成了自己的文字,所以周邊民族往往會對其文字進行借鑑。

歷史上中華文明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漢字書寫系統,當時周邊的其他民族在與華夏民族的交流中不斷接觸到各種先進的文化和制度,隨著這些民族的文明程度日漸開化之後就需要用文字對日常的生產生活進行記錄。歷史上越南、朝鮮、琉球等國都曾直接使用漢字記錄自己的語言,此外古壯文、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朝鮮諺文、日本假名、越南喃字等文字都曾受到漢文化影響。

公元15世紀的地理大發現開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全球化,在這一過程中大批本來沒有自己文字的民族開始借鑑其他民族的文字用來記錄自己的語言,時至今日世界上的文字形態可謂五花八門、千奇百怪。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都有語音、詞彙和語法三要素,而文字作為紀錄語言的工具也有三要素:音--語音(字的讀音)、形--字符形狀(字的書寫形狀)、義--意義(字所表達的含義)。

比如「大」這個字的讀音念作dà,字符形狀是一橫、一撇、一捺,所表達的意思是容量、體積、面積、數量、力量、年齡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的對象,所以就有了體積大、面積大、年齡大等概念。也許有人會問外文是不是和漢字一樣也是由音、形、義三要素所構成的呢?thank這個英文單詞的音標是θk,在字形上是由t,h,a,n,k五個字母組成,所表達的意思是謝謝。

儘管每種文字都需要同時表達音、形、義三要素,不過根據各種文字對三要素所表達的側重點可以將其分為表形文字/象形文字、表音文字/拼音文字、意音文字/語素文字。當今世界所存在的任何一種文字以及歷史上曾存在過的已消亡的文字無論有多麼花裡胡哨基本上都可以歸入這三大門類。這三類文字中最初出現的是表形文字(象形文字),那麼什麼是象形文字呢?

所謂象形文字是指純粹利用圖形來作文字使用:我要寫一個「日」字就畫一個太陽,要寫一個「馬」字就畫一匹馬,要寫一個「人」字就畫一個人......象形文字是原始人根據自己所看到的事物的直觀印象畫出來的,所以這種文字表達事物最直觀最形象。古埃及文字、中東兩河流域的早期楔形文字、最早的漢字、納西族的東巴文、水族的水書都屬於象形文字的範疇。

然而象形文字的局限性也是相當明顯的: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客觀事物可以畫出來,然而缺乏實體感的抽象事物怎麼畫呢?比如呼吸的「呼」字怎麼畫呢?難道畫一個鼻子不成?那麼我也可以理解成你所要表達的是一個「鼻」字啊。由於象形文字存在複雜與學習難度高的固有屬性,所以後來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區象形文字逐漸被更容易學習和初步掌握的拼音文字所取代。

不過拼音文字也並不是大家通常所認為的都是根據聲音拼出輔音元音組合在一起就行了。拼音文字實際上又可以細分為全音素文字、輔音音素文字、 元音附標文字、音節文字等類型。所謂全音素文字就是文字記錄了語言的所有發音音素,口語怎麼說也就意味著書面文字怎麼拼寫。英文、俄文、德文、西班牙文等歐洲主要文字基本上都屬於全音素文字。

如今歐洲的語言大多都是全音素文字:大部分歐洲國家的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寫,俄羅斯、烏克蘭、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一部分東歐斯拉夫國家的文字使用西裡爾字母。拉丁字母和西裡爾字母都來源於希臘字母,而希臘字母又源於腓尼基字母: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腓尼基人「設計」出了22個腓尼基字母,後來希臘人在和腓尼基人交往過程中逐漸學會用腓尼基字母拼寫希臘詞語。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希臘人按他們的發音習慣對腓尼基字母進行了改進:腓尼基字母中沒元音字母,每個符號只代表一個輔音,而其中有幾個輔音是希臘語中所不會用到的。大約在公元前900年希臘人開始將一些字母作為希臘語的元音,從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字母書寫體系。愛奧尼亞率先使用了這套新的字母系統,此後這套字母系統在希臘各城邦逐漸普及開來。

如今西方國家所使用的字母體系基本上都可以追溯到腓尼基字母,因此腓尼基字母被認為是當今所有字母文字的祖先。腓尼基人所發明的這套字母表奠定了西方世界最早的文字基礎,使人們能更為容易地掌握閱讀與寫作的能力,成為了未來通訊的關鍵要素之一。腓尼基字母還不只是如今西方各國文字的鼻祖,事實上腓尼基字母同樣曾在亞洲廣泛傳播。

主要分布在今天的西亞兩河流域到地中海東岸一帶的阿拉米人引進了腓尼基人的字母文字並將其廣泛地運用於日常生活。阿拉米人還從埃及引進了作為書寫工具的莎草紙和筆。阿拉米商人在西亞各地進行商業貿易時通過帳單和收據等方式將他們的字母文字傳播給了周圍的其他部族。公元前500年前後阿拉米語逐漸取代楔形文字的阿卡德語成為西亞地區的官方語言,同時也是當時西亞主要的商業、文化和民間語言。

後來猶太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鑑了阿拉米人的文字創製了自己的希伯來文。阿拉米語的傳播為後來與之相近的阿拉伯語的誕生奠定了基礎。事實上阿拉米語的影響已遠遠超出了中東的地域範圍:印度的天城體字母以及中亞的粟特字母都在一定程度上借鑑了阿拉米語的字母,而粟特字母後來又進一步發展出回鶻文、突厥文、蒙古文、滿文和錫伯文的字母。

輔音音素文字顧名思義就是文字中全是輔音的文字。腓尼基文實際上就是一種輔音音素文字,腓尼基字母在傳入希臘後被希臘人根據自身情況加入了原因才逐漸形成如今歐洲的全因素文字。然而正如我所說的腓尼基字母並不是只往歐洲傳播的,同樣借用了腓尼基字母的希伯來文和阿拉伯文就仍保持著一定的輔音音素文字的特徵,不過希伯來文在後期發展的過程中已出現從輔音音素文字向準全音素文字過渡的跡象。

元音附標文字是一類以輔音字母為主體、元音以附加符號形式標出的表音文字。該書寫系統的主要特點是:輔音字母自帶一個默認元音,其它元音字母一般附加在輔音字母的周圍(前後上下均有可能)。這類文字中最典型的是印度的天城文,此外泰米爾文、孟加拉文、泰文、緬甸文、藏文、麥羅埃文也都屬於這類文字,可以說南亞、東南亞梵語文化圈的國家或民族幾乎都使用的是元音附標文字。

音節文字是以音節為單位的文字。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音節文字有日文假名和韓文。歷史上日本的文字系統曾深受中國漢字的影響:中國唐代時期留學生吉備真備根據漢字楷書的偏旁部首發明了片假名,後來日本人又根據漢字草書的偏旁部首發明了平假名。發展至今的現代日文書寫系統有一部分是日本人當初直接從中國引入的漢字,一部分是根據漢字偏旁創造的假名,此外日文中還引入了一部分羅馬字。

同樣越南、朝鮮半島等地的文字也曾深受漢字影響,然而日語、韓語、越南語其實和漢語屬於不同的語言體系:漢語屬於漢藏語系漢語語族,越南語屬於南亞語系越芒語族越語支,日語、韓語則是黏著語。事實上與漢語同屬漢藏語系的藏語、苗語、緬甸語、泰語反而在語言歸屬上比日語、韓語、越南語更為接近於漢語。在古代日本人、越南人、半島人長期使用漢字記錄本民族語言就出現了口語和書面語的衝突問題。

越南人為解決這一問題發明了喃字,日本人為解決這一問題發明了假名,朝鮮半島則根據自身情況發明了訓民正音(朝鮮諺文)。廣義上漢字、喃字也具備一定的音節文字特徵,因為它們本身亦為一個字符對應一個音節,然而反過來說一個音節所對應的可就未必只有一個字符了。比如ma這個音節所對應的漢字有馬、媽、瑪、碼、螞、嗎、嘛、罵等多個字符,而每個字符都有自己的含義。

所以漢字、喃字等單音節表意字符嚴格意義上不算音節文字;相比之下ma這個音節在日文片假名中所對應的字符只有マ。當然我們不能因此說日文是音節文字,因為我剛才已提到日文的書寫系統是由日文漢字、假名、羅馬字三部分組成的,儘管在日文假名中音節和字符是一一對應的關係,然而日文中同樣還保留了大量漢字,所以只能說日文假名是一種音節文字。

現代韓文的最早雛形可以追溯到15世紀中葉李氏朝鮮王朝的世宗大王根據本國特色推出的一套叫做訓民正音的字母文字。訓民正音共有二十八個字母模仿漢字古老的篆書而成。雖然韓文字母中包含輔音字母和元音字母,但這些都是固定組合成音節,再模仿漢字的框架結構組成方塊字。歷史上古希臘克裡特島上曾存在過的線形文字也是一種音節文字。

最後我們著重講一下我國的漢字。漢字在國際上常被認為是一種象形文字,這是因為中國漢字和世界上大部分地區所流行的拼音文字顯得截然不同,然而實際上把漢字認為是一種象形文字其實是存在一定誤解的。中國漢字在最初誕生之時的確是一種象形文字,然而象形字的固有缺陷也同樣存在於早期漢字中,後來中國古人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漢字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

事實上對象形字的改造在全世界都是一種普遍的趨勢:腓尼基字母儘管是當代拼音字母文字的鼻祖,然而腓尼基字母憑空從天而降的。歷史上腓尼基地區受蘇美爾文明以及西臺和埃及大國影響,也就同時受到楔形文字和埃及象形文字的影響。實際上在腓尼基字母出現之前在迦南或西奈半島地區就已存在所謂的原始字母,這種「字母」基本還是古埃及象形符號。

腓尼基人正是以這種「原始迦南字母」為基礎「設計」出了自己的22個腓尼基字母,由此可見腓尼基字母的形成事實上是吸收借鑑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和中東兩河流域楔形文字的經驗。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對象形文字的改造,東方的中國也同樣對象形文字進行了改造,只不過我們所走的不是文字拼音化的路線。中國漢字實際上是以象形字為基礎發展而成的意音文字。

在中國漢字發展過程中增加的造字方法在《周禮》中被總結為六書:會意、指事、形聲、轉注、假借。這些新的造字方法仍須建立在原有的象形字上——在象形字的基礎上拼合、減省或增刪象徵性符號而成。時至今日漢字仍保留象形文字的框架結構特徵,這也是漢字在國際上容易被誤認為象形文字的原因,然而實際上漢字在經過數千年的演變之後已和最初誕生時的形象相去甚遠。

歷史上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以及越南的喃字等均是模仿漢字而構成的語素文字。現在契丹文、西夏文已經失傳,喃字也在越南於19世紀被法國殖民後逐漸不再採用。日本的假名、朝鮮的諺文則通過借鑑漢字的基礎走上了表音文字道路。由此可見漢字雖不是一種純表音的文字,但它本身可以像古埃及象形文字一樣從中孕育出一個字母體系來。所以如今的漢字不屬於象形文字,而屬於表意體系的語素文字/意音文字。

歷史上真正發展成熟而又代表高度文化的語素文字只有西亞的楔形文字、北非的聖書字和東亞的漢字,然而如今楔形文字和聖書字早已失傳,所以漢字就成為了當今世界唯一仍被廣泛使用的語素文字。歷史上彝族所使用的古彝文也是一種語素文字,而現在流通於四川涼山的規範彝文已演變為不具有表意的功能音節文字;相比之下雲南的規範彝文仍是一種語素文字,不過雲南規範彝文的使用範圍並不廣泛。

相關焦點

  • 象形文字,而非拼音文字是承載人類思想的最好載體
    總計人口6-7億,約佔世界人口約百分之十。還有其他的拼音語言,如:拉丁語、希臘語、俄語、阿拉伯語等等。其人口總計要遠超英語國家人口。漢語則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種象形文字語言。象形文字與拼音文字,都是思想溝通的工具,但卻有著非常大的區別。
  • 中國人使用象形文字,西方的拼音文字最早是誰發明的?
    我們知道文明發源地兩河流域地區早先用楔形文字,古埃及、中國用象形文字,但西方國家大都使用拼音文字,那麼,西方拼音文字的源頭在哪?在今天的西亞,今黎巴嫩國家境內。由被稱為「腓尼基人」的古人發明。其實,腓尼基是古希臘人對他們的稱謂,意思是「紫紅色」,他們自稱作迦南人。
  • 人類文字起源,從羅塞塔石碑解密古埃及象形文字
    這個發現實在是太轟動了,因為如果能夠順利的破譯這塊石碑上的文字,那不就能破譯古埃及的文字了嗎?所以這塊石碑一經發現之後,立刻就被送到了開羅的埃及研究院,之後,它被拓印,抄錄了很多份,送到全世界各地的學者手中去研究。第二年,法軍戰敗羅塞塔石碑原本是要從開羅運回巴黎的,但是在港口的時候被英軍給截胡了,之後就運回了英國,直到今天,它仍然保存在大英博物館裡。
  • 為什麼說漢字和其他文字走上了不同的路
    如今拼音文字在世界上大行其道,而古埃及、古印度等地的象形文字早已失傳,像東巴文這種仍保留著原始形象文字特徵的古文字在世界範圍內都是極為罕見的,然而如果時光倒流三千年卻是象形文字主宰世界的時代:那時古埃及文明、中東兩河流域文明
  • 字母文字的演變脈絡:世界所有國家的字母文字都是同出一源
    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文字,一種是方塊文字,如漢字、日文和韓文,還有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西夏文、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種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實際上,人類最早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後來象形文字不斷出現一些表音的結構,於是開始向字母文字過渡。
  • 【小宣說】中文、日文、韓文等從象形文字發展來的文字會不會最終被淘汰?
    漢字的優勢只能在遠期體現,學習者在入門的初期看不到,就像一個極好的手機系統,啟動居然需要一周,用戶全部卡在開機界面上!如果看不到系統真面目,技術、設計再超前,指標再牛逼,用戶也沒機會用!象形文字衰落史從歷史上看,象形文字一直在和字母文字競爭,而且象形文字佔盡了一切先發優勢:象形文字誕生的時間遠早於字母文字,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文字和埃及的象形文字早在公元前3500年就存在了,腓尼基字母則是公元前1100年才出現,晚了2400多年。
  • 漢字是文字發展的主流,拼音文字只是支流
    巖畫是荒古人類遺留在巖石上的畫面,最早的據說已有四萬年的歷史,綿延至現代的原始部族仍有製作,今天被人們發現的巖畫遍及世界五大洲,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集中分布於歐洲、非洲、亞洲的印度和中國。我國現存最早的刻符是八千年前的賈湖刻符,就目前發現來看,這種刻符的數量較少,處於文字的萌芽狀態。
  • 漢字不是象形文字
    至於兩漢時代之隸書及楷書出現以後,漢字更即徹底脫離象形文字階段,而成為是既具有表音功能,也具有豐富表意功能的抽象符號文字。漢字不同於拼音文字。拼音文字不利於文化統合,而且需要以不斷擴充造詞,擴增詞彙量,而導致語言文字系統的高度複雜化、失序化。
  • 瑪雅文字是世界上唯一的三維文字?三維文字啥模樣
    (瑪雅石刻) #陶器篇-47# 網上一直有關於「瑪雅文字是世界上唯一的三維文字」的說法。 三維文字:文字不僅在長度、寬度發生變化時,其信息隨之發生變化;並且它還可以在文字的厚度發生變化時,信息也隨之發生變化。 那麼,瑪雅文字是不是這樣一種有著長度、寬度和厚度的文字呢?咱們暫且先把這個問題放下,後面再說。
  • 我們使用的是方塊漢字,而不是拼音文字——漢字具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因為,漢字具有一個拼音文字未能具備的重要特點——表意不表音,這與拼音文字完全不同。不論我們漢語的語音和語法在歷史上如何在任何地區發生變化,也不論各時期、各漢語的方言如何龐雜,書同文這一特點始終有效地維持了中華民族的統一和中華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 漢字能簡化為拼音文字嗎?
    實際上,簡體還是繁體的功能性差別影響非常細微,根本談不上取代與否,歷史上甲骨文、金文、篆文到隸書、楷書,它們並沒有功能性上的本質差別。真正有殺傷力的討論,是徹底用拼音文字取代漢字。這個爭論早在20世紀初就出現,並在1950年代《漢字簡化方案》前後達到高潮。
  • 均質社會·一·二·文字概述:楔形文字
    二·破解後楔形文字。三·蘇美爾楔形文字。 一·楔形文字概述。迄今為止,人類的文字系統大體可以分為四類,即:象形文字,即字素文字、表意文字、會意文字;意音文字,包括意音音節文字、意音字母文字;音節文字;字母文字,即拼音文字。
  • 文以載道 | 德國哲學家:中國文字的造型是如此之美……
    在他看來,哲學並非僅僅為了認知世界,更重要的在於人類自身的完善。◎「中國文字的造型是如此之美,看看街上的廣告牌和商號的門牌真是大飽眼福,我總是百看不厭.這種象形文字的創造過程本身就是最高的藝術。按照要求書寫好這種象形文字,需要有一雙真正藝術家的手。真正好的書法作品與一幅名畫佳作都一樣是價值連城。
  • 文字的起源,文字的功能,文字的秘密
    今天的文字體系是否和古代的文字有著完全不同的運行機理?中國的漢字和日本的假名的原理是什麼?它們是否類似於古代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有勝過字母文字的相對優勢嗎?最後要問的是,最早使用文字的人是什麼樣的人?而他們又將什麼樣的信息、思想和感情永久地保存下來了?石灰石殘片上的象形文字,埃及第三王朝時期,約為公元前2686—公元前2613年。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品。
  • 文字的效率:中英韓日四國文字識別效率對比,中文遙遙領先
    文字有兩面,一面是記錄信息,一面是識別信息。人能否快速高效的識別文字中的信息,是該文字先進與否的重要標準。目前世界有四類文字:以中文為代表的象形文字,以英文為代表的表音文字,以韓文為代表的拼音文字,以日文為代表的混合文字。這四大文字,誰的識別效率最高?
  • 著名哲學家黑格爾:中國文字是科學發展的大障礙,是相對落後的文字
    「中國很早就已經進展到了它今日的情狀;但是因為它客觀的存在和主觀運動之間仍然缺少一種對峙,所以無從發生任何變化。「」這兒沒有一種自由的、理想的、精神的王國。能夠稱為科學的,僅僅屬於經驗的性質,而且是絕對地以國家的「實用」為主——專門適應國家和個人的需要。他們的文字對於科學的發展,便是一個大障礙。或者,相反地,因為中國人沒有一種真正的科學興趣,所以他們得不到較好的工其來表達和灌輸思想。」
  • 至今無法破譯的6種古老文字-古老,文字,文明,破解 ——快科技(驅動...
    這種文字很可能與蘇美爾楔形文字的直接前身——原始楔形文字存在某種關聯,因為二者在某些方面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與蘇美爾楔形文字不同,原始埃蘭文字存在的時間較短,大約只有一兩個世紀。很難判斷這兩個文字系統到底哪個更早出現。無論如何,在已知的文字當中,原始埃蘭文字都是尚未破譯的最古老文字。這個文字系統包含的象形文字和抽象符號依然是個未解之謎。從這些文字的粗糙程度來看,其作者似乎並非專業人士。
  • 文明從文字發軔!
    但是,真正體現古巴比倫出彩文明的是:它的法典和教育以及科技成就。法典就是著名的《漢穆拉比法典》,它是在兩河流域較早制定的奴隸製法的基礎上編纂的,保持著兩河流域成文法典的傳統和風格。它是兩河流域及其鄰近地域楔形文字中具有代表性的法典,也是世界上迄今完整保存下來的最早的法典。
  • 四大文明古國都知道,但四大古文字體系你了解嗎?
    1799年,古埃及聖書字失傳一千多年後,在埃及羅塞塔地方發現一塊紀念碑,石碑上用希臘文、古埃及文和當時的通俗體文字刻了同樣的內容。 幸好有希臘文對照,這才使得英國的託馬斯·楊(Thomas Young,光的波動說的奠基人之一,百科全書式學者,被譽為「世界上最後一個什麼都知道的人」)和法國的商博良(Jean Fran ois Champollion,被尊稱為「埃及學之父」)等人能破譯出古埃及文。
  • 文字背後的未來世界:世界五大文字系統,漢字排名第三!
    漢字最大的特點是發音和文字不強對應,也就是說不同的方言系統在漢字系統中可以共存,中國有幾十種方言,但文字都是漢字。漢字具有適應性強、語法簡單、字詞靈活、簡潔高效的特點,在人類文字系統中獨樹一幟,也是人類流傳至今最古老的文字。 漢字系統主要使用國家:中國、日本、新加坡、緬甸邊疆地區等,使用總人口約14.5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