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字絲路行——《漢字》國際巡展走進裡昂

2021-02-19 藝術與設計
法國當地時間9月20日,為了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勤工儉學運動100周年、中法建交55周年,中國文字絲路行——《漢字》國際巡展在法國裡昂證券宮隆重舉行。本次展覽聚焦漢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設計創新兩個方面,介紹漢字發展脈絡,以中國設計語言表達中國人當下的生活方式,展示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優秀漢字設計作品及其衍生品,表達中國人民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注。

 

漢字對於大多數法國人來講,就像一個迷,一個個漢字為什麼是這個樣子,漢字的一筆一划代表著什麼,最早的漢字是什麼樣子的?在多數外國人的眼裡,「山」「川」「日」「月」都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經濟日報社辦公室主任徐文營主持開幕儀式

經濟日報社副社長林躍然致辭

經濟日報社副社長林躍然在開幕式上說:「當觀眾們進入這扇被浸染著中國墨色芬芳的裡昂證券交易宮大門時就會發現,今天依然值得我們敬仰的那一撇一捺,竟然深深地植根於中華民族久遠的血液之中,它蘊含著千年的文人情感和文化修養,體現了獨具特色的優雅意境,它不但佔據著華夏文明在古典文化藝術領域中至高無上的地位,也是當代中國設計的瑰寶。」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裡昂總領事陸青江致辭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裡昂總領事陸青江說:「裡昂是『一帶一路』歐洲段的重要城市,這條古老的絲綢之路為兩國具有悠久歷史的經貿往來架通了橋梁。中法友誼源遠流長,今天,中國人民帶來了一份文化禮物送給裡昂人民,這份禮物就是『漢字』。漢字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偉大創舉,文化是中法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基礎,我衷心希望中法之間的友好交流能夠以兩國間源遠流長的情誼為底色,以漢字作為連接而永世傳承。」

 

裡昂外事局長克裡斯託夫·莫尼耶在致辭中說:「作為中國文化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漢字及其藝術呈現出華夏民族審美人格與心靈世界,並以其特立獨行源遠流長而在世界文化史上佔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地位。《漢字》國際巡展,打開了一個奇特的文化窗口,讓法國公眾在神奇的漢字之旅中,進一步走近中國,感知中國的悠久古老,繁榮發展和日新月異。」

法國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教授伯納德·布裡澤致辭

法國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教授伯納德·布裡澤表示:「今年是對於中法兩國來說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一年,本次展覽作為陸續展開的中法文化交流活動之一顯得獨特而務實。漢字不僅能適應於多種的語言,還能適應於各種書寫工具。人類經歷了造紙術、印刷術、印表機、計算機四次偉大的文化工具革命。漢字在這幾次的偉大文化工具革命中,都能適應跟進。裡昂是16世紀歐洲印刷術使用的中心城市,長期以來,裡昂為中國文化在歐洲的傳播做出了突出貢獻,這些都是聯繫裡昂與中國城市的文化紐帶,也是兩國世代友好的歷史證明。」

 

法國教授、知名文化學者傑羅姆·曼科蘇在開幕式上說:「漢字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文明與智慧,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一撇一捺、一橫一豎,它的形音兼備,它的剛柔並濟,它獨一無二的書寫樂趣和藝術與設計的境界,都構成了一個個精彩的引人入勝的故事。當我們閱讀這些故事的時候,我們就走進了中國人的生活,走進了中國人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中國文字絲路行——《漢字》展覽作為基於雙方相互尊重和信任的人文交流活動,必將助力中法兩國描繪出更加美好的未來。」

現場嘉賓剪彩

活動現場

從漢字的象形結構去理解漢字的來龍去脈,就能悟得漢字的意蘊,就能更加理解和記住漢字。漢字展配上精美的插圖向裡昂觀眾演示了漢字的演變過程,講述了漢字中深藏的精彩故事。這個展覽不但從最基本的漢字講起,也從中國古代人的生活和環境講起。

 

在中華文明的燦爛星河中,漢字以其獨特的光芒,燭照古今。她帶著中國人精神的依歸,生生不息。眾多歷史人物、優秀書法家、無名氏、當代設計師為我們留下了極具審美價值和文化深蘊的漢字瑰寶,這是所有中華兒女的精神財富。漢字是中華民族的獨有創造和文化遺產,漢字將繼續繼往開來,服務中外。 

活動現場

漢字維繫著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血脈,從古到今,薪火相傳、生生不息。「一片甲骨驚天下」, 「書同文,車同軌」,展覽從多個方面介紹了中國漢字的變遷;大量的當代視覺海報設計與中國傳統書法作品交相輝映,向觀眾訴說一個古老和當代的中國;精美的漢字服裝、漢字文創產品,讓法國觀眾體味到什麼是漢字的魅力。

 

據了解,本次活動旨在展示以漢字為核心的具有強大感召力和影響力的中華文化軟實力的同時,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覽現場氣氛熱烈,與會嘉賓對神奇的中國漢字充滿了好奇。百餘名對中華文化懷著濃厚興趣的法國當地觀眾與華人華僑一同走進了中國的漢字文化,並在一幅幅圖文展板、一件件漢字設計作品前以及交互裝置前,共同探尋獨特的漢字文化,感受漢字旺盛的生命力,領略漢字的無窮魅力。

活動現場

100年前參加勤工儉學運動的莘莘學子,55年來往來中法間的文化使者,他們都是中法友誼歷史長河中的見證者和參與者。10天後,中國人民和全球華人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重大日子,多年來,無論是中國的建設事業還是中法關係的發展,都離不開中法人民、旅法僑胞、中資企業、留學生的大力支持和奉獻。在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法建交55周年之際,「漢字」這個來自中國的禮物,將激起中華兒女的共同情懷。今天,展覽的舉辦不僅緬懷了裡昂和中國的深厚友誼,更進一步促進了中法雙方經濟、教育、文化及藝術等領域的交往。此時,中國文字絲路行——《漢字》國際巡展的舉辦,無疑將為這段美好的記憶和無價的友誼添上精彩的一筆。漢字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

 

據悉,此次展覽由經濟日報社、中國僑聯、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裡昂總領事館牽頭,由漢字文化研究重鎮中國文字博物館聯合河南省僑聯、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安陽市人民政府、藝術與設計雜誌社、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海堯控股等單位承辦的一次大型國際展覽。 

相關焦點

  • 「智行中國 2020·數字絲路」系列城市峰會走進蘭州
    智行中國 數字絲路 系列城市峰會走進蘭州每日甘肅網11月7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梁峽林)11月5日,「智行中國 2020·數字絲路」系列城市峰會走進蘭州。
  • 「最葫蘆·葫蘆文化絲路行」走進加拿大
    甲午冬月,「儒風雅韻·扈魯國畫作品巡展」在加拿大新不倫瑞克大學隆重舉行。本次巡展由弗萊德裡克頓市藝術家協會、新不倫瑞克省孔子學院、新不倫瑞克大學語言文化系、新不倫瑞克省CC Art Gallery聯合舉辦。開幕式由新不倫瑞克省孔子學院中方院長楊建華主持。
  • 「中國夢 絲路夢」互聯互通絲路行車隊走進「蘋果之城」阿拉木圖
    從新疆霍爾果斯出關後,新華社「中國夢 絲路夢」互聯互通絲路行車隊的第一站目的地就是那裡。 阿拉木圖在哈薩克語中意為「盛產蘋果的地方」,因此阿拉木圖有「蘋果之城」的美譽。據說當地產的蘋果香甜可口,遠近聞名。儘管抵達之時正值阿拉木圖與北京PK 2022冬奧會舉辦權的關鍵時刻,不過車隊並沒有感受到絲毫的「火藥味兒」。
  • 敦煌研究院展品再次赴臺巡展
    中新社臺北9月13日電 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敦煌研究院、臺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千年萬象——敦煌文化藝術展」13日在臺北科技大學藝文中心拉開巡展首站序幕。  此次展覽分為「絲路漫行」「莊嚴佛宮」「淨土樂舞」等八項主題,以照片、雕塑、建築模型、影片等方式立體展現敦煌的古今面貌。所有展品皆自敦煌研究院運送來臺。
  • 中國文字博物館湖北(三峽大學)體驗基地正式成立
    《漢字》巡展三峽大學展開幕 彭允 攝  中新網湖北新聞9月21日電  9月20日上午,《漢字》巡展三峽大學展開幕式暨中國文字博物館湖北(三峽大學)體驗基地授牌儀式在三峽大學藝術學院隆重舉行。  中國文字博物館黨委委員、副館長段豔琴在開幕式上致辭。她說,此次中國文字博物館與三峽大學聯合舉辦《漢字》巡展,讓大家近距離地了解漢字歷史,欣賞漢字藝術,品味漢字妙趣,感受漢字生命力和凝聚力,希望通過此次展覽,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文化服務功能,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
  • 同心有「心」、煮下有「火」 漢字創意設計成為流行
    事實上,我國的漢字設計早已融入生活之中,比如北京奧運會的「京」字,上海世博會的「世」字,這樣的美術造型漢字不僅能快速吸引觀眾的視線,而且具有濃濃的中國傳統文化審美趣味,可謂雅俗共賞。而隨著漢字應用範圍的不斷擴大,漢字設計也開始了跨文化的傳播。  那麼,漢字的構造到底有什麼有趣的方面?如何更好地運用到設計和生活之中?
  • 絲路河北行——走進絲路領軍七期班學員企業
    8月2日-4日,絲路國際產能合作促進中心執行主任傅維雄、絲路國際人才聯盟副秘書長劉建紅、絲路中心教務部副主任郭紋靜一行赴河北進行走訪調研。期間,與保定市發改委進行座談交流,並走進國際產能合作領軍人才培養計劃領軍七期班學員企業——金珂控股集團、石家莊漢邦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建設集團,深入了解同學企業核心業務,組織增進河北省當地同學相互了解,促進企業間凝心聚力,加強合作。在保定市發改委,絲路中心一行與副主任毛蘇宇進行座談交流,並參觀了深圳園。
  • 《這裡是中國》全球開播 2019《絲路春晚》 2018《絲路品牌萬裡行》啟動
    《這裡是中國》全球開播儀式5月12日下午,2018絲路國際衛視聯盟合作聯席會議暨媒體與產業融合發展論壇在陝西西安舉行。論壇上,絲路國際衛視聯盟聯合製作的大型外宣欄目《這裡是中國》舉行了開播儀式,這檔節目將於5月起全球開播。2018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這裡是中國》欄目將以「實地體驗+專家講解+貼近生活」的方式,展示中國不同地域的特色人文自然旅遊資源以及中華傳統文化,向全球觀眾講述中國故事,推廣中國符號。
  • 煮下有「火」 蟹上有「鉗」 漢字創意設計成為流行
    事實上,我國的漢字設計早已融入生活之中,比如北京奧運會的「京」字,上海世博會的「世」字,這樣的美術造型漢字不僅能快速吸引觀眾的視線,而且具有濃濃的中國傳統文化審美趣味,可謂雅俗共賞。而隨著漢字應用範圍的不斷擴大,漢字設計也開始了跨文化的傳播。那麼,漢字的構造到底有什麼有趣的方面?如何更好地運用到設計和生活之中?
  • 「絲路大V」打卡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絲路「大V」參觀千紙鶴景觀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孔德旭、賀楊 報導:12月11日,來自哥倫比亞、克羅埃西亞、埃及、法國、義大利、瑞士、南非、英國、美國等9個國家的10餘位國際大V來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實地感受智能科技、建築藝術與中國文化的交融。
  • 中國流動科技館青海省巡展再次走進黃南州河南縣
    中國流動科技館青海省巡展再次走進黃南州河南縣 2020-10-02 16: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文化小使者走進奧地利駐華使館 傳承絲路友誼
    中國文化小使者走進奧地利駐華使館 傳承絲路友誼 2020-01-21 21:21:08 近40名中國文化小使者走進奧地利駐華大使館。
  • 原來,漢字,是太陽的文字
    華表更是將智慧和巧妙地太陽的行轉變化和太陽光影隨日而行的長短曲直變化>記錄下來轉化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真正的表意文字「漢字、中文」而這套成字原理就是「漢字太陽光影幹支圭表成字原理」該原理第一次以遠古人,探索認知世界的視角還原了,遠古人們如何觀察、認知和記錄太陽和太陽光影行轉變化的漸進過程第一次全方位破解了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如何將太陽行轉運行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狀態和變化
  • 學生代表走進奧地利駐華大使館,國際交流傳承絲路友誼
    藍鯨教育1月21日訊,昨日,「2020絲路新語·中外文化小使者巡禮」活動在京啟動。來自全國近40名學生代表走進奧地利駐華大使館,進行文化參訪和交流。據介紹,本次活動是國際青少年文化交流系列公益活動,至今已連續舉辦7年,由全國商報聯合會聯合120餘國駐華大使館、10餘國駐華文化中心共同組織開展。
  • 日本文字為何和中國漢字非常像
    公元前108年,漢武大帝平定朝鮮半島,漢字可能已經傳入了朝鮮。在公元3世紀的晉朝時期,朝鮮半島南部的百濟國的漢宗室之後-博士王仁將《論語》和《三字經》漢字傳入日本。靈巖郡百濟國遺址在漢字傳入之前,日本沒有文字,處於「口口相傳」蒙昧階段,使日本在彌生時代實現了從野蠻到文明的跨越。唐朝時期,中國國力空前強盛,漢字的進一步傳播推廣到東南亞地區,漢字在日本進一步普及。
  • 韓國要求中國作出說明?漢字是哪國的文字,我國回應來了
    韓國和中國在歷史文化上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也是友好的鄰邦,在古文的哲學、文學和藝術等多個方面都有著十分相同的地方,在國際貿易上我們也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繫,許多中國遊客也會前往韓國旅遊,也成為了中國遊客十分喜愛的國家。
  • 絲路友誼之花在春天綻放(行天下)
    原標題:絲路友誼之花在春天綻放(行天下) 這些年在「一帶一路」各國跑著,有意無意結交了許多朋友。一次相識就是一顆種子,在這個特別的春天,種子一顆一顆從春泥中冒了出來,一茬一茬發了芽。如今回想起來,溫暖無比。
  • 2020絲路國家青少年國際攝影競賽山東分賽區徵稿啟事
    絲路國家青少年國際攝影競賽宣傳片絲路國家青少年國際攝影競賽是首個以絲路沿線國家為主題的國際青少年攝影賽事,已經成功地舉行了兩屆
  • 文明總有中心:綠地集團中國國際絲路中心&五大行籤約盛典 榮耀開啟
    原標題:文明總有中心:綠地集團中國國際絲路中心&五大行籤約盛典 榮耀開啟   一座城市要有怎樣的成就,才能成為幾代人榮耀與擔當
  • 魯迅吶喊: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改用字母文字
    轉發自文史博覽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經過幾番苦苦思索,一些人終於發現了中國落後的「秘密」:西方拼音文字只要會說就會寫,故國民識字率很高,而漢字獨立於語言之外,筆畫繁難,就連一些飽學之士都曾發出「漢字至難」的感慨。